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抠门会导致孩子自卑吗?
会有影响,且影响还挺大,但父母抠门不必然会导致孩子自卑,孩子自卑也不仅仅因为父母抠门。很抱歉,接下来我的内容,可能会触动到你内心最细腻、敏感、柔软的地方。
但请相信我,你我都能受益。
我坦言,每次帮别人做深度分析,我也同时给自己做了一次自我破碎式地分析,而直面问题,是我们心智长大的第一步。
准备好让我跟你一起长大了吗?跟着我往下走吧(手指继续划之前,麻烦你先话1s点个赞,将这个回答Mark一下,它就会出现在你的动态里,方便你查找哈)。
【自卑】
自卑这件事情,你我都不陌生,我认识的人中,99%甚至更多的人都不同程度的自卑。
唯一一个不自卑的,是我母亲,一个曾经的人格失调症患者。
我们99%的人,都或多或少有某种程度的精神伤痛,我们也没有必要避讳。
心理学界有一种公认的说法:神经官能症患者让自己活得痛苦,人格失调症患者让别人活得痛苦。
在这里,我必须先做一个郑重说明,我对我自己文中提到“人格失调症患者”、“神经官能症患者”、“焦虑症患者”、“自大症患者”等,没有任何层面的指责,保命要紧啊。
人格失调症患者和神经官能症患者的典型区别在于,在遇到问题的时候:
(1)神经官能症患者从自身出发去寻找责任,总是会认为造成某种不如意的局面的人是自己,会给自己强加很多责任;
(2)而人格失调症患者则习惯于从他人、外界出发寻找,总认为是别人、环境、社会、政府、性别歧视、传统压迫、宗教压迫等才是罪魁祸首,而不是自己。
某种意义上说,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患有人格失调症,都会本能的逃避责任。
比如说,兄弟姐妹之间打架,大人听到哭闹声,过来询问是怎么回事,他们绝大多数都会忙不迭推卸责任,“是Ta先打我的”、“是Ta先骂我的”、“谁让Ta要说我......”。
不少孩子也都患有某种程度的神经官能症,把自己承担承受的痛苦看成是罪有应得。
缺少关心的孩子,他们自惭形秽,认为自己不够可爱,缺点大于优点。
青春期的孩子不敢跟喜欢的人告白,会认为“因为自己不够帅、不够高”;
被人拒绝了,会认为“果然,我都不该表白的,自取其辱”;
面试失败了,会认为“都怪我专业知识不扎实;都怪我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自信、结结巴巴”;
朋友生气了,会认为“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
同事高升了而自己却还是原地踏步,会想“Ta真厉害,好棒,哎,要是我有Ta一半优秀就好了”
而自卑的人,属于典型的神经官能症患者,他们常常认为自己这方面不好、那方面不够优秀,凡此种种,遇到不如意的局面,也总是将种种责任加在自己身上。
很庆幸,题主已经认识到了一个问题:父母的早期教育,有可能是导致孩子自卑的原因。
跳出了那个不断自我责备、自我怀疑的自卑死循环,转而来寻找问题的本源,就意味着离问题解决更近一步了。
的确,“父母抠门”,很可能会导致孩子的自卑。
试想,孩子因为物质条件不如同龄人,吃的、穿的、用的、住的都不如大部分(或者孩子认为应该比他们好的那部分)同龄人,容易导致孩子收获不到自己想要的关注和尊重,心里的失落感累积,变成了自卑。
不过,导致孩子自卑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
父母过度挑剔,设置很高的标准,很少夸奖孩子,会使很多孩子没自信,缺乏自我认同感、自卑; 如果父母常争吵、打架,甚至是将气撒在孩子身上,会让孩子认为自己不是不可爱、不值得被爱,自卑随之而来;父母工作忙,或者父母从小没在孩子身边,而是把孩子丢给空荡荡的房子、电视,或者亲戚、甚至是“陌生人”(远亲、认识没多久的继父母、保姆),孩子会容易有被忽视、寄人篱下的感觉,自卑、敏感、缺乏安全感、自我保护等倾向随之而来
(别光顾着看哦,可以收藏一下,方便以后查找)
而且,即使父母“不抠门”,在物质经济上给足了孩子需要的,但是,却没有用心、用爱、用语言、用行动告诉孩子:“我们是爱你的,也永远不会离开你、抛弃你”,孩子感受不到爱,自信从何而来呢?
所有的孩子都害怕被遗弃,这是来自基因深处的恐惧。
我们都知道,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的幼年时期是最长的,在能够自我生存之前,孩子只有依靠父母的养育才能生存。
孩子到了6个月大的时候,就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与父母是彼此分离的、独立的个体。
当Ta只有6个月大的时候,Ta会非常无助,Ta的潜意识告诉自己:我如果被遗弃,那就死定了。
所以,孩子害怕任何形式的遗弃。
请注意,是“任何”形式的遗弃。
物质上对孩子很苛刻,有可能会让他们因为得不到“理应得到的”,而产生“不被爱护感”,进而产生“被遗弃感”;精神上对孩子的忽视,同样也会让孩子产生“不被爱护感”、“被遗弃感”;
而不管是哪种形式的“被遗弃”感,都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伤害:
要么产生“都是我的错,我不值得被爱”的自卑心理(这属于神经官能症);要么产生“该死的父母,真TM的狠心,都是你们的错”的仇恨甚至报复心理(这属于人格失调症患者)
看到这里,说明你是一个内心善良的人。
要么想要走出自卑迷雾、要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阳光,会欣赏美的人,心智也更容易得到长大,点个赞,就当做你对我的欣赏吧。
好,前面我们分析了父母的哪些行为可能导致孩子的自卑,我们不可能让自己或者孩子一直自卑下去。
我希望我能走出自卑和自我怀疑,相信你也是,你我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够身心健康。
【避免】
几乎所有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愉快地长大的,但是,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给孩子带来了伤害。
要想尽可能地让孩子少一点自卑,或者说让孩子在尽可能少的方面自卑,我们需要做的很多,需要付出的也很多。
但是,我相信,你我都心甘情愿为孩子付出。
我们需要付出的核心,是爱。
我们很多都不善于“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是时候适当将自己的爱外显给孩子了。
其实,将“我们很爱你/疼你”、“你是我们的宝贝”等溢满爱的话语说出来,真的不丢脸。
除了口头的表达,实际行动也很重要,钱不钱的,孩子其实不是“那么地”在乎,Ta需要从我们的行动中感受到温暖和爱。
如果经济条件一般,给不了孩子太好的,起码要让孩子知道“爸妈真的有在努力让我生活得更幸福”,同时也让孩子知道“与其与别人比较,不如自己过得充实”。
如果条件很好,那钱肯定不成问题,需要注意的恰恰是“不要以为钱可以替代陪伴和爱”。
不管父母经济条件怎样,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是很重要的,这条路很长,我们一直在路上。
我们需要付出时间、耐心和精力,给孩子陪伴。不能太过严苛,适时的鼓励、赞扬,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自我认同感。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打架,千万、千万、千万不要以任何形式拿孩子当出气筒。
胖友们可以来公号“爬窗帘的猫”,免费领取那些让佳叶醍醐灌顶、飞速长大的书哦。
【治疗】
治疗神经官能症比治疗人格失调症容易的多。因为神经官能症患者坚信问题应由自己负责,而非别人和社会所致。
绝大多数自卑的人都认为是自己的问题。
即使他们通过自我分析,或者通过我的回答认识到,Ta的自卑不完全是自己的原因,甚至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的原因。
他们也知道(至少从现在开始知道)这样一点:只有自己能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所以自己必须直面自己的自卑,进而想办法超越自卑。
造成自卑的原因,只是曾经,我们不能纠结于过去不放,而是着眼当下和未来,意识到:
即使我们体力和智力平平,也可以大器晚成。
只有通过大量的生活体验让心灵充分长大,心智足够成熟,我们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进而发挥自己的优势,逐步寻找到自信、慢慢让自信超过自卑。
自卑的克服方案,不是这个问题的重点,所以我不赘述。可以关注我,我会奉上更多优质内容。
我的这篇回答,从看书找资料到码字完成,前后花费了8小时,还请心向阳光的你,动动手指点个赞,将我的回答Mark一下吧。谢谢啦~
————————————
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佳叶,一个热爱心理学的法律人。
关注我 @令狐佳叶,我希望我们能够成为朋友,也希望我的文章能够带给你一些温暖和帮助。
我也有一个公众号,叫「令狐佳叶」,我经常会写一些心理学、长大、法律方面的文章,也会在那里分享很多我认为会对你有帮助的东西,如果你想跟我一起变得更加优秀,可以来那里找我哈~
最后,码字不易,还希望你能给我个赞,你的鼓励将会成为我持续写出优质内容的驱动力~谢谢啦~
----------------------------- 会有影响,且影响还挺大,但父母抠门不必然会导致孩子自卑,孩子自卑也不仅仅因为父母抠门。
很抱歉,接下来我的内容,可能会触动到你内心最细腻、敏感、柔软的地方。
但请相信我,你我都能受益。
我坦言,每次帮别人做深度分析,我也同时给自己做了一次自我破碎式地分析,而直面问题,是我们心智成长的第一步。
准备好让我跟你一起成长了吗?跟着我往下走吧(手指继续划之前,麻烦你先话1s点个赞,将这个回答Mark一下,它就会出现在你的动态里,方便你查找哈)。
【自卑】
自卑这件事情,你我都不陌生,我认识的人中,99%甚至更多的人都不同程度的自卑。
唯一一个不自卑的,是我母亲,一个曾经的人格失调症患者。
我们99%的人,都或多或少有某种程度的精神伤痛,我们也没有必要避讳。
心理学界有一种公认的说法:神经官能症患者让自己活得痛苦,人格失调症患者让别人活得痛苦。
在这里,我必须先做一个郑重说明,我对我自己文中提到“人格失调症患者”、“神经官能症患者”、“焦虑症患者”、“自大症患者”等,没有任何层面的指责,保命要紧啊。
人格失调症患者和神经官能症患者的典型区别在于,在遇到问题的时候:
(1)神经官能症患者从自身出发去寻找责任,总是会认为造成某种不如意的局面的人是自己,会给自己强加很多责任;
(2)而人格失调症患者则习惯于从他人、外界出发寻找,总认为是别人、环境、社会、政府、性别歧视、传统压迫、宗教压迫等才是罪魁祸首,而不是自己。
某种意义上说,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患有人格失调症,都会本能的逃避责任。
比如说,兄弟姐妹之间打架,大人听到哭闹声,过来询问是怎么回事,他们绝大多数都会忙不迭推卸责任,“是Ta先打我的”、“是Ta先骂我的”、“谁让Ta要说我......”。
不少孩子也都患有某种程度的神经官能症,把自己承担承受的痛苦看成是罪有应得。
缺少关心的孩子,他们自惭形秽,认为自己不够可爱,缺点大于优点。
青春期的孩子不敢跟喜欢的人告白,会认为“因为自己不够帅、不够高”;
被人拒绝了,会认为“果然,我都不该表白的,自取其辱”;
面试失败了,会认为“都怪我专业知识不扎实;都怪我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自信、结结巴巴”;
朋友生气了,会认为“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
同事高升了而自己却还是原地踏步,会想“Ta真厉害,好棒,哎,要是我有Ta一半优秀就好了”
而自卑的人,属于典型的神经官能症患者,他们常常认为自己这方面不好、那方面不够优秀,凡此种种,遇到不如意的局面,也总是将种种责任加在自己身上。
很庆幸,题主已经认识到了一个问题:父母的早期教育,有可能是导致孩子自卑的原因。
跳出了那个不断自我责备、自我怀疑的自卑死循环,转而来寻找问题的本源,就意味着离问题解决更近一步了。
的确,“父母抠门”,很可能会导致孩子的自卑。
试想,孩子因为物质条件不如同龄人,吃的、穿的、用的、住的都不如大部分(或者孩子认为应该比他们好的那部分)同龄人,容易导致孩子收获不到自己想要的关注和尊重,心里的失落感累积,变成了自卑。
不过,导致孩子自卑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
父母过度挑剔,设置很高的标准,很少夸奖孩子,会使很多孩子没自信,缺乏自我认同感、自卑; 如果父母常争吵、打架,甚至是将气撒在孩子身上,会让孩子认为自己不是不可爱、不值得被爱,自卑随之而来;父母工作忙,或者父母从小没在孩子身边,而是把孩子丢给空荡荡的房子、电视,或者亲戚、甚至是“陌生人”(远亲、认识没多久的继父母、保姆),孩子会容易有被忽视、寄人篱下的感觉,自卑、敏感、缺乏安全感、自我保护等倾向随之而来
(别光顾着看哦,可以收藏一下,方便以后查找)
而且,即使父母“不抠门”,在物质经济上给足了孩子需要的,但是,却没有用心、用爱、用语言、用行动告诉孩子:“我们是爱你的,也永远不会离开你、抛弃你”,孩子感受不到爱,自信从何而来呢?
所有的孩子都害怕被遗弃,这是来自基因深处的恐惧。
我们都知道,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的幼年时期是最长的,在能够自我生存之前,孩子只有依靠父母的养育才能生存。
孩子到了6个月大的时候,就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与父母是彼此分离的、独立的个体。
当Ta只有6个月大的时候,Ta会非常无助,Ta的潜意识告诉自己:我如果被遗弃,那就死定了。
所以,孩子害怕任何形式的遗弃。
请注意,是“任何”形式的遗弃。
物质上对孩子很苛刻,有可能会让他们因为得不到“理应得到的”,而产生“不被爱护感”,进而产生“被遗弃感”;精神上对孩子的忽视,同样也会让孩子产生“不被爱护感”、“被遗弃感”;
而不管是哪种形式的“被遗弃”感,都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伤害:
要么产生“都是我的错,我不值得被爱”的自卑心理(这属于神经官能症);要么产生“该死的父母,真TM的狠心,都是你们的错”的仇恨甚至报复心理(这属于人格失调症患者)
看到这里,说明你是一个内心善良的人。
要么想要走出自卑迷雾、要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阳光,会欣赏美的人,心智也更容易得到成长,点个赞,就当做你对我的欣赏吧。
好,前面我们分析了父母的哪些行为可能导致孩子的自卑,我们不可能让自己或者孩子一直自卑下去。
我希望我能走出自卑和自我怀疑,相信你也是,你我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够身心健康。
【避免】
几乎所有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的,但是,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给孩子带来了伤害。
要想尽可能地让孩子少一点自卑,或者说让孩子在尽可能少的方面自卑,我们需要做的很多,需要付出的也很多。
但是,我相信,你我都心甘情愿为孩子付出。
我们需要付出的核心,是爱。
我们很多都不善于“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是时候适当将自己的爱外显给孩子了。
其实,将“我们很爱你/疼你”、“你是我们的宝贝”等溢满爱的话语说出来,真的不丢脸。
除了口头的表达,实际行动也很重要,钱不钱的,孩子其实不是“那么地”在乎,Ta需要从我们的行动中感受到温暖和爱。
如果经济条件一般,给不了孩子太好的,起码要让孩子知道“爸妈真的有在努力让我生活得更幸福”,同时也让孩子知道“与其与别人比较,不如自己过得充实”。
如果条件很好,那钱肯定不成问题,需要注意的恰恰是“不要以为钱可以替代陪伴和爱”。
不管父母经济条件怎样,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是很重要的,这条路很长,我们一直在路上。
我们需要付出时间、耐心和精力,给孩子陪伴。不能太过严苛,适时的鼓励、赞扬,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自我认同感。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打架,千万、千万、千万不要以任何形式拿孩子当出气筒。
胖友们可以来公号“爬窗帘的猫”,免费领取那些让佳叶醍醐灌顶、飞速成长的书哦。
【治疗】
治疗神经官能症比治疗人格失调症容易的多。因为神经官能症患者坚信问题应由自己负责,而非别人和社会所致。
绝大多数自卑的人都认为是自己的问题。
即使他们通过自我分析,或者通过我的回答认识到,Ta的自卑不完全是自己的原因,甚至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的原因。
他们也知道(至少从现在开始知道)这样一点:只有自己能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所以自己必须直面自己的自卑,进而想办法超越自卑。
造成自卑的原因,只是曾经,我们不能纠结于过去不放,而是着眼当下和未来,意识到:
即使我们体力和智力平平,也可以大器晚成。
只有通过大量的生活体验让心灵充分成长,心智足够成熟,我们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进而发挥自己的优势,逐步寻找到自信、慢慢让自信超过自卑。
自卑的克服方案,不是这个问题的重点,所以我不赘述。可以关注我,我会奉上更多优质内容。
我的这篇回答,从看书找资料到码字完成,前后花费了8小时,还请心向阳光的你,动动手指点个赞,将我的回答Mark一下吧。谢谢啦~
————————————
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佳叶,一个热爱心理学的法律人。
关注我 @令狐佳叶,我希望我们能够成为朋友,也希望我的文章能够带给你一些温暖和帮助。
我也有一个公众号,叫「令狐佳叶」,我经常会写一些心理学、成长、法律方面的文章,也会在那里分享很多我认为会对你有帮助的东西,如果你想跟我一起变得更加优秀,可以来那里找我哈~
最后,码字不易,还希望你能给我个赞,你的鼓励将会成为我持续写出优质内容的驱动力~谢谢啦~ 当然会。
(以下内容并不是对父母的抱怨,只是以亲身经历回答这个问题。看了最后三段的人也应该知道我已经彻底释怀了。真不明白为什么知乎总有不认真看完就来批判回答者的人。)
在我三岁左右,父母就让我住在爷爷奶奶家,周末才能回去。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我上初二。爷爷奶奶家是老城区巷子里破旧的平房,那环境真的比农村好不了多少,甚至更糟糕(我也在乡下住过)。被蚊虫叮咬是家常便饭。偶尔能见到蟑螂。下雨天客厅里会聚集数百只白蚁,我连写作业也没法写。附近治安又差,我母亲怀我的时候就在这附近被人打劫过,母亲娘家的人过来探望,还看到附近街上有人抢劫,所以小时候家长不让我出去玩,我只好看电视。爷爷奶奶又因为住惯了这间房子,坚决不同意搬家。我一直想不明白,那间房子明明有电热水器,我爷爷洗澡就是淋浴,我奶奶还是要用柴火烧热水洗澡。我小时候就经常帮她搬柴、烧柴。
九岁左右,父亲经常带我去吃肯德基,(其实我更喜欢麦当劳,但他却说:“麦当劳哪有肯德基好吃!”),但每次他都会对我说:“看我对你多好!这么贵的汉堡,我自己都不舍得吃,就买给你吃!你以后要好好报答我!”我因此积压了很多负面情绪,仿佛被父亲带去吃肯德基是我的罪过,而且这种罪恶感还越来越强烈。
我母亲在我八岁的时候失业回来,但在一线城市的舅舅、姨妈给了我们家好几十万,所以我们家还在这一年买了新房。但我父亲觉得接受母亲娘家的钱让他很没面子,母亲又总对他说要记得娘家人的恩情,于是他们就经常吵架。我父亲为了发泄怒火,就经常打我骂我,甚至他自己把桌子上的东西碰倒在地上,我没反应过来,他就对我吼:“看到东西掉了不会捡起来吗!你怎么笨成这样!整天给家里制造负能量,还不如个废物!废物还能回收利用!”而他带我去吃肯德基的事情就会被他当成他对我很好,我却不知感恩的证据。
而我母亲,我告诉她我很喜欢草莓夹心的饼干,想买一包吃。一包十块钱左右吧。她却认为是浪费钱,责怪我“不懂事”,要我听话。她还总说:“我们已经给了你我们经济条件下最好的,要懂得感恩,长大后要好好报答我们。”她甚至还把香港的姑奶奶从香港带给我的零食收起来,留到过年的时候拿给我表哥吃(我两个表哥,这里说的是我舅舅的儿子,也就是和我妈同个姓的。)
还记得小时候有一回我在超市看到一盒蜘蛛侠玩具,大概三十块钱,我知道这是一笔“巨款”,但还是很想要。其实父母要是像往常那样说家里穷,买不起这么贵的玩具,那就没事了。但我爸刚好带着工作用的数码相机,他竟然拿出那部相机,逼我拿着这盒玩具拍了一张照片……过了一段时间后,我早就忘了这事,他却拿出相机给我看这张照片,以为我看了会很高兴……
很多年后,我偶然在家里发现我八岁时母亲用的诺基亚手机的包装盒,里面还有发票,售价是差不多四千块钱……我母亲买这手机前还刚刚失业。
其实这些事对我的影响还不算大。彻底改变我的是下面这些事:
因为小时候住的地方治安比较糟糕,家人都不允许我出去玩。父母也从不带我去郊游,更不会带我去旅行。每天闷在家里,没有朋友,只能从电视获得乐趣。很多时候,放假对我来说就是折磨。
后来广电为了保护国产动画,禁播外国动画,原先优质的外国动画都被劣质的国产动画取代了。好在周末回到家里还有电脑。从二年级到初二,电脑游戏就是我最大的乐趣。除此之外,我还钻研电脑知识,学会了简单的编程。毫不夸张地说,假如没有电脑,我早就因为苦闷的日子而自杀了。
十一岁的时候,班里已经有人用上了iPhone 4,我婶婶也用上了安卓手机还有iPad,叔叔家也因此安装了WIFI。我意识到WIFI再过两年左右就能普及,就跟父亲提出把家里的有线宽带改成WIFI,还向他介绍了一款叫作微信的手机软件,告诉他以后用WIFI和微信就能和朋友语音通话。父亲却生气地责骂我,说安装WIFI很麻烦,需要不少钱,还说微信没用,谁会闲得无聊跟他语音通话。其实只要买个无线路由器,我自己看说明书或上网查资料就能安装好WIFI并设好密码。他对此毫无了解却对我破口大骂。两年后,他没问过我,就自己买了一个质量很差的无线路由器回来让我安装,用了一段时间后,他突然对我抱怨:“WIFI这么好用,你怎么不早叫我装?”
十二岁那年,有一回全家去购物,晚上在购物中心里的一间餐厅吃饭,而餐厅对面就是一家苹果店。因为用餐前要排队,我就走进苹果店参观。同学的iPhone 4曾经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但这玩意儿屏幕太小,我对它没有什么愿望。而苹果店里的iMac强烈地吸引了我。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屏幕这么大,外形又这么好看的台式电脑。但我连也价格也没看,就知道这么好的电脑肯定不会被我拥有。我不敢碰它,甚至只敢斜眼看,因为我怕服务员对我说:“没钱还看什么看!”(小时候我父母总是对我说只有他们对我好,外面的人都是坏人。)而我父亲发现我对这台电脑感兴趣,还雪上加霜地说:“我要是中了彩票就给你买一台!”之后我没去想iMac的事,因为我认为我这种“穷人家的孩子”不配拥有这么好的东西。说真的,就算我爸真要给我买,由于从小受到的教育,我肯定也会因为担心给家里造成负担而拒绝。
十三岁的时候,家里的电脑实在是落后,玩不了最新的游戏,而我又厌倦老游戏。因为懂电脑,我知道只要给我四千块钱,我就可以组装一台配置不错,可以用很多年的台式电脑。恰好母亲提起表哥花四千块钱组装了一台很不错的台式电脑。其实她只是想夸我表哥聪明而已。但我还是暗示她家里的电脑不够好。她说期末考试后给我两千元买新电脑,从她的笑容来看,给我两千块钱已经对她来说已经非常多了。可是当时让我用这么少的钱买电脑,还不如将就着用旧电脑,我就立刻拒绝了她。(其实买二手零部件也可以勉强实现我的愿望,但我父母买东西向来是买全新的,以至于我长期认为二手的东西都不好。)另外,我也怀疑这是不是假装答应,到时反悔的套路。由于主板和硬盘老化,旧电脑还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开不了机,我还因此损失了挚友留给我的对我来说很重要的照片。因为旧电脑实在不能满足我的需求,我也慢慢丧失了唯一的爱好,陷入了强烈的无聊和空虚之中。
补充一件事:那台旧电脑曾经换过显卡。我当时很想玩一款游戏,但旧电脑的显卡实在是太差了,于是我上网挑选了NVIDIA的9800GT,这是几年前的中高端显卡,它的性能比那台旧电脑的显卡强多了,网上报价是五百块钱左右。父亲答应给我买,后来我考到了他要求的分数,我提起买显卡的事,他却反悔了,张口就是:“我辛辛苦苦赚钱养你,供你上大学,你还敢要我给你买这么贵的东西······”母亲看不下去了,就让他给我买。第二天,父亲真的给我买了“9800GT”,还笑着告诉我这是从他卖电脑零部件的朋友那里买的,只花了两百块钱。我很开心,得到了当时最想要的东西,而且还省了三百块钱。给电脑换了显卡,用包装盒里的光盘安装了驱动程序后,系统里显示显卡是9800GT,显存512MB。可是我玩起想要的游戏,却还是像往常那样出现严重的卡顿。我想:“莫非是我弄错了,连9800GT也带不动这款游戏?事到如今,只能这样了,总不能让父亲再给我买更好的显卡吧。”几个月后,我给电脑安装了Windows 7,惊讶地发现显卡型号变成了ATI的HD2600XT,显存只有128MB,这是那台电脑原来的显卡。我想是不是系统识别错了,就重装回Windows XP,结果系统显示的显卡型号仍然是HD2600XT。我拆开机箱,确定里面装的是父亲给我买的“9800GT”。我找出了这块显卡的包装盒,用里面的光盘重新安装了驱动程序,系统里显示的总算是9800GT了。我想让父亲去朋友那儿要一份用于Windows 7的驱动程序,结果他突然大发雷霆,让我别再拿这些“无聊的事情”来烦他。后来有一回我去修电脑,偶然想起显卡的事,就跟老板请教。老板说确实有可能出现系统识别错误,但如果真的识别错了,系统自动安装了错误的驱动程序,电脑是无法正常使用的,而且,就算是识别错了,NVIDIA和ATI是两家不同的电脑硬件厂商,系统怎么可能连厂商也能弄错?也就是说,这块显卡是用HD2600XT假冒的9800GT。要么我父亲被朋友骗了,要么父亲让朋友造假欺骗我。我希望是前者。
因为我负责管理教室的电脑,多次解决死机、中毒、重装系统等各种问题,班里想买新电脑的同学都会来征求我的意见。我一分钱也没收,尽心尽力地帮他们挑选处理器、显卡等零部件。我把配置清单发给他们后,看着清单上的i7 3770K、GTX690等顶尖的电脑零部件,突然感到很讽刺--我花大量时间学这些知识,仅仅是推荐给别人的GTX690显卡在市面上就卖七千多块钱,可我自己却连三千多块钱的电脑也买不起。而等到十几年后我出来工作,从前对电脑配置的了解又早已过时,那我花这么多时间研究电脑配置又有何用?
而在我上初三之前,父亲突然说看我这两年心情不好,为了激励我好好学习,考上好的高中,要拿出七千块钱给我买新电脑,但他暂时缺钱,要等到十月份。那是我最后一次像纯真的小孩子一样开心了。我不知疲惫地上网查资料,挑了一款五千块钱的笔记本。可直到中考结束,父亲却没有再提起买电脑的事。
初中三年,我从年级一百多名(有希望考上市里最好的高中)退步到年级七百多名,和我一直低落的心情有绝对的关系。我没说要iPhone,更没说要iMac,我那时最想要的只是一台自己组装的三四千块钱的电脑而已。如果我家里真的很穷,买三四千块钱的电脑是相当大的负担,我什么也不会要的。如果父母愿意对我坦诚相待,鼓励我自己赚钱买这些东西,而不是欺骗我或者说买我喜欢的东西都是浪费钱,该有多好啊……让我多年来情绪低落的不是没有得到那台电脑,而是与我有着最亲血缘关系的人对我的欺骗。(我加粗这几句,免得总有人没认真看我说了什么就来评论区批评我。)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我偶然接触到Linkin Park乐队,开始用音乐来安慰自己。有一位同学在我影响下也喜欢Linkin Park。后来Linkin Park在我们临近的城市开演唱会。他想约我一起去,可是我觉得父母肯定不会愿意给我买门票,果断拒绝了他。没想到,Linkin Park的主唱后来去世了······中考结束后,我想学电吉他,在网上挑好了一套入门级的电吉他、效果器和音响,总共两千元左右。我想母亲以前说过要给我两千块钱买电脑,这回花两千块钱总不过分吧。父亲确实答应了,却先送我去他朋友那儿学木吉他。后来有一次他坐在椅子上,看着很平静,我就提起买电吉他的事,他突然暴跳如雷,说:“你爷爷都生病住院了,花了我三十多万!你还好意思让我给你买东西!”我只能沉默不语。其实我可以自己攒到这笔钱,但我如果买了回来,父母肯定又会说浪费钱,影响学习,逼我退掉,甚至可能砸掉。我只好放弃了这最后的梦想。顺便说一下,我当时听父母和叔叔婶婶讨论过爷爷的事情,两个家庭分担后每个家庭承担的费用只有两万多。就算是医保报销前的价格,也没有我父亲说的那么多。
小时候,我梦想着成为一名游戏开发者,和朋友开办自己的工作室,做出好玩、不过度商业化的电脑游戏。后来,我梦想着和别人组建摇滚乐队,成为一名主音吉他手,每天沉浸于音乐的欢乐之中。这些梦想却全都破灭了,而现在也很难再找回来了。
一个多月前,我从大学回到家中,母亲对我哭诉,原来父亲这几年在外面赌博,花光了家里十几年来存下的一百多万的积蓄,还要我舅舅和姨妈帮他还七十万的债务,还完以后他还赌,还有一笔债务要分二十年还,迟早要我来承担,除非我暴富,否则很多年内我不会考虑结婚的事情。
一百多万的积蓄全部化为泡影……我家在城区有房,有车,房子还是15年底买的,说是这间房是以后给我结婚用的,奶奶甚至还存了十五万三年定期给我本科毕业后买车。也就是说,这一百多万是暂时不知道怎么用的钱,我想也正是因为如此,父亲才敢花这么多钱去赌博。哪怕只是满足我当时唯一的愿望(花三四千块钱自己组装的台式电脑),对于一百多万来说,连0.5%也没有,我那几年也不至于过得那么糟糕。以这个经济条件,就算买高端的手机和笔记本也是绰绰有余。
我不恨他们,因为命运如此。我知道很多人的父母也是这样。影响我人生的不是没有那些我曾经想要的东西,而是父母先给我希望,最后让我失望甚至绝望的做法。
是的,除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物品外,父母没有义务给自己买任何东西,但父母至少有教育好孩子的义务。告诉我那些高端的东西对我来说不是遥不可及,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它们,这样说不好吗?为什么要欺骗我?我上大学以后就自己攒钱买了手机和平板,甚至只要我想,在本科毕业之前攒够一万块钱买一台iMac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心灵受过的创伤不容易痊愈。(我去年初被确诊为抑郁症,症状应该是我读初二或初三时开始的,每个月要吃六百多钱的药,去年底已经好转为轻度抑郁了。)
你们这些不认真看完就在评论区里批判我的人是怎么回事?我患上抑郁症真的只是因为没有得到三四千元的电脑吗?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在乎的是父母没有鼓励我赚钱自己买喜欢的东西,而是把买我喜欢的东西都说成是浪费钱,还假装答应甚至主动提出给我买东西,最后却反悔!还有父亲长期的打骂,父母几乎从不鼓励,父母的不理解。
关于父母的不理解,我再补充两件事:第一件是父亲找关系让我进市里最好的初中,但班里的官富二代形成了自己的圈子,我无法融入,而我交到的朋友也是被排斥在这个圈子之外,我跟母亲倾诉,她却说:“你在学校好好学习就行了,交什么朋友?”
第二件是我出生前医院还能告诉家属孩子的性别,我被误判为女孩,爷爷给我取了个女名,结果我出生后他们明知我是男孩还要沿用这个名字,导致我从小学到初二被人嘲笑了八年。五年级我向父亲提出改名,他说:“这是爷爷送你的第一份礼物,不许改,改了就是不孝!”刚上初一的时候,语文老师看我作业写得好,要在课堂上表扬我,结果因为之前只见了一面,再加上名字的问题,她把一个女生当成了我,引起哄堂大笑,同桌还下流地问我有没有鸡巴。初二换了新的语文老师,她说要点一个女生回答问题,于是点了我的名字,又是哄堂大笑。我实在受不了就找了爷爷奶奶,爷爷奶奶找我父亲交涉,我父亲却说改名字麻烦,还骗我说十二岁以上不能改名。他那段时间回家叫我开门的时候还在门外狂吼那个名字,让我非常难堪。终于他答应帮我办手续了,却说新名字是给我在外面用的,亲戚仍然用原来的名字叫我,这样显得亲切--听了这话,我真的很想骂他神经病。初三有个同学故意用那个名字叫我,那是我第一次在学校主动打人。称呼的问题后来导致我和表哥决裂,还和其他亲戚的关系有些紧张。(改名是我最不想回忆的事情,打这段字的时候我用力敲打了自己头两下,不然控制不住情绪。)
我已经加粗和重复了重要部分,仍然有人没认真看完就来评论区大放厥词。我由始至终只是在用自己的经历回答这个问题而已。说我说自己有抑郁症是为了博取同情?我都快好了博取什么同情?说我依赖父母给我买东西?我说了我上大学以后自己攒钱买了手机和平板。说我太脆弱?每个孩子刚生下来都是脆弱的,你指望每个严重缺乏爱的孩子都有像军人那样坚强的意志?
刚刚评论区又出现没认真看完就来大放厥词的人。说我自私,只知道索取,不知感恩。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如果父母愿意坦诚相待,鼓励我自己赚钱买想要的东西,而不是给我灌输买我喜欢的东西都是浪费钱,还答应奖励给我最后却反悔,我可以什么也不跟他们要。
十几天前,我在研读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看完了介绍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那一部分后,恍然大悟:神在创造人类时,可以把人类设定为纯善,但这样的人类无异于行尸走肉,于是神给了人类思想的自由,而自由意志导致了人类有善有恶,惟有神是真正良善的,所以不能相信任何人可以给我带来幸福,哪怕是有着最亲血缘关系的人也不能相信,幸福只能靠自己争取。
恰好我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小时候从不感到孤独寂寞。我想起小时候看电视、玩游戏以及钻研电脑配置的时光,那时候没有朋友,更没有恋人,但也过得很愉快。
于是,我打开了手机里原本是为了拉进和室友的关系才下载的游戏,上网查游戏攻略;我又想到父亲的笔记本用了很多年,母亲两年前买的vivo手机很不划算,就想用自己的压岁钱加上之前存下的钱,给他们买新的,我上网查了相关信息,看了好些个手机评测视频……找回了当初的一些感觉,感受到了很久没有出现的快乐。
我给父亲买的平板电脑今天早上送到了。奶奶问看着快递盒,问这是什么,父亲说这是儿子买给他的电脑,然后小声说了一句:“浪费钱。”我听到这句话,心里不太舒服,就默默走回了房间,父亲又很着急地催我去给他拆包装盒,调好各项设置,装好需要的软件。(可能我对他还抱有一丝希望吧,但以后不会了。)
至于母亲,我得知她喜欢小屏手机,就打算把自己买的iPhone 6给她。虽然iPhone 6很老了,至少也比她一年多前被手机店促销员忽悠花两千块钱买的低配置vivo流畅。
其实我不愿意回来看这个回答,因为它涉及我很多伤心的回忆,我也没有必要再想过去那些事。就回答这个问题来说,我似乎答偏了。父母不给我买约定的东西其实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我父亲对我的精神虐待。大家就做个参考吧。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本书。 我拎着一袋衣服离开姐姐家,但提着的好像不再是衣服,而是我开始萌芽的自尊。姐姐的每次给予,都像鱼肉里潜藏的刺,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家庭的贫穷、父母的吝啬,加上姐姐的给予,自卑贯穿了我的童年和青春。
01
九十年代初,二舅从部队退役后被分配到县城当交警,单位给他分了房,二舅便带着舅妈和表姐住进了城里。表姐比我大两岁,母亲让我叫她姐姐,我就一直叫到现在。
我家在乡下,和姐姐家相距三十几公里。七岁的一天,母亲带我到姐姐家玩。她家位于一栋七层楼房的第二层,屋子里铺着水泥地板,三室一厅的开敞格局,纯白的墙面,和乡下低矮暗黑的土墙房子分明属于两个世界。
姐姐主动拉着我玩,大方而自然。我挣开她的手,本能地退缩,红着脸低着头,奋力缩到沙发的一角,或是躲到母亲身后。
那是我记事后第一次见到姐姐。她那样干净的脸,我也是头一次见,娇脆的轮廓在我看来美得不近情理。相比而言,我就是一个乡下来的土头土脑的脏小孩。
姐姐指着茶几上各种我没见过的糖果,让我自己拿着吃。我僵直着身子,眼睛盯着托盘,却怎么也不好意思伸手去拿。直到姐姐抓了一把递到我面前,我才羞涩地接过来。
我小心地剥开糖果的外衣,像剥开一个新奇的世界。那是我第一次吃到那么美味的糖果,表面是白色的巧克力,里面是酸酸甜甜的果汁,我一口气吃掉了十几粒。
那天,舅妈坚决挽留我和母亲,让我们住一晚再走,母亲同意了。晚上,我住在姐姐房间,和她睡在一张床上。推开表姐荔枝红的房门,一股淡淡的水果清香盈鼻而来,不像乡下,房间里只有柴火和泥土的味道。墙壁、床单和被罩都是干净的粉红色,好像里面住着一位公主。墙上贴着几张当时流行的美少女战士海报。
我站定在房门口,痴痴地望着,手脚无处安放。
姐姐洗完澡从浴室走出来,穿着粉红色的睡衣,边用手撩头发边问我要不要洗个热水澡,我抿着嘴点头。她从衣橱里找出另一套淡粉色睡衣,放到我手中,让我洗完澡再换上。我不敢直视姐姐的眼睛,眼神总是游离和躲闪。
那是我第一次用热水器洗澡。姐姐帮我拧开,教我怎么使用,告诉我往左边拧是热水,右边是冷水。从喷头流出的几十条细水串唰唰地冲洗着我的身体,不一会儿整个浴室里飘起热气腾腾的白雾。昏黄的灯光洒在白雾上,将雾气撕成一条一条的帘幕。我使劲揉搓着自己黑黝黝的身体,生怕有没洗干净的地方。
换上姐姐舒软的睡衣后,我趿着拖鞋走进房间,小心翼翼地躺在床上,整个身体陷入软绵绵的床垫里。我感觉自己睡在轻柔的云层上,不敢动弹,缥缈着进入了梦乡。
我像灰姑娘住进了城堡,靠着姐姐的衣橱,当了一回公主。
第二天一早,离开姐姐家的时候,舅妈往我手里塞钱,让我拿去买零食吃。姐姐拎出一个圆鼓鼓的行李袋,说里面都是她不穿的衣服鞋子,让我带回去穿。我羞涩地接到手里,低声说着谢谢。
第一次见面后,我意识到自己和姐姐不一样。她拥有小孩渴望的东西,她有的我都没有。
回到乡下,再去学校的时候,我已经是另一番行头。姐姐的衣服,无论款式还是质量都是上乘。穿着姐姐送给我的漂亮衣服和鞋子,大摇大摆走在校园里,我总能成为同学关注的焦点,感受着他们艳羡的目光。
女同学总会追着问我城里到底是什么样子,我的漂亮衣服都是哪里来的。我乐于跟同学讲我住在县城里的姐姐,描绘她家的高楼,她家的白粉墙,她的神秘衣橱。那是我最得意的时光。
02
第二次去姐姐家,她的房间成了我想探寻的宝物密室。
姐姐的衣橱,填补了一个女孩所有的渴望,我开始觊觎里面的一切。晚上,趁姐姐洗澡的时候,我偷偷钻进她的房间,打开她的衣橱。
我在第一层隔板上看到一个雪白色蕾丝边的方形盒子,翻开一看,里面全是粉色的玻璃水晶,颗颗晶透,每个棱面都折射出一个我,我能看到自己眼里的光。
我头脑一热,手像失去了控制,偷偷拿起一颗水晶,藏到自己的口袋里,迅速跑出房间,心「砰砰砰」地跳着。
直到确定姐姐无法从几十颗水晶里察觉出少了一颗,我才稍微安心。第二天我带着水晶和姐姐打包好的一大袋衣服得意地离开了。
粉红水晶和漂亮衣服又一次成了我在同学面前炫耀的资本。我把偷拿的那颗水晶放在课桌里,后来莫名其妙不知所踪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有的家庭经济困难,只有「抠门」才能勉强维系一家人的生活,相信这样家庭的孩子是不会埋怨父母「抠门」的。
可是怕就怕这样的家庭抠门:
如果没亲眼看见父母的存折,永远不知道自己家里多有钱。
这些父母自认为自己是「勤俭节约」,殊不知只是「过分抠门」,这样的行为必定会导致孩子自卑。
要知道,随手关灯是勤俭节约,为了节省电费让孩子在学校写完作业,回家就催一家人睡觉,这是抠门;每年只买够穿的衣服这是勤俭节约,明明有钱,却让孩子给孩子穿亲戚的旧衣服,这是抠门;常用的东西,明明自己家可以买,却偏偏问人借,这就是抠门。
在经济条件跟得上,单纯为省钱而抠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必然是自卑的。
童年时父母的抠门,会导致孩子自卑,这样的自卑情绪又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长大变「抠门」
「抠门」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长大了大概率也是抠门的,原因无它,从小到大孩子耳濡目染,早就学会了父母辈的「抠门」技巧。
很多人会在知乎吐槽自己的室友偷用自己的洗漱用品、借钱不还,搞不好,这样的室友身后就有一对抠门的父母,全家都爱占人小便宜。
孩子长大花钱「大手大脚」
孩子变「抠门」的另一个极端,就是孩子长大后会花钱大手大脚。
因为孩子自小受到父母金钱方面的压迫,如今有了经济自由,会大手大脚花钱,弥补童年遗憾。可是买买买的同时也很难让人获得快乐,无非是饮鸩止渴罢了。
自卑是毒药,让人自私怯懦,父母在能力所及处,还是要给孩子尽可能好的物质条件,让孩子快乐成长。
有经济条件的父母一定不要对孩子抠门,否则就是一刀砍在了孩子成长的「翅膀」上。 首先要说明的是,父母抠门大概率会导致孩子自卑,自卑程度也会不同。
有的孩子随着年龄的渐增,能够自我进行治愈,一般这样的自卑程度比较轻。而有的孩子就.....
答主也曾自卑过,不过不是因为父母抠门,而是家里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钱能够让我消费,也不能说是穷吧,吃饱穿暖有学上还是有保证的。
我的自卑开始治愈,或者说是开始理解自卑,是在高中看到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随着成长慢慢懂得了我的自卑和我要的超越的事情。
忘了是在阿德勒在这本书还是其它他的书中说的一句话: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了一生,有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真的,我相信大部分人看到这句话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共鸣。
回归话题,父母抠门会导致孩子自卑吗?
先说一下,父母的“抠门”,也分为主动(富裕却扣扣索索)和被动(没钱不得已扣扣索索),而且也要说明的是,抠门和节俭还是有区别的,抠门是劣性,节俭是美德。举个例子,就如这次肺炎吧,抠门的人会捐钱吗?节俭的人有钱的话,不说一定会捐钱,但是捐钱的概率还是远远比抠门的人大。
父母“主动抠门”
只能说明父母没有做好一个父母,而且也没有与孩子共同成长,没有首先要说明的是,父母抠门大概率会导致孩子自卑,自卑程度也会不同。 有的孩子随着年龄的渐增,能够自我进行治愈,一般这样的自卑程度比较轻。而有的孩子就.....
说这些答主不是要谴责这些父母,毕竟我们决定不了自己的出生,有的人一出生是地狱模式噩梦模式,有的人一出生是困难一般模式,更何况有的人出生就像是玩单机游戏。
因此在发现父母的这些“不良习惯”后,依照自己的能力去决定怎么做,如果你是非常有能力的人物,还有可能帮助父母改正这些缺点。
在此我要强烈说明的是,不单单是孩子需要父母教育,父母也需要孩子来教育,只是我们(孩子)大多数年龄不大阅历浅经验少,一直只受到父母的教育,才潜意识得出只有父母能教育孩子,而孩子不能教育父母。有一个名词,好像叫“知见障”,意思是你的知识经验之类的限制你的思维。具体不展开解释了。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只是普通人,没有“超人”之处。所以基于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认识下,我们首要做的不是去改正父母的“抠门”,而是自己去想办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独立”,去改变自己。当自己的最亲的人不能成为依靠时,自己要成为自己最坚实的后盾,也是最可靠忠诚的后盾。
至于怎么做?每个人的路都是不同的,是需要自己走出来的,他人的经验只有借鉴价值,对你来说是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找出“解决自己的自卑”的方法、
父母“被动抠门”
这种抠门是基于客观因素。即使因此,是的我们(孩子)有了自卑的种子,我们也不该怨父母甚至攻讦父母,因为大部分父母是爱自己的孩子,不说是要把世界上最好的给孩子,也会给他自己目前所能提供的最好的。(参考学区房,陪读之类的)
通常来说,这样的自卑,也是比较容易通过年龄增长进行自我治愈,和世界和父母达成和解的。
答主我应该算是属于父母被动抠门的类型,只是程度较为浅。然而无论深浅,本质还是共通的。
有人该说了,被动抠门不应该是叫做“节俭,节省”吗?
还是那句话,抠门是人的劣性,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吗,都不能改变这个事实。你穷,但是你不能抠门,你可以节俭,可以朴素。举个例子,农村一个很穷的家庭,孩子想要一个玩具,没钱买,有的父母粗暴拒绝or委婉拒绝,导致孩子如果懂事,则不会强求,但是一般来说自卑的种子也就埋下了。然而有的却会转变方法,给孩子其他的,或者做一个其他的玩具弥补孩子。(大部分孩子其实没有特别喜欢到非要不可的玩具礼物,他们想要的不过是一份儿开心欢笑快乐罢了)
有的穷的家庭的父母,会会慢慢和孩子“合作”。这也是为什么有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的说法。穷本身并不是可怕的事情,可怕的穷的思维一直限制了一生。(为什么有的人暴富后,最后还是归于潦倒?古人说的是“德不配位”,其实也还是不知道去改变,去转变自己的思维,没有在财富消失前,彻底拥有掌握的它的“德”)。
说以上这个的意思是,如果家里不是很贫困,就说一般的家庭吧(指的是能吃饱穿暖有学上),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参与到家庭的发展上,最简单的方法,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高中吧),就告诉孩子家里的情况,不单单是好的方面,还要有不好的方面。例如,家里收支,举债,人情之类的。注明一点,如果家里是惨淡经营或者弊端大于利,一定要给孩子希望。希望是很宝贵的东西。什么希望?家里会越来越好的希望。
当然注意度的把握,如果过度,又会造成孩子压力变大,生活沉重,也就是不可承受生命之轻。这方面是身为父母要学习的。
所以,无论是父母主动抠门还是被动抠门,都会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成长,表现明显的是孩子的自卑,普遍内倾,不善与人交流,严重的有喜欢独自一人,离群索居,不敢也觉得不配拥有美好。
因此,这篇文字,即是写给我们(孩子)看的,也是写给为人父母看的。
答主写这么多,不是给你们(自卑的孩子)思想文字上的武器去攻击父母,也不是攻讦让孩子自卑的父母。而是让你们能够认识到问题,什么是能改变的,不好改变的,不能改变的。
能改变的就改变,不好改变的就接受理解,不能改变的...那就负重前行!谁的一生没有不可释怀之事?有的问题不需要却解决,把它抛弃或者背负也许就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谢邀,应该会的。
这里我理解的抠门不是节省,不是节约,是合理花费也不舍得支出。
孩子心里也有杆秤,对比别人家的吃穿用度,只觉得自家太过寒酸没有面儿。
孩子大多也只看到表面现象,对于自家到底有多少资产肯定不清楚,但孩子会对比啊,前比后比,左比右比,自卑心理油然而生。而且,一旦形成自卑,终生伴随,很难改变,做父母的应当警醒! 马上要过三十一岁生日了,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是有一个羞于启齿的爱好,就是爱去中学门口的文具店转转,然后买一堆有的没的文具本子。店里老板很诧异我为什么要这么多本子,中性笔之类的,说实话自己也搞不懂,说谎说给自己外甥买的。其实最后这些东西就是放在自己的屋子里落灰。
我出生在一个并不贫穷的家庭,但是家里人在经济方面对我特别的节制,他们的说法是小孩有钱就会变坏。我好像没有正式被给过零花钱,所谓的零花钱来源就三个途径:一是跑腿的差价,一瓶镇江陈醋当年在家楼下小卖铺是两块五,但是在稍远一点的商店是两块三,二是每周五我都会回一次爷爷家,如果省下车费,可以有五角的收入,三是捡废啤酒瓶饮料瓶,我清楚得记得黄河啤酒的瓶子当年会有两毛钱的高价,哈哈哈,于是周末捡啤酒瓶子成了我特别重要的娱乐活动之一。攒点钱,最重要的事便是逛学校门口的小卖铺,当时一个漂亮的中性笔要三块钱,而我需要攒三个星期的钱才能买到。买到了也不敢放在自己的铅笔盒,只敢放在贴身衣服里。有一次睡着把笔压坏了,嗯,难过了好久。。。童年特别渴望但没法满足的东西往往成年后就会变成看着很可笑的怪癖。哈哈!
父母当时的有些做法现在想起来真的很匪夷所思,讲几件事儿吧!记得那会儿学校开运动会,我给我妈要钱,我妈说:平时也没见你那么积极!吃的零食不要在外面买!我都给你弄好了!印象最深的是我妈找了个可乐瓶子,灌的苻茶,颜色和可乐差不多,对我说这个才是健康饮料。运动会绝对是中国中小学生的最终交际场,大家会聚在一起交换自己的零食,我永远忘不了对面小伙伴喝了一口我的自制可乐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还有一次是那会儿中考结束,班上几个同学要狂欢一下,我找我爸要点钱,我爸当时很不情愿地给我了五块钱。。。而其他同学手上至少有一百块钱,结果就是其他小伙伴玩电玩,看电影,我只能杵着,最后为了显示我并没那么抠,用五块钱买了那个伊利小奶糕,当然小伙伴也知道我的情况,一笑而过了。我回家了向父亲表达了我的沮丧,我爸用了那句万能金句:你咋不和别人比学习!
这种情势培养起我特别深的执念,就是,对于想要的东西往往有很深的向往,高一那一年,我看到了有同学偷偷玩GBA,瞬间自己被那个小彩屏征服。
记得那会儿中午,男生会在操场打会儿篮球,口干舌燥后,就会买饮料。我就从家里找了一个面袋,收集他们喝完的瓶子,嗯。。。同学们很给力,我靠着那些瓶子每周有十块钱的固定收入。一年下来,绝不乱花,攒了四百块钱,偷偷买了游戏机。。。。。我现在回忆起最幸福的时光就是嘴里叼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玩黄金的太阳。当然,游戏机早就被班主任砸了,多年以后和父母谈起此事,父母嗔怪道:”幸亏被班主任砸掉了!你那会儿咋那么不懂事。'
现在工作后,买了任天堂旗下所有主机,但是感觉无法把游戏玩下去,总是感觉身后会有人监视你。当然这是另一个问题的内容,在这里就不提了。
我那会儿暗恋一个女生,但是自己自卑到了极点,连一个雪糕都请不起,衣服裤子连袜子都是父母挑的,发型也是父母决定的,我父母曾经夸耀我很乖,叛逆期没有搞什么幺蛾子,但现在看来,只是青春该有的欲望被压抑了,压抑成更有问题的存在。周末完全没有个人空间,不是在写作业,就是在补课,想约人家出去完全没可能,于是一遍遍地写情书,写了撕,撕了写,但最终还是放弃了:人家肯定看不上我吧!我那会儿觉得自己喜欢上人家就是很不得了的错事。我犯了大错
这种经历在大学其实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我不知道自己唯唯诺诺,犹豫不决的个性多少来源于先天或者是后天,喜欢一个女生,往往是无原则地讨好,觉得要把以前没钱时地窘迫补偿回来。觉得自己喜欢上了人家是犯错,于是把对不起挂在嘴边。
现在,我的父母仍然觉得自己地教育成果斐然,我现在的碌碌无为是因为大学没人管飘了,不然会有更牛逼的成就吧!
大学生活费当年给多了! 我妈回想起我的失败经历后,无不痛心地说。
额。。。可是当年,我一个月地生活费也只有800 啊 父母抠门—孩子生活拮据—在学校攀比中遭受冷漠甚至贬低—失去自信—自卑。
或是
父母抠门—孩子抠门—孩子格局小—孩子交的朋友同样格局小抠门—形成充满负能量的圈子—生活、情绪长期处于负面状态—一切变差—得不到认可—自卑。 不会,父母没钱且抠门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