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一带的农村有多富裕?
看到排名前几的答案,感觉好假,一看就是外地人到了富裕的江浙乡下同学家,然后看到的一个面而已。我作为土生土长的苏南人,太了解了,图中所看到的各种乡下豪宅也只是少部分富裕农村人,开了厂当了有钱人而已。你到其他地方看其实也有啊。我所了解的江浙农村,大部分属于小康阶层,比其他地方的农村好一些,但远没图上那么夸张。农村人一般都住的三层小私房,讲究一点的人把室内装修的好一点,其他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要说比江浙的农村比其他地方好的点呢,我认为是基础设施,路网比较发达,大部分人家家里有车,出行比较便利,我们村上就刚通了公交车,1块钱随便坐到哪里,很多老年人没事就刷个卡,只要几毛钱,跑到市里的商场里蹭空调,呆一下午回家。----------------------------- 看到排名前几的答案,感觉好假,一看就是外地人到了富裕的江浙乡下同学家,然后看到的一个面而已。我作为土生土长的苏南人,太了解了,图中所看到的各种乡下豪宅也只是少部分富裕农村人,开了厂当了有钱人而已。你到其他地方看其实也有啊。我所了解的江浙农村,大部分属于小康阶层,比其他地方的农村好一些,但远没图上那么夸张。农村人一般都住的三层小私房,讲究一点的人把室内装修的好一点,其他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要说比江浙的农村比其他地方好的点呢,我认为是基础设施,路网比较发达,大部分人家家里有车,出行比较便利,我们村上就刚通了公交车,1块钱随便坐到哪里,很多老年人没事就刷个卡,只要几毛钱,跑到市里的商场里蹭空调,呆一下午回家。 这个问题让我来!
大家好,我是来自(据说是)浙江省最富有的区县——杭州市萧山区的XX。
萧山区是杭州市的一个土豪区,根据字面意思,就是比杭州市主城区有钱,但是普遍审美没有杭州市民洋气的这么一个区。(这点要承认)
我老家处于老城区的边缘,那一带现在的风气,攀比之风盛行,浮夸之气日益严重。
比如题主说的买车,确确实实是这样,毕业了家长就要准备给孩子买车了,在他们看来,这是家长对孩子的责任,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孩子毕业了家里买不起车,是要被周围的人笑话的。即使不豪的人,也普遍是这样的心态。比如,我跟我妈说,我会努力,自己赚钱买车,你们不要操心,她是完全当我开玩笑来的。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是不是这样,反正在我们这里,高考完的暑假,大多数同学都会去考驾照。而我那时贪玩,并且觉得靠自己努力买到车还有点遥远,所以浪费了好几个暑假,一直没有去学车,直到去年暑假才刚考完科二(后悔)。
然后我发现我的发小们......家里都给买车了。
作为一个北漂,我一开始很不能理解这种啃老的行为。明明大家都还没开始赚钱,或者刚开始赚钱,居然就买一辆几十万的车!不可思议啊!WHY?!正常的路线不就是自己努力赚钱攒钱再买车的吗,怎么一下子是这种风气了,世风日下世风日下啊!我义愤填膺地去跟我妈说我的观点,结果她说:
“那不然呢?没有车你怎么去上班?”
“有公交车啊!有地铁啊!再不然打车也行啊!”
“都工作了还坐公交去上班?要被人笑话的。”
“刚工作没钱很正常啊,才毕业,拿着四五千工资,就开着一辆奔驰去上班,这才是不正常的吧?!”
“胡说!大人要有大人的样子。”
“那咱家也没钱买车啊!就算我今天考出了驾照,买车也是好几年后的事了啊!”
“谁说咱家没钱买车?你要是今天考出驾照,我明天就能给你买车!”
“咱家真的买得起车?!”
“虽然买不起奔驰,但是十几二十万的总是买得起的,总不会让你太难看的。”
“你买得起车还这么穷养着我?还不如多给我点生活费!”
“穷着养才能给你买更好的车啊。”
......
这就是我妈的逻辑,也是她们周围那一群家长们的逻辑。
在这样的逻辑之下,我被逼着去学了车。我经常幻想这样一个场景:我在公交车站等车的时候,我的发小/初高中同学就开着车从我面前驶过,然后他们嘴里嘟囔一句“这不那谁谁嘛,怎么还在坐公交”。想想也确实有点没面子。
然后再来说说房子。
大家都知道,农村的房子都是自建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在高铁上,邻座一个东北汉子,看着杭州农村的那些四五层高的小洋房,不停地发出惊叹:
卧槽!这些房子,真气派!
我当时心里还嘲笑他没见过世面。后来高铁路过北方的平房,我才惊觉:原来不是所有农村的房子都是四五层高的啊,原来北方的农村真的跟电视里演的一样,只有个一层的平房。
那一刻觉得自己井底之蛙了。
说实话,作为一个现代的90后,我是不理解农村的自建房为什么要造那么高的。比如我老家,三口之家,住个一层就够了,其他几层全空着,就算有三代同堂,各占一层,那三层也就够了啊,造那么高的楼干什么?不是浪费空间吗?
这个问题我也问过我妈(我们老家的房子目前正在由四层变为五层):
“妈,我们家才三个人,那造个一层平房不就够住了吗?就算为了面子,多造一层,那也用不着盖这么高的楼啊!你说呢!”
“小畜生!说什么胡话!你看我们周围有谁家住两层楼的?别人一个劲往上造,你倒好,想降低,你面子还要不要了。”
“可是这种面子没意义的,不能当饭吃的啊,你看你用造楼的钱,给自己买张更舒服的床,买几件更漂亮的衣服,也给我换只手机什么的,不是更好嘛!日子是过给自己的,面子只能给别人看的呀。”
每当这时,我妈就露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看着我:“我怎么有你这么不要好的儿子,就想着吃饭睡觉穿衣服玩手机!"
“那吃饭睡觉还不重要吗?人生奋斗的大半意义不就在于提高这两件事的质量上吗?”
我妈于是彻底无语。
此外,江浙地区农村的高楼,虽然高度气派,但是用心装修的一般只有一两层,其它楼层只是简单地贴了瓷砖、抹了墙面,或者干脆就是水泥抹平。如果地理位置好的话,这些楼层可以出租,但是地理位置不好的话,这些当初花了大力气建造的楼层,就会一直这么空荡荡地闲置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所以题主你看,江浙一带农村的富有,其实可以看做是大家好胜心强的体现,家家户户都互相认识,便于形成这种攀比之风,都在比谁家开的车好,谁家的楼更高更气派。但是在城市里,大家一般都住小区,可能对门邻居都不怎么接触,更别说跟对方比什么车房了。攀比这种事,总是发生在认识的人之间的。城市小区的这种设置,不利于攀比之风的形成,这点在我看来特别好。
另外,农村的这种攀比,也跟大家的眼界有关。比如我妈,根本不懂投资是什么,也不知道物价上涨人民币贬值有多可怕,她觉得把钱存银行才是最安稳的。我家这次翻高楼的预算够付城市近郊一套房的首付了,而且杭州现在发展得还不错,我觉得与其孤注一掷去博一个面子和不确定的拆迁,还不如先在城里买套房,这样城里有套房,农村的房子可以等拆迁,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但是我妈是不懂这些的。她甚至觉得,既然买房,那必须要全款一次付清,一点点地还贷款,对她来说简直是折磨。
以上。 东北海滨城市的我来杭州读大学。去年五一室友带我和几个同学回家玩儿。
平时很低调的,就是冬天在寝室把ugg当棉拖鞋穿
她说自己家在杭州乡下。想到东北大平房,我心里做好了准备。
我以为是这样的
这样的
又或者是这样的
然而,当我到她家的时候,还是觉得自己too 样too森破
因为她家是
。
。
。
。
。
这样的
这样的!
里面是这样的
这样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大院子,鱼塘,一片山头,山上的避暑小木屋和游泳池
还看到了她爸爸的各种镜头
深圳的同学说把她卖了都买不起这样的房子
流下了羡慕的泪水
其实不是浙江的农村多好,而是落后省份的农村太差。
本人大学西安读书(2011毕业),那边农村真没法儿比。我读书的时候每每坐火车回浙江,看到窗外一幢幢独立的外立面贴了瓷砖的农民房了,嗯,进浙江省了。(这要求不高吧,也不是豪车豪宅)
据我的观察,省份之间的差别,城市生活其实都差不太多,真正差别大的是乡村。当年读书时候学校(新校区)旁边的村子,恨不得砖头叠好糊上泥巴就住进去了,条件真的很差,毕竟是西北大城市西安的近郊啊让我深感意外。。。说实话这样的村子浙江也有,但是几乎都是深山老林里的小村庄,但凡交通通畅点的地方,都很少有这么贫瘠的村庄吧。
另外从心态上,从我大学时候接触到的和我自己从小的生活经验来看,我觉得我和我从小身边的朋友很少因为自己出身农村感到过自卑的,可能是因为觉得大家其实都是农村来的,即使你不是,你爸妈你爷爷奶奶也很可能是,另外亲戚中也都是有乡下的城里的(县城也算城里的吧?),另外,城里所谓的很多有名的大老板也很多农村出来的,城市和乡村的差别无论从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相差都不是太大(至少自己不觉得大 ),在我们乡下人的眼里,城市就是马路宽点是个去买东西唱歌中考成绩牛逼的地方,但是外省的一些朋友好像就不是这样,感觉城市农村在他们眼里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存在,好像都觉得农村来的除了读书没有别的出路似的。当时其实我也挺震惊的,因为当时一直以为那只是电视上放放的。。。
综上,我个人感觉浙江应该是农村城市发展的相对比较平衡城乡之间联系比较紧密,对比落后省份农村城市的差别较大而言,会显得比落后省份的农村更加有钱和发达。
纯个人经历观感体验。 闪开闪开!!!我要装逼了!都闪开!!
江浙沪包邮的快递公司全是我们县里一个小村里的人呐!
贫道来自杭州的一个小县里的一个小镇。
快递之乡桐庐县。桐庐县经济总量位居浙西地区各县市首位。快递业是桐庐县的重要产业,申通、圆通、中通和韵达均诞生于此。桐庐县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民营快递之乡”。2006年,在第十届全球“国际花园城市”总决赛上获悉,荣获“国际花园城市”荣誉称号。——来自百度百科。
没错,这是一个县城。
桐庐县下面有一个小镇叫分水镇。
全镇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4.8亿元,人均GDP达到1.5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0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50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58元;城镇化率达到50%。——来自百度百科。
因为我一直住镇上,所以县城多有钱我真不没有什么直观感受, 我们镇上最好的车是兰博基尼......奔驰宝马奥迪路虎更是遍地都是。
我姐夫是湖南的,第一次来我们家的时候说 你们县比湖南穷一点的市都建设的好。我才知道原来不是所有县都是这样的。。。。。
当然了,贫富差距在哪都存在的,穷的一样穷比如我。富的....在桐庐你不开个上百万的车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有钱人。。。
福利是什么? 哦,我们县有自己的节日——百姓日。每年五月六日,免费坐车,免费看电影,免费去KTV唱歌,免费吃饭,免费去旅游景点。。。没错,快递业没发展起来的时候靠的是旅游业。
什么?福利不够?申通十周年请了周杰伦那英什么的十几个明星在桐庐开演唱会.....没错,免费。。。。 更新:
总有些杠精说“编”,你们觉得假,求求你们关掉不看可以吗?在评论里指点个毛线的江山。
我也没办法证明我不是编的,因为不可能泄露老大爷隐私让热心网友去围观吧……但想了想还是有一丢丢办法可以证明没编,因为当天自己被老大爷打击到不行,就发了个票圈,截图如下(该打的码应该打全了嗯):
本来嘛,不理也行,但我好容易跟大家分享下自己见闻,遇到杠精就只好比他们还杠了。杠精们再不信,我也没办法了。其实多大事儿啊,就正巧,江浙小老板的爹,是个修鞋的,从计划经济修到改革开放,又修到新时代,有啥不能想象的??
—————分割线—————
以下为原答案:
讲一件山东人亲身感受到的江浙一带多么豪富的事情。
我在一家高校出版社工作,校园里有一位修鞋的老大爷,干活利索,要价也合理。
有一次去找他修两双鞋。因为处理起来比较麻烦,时间比较长,就聊起天来。
他说话带南方口音,我就问大爷是哪儿人。他说自己是台州农村的。我问,春节回家吗?大爷说,每年都回去,儿子都在老家那边。
来修过几次鞋,但我从没问过老大爷家庭情况,因为他看起来太落魄了,腿好像有残疾,穿着几乎没换过的棉袄、脏兮兮的裤子和一双手工缝的棉鞋,鞋底贴了剪下来的轮胎。小屋很挤,地上桌上都摆着没被取走的鞋子,堆着修鞋零件、工具。总之整个人透露着一种单身汉老光棍的气息。
听到他说起自己家庭,我继续问道:“有几个儿子?”大爷说,两个儿子,一个在宁波工作,一个在老家。我说,为什么要在这里修鞋,回家跟儿子一起生活多好。大爷表示,习惯了修鞋,习惯了北京,感觉挺自在。然后说,自己夏天刚回去了两个月,把盖好的房子装修了。然后他从破袄里掏出个手机,给我看里面的照片,那是一栋两三层的小楼,里面装修看起来不错。
我有点意外地问,这楼花了多少钱?大爷说,七八十万吧,他们那儿要饭的才盖这种楼。我说,要饭的可要不来七八十万。大爷嘿嘿一笑:“我出了三十万。儿子出了四十万。不出钱我就不让他们住。”我说,那可以啊。一家人住一块多开心。他:“嗨,就过节住几天。大儿子早在宁波买房了,小儿子也有自己的房子。”
我觉得这也太奢侈了,花这么多钱盖一个住不着的房子。大爷说,他们那儿都这样。然后给我看一辆车的照片,说:“这车还行吧?”
他的手机是诺基亚直板机,像素非常低。鉴于大爷家随随便便花七八十万盖楼,我说:“看起来不错。是豪车。”大爷说:“小儿子刚买的。拍的时候牌子还没上呢。花了100多万。”我仔细分辨,这是一辆保时捷啊!
大爷嘿嘿一笑:“我不懂车。家里好多辆,都是他们开。”
我说:“你手机这像素,我都认不出来。”
他又伸到破袄里摸索,拿出来一个iPhone,说:“这种我也有几个,都是儿子给的,可是没文化用不了。只会用这个小的。”
想到好多地方的大学生为了买个iPhone身陷裸贷风波,我不由感慨,你们那儿可真够有钱的。大爷说:“我自己的钱都是投资赚的。”“投啥资?”“比如哪里开厂投点钱,再分红。”我继续问:“都是什么厂?”大爷说,塑料、鞋子、衣服、加工,啥厂都有。“你家开厂了么?”大爷说:“塑料厂。小儿子在管。”
我看着大爷干裂了好多道口子的双手,再次不解:“家里有这么多钱,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呢?”
大爷说:“有钱难买我乐意啊。习惯啦!鞋好了!两双鞋给55吧。”
我之前从来没跟大爷讲过价,因为觉得大爷太不容易了。但现在,我发现自己才他妈不容易啊!
于是耍赖:“你这价格水涨船高啊。土豪别坑小白领了。”
大爷:“45。”
我:“40。”
大爷笑了,我付了钱,跟大爷告了别。一路上都在想,从小父母告诉我,要好好上学,以后有稳定的好工作,然后就可以有好日子了。可是这位老大爷家里这么有钱了,还以修鞋为乐,不以恶劣的生活条件为苦,有钱人的世界太难懂了…… 大学一个徐州哥们和一无锡姑娘谈了好久,两人家境差不多,都是小康水平,后来感情很好的两人还是分了,大家都很纳闷,那哥们冷幽幽说句:她家要拆迁了,家里看不上我了 作为一名每天工作在浙江省某全国百强县基层法庭的司法民工,我真的不觉得浙江的乡镇很有钱。我所在的法庭周边是这样的:
多走两步,进了水库,风景很不错
可是老百姓真的不
但是这样的环境的背后是山区的老百姓只能依靠农业和各种补贴来进行经济收入,本质上和别的地方的农民并无二致。
我每天都坐公交车上班,车上往往我是最年轻的人,对于我这年纪的人,去宁波去杭州去上海才是人才们的目标。
当然有钱的地方也还是有的,不在山区,也不在平原,在抓到了机会的人,在随着农村开发后拿到了拆迁款的人,我县北方的农村,有些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但是他们那里的天空并不是很蓝,治安也不会很好。
这几天我在帮着镇上的选举工作
67个党员的平均年龄是60多,村子里基本都是中老年人了,当我扶着一个89岁的老党员帮他颤颤巍巍地投了选票之后,我有一次感受到了肩上的担子,浙江农村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必须在“十三五计划”里从一个暮年的老人,变回一个有闯劲儿的青年,因此我会在基层守望,为这些并不是很有钱,也不是土豪,常常被骗的村民们解决矛盾。
老百姓真正改善了生活,才是真的有钱,只有个别暴发户,只能是村头一个马亿万,村里九个穷光蛋,大家一起平均下,十个富翁有千万。
当然我们这里对老百姓的基础建设和农村建设还是很OK的,希望我们小县的经济能够不断高速发展,让百姓能够及时分享红利。 本人山东人,跑遍国内大多数地方的城市和农村。得出的结论是:全国最发达的农村,品质最好的农村,应该是在浙江,而且没有之一。
江苏苏南的农村也很不错,但苏北地区还是要差上不少。福建的农村建的很高很霸气,但是缺少美感和配套。其实这个结果从每年的农村可支配收入当中就能够直接的体现出来。农村地区全国收入最高的全在浙江。就连上海北京都不敢争其锋芒。可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此话不假。
目前就我的观察,浙江的农村在逐步的向欧美 、日本发展,并且已经强于韩国、东欧及南欧部分国家的农村发展。农村的发展不仅限于房子的漂亮程度,而且还有周边的配套设置、细节处理、居民素质等,显然这些内容浙江的农村都是在全国范围来说是领先不少的。而且浙江的城乡收入比是全国第二低,最低的是天津,但是天津的城乡收入绝对值比浙江整个省份都要低。所以浙江的富裕是建立在全国城乡差距最小的基础上的,广东、江苏、山东GDP总量要高出浙江不少,但是从居民生活质量,人均可支配收入、共同富裕,减少贫富差距上来说,还暂时达不到浙江的水平。
最后是浙江的山区随拍,对于一个外省人,真的不敢相信大山里面又不是景区,就是平常农村,平均水平如此之高。
PS1:我发现这里的部分村庄和部分村民,已经有意识的在种植草坪搞绿化了,有的是村干部带头村里出钱,有的是看见别人种草坪好看有模有样的学,渐渐的培养了种植草坪的习惯,最后整个村庄或者整个地区都推广开来。
PS2:有幸去绍兴同学家参加过结婚典礼,根据我同学的介绍,如果是农村地区结婚,条件允许的,会在城里的酒店和自己的村里各办一场婚礼。办的节俭一点,那就在村里办一场。根据我的观察,浙江地区农村的婚礼有几个特点:1、没有各种婚闹,男女双方和家属朋友都是送上祝福,守规矩,知分寸、红包厚(但是一般主人不收,吃完就原封退还)。2、不会强劝酒,多数成人选择喝饮料。不管你有没有开车,只要你说了不喝酒,就不会再强劝酒(所以婚礼上我看了很多五粮液、茅台和黄酒都没开封,浪费呀……)3、菜品和各种花样炒鸡多。鸡鸭鱼肉、鲍鱼海参、牛羊海鲜、有的甚至我连看都没看过的东西都有,总之菜品很多很好,一桌叠三层盘子不夸张,每桌十人标配1条中华。4、散场早,大家好像都默认一样,吃完饭过不了多久都会陆陆续续散场。六点开场的话,基本八点就走的差不多了。婚礼对于大多数来参加的人只不过是一顿饭而已,没有其他的含义,吃完就走,不拖泥带水。不知道这是优点还是缺点,总觉得少了点人情味。(以上我个人参加了同学的婚礼观察到的,如果和事实有出入,希望浙江的同学积极指出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