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2-6 23: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小米正式宣布造车约半年后,汽车行业出现“反击”的迹象。
9月28日消息,由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创办的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纪时代”)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吉利正式宣布进军手机领域。该项目总部落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高端智能手机,未来将服务全球市场。
这意味着,作为国内汽车自主品牌的“排头兵”,吉利正式吹响进军手机行业的号角。这样向手机行业的跨界布局在国内汽车行业是首例。此前,业务线比较多的比亚迪一直参与手机多个零部件的开发制造,但并未涉及整机产品推出。
对于进军手机领域这一举动,吉利有着自己的考量。吉利认为,布局手机业务将有助于其实现手机、汽车等生态链的打通,进而完成向科技创新企业的转型。
“手机是快速迭代的随身移动终端,是电子产品市场验证及软件创新的应用载体,既能让用户尽快分享创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转移到汽车中应用,实现车机和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在吉利的新闻稿中,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这样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吉利宣布要造手机前,手机行业的多个龙头企业已陆续表示将要造车。如国外的苹果、索尼以及国内的小米,它们的“入侵”引起业内高度关注,也让车企警戒性提升。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吉利汽车宣布进军手机领域,客观上有了汽车业对手机商“入侵”造车进行反击的意味。
除吉利外,美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特斯拉也可能要造手机。根据近期媒体报道,特斯拉要造的这款智能手机暂命名为Model π,在设计上采用了特斯拉独有的技术,包括后盖部分的光致变色技术。另外,这款手机还拥有许多黑科技,如可与Space X的星链高速卫星互联网连接,上下行速率可达210Mpbs;脑机连接功能,用来代替人脑损伤所失去的一些功能等。
可以预计,随着智能化的发展,汽车智能终端的定位将越来越显著。而汽车与手机行业之间的交集和互动将越来越多。在这场“混战”中,两个固有领域是否会出现“颠覆者”值得可期待。
相对于手机企业造车,业内对汽车企业造手机似乎更看好一些,因为从技术上有些“降维打击”的意思。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手机行业的市场增长并不乐观,竞争非常激烈,吉利能否快速实现突围尚待观察。
李书福的初衷不仅是布局手机,更想打造一个万物互联的生态圈。
作为电子消费产品,手机是现代生活的标配,手机整合了身份证、钱包等功能,作为不离手的智能终端,具有强大的链接功能。
随着汽车进入智能化、网联化的时代,汽车也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作为现代智能生活的终端和入口,汽车和手机的交集正在不断叠加。对车企而言,如何应对手机厂商对车机系统的“入侵”,是个重要难题。吉利手机的出现,将直接打通手机端和座舱之间的智能联动,让车辆的智能化生态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
李书福表示:“手机业务对整个吉利汽车工业来讲 ,意义是非常深远的。手机更好地发展就能带来车机更好地发展, 车机更好地发展就能够推进智能座舱水平的不断提升 ,智能座舱水平的不断提升 ,就能够帮助智能电动汽车竞争力不断地提高。”
近年来,吉利控股集团加大前瞻科技领域投入,加快向创新型科技企业转型。布局手机、卫星、飞行汽车均是吉利科技转型的重要助推器。
就在正式宣布造手机前一天,吉利打造的全国首个商业化卫星工厂首星下线,不仅为吉利自身天地一体化出行生态提供基础设施,还为未来出行、智能制造、无人机运输、城市管理等多领域提供支撑,与生态伙伴开放合作,构建科技生态链优势。
去年9月,吉利科技集团发布通用航空战略,构建无人机、飞行汽车研发生产与运营并行发展的格局,并以无人机、飞行汽车等航空产品为载体,为物流出行、地理信息、消费生活等业务提供软件与数据、飞行服务等全场景化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吉利控股集团领投,戴姆勒股份共同投资的Volocopter已成功实现在新加坡滨海湾的首次公开载人飞行,计划于2023年底前在新加坡推出飞行出租车服务。
手机、卫星、飞行汽车等重大项目接连落地,无疑表明吉利控股集团在下一盘跨界融合、做强生态圈、打造护城河的大棋。尤其“李书福造手机”项目,充分发挥吉利和沃尔沃生态圈在设计、研发、高端智能制造、产业链管理等领域长期积累的经验以及正在建设的时空道宇低轨卫星网等全球化布局优势,在汽车智能化、软件能力建设、科技化转型等方面相互赋能,通过手机链接车联网、卫星互联网,做强生态圈,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更智能化、万物互联的多屏互动生活体验。
无论造车还是造手机,都是为用户创造新的价值体验,引领智能消费新时代。或许,“李书福造手机”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