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梦 发表于 2021-4-18 18:26:48

只希望赶紧和五菱合作,让技术尽快普及大众。

沙漠里的沙子 发表于 2021-4-18 16:51:36

老余躲在车里面开的车
是真的,我就是那辆车
拍完后导演说后半段太慢了要不重来
老余说他人老了,腰不行了,就这样了

青青草 发表于 2021-4-18 14:05:33

徐直军一句话热度超级高,
而实打实的路测惊艳的表现,却没什么热度。。
区别真大啊。。。

馒头兄弟 发表于 2021-4-18 13:39:18

很多人都没有搞对方向,这个视频展示的自动驾驶真正NB的地方在于华为低成本的实现了一套精确度看起来非常高的路面信息综合识别系统,正是这套系统才让车机能对汽车行驶模式做出准确的判断,这也是很多诸如百度这类自动驾驶技术算法非常优秀但苦于整套识别系统成本过于高昂使得技术迟迟无法落地的原因

℡﹏玲~ 发表于 2021-4-18 12:06:52

1、L4级别自动驾驶的合格表现。
2、是在具有高精地图的路段行驶的,无高精地图路段效果未知。
3、刹车反应迅速,但某些时候的快速点刹降低了乘坐体验,后期应当会优化。
4、起步时加速和临近红绿灯时的减速偏保守,后期应当会优化。
5、量产时间?反正明天就会讲,希望比之前说的2022年第一季度要早。不然北汽蓝谷的股价要跌,哈哈。
5、华为ADS这整套成本能压到多少?猜不出来,但我乐观估计每套10万内。
6、徐直军说“每年每台车平均获得1万元的收入,对我们来说就足够了”。可以猜测华为准备对自动驾驶服务按订阅模式收费。比如月费套餐,年费套餐?会不会出按里程收费的,或者永久授权呢。

院长 发表于 2021-4-18 10:39:03

很强,我看完这个视频内心是这个画面:特斯拉和小鹏扭打着争夺量产车第一,蔚来站在后面吃瓜看戏,突然华为拉着一脸傻笑的北汽出现了,一拳把三位打飞……
另外,北汽蓝谷的股票直接被带得涨停了……

沫离 发表于 2021-4-18 09:10:08

从工程角度说两个细节。
极低速方向盘还在大角度转动;十字路口左转前一脚急刹。
只要胆子大,国内这种水平能上路的demo产品真不缺。什么识别红绿灯啊,无保护左传啊,没什么超出业内认知的。
当然,汽车行业本来也需要这样野蛮的企业来教育那些成天拿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还有车规说事儿,这也不敢那也不愿的开发者。再不突破思想的桎梏,公司就没了,大家以后都只能去华为肝了。
p.s.说第一次在量产车上见到激光雷达的,可能还是应该多看看汽车新闻。当然你要使劲儿加定语那肯定还是能当第一的。

神话22 发表于 2021-4-18 07:46:04

自动驾驶从业人员。
技术上很多大佬分析过了,确实很强,但不唯一,不说国外,国内头部无人驾驶公司发出来的路测视频基本也能做到。但不盲目乐观,后面还需要进一步看在所有路况上的泛化性如何,是不是有过拟合现象。
我觉得关键问题在于其他家即使做的再好离落地其实距离也非常远。而华为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就光利用现有激光雷达做到这种水平已经吊打了,这更是值得期待的地方。
打不过就加入,准备加入华为吧。

院长 发表于 2021-4-18 06:51:28

华为的战略定力不得不佩服。华为在智能汽车时代是想做手机界的三星、传统汽车时代的博世。卡住产品最具竞争力的关键技术点,形成技术壁垒,做到利润比客户多、利润率比客户多。
技术效果上,利好茅台。

麦三十 发表于 2021-4-18 06:04:17

微博的“42号车库”放出了极狐阿尔法 S公开道路辅助驾驶的完整视频,时长7分多钟:
Sina Visitor System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华为的ADS辅助驾驶系统感知上融合了多种传感器,已经具备自行变道、无保护左转等能力。
视频中我个人印象最深刻的有两点:
首先,华为ADS辅助驾驶系统已经具备很强的红绿灯识别能力,能在部分复杂场景下实现精准感知和正确决策。
视频中所有的红绿灯路口,极狐阿尔法 S都正确识别了红绿灯。
比如在视频2分35秒前后,极狐阿尔法 S在与路口有不少距离的情况下识别红灯并减速。
仔细看中控大屏的UI界面,已经识别出红灯
类似的还有视频3分28秒处,华为ADS辅助驾驶系统在距离路口颇远处识别出左转红灯与直行绿灯。


视频5分42秒到6分16秒极狐阿尔法 S经过了一段相当复杂的路况。
而极狐阿尔法 S不仅正确识别出行人、电动车以及对向来车,而且努力做出避让动作。
这种路况一般开车都比较头疼
在尝试规避电动车又面临对向车的时刻,极狐阿尔法 S果断减速,整个决策过程相当流畅。


其次,华为ADS辅助驾驶系统策略上较为保守,积极提醒驾驶员接管,以至于部分刹车动作略显粗暴。
视频1分4秒前后,在前车已经左转, 对向直行车还没启动时,极狐阿尔法 S本已准备左转。
但在发现对向车开始直行后,极狐阿尔法 S很快就停止左转让直行车先行,甚至刹车动作略显粗暴也在所不惜。
从交通规则上来说确实应该让直行先行,但说实话这种情况如果是人类驾驶员多半就先走了。


类似的保守还体现在视频5分25秒处,极狐阿尔法 S在直行过路口的过程中,判断出对向左转车没有让行的时候,也是选择了刹车。
当然,这个场景下人类司机也会做类似选择。
但个人感觉华为ADS辅助驾驶系统刹车比一般司机更彻底,同时也弹出警告提醒驾驶员接管。
种种细节都能看出,华为ADS辅助驾驶系统策略上比较保守。
我个人认为,目前这个阶段选择保守策略是比较审慎务实的态度。
在此郑重提醒,目前的自动驾驶本质上都还是L2,需要驾驶者时刻保持专注,随时准备接管。


当然,这个视频也涉及到一些问题:
1、视频中极狐中控的平板应该是为方便演示后装的,那视频中包括激光雷达在内的所有硬件,是否跟量产车一致?
2、演示视频中的自动驾驶效果,是否依赖高精度地图?
3、目前看极狐阿尔法 S只有高配HI版配备激光雷达,具体售价是多少?
华为自研的激光雷达成本能下降到什么地步?搭载激光雷达的版本何时量产交付?


演示视频中车辆传感器与量产车一致;
演示效果不依赖高精度地图;
极狐阿尔法 S高配HI版本售价控制在35万以内,二季度交付……
以上几条如果即将发布的极狐阿尔法 S能同时做到,那不得不说确实是一鸣惊人。
如果能做到前条,表现同样非常优秀。
如果只能做到一条,意义会相对小很多。


最后做个总结:
之前回答我曾说过:
一直以来,对于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业内有两种思路: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在量产车上装备大量传感器采集数据,目标从L2开始逐级演进;
以Waymo、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则通过自建车队收集数据,试图一步跨入L4行列;

二者的技术路径也有一定区别:
前者考虑到早期激光雷达成本过高,量产不现实,因此以视觉识别方案为主,最近蔚来、小鹏等企业才开始考虑装配激光雷达。
后者因自建车队对成本相对不敏感,因此从一开始就装配激光雷达,走多传感器融合的道路。

就成果而言,两种路线也各有斩获:
自下而上的造车新势力派系已经有大量车跑在路上,不仅能够收集海量数据,在一些场景下(高速)也能减轻驾驶疲劳,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但自下而上派目前还没有装配激光雷达的量产车上路,受限于成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的配置也有多有少,因此目前市区路况下无干预的里程还很有限。
而高举高打的互联网公司派系普遍组建车队进行大量路测,无干预的自动驾驶里程已经非常惊人。
比如百度2019年就已经实现平均3万公里一次干预,现在百度、Waymo等企业的数据只会更强。
但高举高打派的车队普遍配置极其奢华的硬件传感器,一台车光激光雷达系统的成本普遍就要几万甚至几十万美元。
这么高的成本量产车显然无法接受,导致目前的成绩有些“曲高和寡”。我个人认为,以目前的技术,基于机器学习的AI算法需要大量数据不断喂养和训练。
考虑到自动驾驶需要面临的尾部风险,量产车的海量数据不可或缺。
因此在商业层面,我个人更看好自下而上、逐级演进的策略。
但也正是由于自动驾驶面临的尾部风险,视觉为主的方案安全冗余恐怕不太够。
因此在技术手段上,我个人更看好多传感器融合的方案。
从这个角度来说,菊厂选择自研激光雷达并应用于量产车,以此切入自动驾驶领域,我认为不论是时机还是手段都是比较切合行业发展趋势的。
从极狐的自动驾驶路测视频来看,激光雷达对自动驾驶的提升可谓是立竿见影。
因此,我个人也非常期待蔚来、小鹏的自动驾驶系统,在引入激光雷达后又将有怎样的表现。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评价华为自动驾驶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