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阎罗君 发表于 2022-4-28 14:26:37

个人信息隐私泄露的途径、预防措施及危害

互联网那头可能是只狗。
你认为的并不是你认为的。
你认为不可能的事一般都会发生。
时刻保持警惕,养成雷达式的预警反应。
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人性本恶。
主要内容:
1、结合自己及身边的实际案例反思整理个人信息在网络泄露的途径以及如何将个人信息泄露风险降低最低的预防措施。
2、同步实操自我检查当前自己还存在哪些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逐一清理,并将清理过程整理记录。
3.个人信息泄露后的危害。

一、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线上)及信息泄露风险降低的预防措施。
途径一:通过社交媒体软件聊天互动泄露个人信息。
在与网络陌生人聊天的过程中,随着聊天时间次数增加会降低个人预防能力,有些人会轻易相信别人没有一点提防心。殊不知无意中就会被有心之人套取个人信息。如果别人和你一样的原因和目地聊聊也可能不会发生什么。但当你遇到图谋不轨和有意想诈骗的人的时候,你绝对防不胜防。
与陌生人聊天的原因:
1.无聊+好奇+打发时间。
2.有共同点:共同爱好兴趣比如一起玩某款游戏,一起讨论如何养狗等。
3.发泄:与不熟悉的人聊以抒发压力或情绪。比如和家人吵架、家庭出现变故、生活中有压力、家庭出现矛盾等现实生活中没有很好的沟通解决,导致感到不满,无助等。
预防措施:
1)最根本的方式是不加陌生人不和陌生人聊天。要发泄要吐槽找生活中的朋友,亲人,不要觉得网络可以肆无忌惮发泄,也可能会让你遇到一个深渊。
2)如果加了后聊天过程中不要透漏姓名,住址,单位名等任何个人信息。不要将个人照片视频发给对方,或者带着真实生活中的照片。不要觉得自己不会这么巧刚好遇到骗子或者坏人吧,不要抱有一丝丝侥幸心理。不要把人性想那么好,人性是恶的,阳光背后肯定有阴影。
3)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对于对方有意识拉近关系,各种夸赞时一定要注意警惕。
(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不加任何陌生人,不与任何陌生人聊天)
途径二、社交媒体软件(QQ微信等)、信息视频传播软件(微博抖音等)、门户论坛、游戏等。
1.在使用社交媒体软件时不注意保护隐私,随意添加不熟悉的好友、群友,在聊天时不自觉地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职务、工作单位等信息。也有的将上述内容在QQ、微信群中进行标注(常见于做业务推广的人比如微信群里常见XX负责人+手机号)
2.经常在朋友圈晒自己的火车票、登机牌、出游地、美食,无意中泄露了个人信息。
3.在网上发布自己、朋友同事,家人及孩子的图片或文字记录,泄露了孩子的相貌和姓名,而不法分子会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诈骗、绑架等(思及甚恐)。
4.在微博抖音知乎等。发微博,抖音视频,知乎文章想法时,无意中带有个人信息。(如入职Xx几周年,XX岁生日等)
5.现在很多软件(比如支付宝,知乎等)都有私信,私聊功能,收到陌生人的私聊私信信息时警惕。
预防措施尽:
1.将加好友的方式设置成验证模式,在QQ、微信等社交软件中采用昵称加自己为好友的,一定要询问对方的真实姓名,拒绝添加不明身份的好友。不主动添加不明身份网络好友。
如果工作需要办完工作事情后如果非长期需要联系及时清理好友。
2.不在QQ、微信朋友圈等社交软件中,通过视频、照片、文字等形式暴露自己的家庭住址、单位地址、子女情况等信息。
3.不拉自己的好友进入陌生群(特别是非积极正向的群如游戏),朋友拉自己进入陌生群时也不要参加。在与陌生人聊天时,要特别注意不要轻易说出个人的信息(包括年龄,感情状况,家庭状况等等,对方很可能就是在等猎物上门,无意中套取你的信息)
4.不随便扫二维码。不随便接收来历不明的文件,点来历不明的链接。
途径三:各种网页网站问卷及各类APP。
1.不要随便在网上填写各种各样的调查问卷。特别是涉及到个人信息的部分更不要轻易填写。
2.不要贪小便宜。对于注册下载某个APP就能得到一些精美的小礼品的活动,千万要慎重,因为一旦注册个人信息就会有泄露的风险,下载注册的APP越多,风险越大。
3.还有玩测试小游戏、购物抽奖,或申请免费邮寄资料、申请会员卡等活动,一般要求填写个人姓名、详细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遇到这类情况,必须要谨慎。
预防措施:
1)非必要的坚决不填写
2)如果确实必须的填写的填写假的信息。
3)下载手机应用程序要去正规的应用软件网站,不安装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要定期做好手机软件的安全防护。(不用的APP及时注销,定期清理检查常用App的授权及隐私设置)
4)如果知道自己注册的网站曝出安全问题,立马去改密码。
途径四:购物网站及购物APP
在不靠谱的网站购物时,有的商家会用即时通讯工具给客户直接发送支付链接,这个链接会绕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监控,让你直接给他打钱,从而实现诈骗的目的;也或者利用低价商品做诱饵,诱使消费者扫描植入木马的二维码,从而盗取用户的信息和钱财;犯罪分子还会从网上购买客户资料,以“退款”等为由,诱骗用户提供姓名、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等信息;有的骗子还制作了以假乱真的“钓鱼网站”,步步设坑,骗取用户重要信息。
预防措施:
1.网上购物要尽量到正规、大型网站,并仔细检查网址,谨防犯罪分子制作的“钓鱼网站”。
2.不轻易点击、接收、安装不明的软件,不随便点击聊天中对方所发来的链接,除非你知道这个链接是干什么的。
3.谨慎填写银行账户和密码,防止个人信息泄露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必要时,可以对个人账号和密码进行复杂的加密处理。
4.淘宝,京东等购买东西收件人建议写化名。
5.必须保留的购物APP个人信息尽量少写,只写必须的部分。
途径五:免费开放的WIFI
在商场,车站,饭店等公共场所,通常有免费WiFi,这些网络的安全防护功能比较弱。
不法分子则利用网络的开放性,搭建藏有木马的“钓鱼网站”,在网络后台就能获取用户银行卡账号和密码;有时会通过伪基站发送非法链接,用户在手机上打开链接后即运行了植入木马的恶意程序,手机钱包里的钱会不知不觉地流失,有的甚至劫持支付短信,将银行卡内的钱财洗劫一空。
预防措施:尽量不在公众场合使用开放的WIFI上网购物,确需购物支付时,尽量使用流量,以确保支付安全。现在我基本不主动链接免费WiFi了,因为流量基本也够用的。
不要因为一时的好奇而轻信网络中的各种不靠谱信息或是小游戏,不要相信天上的馅饼正好砸到你的头上!!更要有意识的主动重视个人信息的保护。
二、针对上面四个场景,对照检查目前自己还存在哪些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逐一清理。
1、清理注销平时不经常用的APP软件。
觉得偶尔会用下,可能有用的,但实际上基本很少用。
首先用手机管家扫描,发现目前我手机里有49个不常用软件(QQ音乐,学堂在线,BBC英语,扇贝单词,网易公开课,优酷,互动吧等等)。
1)同类型的软件保留一个即可,如背单词的留了百词斩,其他都删除,阅读软件留了微信读书,其他都删除。
2)一年才用一次的可以删除,用的时候再下载(如个税申报APP)
3)其他的清理步骤:一次没用过的——判断未来3-6个月基本不会用到的——未来1年不会用到的——还有觉得不确定啥时会有的,如深圳地铁,铁路12306等类似的可以暂时留着。


4)经过上面3步清理后不常用软件还有12个。


可以过2-3个月再审视清理一次。
2.社交类软件如QQ,微信等,检查个人隐私设置、好友添加方式、朋友圈可见范围等。
1.个人隐私设置统一设置为最安全的模式。
1)微信将添加方式将群聊,手机号,等方式都去掉。QQ里也有通过手机号搜索到我,这些都要关闭,最安全的是关闭任何搜索功能,这样别人就无法主动通过任何方式加你为好友。
2)微信授权管理里的个人授权状态也X掉。




2)一般社交,互动类的软件(如微博,知乎等)都带走隐私设置如下图:所有状态设置为最安全的,如不允许陌生人可见、姓名公开,个人状态仅自己可见、不允许推送好友、私信等。




3)如果不是必填项,所有APP上的个人信息越少越好。如果APP无隐私项设置,信息填写越少越好或者写假的。


3、检查支付类软件的授权。解除不必要的授权。如,支付宝有个“授权解除”,我发现里面10几项很多以前授权的(如ofo骑车等)最近不用的,且它默认的都是永久授权。


三、个人信息泄露后的危害(参考网上整理汇总)
1.手机号泄露后,垃圾短信源源不断(目前我手机里未读信息基本都是此类)。
2.骚扰电话接二连三:本来只有朋友、同学或亲戚知道的电话,会经常被陌生人打过来,有推销保险的,有推销装修的,有推销儿童课程的,婴儿用品的。
3.垃圾邮件铺天盖地:个人信息被泄露后,你的电子邮箱可以每天都会收到十几封垃圾邮件,也是以推销为主,而且还是些乱七八糟且没有创意的广告。
4.冒名办卡透支欠款:通过买来你的个人信息,办个你的身份证,在网上骗取银行的信用,从银行办理出各种各样的信用卡,恶意透支消费,然后银行可能直接将欠费的催款单寄给了身份证的主人
5.案件事故从天而降:不法分子可能利用你的个人信息办个什么身份,干些坏事,如果犯了什么案或发生什么事故,公安机关或交通管理部门可能会依据身份信息找到你的头上,你可能还觉得这是哪跟哪啊?可是,这些案件事故的烦心事就来了,就算查清楚也会把你搞得精疲力竭。
6.不法公司前来诈骗:最可恶的是不法公司到你的门头上来诈骗你。因为他们知道了你的个人信息,编出来些耸人听闻的消息,甚至对你的哪个朋友、同学或亲戚知根知底,还能报出姓名与单位,在你心神不宁之时,可以做出错误判断,在慌乱中上了骗子的当。
7.冒充公安要求转帐:这就是胆大妄为的不法分子,敢于冒充公安局的名义,报出你的个人信息,然后说最近经常发生诈骗案件,提醒你某个帐户不安全,要你转帐,还告诉你一个公安的咨询电话,你一打那个电话还会得到确认,然后你信以为真,转帐了。虽然上当人不多,但时有耳闻。
8.坑蒙拐骗乘虚而入:因为知道了你的个人信息,那些躲在暗处的人会费心心机地想法子坑你、蒙你、拐你、骗你。有道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稍不留神,可能就会落入坏人的圈套。因为,他们可能会冒充你的朋友、你的亲戚或你的同学,甚至以假乱真,有时的确得非常小心。
9.帐户钱款不翼而飞:有些人不敢在网上消费的最大障碍就是怕信息被泄露;还有些不法分子办一张的你的身份证,然后挂失你的银行帐户或信用卡帐户,然后重新补办你的卡,再设置个密码,如果你长时间不用卡,里面的钱款说不定已经不翼而飞了。
10.个人名誉无端受毁:个人信息被泄露后,出的任何事都牵连上你了。本来就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别人冒用你的名义所干的一切坏事都归到你的名下了,那怕最后费心周折得个清白,但再怎么说你的个人名誉还是受到了破坏,至少不会提高你的声誉。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个人信息隐私泄露的途径、预防措施及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