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印度出货量多,但是基本都是百元机,利润却非常低。
等于给印度打工,赚点辛苦钱了。
屁颠屁颠的跑去,大头还是让美爹赚走了 主要原因只有一个,便宜。绝大部分都是百元机,受欢迎是必须的。ov华为也在印度有市场,但他们不做这么便宜的手机。就像苹果手机这么火,在国内最火的时候也是小众品牌,大部分人还是舍不得买大几千手机的。 我很关心的是小米手机在印度的利润率有多少?还是沿用互联网的免费抢市场的思维去经营,打低价策略?
有时候只看销量,不看利润,是很不适当的。因为销量这种东西,你只要产品还过的去,你搞个1元购机,只要你的财力顶的住,你很快都会变成第一位,但赚了多少钱才是能不能持久的核心问题。 很简单,便宜好用。印度消费者要求较低。 【在印度,小米手机为什么销量这么好?】
首先针对该问题我们还是本着抓关键要素的原则来回答。一个品牌想要在一个市场实现成功是非常不容易的,第一,需要和市场保持紧密的契合度(时机很重要);第二需要深厚的内功以内部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自身很重要);第三企业的外延与市场文化需匹配(外部文化的认可)。
我查看了一下IDC最新的数据,小米已经连续11个季度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达到整体市场的31.2%,接近三分之一的份额。而小米在2019年在印度的手机出货量已经超过了中国,成为小米第一大“粮仓”。从小米收入结构上来看,互联网收入第一是中国,而智能手机的销售第一在印度,我们可以说,正是因为小米在印度市场的成功,大力的推进了小米IPO的进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不考虑渠道结构的变化,印度市场的蓬勃发展像极了功能机转智能机时期还没有消费升级时的中国市场(2011年底-2014年),而在中国,小米的起势,大概是在2013年-2015年底。
在我看来小米能够成为印度市场的第一,并且连续11个季度坐在冠军的宝座上,这绝非偶然,更不是简单的因为印度消费水平低,小米主打性价比就能够解释小米成为市场第一的现象的。
一,手机厂商在市场上的崛起一定有紧贴市场发展的因素,小米抓住了时机,发挥了自身的优势
从中国市场的发展来看,我们姑且就谈智能机真正兴起的时候开始。从渠道变化的维度来讲,迄今为止,我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11年底-2013年,运营商市场补贴终端的红利期;第二个阶段是2014年-2015年,为电商的红利期;第三个阶段是2016年-2017年底,公开市场的回归;第四个阶段是2018年至今的成熟稳定期。第一个阶段造就了以“中华酷联”为代表的厂商的兴起;第二个阶段造就了当时小米,荣耀,魅族,乐视等互联网手机品牌的兴起;第三个阶段造就了OV蓝绿兄弟的崛起;第四个阶段整体产业升级成熟化,产品的升级也带动了整体市场的消费升级。
在我看来,每一个阶段开始能够发展好的头部公司都是深耕一个渠道,并能在渠道变革方面保持着组织的灵活性从而能够跟上发展。比如借着运营商补贴浪潮起来的中华酷联,比如能够自我革新且越活越好的华为,比如借着移动互联网营销创新的小米,再比如深耕公开渠道借势发展本分的蓝绿兄弟。是历史的状况决定了这一切。
小米在印度能够发展的好,不仅抓住了市场时机,还发挥了自身的优势。
印度市场是怎样的呢?说印度市场的发展是跨时代的一点也不为过,由于印度的人均GDP较低,大多数人买不起电脑,所以这个国家几乎没有经历过PC的互联网时代,就借着功能机转智能机,3G转4G的浪潮一跃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而在印度市场,以手机行业的业内话来说,印度和中国类似,是一个混合性市场。什么意思呢?印度既有线上,又有线下,线上占比大概有37%,而线下几乎都是公开市场,运营商市场极少,我们可以把整体印度市场理解成为几年前的,对整体价格更为激进的,未到消费升级阶段的中国市场。
大家都知道小米深耕的领域是线上渠道,其开创了线上线下结合的轻资产营销模式,是这种玩法的鼻祖,而后起之秀荣耀其实也是通过华为组织学习能力的外延学习的小米。相对于小米而言,印度之前的情况就与当初中国市场起势无本质区别,而且还是比当初各方面更为成熟的小米。事实也证明,小米在印度也是从线上渠道起步(线上更集中,Flipkart和亚马逊占据了90%的份额,更适合小米的轻资产运作模式),做到以线上为阵地,向线下延伸,从而打破三星常年身居第一的局面。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来,一方面市场符合小米轻车熟路的打法,另一方面小米确实也抓住了市场的机会窗。
二,市场的不确定性需要自身修炼强大的内功
我先声明,在这里我不想谈大家都说烂了的,因为小米产品性价比高,所以会在印度卖的好,从而才会发展好的话。因为定价是可以灵活的,小米打性价比,别的厂商不可以吗?如果只考虑市场,小米的价格在印度绝不是最低的,但小米成功了。也不想说印度本地生产这件事,因为荣耀的布局也是很早的,印度对手机厂商的政策对各大厂商都是一样的,这绝不是根本原因。
我们来看看除了产品,价格,品牌,渠道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也不去总结小米的具体打法,我们先看关键的核心要素。
我认为最核心的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小米本地化团队的发展。小米印度的人员本地化,让其走出了一条有别于联想印度完全由印度人管理和华为印度完全由中国人主导等模式以外的新路。小米在印度的运营完美地糅合了印度人在管理上的优势和中方团队在产品上的优势。
小米聘任Manu Jain作为小米印度CEO是小米在印度取得成功的最关键的一步。在加入小米之前,Manu Jain作为德国Rocket Internet在印度的明星孵化项目Jabong(时尚电商,后被Flipkart收购)的联合创始人,就已经是印度互联网界的明星人物。
自带流量和资源的Manu Jain在业务管理之外,也在不遗余力的宣传小米的本地化,不仅是树立小米植根印度,在印度研发,在印度生产的本地企业形象,其还参与引入拉詹·塔塔作为小米印度的投资人,甚至与莫迪总理办公室保持长期沟通机制。
强大的本地和中方优势结合的组织机制是小米在组织内功修炼上走的最巧妙,也是最正确的一步。抓住最关键的一环,其他无论营销4P,还是供应链,又或者是软件生态本地化等其他方面的内功修炼就有了“迎刃而解”的重要基础。
三,小米自身的基因外延与市场文化非常匹配
大家发现没有,小米从不把自己标榜成硬件公司,一直说自己是互联网公司,而我将小米的定位也是“有一定互联网基因”的硬件公司。一方面是基于小米生态链的强大,涉足多个领域,而这种生态链背后的逻辑就是投资。小米的创始人雷军是有名的投资人,这也给小米骨子里注入了基因。
小米不仅投资了互联网金融(Krazybee)、游戏(Mechmocha)、娱乐(Hungama、Pratilipi、RozBuzz、Clip、Sharechat)、还有二手车(Truebil)和二手手机回收和维修(Cashify)。可以说围绕这多个手机或者生态相关的领域都有精心的布局。而且还承诺在未来3年内将用10亿美元投资100家印度的初创企业,也在复制中国的成功经验。
而印度当地的投资也在成爆发式的增长,当前情况相比中国,其软实力是滞后的,因为其发展起步晚,但是印度后劲很足。德国经济界就认为,印度的“软环境”,比如:金融系统运行比较健全,私人资本运作经验丰富,国际型技术人才多于中国,法律体系相对健全。
可以说小米的做法在下一盘大棋,但正是这盘“大棋”恰恰符合了印度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一方面生态的建立更能使市场系统化,提升市场输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品牌的传播,进而会促进手机这个核心产品的销售。这根本的原因就是小米的基因的外延与此时的印度的市场文化无比匹配。
写在最后
小米在印度市场能大获成功,这不是简单的就可以复制的。其抓住了三个最关键的因素:第一,和市场保持紧密的契合度(时机);第二需要深厚的内功以内部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自身);第三基因的外延与市场文化的匹配(外部文化认可)。
对于其他企业来说,不能简单的只从成功的角度来分析成功者的打法,而更多的是看看这里面的底层逻辑和真正的原因。
企业想要真正的能够成功,需要抓住关键问题,并结合自身的基因与发展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战略和发展要求的可落地的策略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就会照猫画虎,难以有所建树。更可能邯郸学步耽误了自身的发展和错过了自身发展的时间窗。
以上就是我的解答。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价值,
欢迎大家关注@流口水的柯基 ,和您探讨科技话题观点。
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
欢迎在下方留言板留下您的意见建议。
感谢。 小米都把这么大一片国土割出去了,这么重视印度市场当然卖的好,其他厂商吃相可没那么难看。
国外的手机好像不搞性价比……这场景有点前几年小米2发布的时候……非常担心过几年会不会像国内市场一样逐渐衰落 根本原因是产品层面的东西不多评述,我认为小米公司文化和印度文化很接近…文化上的惺惺相惜是成功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有在跨国外企工作过的人应该都有如下感觉,而这几点和小米很接近
-印度人PPT吹的飞起,手上活不行
-印度人迷之自信,战略无敌战术拉稀
-印度人总把别人的能力算成自己的 第一,便宜啊,印度人买得起。
第二,小米本土化做得好,小米进印度时在商业版图划分上把中国的藏南地区,划给了印度,充分满足了印度的虚荣心,让印度有无限的意淫空间,毕竟小米也是国内的大公司,这一举动就好像承认了什么一样,这事以前好像还上过热搜,后来撤了,百度上还可以搜到,官方的。
第三,小米在印度有厂啊。 我来说两句个人看法吧。先上观点,中国手机企业在印度市场纯属是声音大雨点小没赚几个钱。或者换种说法中国手机企业在印度赚得这些钱在印度政府眼里根本不值一提。
为什么这么说呢,引入国产手机使得印度智能机市场的价格大幅拉低,印度人民能更早地用得起性能上乘的智能机。这就意味着印度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的速度得到了大幅提升。智能手机的普及对于现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的贡献有多大不用我多说大家都能切身体会到。
反观中国手机企业表面挺热闹,今天ov在印度市场份额第一,明天小米反超什么的。但是中国企业的利润来源于哪里呢?想要降低物料成本提高盈利,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印度本土建流水线。这样一来印度政府可就更乐意了,税收什么都是小事给你免了也不是不可以,中国企业来建厂远的来看是为印度培养了手机组装行业的人才,加快印度本土手机品牌的孵化;近得来看增加了当地的工作岗位提高了当地人的收入。
总的来说,中国手机去打开印度市场是件弊大于利的事。以上仅是个人观点。
方向是不是错了,白色家电,小家电方向不更好吗?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