莹 发表于 2021-1-18 13:51:56

答案是没有极限。
现在的手机本质上是便携式的网络载体,和台式机甚至智能电视的基本作用是差不多的,既然台式机和电视的屏幕没有上限,那手机也没有。
手机屏幕出现至今,厂商们一直在干的事情就是增加屏幕的显示面积,让用户能看到更多的内容。
2005年,3.0英寸屏幕的手机已经出现2007年,已经有逼近4.0英寸的手机2010年,戴尔和酷派推出了5.0英寸左右的手机2011年,GalaxyNote和LG Vu开始了巨屏时代2012年,华为Mate的屏幕达到了6.1英寸2013年,Xperia推出了16:9时代的屏幕尺寸巅峰机型,6.44英寸2014-2016年,屏幕尺寸的战斗开始沉寂,因为80mm以上的宽度是真的没法单手操作。2014年,三星和LG开始探索柔性屏幕,最终双曲面屏赢得了胜利,原因是双曲面有效的降低了手机的宽度小米Mix把手机屏幕带进了长条时代。
现在,长条也解决不了问题了,19年开始,折叠屏就开始量产,今年oppo又拿出了抽拉屏。
索尼很早之前就有可触控投影,诺基亚也有悬浮操作,这些技术在未来都会成为突破物理限制的重要环节。
可能十年后,科幻电影里面的场景就会成为现实。

小小布 发表于 2021-1-18 11:30:16

LG以前有款手机:
没错,图片是正常的,它的屏幕比例是4:3。
5英寸
这是4:3屏幕的最大尺寸了,限定手机的话。
为什么?
它的机身宽度超过了90毫米,超过了人手握持的极限。


而屏幕比例拉长到16:9之后,最大屏的手机是sony推出的。
6.44英寸
这是16:9屏幕的最大尺寸了,限定手机的话。
为什么?
它的机身宽度超过了90毫米,超过了人手握持的极限。


我们现在这个“全面屏”时代,最大屏幕的手机是华为推出的。
7.2英寸
拜这个时代手机屏幕不限定比例所赐,它的机身宽度只有85.4mm,如果利用曲面屏技术的话,理论上还是可以把手机屏幕尺寸拉大到7.4英寸左右的,如果再换用21:9的屏幕比例,在保证机身宽度不超过90mm的前提下,手机屏幕是可以做到8英寸左右的。
没有厂家这么做。
why?
因为重量,华为Mate 20 X重232g,比它再大的屏幕会把机身重量抬高到300g以上,这样会卖不出去的——太重了。
那么,手机屏幕多大是极限呐?
现在有了折叠屏和卷轴屏,理论上是可以继续大下去的,可是大屏幕带来的大重量,才是真正的问题。
所以手机屏幕多大是极限呐?
取决于人手能长时间舒适握持的最大重量,这个重量不可能超过300g。
所以不管用什么新技术,手机屏幕的极限应该都是8英寸左右。
这取决于重量。
超过300g的手机,也就没资格叫手机了。

玉玲珑 发表于 2021-1-18 09:33:29

先看下已上市的几款大屏手机!
荣耀X8 MAX:7.12英寸!
还有比它更大的——
华为mate20X:7.2英寸!
无论是直屏还是曲面屏,再做大就是“带有通话功能的平板电脑”了……
看到最下面的“关于手机”这四个字了吗?所以……比较“杠”的说法还有:可以做到8.4英寸辣——么——大!
当然,“正经”手机也还有比7.2英寸更大的——
三星Galaxy Z Fold2 5G(SM-F9160)折叠屏 :7.6英寸(282克)
当然,三星这款折叠屏手机的屏幕比例与大多数智能手机差异巨大,展开后像一个“方形的平板”了!
还有,还有比它更大的!
华为Mate Xs 5G,也是折叠屏手机 :8英寸、重量大约300克!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317946913178832896">还有没有更大的?应该没了吧……
OPPO前一段时间发布的“卷轴屏”手机也就是从6.7英寸伸展为7.4英寸,没有华为的大。
手机屏幕做到多大是极限?
你看,现在能买到的已经是Mate Xs 5G那样的8英寸“超大”屏幕了!而OPPO又向我们展示了手机的另外一个“形态”,将来还可能是这样——
所以我觉得……
最大……
起码20英寸以上吧!
再大……那就得“投影”了!

少爷 发表于 2021-1-18 08:01:51

无意中刷到 @程墨Morgan 的回答觉得很有意思,尤其是其中提到的“乔布斯老早就想明白了,手机设备的屏幕大小是有上限的,当屏幕大到一定程度,面对的就不再是随身移动场景,而是其他的场景”的观点,因为比手机大N倍的笔记本电脑的设计初衷倒是随身移动场景,看来在设计移动场景的时候,人类和社畜还是需要分别考虑的(*⊙~⊙)。
所以说,你说手机屏大到什么程度是移动不了的呢?这个可能就因人而异了。
个人的理解是,除了移动这个硬性条件以外,手机屏幕的极限还在于私密性的极限,也就是说,大到什么程度还能保持你手机的隐私,不让在电车上看手机的你成为一道亮丽的共享屏幕呢?
电车上无法忽视的周围视线
当然了,我在电车或者巴士上也见过拿着巨大的iPad发短信的大叔大姐,因为车里太挤离得太近,想不看都做不到。各种亲密对话让我想自戳双目,建议大家不要尝试了。
说白了,手机就是默认的“私密”的小屏设备,所以你会很安心地把那些银行的密码、和亲密的人的对话、甚至小视频等等都存放在手机里,因为你下意识的知道这个设备和里面的信息都是属于你一个人的,不会很容易地被共享出去。
所以说,个人认为,即使手机屏幕可以有各种折叠卷屏技术,能把屏幕做到很大、携带也很方便的程度,它仍然有自己在隐私保护上的极限大小,也就是能够保证你在各种公共场所使用的时候也能保护好自己的小秘密,尽量不把自己的隐私都暴露在他人的视线中的极限大小。而超出这个极限大小的屏幕就开始具有了共享信息的属性,比如说用来和朋友家人分享网剧的iPad,或者让人从背后指点江山的笔记本电脑,都已经不再属于手机这种 “小屏”产品的范围了。
总体上来说,屏越大,能共享的人就越多。手机属于私密的“小屏”,到电视那样的“大屏”则是完全的共享属性,中屏产品则可能有机会弥补手机(“小屏”)与电视(“大屏”)两方面的不足,在价格和性能上有更好的平衡性,容易实现更好的交互。
回到这个手机屏幕能有多大的问题上,我很赞同程墨回答中提到的「产品设计的思路应该依托于场景,而不是对原有产品的功能扩充,对于一个完全不同的场景,就必须要摆脱原有产品思维的局限」的观点。现在手机的很多功能其实并不完全属于“小屏”的范围中应当解决的问题,而是应当剥离出去,让手机维持前文中说到的“保持私密属性”的大小。
比如说智能家居就是其中一项。因为除了单身狗以外,家是一个兼具私有和共有的复杂的环境,现在很多智能家居都很努力地把这部分功能集成到手机里去,却忘了这种非常根本的公私属性的问题。要做到能够融入智能家居的交互设计,还是需要把这一块儿拎出来,单独作为一个类别的产品才行。在智能家居中,最理想的当然是在每一个房间中都能够有非常好的交互体验,所以一屋一屏的模式应该说是最为理想的设置模式了。
最理想的智能家居是在每一个房间中都能够有非常好的交互体验
当然,对于我这种做室内设计的社畜来说,目前的“一屋一屏”模式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从室内设计的角度来说,“小屏”的手机体积小,通常不需要设计专门的空间,而“大屏”的电视沙发茶几三件套模式也相对成熟,和这两种“屏”相比,“中屏”就比较尴尬了:虽说中屏产品不像电视那么大吧,但是其实说小也不小,收纳起来不方便。
特别是要“一屋一屏”来使用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不那么简单了,不但需要在每个房间给这些“屏”设置自己的“专座”,不干扰其他的活动空间,还得考虑给每一个机器设计用起来方便、老年人也能看得清听得见的位置,可不是一句“放桌上”就能解决的——离平时活动的区域太近了觉得碍手碍脚,太远了又看不清楚屏幕,移动起来还不像手机那么方便,真是让人头秃。而且,不像电视有专门的电视柜,能和中屏配套的家具还很少,也是一个难题。现有的家具中能提供一个好位置的不多,专门配张桌子吧又觉得浪费空间,尤其是在小户型中,更觉得奢侈。
专门配张桌子还是有点儿奢侈的,有点像公司前台了
好在一些产品已经开始考虑到各个空间中的不同应用场景来配置合理的机型设计,来与各个空间中的物理环境相融合。程墨的回答中提到的小度的智能屏,我去搜了搜,看倒是有不同的尺寸,在未来的智能产品与家居设计的进一步融合方面也是很有期待价值的。
顺便说说智能家居与智能屏。美国调查公司IDC在2018年6月发表了一项针对全球智能家居市场的报告,报告显示,全球智能家居的市场将会从2018年的2068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2975亿美元,目前影像娱乐设备类的智能家居的市场份额很高,同时从涨幅来看智能音箱的需求增长也是超过20%,足见人工智能语音的前景远大。这一类产品的市场价值不断增加的原因,可能自然舒适的交互正是未来智能家居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里要补充说明一下,智能家居的产品方向众多,概念也其实非常笼统,无论是单体的自动控制还是物联网,其实都可以算得上是智能家居大家庭的一员。其中比较典型的包括:
① 单体智能电器或家具。
比如说我家的智障空调(之所以说它智障是因为这个空调的智能算法非常迷:它号称会通过传感器捕捉人的位置来决定送风的方向,结果丫就会一直追着我吹,非常干燥又躲不掉,反而觉得非常不舒服)、扫地机器人、能通过红外传感器来调节照度的灯具、能用App控制的洗衣机等。概念非常好,但是目前还存在不少自动控制和实际千变万化的情况之间的矛盾问题,使用体验有时候很奇怪。
② 单体联网的语音控制系统。
目前产品走向偏向娱乐类型的设备。个人用过的产品包括Google Home,Amazon Echo,能够通过语音对话来实现简单的查询和控制功能(比如说问问天气、播放个音乐之类),但凡事都需要费力地进行语音确认,且因为无法可视化,不知道指令是否到达,不能放心地交给智能系统,感受略鸡肋。
③ 全家的物联网系统。
简单说,这就是把家中所有的电器都通过网络连接到一起进行管理。简单来说是把家中各种设备,包括电灯、电视、娱乐设备、空调、插座和各种监控设备通过网关连接到一起,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这些原本散落在全屋子的家电都串在同一个网络中,就好像是用绳索把大大小小的珠子都编织到一起一样,这么一来所有电器、传感器和能源就都自然地被收同一张大网之中,从而达到统一管理的目的。
在这样的全家物联网式的智能家居模式下,要统一管理和交互,其实是无论手机还是电视都很难做到——电视基本是注重输出,很难交互;而手机也是属于私有物品的属性,很难去为家中的每个人服务。
而此时,中屏产品则正好处于一个平衡的位置:把各个房间应对不同场景的智能屏的组合既能满足管理一个“家”的各种需求,又有着视觉上不错的交互体验,自然弥补了目前Google Home这一类语音控制系统在视觉上的不足。加上融入声纹识别,相比电视而言,智能屏大大增强了作为智能助手的功能性,与手机这类私有产品相比也更为专业、能涵盖全家的需求,真正去提供一种更舒适的、适合全家的交互模式。当然了,价格也很亲民,所以说价格和性能的Balance非常好,很适合担当起智能家居中的交互部分。因此,除了听歌和影视这些内容娱乐体验之外,我理解中的智能屏更应当是未来智能家居的发展方向。
除了硬件本身之外,近年来,“生态链”对于一个产品的发展也是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比如说我们买的手机的时候,如果只有一个机器而没有丰富的、能涵盖各种需求的软件的话,相信没有人愿意去买吧。
Apple本身也开始从专注硬件转向提供媒体产品的“软性”服务,可以说,发展生态链是大势所趋。手机、智能屏、甚至智能电视都是如此,除了硬件的各种“屏”市场以外,完整、稳定、丰富多样的生态链才是提供更为个性化服务的根基,才是产品能够持久发展的保证。
也许未来也会有更多新设备出现,很有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突破的机遇,能够彻底打破我们对于各种产品之间界限的认知,在各种维度上都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来。

虹55 发表于 2021-1-18 05:32:09

“智能手机”这个词更多是配合移动通信运营商而造的词汇,而其功能更接近于“掌上电脑”或曾经流行的术语“PDA”,想象一下你的智能手机有多少时间是在完成其“手持电话”的“本职工作”——打电话,而多少时间是在完成掌上电脑的正职——运行app呢?
之所以“能打电话的PDA”被称作“智能手机”,原因是(至少在美国)移动运营商把持了所有能够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设备的准入渠道,连强大如苹果都必须要通过Cingular Wireless销售它们的“iPhone”——本质上是一款具有蜂窝通信(Cellular network)功能的掌上电脑,在中国,这张“进网许可证”让它们被归于“移动电话”来管理。
既然“智能手机”本质上是一种掌上电脑,正如在智能手机市场上,最有领导力的玩家,比如苹果、谷歌多数是来自于电脑行业,而传统意义上的通信行业领袖,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摩托罗拉统统退出了终端市场。因此我们在讨论“智能手机”(而不是功能机)的外形尺寸时,最好的参照物就是它们的前身——PDA。
Palm Pilot的纸质模型已经成为工业设计“原型”(prototype)概念的经典案例,它的尺寸成为大多数手持计算设备的标准——即可以放进衬衣口袋里。
蓬岸 Dr.Quest:Palm简史(一)PalmPilot的诞生如果我们仔细看一下Palm Pilot的交互,就会意识到它是现代几乎所有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祖先,单层平铺的App图标,四个可定义的硬件按钮可以快速打开最常用的app,今日大多数移动操作系统的逻辑与之相比并没有走出太远——甚至于一次只能执行一个app,没有文件系统这些当时为有限的硬件功能设计的特性仍然可以被找到。
Palm Pilot的影响力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历史上大多数有名有姓的手持设备都有它的影子:https://the-gadgeteer.com/2019/02/06/gadgeteer-time-machine-remembering-the-palmpilot-and-its-spinoffs/
那么Palm Pilot在当时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尺寸!
Palm Pilot的正面尺寸是4.7 x 3.1英寸,按照勾股定理一算即可得知,一个“零边框”的Palm Pilot最大可以容纳的屏幕尺寸是5.63英寸。
在它之前,我们看到大多数全触屏式的手持设备都失败在尺寸上——如EO Personal Communicator,它具有移动通信网络功能,是一部真正的“平板手机”(phablet),但尺寸达到7x11英寸,比现在市售的8代iPad还要大。
Enter the Phablet: A History of Phone-Tablet Hybrids
苹果的Apple MessagePad 120,8x4英寸,对角线大概相当于9寸,值得注意的是MessagePad 100系列上市的时间于Palm Pilot相仿,都是1996年(第一款使用NewtonOS的PDA是原版MessagePad,上市于1993年)
Tandy Zoomer,在早期的PDA里算是比较小巧的,是4.2x6.8英寸,对角线大概是7.9英寸。
我们看到,虽然今天手机的工艺已经可以做到几乎“零边框”,可以让屏幕尺寸几乎与机身的投影尺寸相当,但最大的限制——人体的尺寸,并没有明显的变化,Palm Pilot最大的成功并不是其有着更强大的功能,而是它找到了在人体工学上手持设备最合适的尺寸——因此,我们仍然可以确信的认为,手机的屏幕的主流尺寸仍然会保持在Palm Pilot的尺度上,即6英寸,但不会达到Tandy Zoomer的8英寸,大概会落在6~7英寸之间。
现代的手机很少会超过3英寸宽度(Palm Pilot是3.1英寸),这是人手握持的极限,即使像一加8 Pro这样的6.78英寸的大屏手机,宽度也没有超过3英寸,而是在纵向上拉伸成19.8:9的“带鱼屏”。
我想象了一款和Palm Pilot一样宽,有着20:9超长屏幕和100%屏占比的手机,最后得出的参数是
3.1英寸宽 x 6.89英寸高,7.56寸屏幕——这大概就是人体工学的极限了。

旅途的人 发表于 2021-1-18 03:33:45

看了看其他回答,挺痛心的,感觉我国社会割裂挺严重。
首先这个问题不能一刀切。
像奥尼尔,
喝水跟喝口服液一样
口服液


挑战魔鬼辣鸡腿,跟吃麻花一样
魔鬼辣鸡腿
还有姚明,这也跟口服液差不多
姚明牌口服液
在这些人看来,7.9寸的iPad mini 才是正常的大尺寸手机。
例子有些夸张,但我想说的是,手机的尺寸,是因人而异的。
有些人就是属于手长脚长,像是各类什么plus、max等等作为后缀的手机,在他们手上,神奇般的“缩小”了。
而身材娇小的女孩子们,小尺寸的手机,反而对于她们来说是“正常”的手机,比如
那简直就是完美。
续航?
妹子们的包包可以放充电宝啊。
好了,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说社会割裂的很严重。
其他小伙伴们都是从应用场景方面进行的回答,什么去公司,那种高档的写字楼里上班,随时可以充电。
什么回归到了家里,可以拿出平板进行追剧、打游戏。
办公呢?直接上电脑呗。
这些都是基于一个白领,一个衣食无忧的都市人的生活而想出来的。
可是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国情是:
6亿人月收入只有1000元,无论在中等城市还是其他城市,收入都处于较低水平,中国人均年收入只有3万元。他们的收入,只能买得起一部手机!
这部手机既要打电话、发短信,还得是生产力的工具,刷电视剧、打游戏消除疲劳,还是孩子的网络课工具,集万千职责于一身。
而且一用就得好几年,那有余钱和精力买什么平板、笔记本啊。
他们是快递员
他们是外卖小哥
他们是服务员,农民工,
他们有,也只能有一部手机,尺寸真的很重要吗?
都市白领阶层自诩是“打工人”,可是白领们的收入比他们高得多了。
我清晰地记得,今年疫情期间,家人和仍然居住在农村的亲戚打电话,电话一接通,基本都是:“舅啊、叔啊、姨啊,……”
我们很好奇地问:“你妈你爸呢?怎么你用他们的手机?”
这孩子就说:“我正上网课呢,用他们的手机,有什么事吗?”
还记得一位我的小老乡,去富士康打了半年工,花了9000多块钱,买了一部iPhone x,我问他:“你疯了吧?买那么贵的手机,你才挣几个钱?”
他说:“我别的又不买,就一部手机。能玩游戏,能刷抖音,拍照又好,老带劲了。”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318209920908042240">所以,手机尺寸大小,因人而异,并不十分重要。
资料参考:
广州有个快递小哥 8年用坏40多部手机_新闻频道_中国青年网 (youth.cn)

彩云12 发表于 2021-1-18 02:11:43

现在就是头了
在边框急剧收窄,95%以上的屏占比下,你能拿到手上最大的尺寸是6到7寸屏
这就是极限了,由MIX开创的全面屏时代居然这么快就走到了头,技术进步还真的是快。
想要突破这个极限,那没说的,不管你是内折外折还是卷,总之折叠起来吧先。


至于软件啊,生态啊,适配啊,先折叠起来再说吧,牛奶会有的瓦西里同志
苹果加速测试折叠屏 iPhone,起步价超万元,为何大家目光纷纷投向折叠屏?

母亲大人 发表于 2021-1-18 01:24:45

赞同@pansz的观点~ 手就这么大,手机屏幕再大又能大到哪儿去?而且就算手机再大一点,体验也比不上Pad、智能屏、电脑、电视这些,反而更难便携了。
都说心有多大,舞台就会有多大,但是别忘了,心脏也就拳头大,小马拉不了大车。
设备本来就应该是为人服务的,这里的“人”,不止是主流消费的年轻人,还有很容易被忽视的群体:老人和小朋友。
根据我的观察,老人和小孩这两个群体反而更容易被其他屏幕“分流注意力”。
老年群体早就“苦手机久矣”。
手机屏幕变大,主要还是针对年轻人的痛点,为了让煲剧、看电影,玩游戏的体验更好。
但对于老年群体,就算是老年机,很多老人还是看不清,听不清,不会用,用不惯。
很多老人在家里连智能电视都用不明白,那些都太复杂了,学习成本太高了。
但是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家里的智能屏老人上手就会用,主要是说话就行,容易上手。
这个时候,智能屏的优势就出来了,智能化高,语音操控,声音屏幕都大,老年人用起来就很轻松。
小孩子的问题更特殊。
现在的小孩机灵的不行,我们都是互联网移民,他们才是真正的互联网原住民,玩手机玩的比大人还溜
有些父母没时间管孩子,就扔个手机让孩子玩,一玩就是一下午。
但是这样问题也很多,一是伤眼睛,另一个就是网上不良信息太多了,小孩子分辨能力差,很容易就被误导和影响。
这个时候,家长如何把控孩子看到内容,反而是更重要的。
整体看下来,大多数手机因为主攻年轻人市场,即使屏幕再大,也并不太适合家里的老人和小孩。而且在家庭这个重要的生活场景中,操作简单的电视适合全家人一起娱乐,便宜的智能屏则适合打辅助。
其实智能屏就是一块典型的“中屏”。你想想看,比手机屏幕要大,但是小于电视的屏幕,可不就是中屏么。
比起电视、电脑这类大屏,中屏使用场景更加灵活,想去哪里去哪里,如果你愿意,上厕所的时候都能在马桶对面放着,一边方便,一边刷剧。
比起手机这类小屏,不管是看电视剧还是看电影也更加舒适,还能解放双手。
更别说还有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还真让生活方便不少:智能通话、智能查询天气、智能定闹钟、远程和家人视频聊天,家庭监控,根据声纹识别不同的家庭成员等等。
甚至智能屏还能根据不同的家庭成员提供个性化的内容。老人,小孩能都很快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那为什么不干脆用Pad,而要选择智能屏呢?
Pad贵啊!随随便便就几千元的价格已经劝退一批人了。而且比起智能屏来,交互智能度低,拿在手里还不方便。
年轻人或许觉得还可以,好看时髦,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些都是使用的痛点,而且他们是真的不舍得花这么多钱。
年初在家的时候,我妈搞了台小度,因为憋在家里只能狂练广场舞。
视频现场教学,3D环绕立体声,旋转跳跃闭着眼,老过瘾了。
就是我听着实在是有些头疼。
我妈虽然手机玩的不怎么溜,但是问问它天气,定个闹钟,那是一气呵成。没事甚至还跟聊两句,两个人过的非常开心。
我感觉我在家的地位直线下降,排在了猫和小度之后。
我平时没事也在上面刷剧,毕竟大,还不耽误我边刷剧边聊微信,体验好多了。
隔壁来串门,熊孩子都馋哭了,隔三差五就跑过来看动画片。但我每次都给他调成儿童模式,看啥动画片?记点单词不好吗?
今年经常被提起的一个话题是“不要让老人被互联网抛下”。
确实,父母年纪越来越大,看手机、用电脑都有门槛,怎么才能让他们也享受到互联网的乐趣?
智能屏算是比较好的方式了,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可能也是一种“准未来”的智能家庭生活。
不是说有多酷炫,像电影里演的那样,而是全家人、不分年龄的都能使用,都能没有门槛的达成自己的需求。
在家庭场景中,手机屏幕做大做小没那么重要。
低获取成本和高智能度,都让智能屏有了更大的普适性,一屋一个也完全没问题。
家里有很多个屏幕,甚至还能多屏联动,在客厅可以打视频电话和煲剧看节目,在浴室里能当舒缓音箱,在卧室里能当闹钟和行程提醒,在厨房可以搜烹饪教程......
想想这个场景,说句未来已来,一点也不过分。

三口之家 发表于 2021-1-17 23:01:00

屏幕再大那还能叫手机么?
还真别说,前两年不是有100寸的电视机么,我觉得只要装上5G通讯模块,插个SIM卡,咱们不能不承认人家是一种“手机”……
要成为这个时代的手机,还需要加上满满当当的摄像头。反正100寸,我感觉装100个也不嫌多。到时候就是100寸大屏,1000倍变焦,不仅能拍月亮,能拍下整个银河系。
何必呢~~
还记得当年iPhone5当年全网的恶搞么?
现在看真是神预言啊~~未来不远了!


其实看现在推的超大屏手机啊,无论是折叠,还是卷缩,人民群众对手机的体积,都希望小,而对屏幕的尺寸,都希望大。携带爽和看着爽,都是刚需。
所以厂家都在费尽研究,怎么才能把屏幕缩起来,消费者都在讨论,2万块买个手机值不值。
其实,想要大屏幕看得爽,买个ipad不香嘛??觉得贵,还可以买带屏的音箱,像小度、小爱这类的,都集成了影音资源,追个剧还是很方便的。
所以说,兄弟姐妹们要转换思路啊!
都说“手里有把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其实对手机也有这种错误的路径依赖,因为用手机习惯了,就像什么需求都用手机解决。
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应该搞清楚自己的需求,寻找满足需求的产品,而不是有任何需求,脑子的想法都是——我要换一个什么样的手机!毕竟钱不是大风刮来的。


这块我自己是深有体会的。
我家最早装修,是没有留电视墙的——都0202年了,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谁家还需要电视机啊!
(我家客厅以餐桌为中心,沙发正对的就是餐桌,主要功能也是用来躺着玩手机,看剧,所以直接选了一张床当沙发用)
这么过了一两年,有天去朋友家玩耍,围着电视机打了一会儿switch,然后又就这电视机的背景音吃了一顿饭。回到自己冷冷清清的家里觉得:自己怎么这么惨!
人家那才是家啊!
家是什么!家就是在电视剧的背景音下吃排骨!
于是痛下决心在家里搞华容道一般的折腾布局换家具,最后终于找一面合适的墙挂上了电视机,结果——一年过去了,使用次数屈指可数。
(最后想尽办法把电视机安排在了书房里,代价是书房里的两面书架挪到了门口玄关。虽然之前尝试过把沙发和办公桌换一下,实现沙发对电视,最后各种难受。就安慰自己,咱的办公椅比沙发还舒服呢!)


现在想来,人家的家庭氛围,主要还是来自于有男朋友给做饭,跟是不是有电视机关系不大。
后来我又动心思买个新款ipad,其实我自己是有个老款的ipad的,一直都是追剧好伴侣,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机器内存有点小,用着有点卡,存不了几集电视剧,最尴尬的是,看习惯了手机和电脑的高清屏幕,ipad的老屏幕看着真的有点难受。
后来研究了几天新款ipad,评论确实挺好,但也确实不便宜啊!小一万的价格,买回来就在吃饭的时候看个剧,泡澡的时候看个剧。实在有点奢侈,过两年再给淘汰了,真的一万块肉疼。


后来我研究了研究,就转头了现在智能屏的怀抱。发展了这么些年,国内大厂做的都比较成熟了,价格也比较划算,姑且可以理解为ipad大小的智能电视?
我主要是为了看剧的,这个尺寸,不大不小,拎起来就走,想在哪里看都可以,启动也比较快,还能语音控制。而且还有不插电版本,比如小爱的触屏音箱,也能续航达到4小时左右。不过我还没入手,我这个是小度的。
我都是回家刚进门,还在脱鞋呢,就喊自己想看什么,比如“我要看新版《鹿鼎记》!”它就可以开始加载缓冲,而且很灵活,我可以一边做饭一边看,做完饭一边吃一边看,然后我也能在沙发上躺着煲剧,手上吃零食了。
如果是家里有娃的,估计会更喜欢,动画片,学习课程,甚至能模仿家长的声线给孩子讲故事。我试了试,然后打电话糊弄我妈,哈哈哈,我妈开始还没有听出来。简直神奇!我姐对这个功能特别上头,立刻买了回去“欺骗”自己亲闺女,还拿来跟老人视频电话。


综上所述:
真的不要陷入对手机的路径依赖里。手机厂商追求大屏幕没错,很酷炫。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日常使用,用个微信,各种社交app,拍照片啥的,几千元的手机任君挑选。
自己在家追剧,孩子看动画片、看教学视频,选择流行起来的智能屏,也挺好的。
想要享受更好的视听体验,打造的自己家庭影院,高端投影仪或者大电视配上音响大沙发最舒适。
家里有矿,可以all in,经济实惠的选择,就是根据需求针对购买。

a刘海碗 发表于 2021-1-17 22:47:11

手机屏幕当然会越做越大啊!
还记得多年前的这张图吗?
乔布斯乔帮主2008年推出iPhone,然后iPhone系列的屏幕就不断变大,到2010年干脆就推出更大屏幕的iPad——平行宇宙分割线——到2012年推出iBoard,更大的屏幕,到2014年,屏幕还要更大,推出iMat!
当然了,上面的iBoard和iMat是说笑,并不是存在的产品,但是这种设想也体现了用户需求——作为手机设备最重要的交互原件,更大的屏幕意味着可以更全面地展示内容,意味着可以承载更多形式的服务。可以说,因为用户的渴求,科技也在不断去满足,不光是单纯的屏幕越做越大,今年还有折叠屏、卷轴屏出现,想要以更小的体积来提供更大屏幕面积。
但是!大家再去看上面乔帮主那张图,有没有发现问题?
那就是当屏幕大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是手机这种移动设备了。iPad不是手机,iBoard是画板,iMat是地板!原因很简单,我们的手也就那么大。
科技可以无限发展,但我们手的尺寸大小是不能改变。作为科技产品,不光应该意识到这一点,还应该意识到,不同场景下对于屏幕大小的需求是不同的。
用户想要更大的屏幕 ≠ 用户在任何场合下都想要更大的屏幕
从这张图可以看到,苹果手机屏幕大小的演变史确实是越来越大,基本hold住了移动场景,因为正常情况下,我们走路、坐交通工具、在饭店咖啡馆的时候,没有其他的“屏幕设备”,只能使用手机。但随着人们需求进一步丰富,会有更多的屏幕类设备出现,慢慢地分流手机的功能,手机就会回到工具设备的定位,这时候屏幕就没必要做那么大了,甚至还可能返回到人手握持更舒服的大小,我个人就喜欢6.1英寸。
下面我拿iPad举个栗子:
还记得乔布斯第一次在发布会上展示iPad的场景吗?反正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乔布斯翘着二郎腿坐在宣讲台上的沙发上玩iPad,乔帮主说的很明确,这个设备设计初衷可不是让你随身带着到处走的,而是家庭设备。
很明显,乔帮主老早就想明白了,手机设备的屏幕大小是有上限的,当屏幕大到一定程度,面对的就不再是随身移动场景,而是其他的场景,最典型的,就是家庭场景。
如果单纯从屏幕大小看,各类设备可以分为大屏、中屏、小屏。『大屏』设备的典型代表当然是电视机,『中屏』就是iPad这样的平板电脑,『小屏』就是我们的手机、智能手表这样小玩意。
你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不同屏幕大小体现了不同的场景需求。
你可以用葛优躺的姿势在沙发上用手机看剧,但是你不大可能和你的家人一起用手机看热剧,还是用电视更合适;同样,你的孩子当然可以用你的手机上网课,但是ipad在很多高端中小学里已经是标配之一,孩子可以用ipad上网课,看清讲义并做一些简单的互动。
看到没有,绝不要以为小屏设备的手机能够很好满足你的所有需求。在家庭场景下,要获得最佳生活体验,你还需要『中屏』和『大屏』。
你可能会说,那不就是一个更大屏幕的手机吗?
非也,非也,产品设计的思路应该依托于场景,而不是对原有产品的功能扩充。小屏、中屏和大屏乍一看是以屏幕大小分类,实际上代表着面向不同场景的不同产品设计思路。
这么说吧,如果某个面向家庭场景的『中屏』产品真的就是做成一个更大屏幕的手机,那就等着赔本被淘汰吧。因为家庭场景下的问题,无法通过更大屏幕的手机来解决,用户不会喜欢的。
家庭场景的特点是,并不太强调移动属性,使用者可以是任何一个家庭成员,重要的是易用性、实用性。
换句话说,为什么中屏在家庭场景下正在逐渐取代手机的地位?发力的关键,在于智能交互。
家庭成员,不光有手机重度用户,还有需要保护视力、好好学习的小孩,还有对电子设备不怎么了解的老人,只有全家都能共享、全家都能轻松使用的产品,才有家的味道。能抓住这些场景精髓的产品,才是未来的赢家。
我认为,带屏智能音箱,或者叫『智能屏』,这种产品思维是打开中屏设备在家庭场景下的正确姿势!并且这类产品在我们生活中已经开始普及了。
家庭场景下,什么是自然、舒服的体验?应该是像与人一样交互,而不是和你在办公室上班一样,在屏幕上拖拖拽拽或者敲键盘。
『智能屏』把功夫放在人工智能语音交互上,不是谁都能摆弄图标,但是任何人都会说话;不是谁都理解电子设备,应该是电子设备来理解我们。
拿小度智能屏来举例,你坐在沙发上,想听周杰伦的歌,你是想点亮屏幕,搜索周杰伦呢?还是直接张口说『小度小度,我想听周杰伦的歌』?
又或者说,你想看一个美剧,但是也不知道哪个视频平台才有这个美剧的版权,你是想挨个打开每个应用来找呢?还是就说一句『小度小度,我想看权力的游戏』,让智能屏自动定位特定视频应用,直接打开播放?
真正的科技,就是应该让我们感觉舒服自然、被伺候,而不是强迫用户学习一大堆复杂操作去适应科技。
实际上,科技厂商们对用户需求的洞察也是具有前瞻性的。我查资料时发现,此领域的代表性玩家小度、华为近期都提出了『一屋一屏』这个概念。
大概意思是,在家庭的每一个房间都可以有这么一个中屏大小的屏幕,可以满足全家人的特定需求。想象下,在客厅,你可以和家人一起看电影听音乐;在孩子的房间,孩子可以学习、听儿歌;在厨房,可以随时跟着视频教程做菜……这时候,集成度再高的手机,也反而变得不灵活起来。
可见,为家庭场景量身定做功能的『智能屏』,才是王道。
总而言之,手机屏幕真的没必要那么大。
手机把屏幕做得再大,也解决不了家庭场景的细分化需求,未来还可能出现更多中屏类型设备,让手机回归随身场景,手机屏幕会保持、甚至会返回到更合理的大小,比如iPhone今年还推出了mini,这可能不仅仅是一个成本上的产品矩阵补充,也是苹果对未来更纯粹手机形态的一次返璞归真。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手机屏幕做到多大是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