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郭明錤称「华为退出后,苹果已主导整个中国高端 ...
这个事儿本身没什么好看的,就是现状描述。数据摆在眼前,华为高端崛起之前,苹果一家独大;华为被制裁之后,苹果又成了一家独大。这玩意儿需要借助郭明錤的嘴来说吗?我觉得小学生都能看得明白吧,人家份额变化是轴对称,二元玩家。华为起来了,苹果下去了;华为下去了,苹果又起来了。当然,还是有人会想尽办法去否认这个,无非就是那一套华为当初的崛起只是苹果自己犯错,而苹果如今的独霸,不过是苹果自己的不犯错了,而不是华为被制裁了云云。反正就是别的都不重要,华为不行最重要呗。
说老实话,我挺难理解的,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意义在哪里?
华为17年从Mate10系列开始崛起,那一年苹果划时代的iPhone X正式发布;华为18年大爆发,那一年iPhone XR系列全面转向全面屏;2020年华为超过苹果的时候,iPhone 11价格回调,重新进入苹果曾经的舒适区。这三年里苹果的竞争力就真的不如现在了?
苹果就真的是因为没有5G、边框停航母,双层主板发热,所以华为跟人家五五开?
今年iPhone13的边框相较于其他各家也还是停航母吧?在安卓千元机都普及高刷的时候,iPhone最畅销的iPhone13,也还是60Hz吧?安卓快充干到200W了,苹果也还是20W吧?安卓主摄干到1英寸了,苹果也还是1200万像素小底吧?
华为凭借一台搭载骁龙888的4G手机的P50 Pro,依然拿下了10%的市场份额吧?加起来要比国产剩下的四家加起来的份额都多吧?
如果P50 Pro搭载的是5G的骁龙888,表现会不会上一个新台阶?
如果麒麟正常更新9100,P50Pro+Mate50Pro+P60 Pro,成绩相较于4G 888的P50Pro一台机子,难道份额还是10%?
说好的骁龙888才是安卓旗舰集体拉夸的原因呢?说好的安卓生态系统的问题呢?怎么到了华为这儿,即便是把5G砍了也还是失效了?
如果说锅真的是骁龙芯片的,那么天玑8100的机子也一样扑街了;换用骁龙8+G1的小米12s系列,相较于搭载骁龙8G1的小米12大跌,相较于搭载骁龙888的小米11更是跌中跌,怎么解释?
既然华为不行最重要,那为什么华为还能凭借一台去年的,搭载骁龙888的4G手机,还能在5000-8000的市场拿下10个点的份额?
为什么?
实际上,根本就不是华为不行,而是华为太行了,以至于称托的似乎苹果在18-20年似乎也没那么行了。
因为华为太行了,以至于大家在那个时间节点忽略了苹果并没有真的不行,只是在华为的衬托显得没那么行了。华为打得过,不代表别人也打得过。某种意义上,苹果在高端市场一家独大才是过去十年的常态,华为逆势上行反而是这个过程中的非常态。
知乎有很多关于三星在中国市场衰落的讨论,BOOM7事件里三星对中国消费者的区别对待是最被津津乐道的,也是大家最愿意接受的理由,但实际上,根本原因不是这个,因为时间节点不匹配。
三星在中国市场被干废有两个关键节点,一个是14年开始以小米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崛起在中低端市场进行的全面替代;另一个是iPhone6开始大屏化之后,在旗舰市场把三星的大屏逻辑干废了,我们来感受下什么叫干废了:
注意时间节点,2014年10月,iPhone6发布,苹果大屏化的起点。在这之后三星发布了很多款引领安卓旗舰市场的机子,S6、Note5、S7、S8、Note8、S9等等,在各自的时间节点上都是无可争议的安卓之王。
但这没有用,在iPhone的阴影下,三星没有任何翻盘的机会。
因为这个事儿太久远了,很多人都忘记了,大家更熟悉的是这张图,华为的崛起和苹果的衰落。
而恰好,华为过去几年里,尤其是在互联网舆论环境下,一直是备受争议的,尤其是前几年小米的高管团对华为的集中输出,最经典的如卢总的猪肉论:
所以在华为被极限制裁之前,舆论圈形成了一个并不合理的认知:不好吃的自研猪肉都可以干翻苹果,比你更好吃的进口牛肉岂不是手到擒来?
因为华为的牛逼,衬托出苹果似乎也不是那么无敌,而对于华为的贬低弱化了这个竞争过程的艰难程度,从而导致大家形成了我上我也行的幻觉。
所以很多人忘了,当初iPhone6发布的时候,是怎么给当年的霸主三星以致命一击的。
所以今天我们对于其他各家和苹果的竞争失利,喜欢在产品和技术上找原因,骁龙摆烂,续航和发热控制不行成了最大的背锅侠。
但大家是否想过,如果只是堆料层面的突破,同期对比的话,各家能否超越14-17年的三星?以及是否想过,三星被苹果按在地上摩擦这个事儿,到底意味着什么?
华为的成功有太多的理由,最初的错位竞争、常年累月的技术和产品研发投入、产品的稳定持续突破、品牌建设的逐步成功、差异化体验点的持续打造等等。
尤其是如今代表性的影像技术突破上,华为从P9开始,一路走到Mate40 Pro,有太多的引领和创新支撑,率先引入双摄,大底、高像素、长焦、超长焦、超广角、AI摄影、超级夜景、计算摄影、计算光学等等。
长期、持续稳定的产品打造和技术突破,一步步积累用户口碑、打造品牌标识,一步步走向高端,这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是渐进的连续态,不是突变的,不是一夜成名突然成功。
知乎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儿,关于小米6一代神机的讨论。
很多人喜欢把这个要素归结于小屏最后的荣光,结果小屏的小米12嗝屁了。实际上,小米6口碑的逆势上升,一方面是因为小米6本身的体验不错,但更是因为前后产品各种差异化翻车的衬托,往前的小米5、5s、note、note2,往后的小米8、小米9、mix2、mix3、mix2s等等。
但你看华为有一代神机吗?
P9、Mate9、P10、Mate10、P20、Mate20、P30、Mate30、P40、Mate40,每一代都是同时代的好机子,但每一代的更新都能够把前代干下去,每一代都能够唤起用户的欲望,每一代都不会让真实的用户失望。
如此,何来神机?
我们喜欢说品牌,可品牌到底是什么?
不就是一代代产品口碑的集合和总和么?
为什么苹果在高端市场这么稳定,除了技术能力和生态优势,你看哪一台苹果有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崩盘?
想要打造一台牛逼的产品,很难。
但更难的是,在打造出一台牛逼的产品之后,再打造出更牛逼的下一代。
而比更难还难的是,这个过程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我们聊小米的高端化的问题,会说小米10打了一个很好的开局,可惜小米11没有延续下来,无论是MIUI12的崩盘,还是烧WIFI的发酵,都是如此。
可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是运气吗?
其实不是的,是投入。
不稳定才是常态,稳定其实才是非常态,这意味着背后海量的资源投入和日积月累的品质打磨。
华为是过去这么多年,中国市场唯一一个给苹果压力的品牌,恰好,华为是唯一一个整体研发投入超过苹果的品牌。
研发也好、技术也罢、又或者品牌和体验,其实都没有多少捷径可走,没有多少性价比可研的,性价比是做不出真正牛逼的产品和真正顶级的高端品牌的,性价比产品如是,性价比策略和品牌亦如是。
苹果是一家行业深耕十几年,每年研发投入上千亿的行业巨无霸级别的存在。
你想要靠人家十分之一的研发投入和底蕴数量级差距的挑战者身份干翻对方,这事儿要是发生了,那才是真正挑战这个世界规律的逆天之作。
失败才是正常逻辑下的正常结果。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