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谁是骗子啊
在《天下无贼》这部电影中,傻根的一句“你们谁是贼啊”让周围人的反应很明显地表现出来,同时也让观众瞬间感觉到了傻根这个人物的形象设定。和傻根这句话有点相似,今天要说的主题是——“你们谁是骗子啊”。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手机来电,一看是以00开头的电话,直接挂掉,过了一会,又有来电,还是00开头,再挂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类明显诈骗的电话号码经常发生,手机里下载了全民反诈APP,又下载了其他关于反诈的APP,但还是有时会收到。
很奇怪这种现象为什么会经常发生,以前虽然也有,但也是偶尔一次,不至于这么频繁。
遇到这种情况,最明智的办法就是直接挂掉电话,这样虽然可以避免损失,但收到电话的那一刻还是会影响心情,仿佛骗子就在周围,像苍蝇一样嗡嗡叫着令人心烦。
诈骗无处不在,太过频繁收到这种电话会逐渐让我们习惯处于一种警惕受骗的焦虑之中,这对我们来说亦是另一种形式的损失。
当看到《我们为什么会受骗》这本书的时候,在刹那间就被书名吸引了,书中揭示的骗与被骗的实质,让我想一探究竟。希望对诈骗的焦虑从根本来源处做到防范,无论诈骗以何种形式呈现,我们都可以觉察出来,不至于到“被人骗了还替人数钱”的程度。
这本书的作者是玛丽亚·康妮科娃,作者在书中讲述了为什么骗局会屡屡得逞,以及为什么我们认为最聪明的人也会受骗。
她写这本书的灵感源自于大卫·马梅导演的《赌馆》电影。
这部电影题材归类为悬疑/惊悚/犯罪类型,于1987年上映,是一部老电影了,以至于很多平台都没有播放来源,我只好查看相关影评来进行了解。
这部影片表现的是善恶交织,主人公的善与美在影片过程中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人性的黑暗面,整部片子讲述的是一系列的骗局,一环接一环,骗局环环相扣。
虽然也看到相关影评说,这部电影中的骗局在当下来看已经不足为奇了,但实际生活中的骗局也升级了,令人防不胜防。
书中以一些国际知名的惊天巨骗为例,比如庞氏骗局,尼日利亚骗局,也有市井常见的小花招,告诉我们骗子为什么能取得人们的信赖,怎样成功骗过全部目标,以及为什么人们会毫无知觉地掉入这些陷阱,甚至是撞了南墙也不愿意回头。
这本书带读者进入欺诈的世界,审视骗术的实施者与受害者之间令人惊叹的复杂关系,从心理学角度揭示了骗局的诸多细节,剖析它们的共同点,为理解人类思维提供了充分的科学研究支持 。
首先要说明:骗子并非都长着一张急功近利的丑恶嘴脸,相反,一些骗术大师有着外向的个性,说话令人信服,做事令人信任,给人的形象通常是优雅而迷人的。
骗术高手最喜欢利用的就是我们在熟悉的世界将要发生转变时产生的不安。此时,我们可能会小心地抓住过去不放,同时,也对意料之外的新生事物保持着开放的态度。毕竟,谁又能说某种新门路不会成为未来的潮流呢?
比如马云刚开始创业,被人认为是骗子;微商刚开始的时候被人认为是骗子......我们在心中需要对骗术和机会有一杆称来衡量。
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科技不会让我们变得更加世故或博学。科技不会保护我们。它只不过是让利用信任这一古老犯罪手段的环境产生变化而已。你最信任什么?欺诈高手会找到你最难以动摇的信念,然后以之为基础,神不知鬼不觉地对你身边的世界进行改造。但你对那个基础毫不怀疑,因此也就无法察觉周遭的变化。”
《华盛顿邮报》点评此书是关于欺骗与被骗的一部令人不安的作品。原谅我只是一个孩子,看到书中一半,脑海中突然冒出“人还是糊涂点好”的想法,也许是脆弱的心灵接受不了生活中的一些真相,有点怂,产生鸵鸟心态了。
如果有人问“你有没有受过骗”,可能这个问题太模糊了,是指大骗还是小骗?小骗算不算?我只能回答“我不知道”。
这本书探索的是骗局背后共通的心理学原理。
欺诈游戏始于人类心理学的基础原理。从骗子的角度来看,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有这几步骤:料敌机先、动之以情、请君入瓮、完美故事、取信于人、欲擒故纵、得寸进尺、逃之夭夭和斩草除根。
[*]料敌机先:即确认受害者的身份,他是谁,他想要什么,我要如何利用他的欲望得到我想要的东西?
[*]动之以情:在实施计划,启动骗局之前,一定要建立感情基础,这就需要建立共情关系。
[*]请君入瓮+完美故事:然后,骗子才能吸引对方进入自己的逻辑,并将其说服实施方案。
[*]取信于人:拿出证据,引导思考,所有这些都是按照对受害者有利的方式设计的。
[*]欲擒故纵:这时,骗局已经带来了真正的利益。此时,受害者也难以从圈套中脱身。
[*]得寸进尺:到了产生疑心的时候,受害者已经在情感和实际行动方面付出太多,会开始自己欺骗自己,甚至会加深参与骗局的程度,当受害者被骗得身无分文时,还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般结果。
[*]逃之夭夭和斩草除根:骗子甚至不用说服受害者不要声张,受害者很可能自己保持沉默了。
自己骗自己才是最有效的,在欺诈游戏的每一步,骗子操控受害者信任的手法和花招层出不穷。随着骗局的步步深入,受害者越陷越深,他们自己就会为骗子提供更多的心理材料,任其予取予求。
在被骗之前能否感知到
人人都听过这样的话:“如果有些事看上去太好,完美得不像真事,那么很可能确实是假的。”或者“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就会产生侥幸心理。
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自己骗自己,这时候也正是容易让骗子钻空子的时候,要知道“用谎言去验证谎言,得到的一定是谎言!”
“好事难成真”与“我应该得到”这两种想法是矛盾的,但当我们自己要采取行动、做出决定的时候,我们却往往忽视了这种矛盾。
保护自己
无论使用何种手段或是伪装,所有骗子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基本原则,那就是操控他人的信任。在根本的心理层面,所有这些都是信任问题,或者说是利用他人的信任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
那难道我们要为了避免受骗而选择不信任吗?也不是。在骗子眼中,人人都是潜在的受害者。而且在某个时候,人人都会受骗,每个人都会上当。
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能对自己的思维有足够的了解,在一切太迟之前抽身而去吗?这才是从这本书中需要学到的精华。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保护自己免遭欺骗的最佳方法就是理解骗子的心理与动机。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