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岁做什么,可在 5 年后受益匪浅?
25 岁做什么,可在 5 年后受益匪浅?----------------------------- 这个过程我走完了,只不过是反面的。我今年30岁目前失业、单身、没有存款还欠债,是不是挺惨的?
如果我25岁那年能看到这个问题和这么多优秀的回答就好了,也许就不会像今天这么狼狈。以下全部建议都是通过自己失败的教训总结出来的,并不是什么通往成功的方法,那也不现实,毕竟每个人情况和经历都不同,只希望每一个看到的人能少犯点和我一样的错误。然后去过好自己的30岁和以后的每一个五年。
1. 尽早独立,不光是经济独立,也一定要人格独立。
步入了社会就再没有人像老师或者父母一样去管教你了,以前你觉得唠叨烦,有一天你会发现比唠叨更可怕的是带着嘲讽的冷眼旁观。
2. 一定要有原则
任何人都要有原则和底线,因为原则有时是你判断一件事该不该做的标准。违背自己原则的事坚决不做,生活中没有原则的人也多半得不到别人的尊敬。
3. 学会拒绝
要懂得拒绝你不需要的推销产品,拒绝同事得寸进尺的请求,拒绝不情愿去的朋友的约邀。
不懂得拒绝的人多半会让人当软柿子,不但自己难受,别人也不会把你当回事。
工作
1. 一定先让自己稳定下来再想其他
频繁的更换工作、行业、城市,只会让你越来越穷,如果生活都不稳定是不能静下心来学习和提高自己的。
2. 工作不喜欢,想放弃之前先做出点成就
有些时候我们是不能正确的判断自己是不是喜欢自己的工作的,你可能知道许多钢琴家从小也是被父母逼着练习的,直到有一天得到别人的赞赏,自己找到了乐趣才开始喜欢或热爱。当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时是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坚持和努力,是不是有成就了就会好一点,所以如果你做出了成绩还是不喜欢,那就是真的不喜欢,这也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金钱
1.存钱比理财更务实
不说极少数的人,大部分人到25岁能够完全实现经济独立,不花父母的钱其实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哪有那个必要去买书听课学理财,少花点钱在吃吃喝喝上,遇到意外时你会感激存钱的自己。
2. 远离网贷、花呗、信用卡
这个不用解释吧
3. 就算你满身名牌,如果脑袋空空没有内涵一样会让人看不起。
习惯
1. 多看长销书,少买畅销书
2. 学会分辨信息的真假
不管是网络文章,书籍,短视频每天的内容都很多,一定要有分辨真假的能力,别让假知识害了你。
3. 抽烟喝酒都伤身体,但都比不过熬夜。
码字很不易,如果觉得有那么点点道理就点赞支持一下
关系
1. 朋友会逐渐远离尤其是结婚以后,陪你最久的还是自己。
2. 恋爱很美好,但成长更重要。
3. 看人不要只看缺点,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也是种能力。
我要说的就这么多,没什么大道理都是个人经验。
时光易逝,诸位共勉。 加快职业成长速度。只有不断提高系统思考能力、商业思维、策略思维和决策能力的人,才能在职场中脱颖而出。如果说,在技能曲线层面的成长,指向的是让你「如何把一件事做好做对」,那么在商业认知/系统思考层面上的成长,最终指向的就是「如何才能更多地去做『对』的事」,让自己在出发时就有了更大的胜算。
系统思考能力的价值与习得
假如有人问你:「怎么评价朴树的《平凡之路》这首歌?」
你会如何回答?
我猜,很多人都会给出这样的回答——好听!一般。不好听。
稍微复杂一些的话,有的人也许会这样说——我听这首歌的时候会有……的感受。
然而,2017 年,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回答,如图 4-1。
图 4-1
你会感觉,当这位答主抛出「旋律、歌词、编曲」这样一种思考结构时,你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抓住了,或者说在「如何评价一首歌」这一类原本好像只能感性回答的问题上,有了一个清晰的结构可以对其思考和拆分。
再看一个例子。
有一次,我跟几个朋友讨论到底怎样才能办好一场线下活动,有很多人的建议和反馈是这样的——
» 我们应该找几个知名大咖来分享干货。
» 我们是不是在活动开始前搞几个有意思的互动小游戏?
» 我们应该在现场布置方面把活动的档次弄得高一点。
» ……
然后,有一位朋友 H,突然站起来,在黑板上边写边说,画了个图 4-2。
图 4-2
这张图一出,现场顿时鸦雀无声,大家只能在心中默默赞叹。
他把「如何办好一场活动」拆解为活动传播和活动参与体验两个维度,并在两个维度上,按照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进行划分,对整件事更进一步拆解,找出了决定一场活动参与体验是不是足够好、活动传播及影响力是否足够大的一些关键要素。
这样一来,你顿时感到,关于「如何办好一场活动」这个问题,在你的脑海中变得非常立体和全面,你拥有一个更加完整的体系来对整件事进行思考。
在上述两个例子中,那些粗放并零散地回答「好听」「一般」「做好活动应该请大咖,或是设计一些好玩的现场小游戏」的人,与那位知乎答主和朋友 H 之间的区别,就是是否具备系统思考能力。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由诸多系统构成的。从一辆车、一个小区、一家企业、一条河流,乃至一个国家,都可以看作一个系统。
系统有大有小,但任何一个系统必然存在着——
(1)该系统的特定功能和目标。
(2)某种特定的系统结构。
(3)诸多相互影响的系统要素。
(4)系统运转中的各种约束规则。
例如,一家企业的基本功能和目标,就是追求盈利和商业价值最大化;它的组织结构和业务结构,就是其系统结构;类似战略方向、市场竞争态势、人才结构、业务模型等,则是这家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系统要素;至于经营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各种市场基本规律,乃至法律法规等,则是约束规则。
所谓「系统思考能力」,是一种整体性的思考方式,要求你从一个系统的目标、整体结构和各种系统要素中思考,最终寻找到一个围绕实现目标的最优解——上面我们所举的朋友 H 对「如何办好一个活动」的思考,就是最好的范例。
不止是「如何办好一场活动」,事实上,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一类工作,背后可能都对应着一个系统。而当你的技能曲线来到末端,想要获得更大的成长,你的系统思考能力就必须建立起来。
假如你是一个程序员,在职业生涯前几年,你通过学习各种工具、熟悉各种常见代码和脚本、学习各类语言来提升自己,但到了一定阶段,你必须理解系统架构,以及掌控大型复杂开发项目的项目管理。
假如你是一个新媒体写作者,最初你依靠简单的追热点技巧、标题技巧、排版技巧,获得还不错的写作技能提升,但到了某个阶段后,你必须在脑海中建立各种常见的写作结构和写作元素之间的关系,又或者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流量和增长运营」建立自己的思考体系。
假如你在一家投资机构工作,最初几年,你需要熟悉各种信息获取渠道,做好基本的各种行业分析,并能对一家公司进行基本估值。而到了后来,你必须在脑海中对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和创业者形成一套自己的系统思考结构和判断逻辑。
所以,任何一类问题,背后必定潜藏着对应的某些系统认知。
当一个人的系统思考能力逐渐建立起来并持续得到完善和提升,那么他的决策能力和策略制定能力也就自然有了提升。
就像原本只是在一篇接一篇写卖货文案的你,只有建立起系统思考,才会从「产品人群定位—产品所处阶段—市场竞争态势」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制定出更好的营销策略。而在这样的系统思考里,文案只是整个策略中的一个执行环节而已。
无论你想成为一个顶级专家还是一名商业操盘手,系统思考能力的提升都是你的必经之路。
系统思考能力到底该如何提升?
我的个人经验和建议是——
首先,你在一个领域内要有足够丰富的实践,并能够熟练解决各类单点技能问题。
如果你在一家互联网公司负责用户增长,却连基本的「转化率如何提升」「怎么写文案更能吸引用户」「用户留存率比较低该如何分析」都没有实践过,也完全不知道如何思考,那么当你拿到「如何为一款产品搭建一个增长体系」这样的命题时,注定是懵的。
其次,在对应问题面前,你要能够看到并深刻理解一类已经被验证行之有效的系统模型,并用它理解和思考部分问题。
好比在用户增长方向,AARRR 模型就是一类非常经典、被无数公司使用并验证过的模型。你先充分理解它,并通过它思考如何为一款产品搭建增长体系。
再次,你也需要在同一个领域或同一个问题下,看到更多相关的系统模型,或者是来自其他专家或高手理解的系统模型——在同一类问题面前,不同的高手有可能拥有完全不同的思考体系。
在这一过程中,你还要不断深入去思考更多系统模型之间的关系、差异,以及背后的原因,只有这样,你的系统思考能力才能逐步提升。
好比在用户增长领域,当你已经深刻理解 AARRR 模型,你应该看到更多类似 RARRA、用户金字塔、RFM 分层等相关模型,并不断结合各种案例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差异,只有如此,你才能慢慢在脑海中形成类似的认知——
» RARRA 和 AARRR 是一类用户增长模型,本质上是因为一家公司的业务逻辑不同,决定了其适用增长模型的不同。
» 任何一家公司,随着其用户行为的丰富和用户体量的增加,想要获得更大的增长,必然需要精细化运营,也就需要进行用户分层运营,而用户金字塔和 RFM 就是最常见的两类用户分层运营模型。
在任何一个领域,你只有在以上过程中反复实践和自我修炼,才能获得系统思考能力的提升,全无捷径。
当然,你也许意识到了,在我们可见的所有系统中,商业就是一类非常庞大和复杂,直接影响我们的职业成长系统。
想要在职业成长的游戏中通关,你必须能够伴随着自己的职业成长和系统思考能力的提升,对商业也逐步建立起一些基本的认知。唯有如此,你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商业环境下的各类决策和竞争。
商业世界中的两种高质量思考习惯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系统思考能力」和「商业认知」的重要性,而这一节,我们不妨通过「系统思考」对「商业竞争」系统进行一些解构,向你分享两种重要的思考习惯。
我们已经提到,任何一个系统都有如下分支构成——
(1)特定的功能和目标;(2)特定的系统结构;(3)诸多互相影响的系统要素;(4)系统运转中的各种约束规则。
若把「商业竞争」看作一个系统,它的目标就是让所有公司和个人在充分遵守各种商业竞争规则(即约束规则)的情况下,通过制定自己的竞争策略,合理执行并赢得竞争,获得收益。
而整个系统的结构和各系统要素间的关系,大概如图 4-3 所示。
在整个「商业竞争」系统中,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是竞争策略的制定。很多时候,两个商业组织之间的对抗,胜败往往在于决策者的认知思考水平高低,以及能否做出优质的决策。
图 4-3
制定策略是为了赢得竞争,而在商业世界里,决定胜负的关键词,常常有两个,一是价值,二是效率。
为了进一步窥见所谓「优质商业思考逻辑」的重要一角,我将围绕价值和效率向你介绍两种商业和职业领域内非常有价值的思考习惯。通过它们,你将初步感受到高质量商业思考的魅力和复杂性所在,也将感受到,在职业成长中,当你进入第二条「一级成长曲线」,如果能把一些高质量思考的方法变成自己的习惯甚至是本能,将在思维层面超越很多人,形成一种「高维打低维」式的优势。
这两种思考习惯,致力于帮助你找到一些「价值更高」的问题,让你从中获得更大的收益,而不是仍然还在执行上努力。
往小了说,这两种思考习惯能够帮助你不断实现个人提升,往大了说,在当下「人口红利」和「流量红利」不再的商业时代,甚至为你带来「很有想象力」的商业机会。
1.始终关注价值
第一种思考习惯是:始终关注价值,而非具体问题的执行路径、难度和过往经验。
我先举两个例子。
例 1——
2015 年,正好是在线教育的第一波浪潮回落之际。在这之前几年里,以 Mooc 为代表的诸多在线教育公司在行业内进行了大量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最终却遇到一个很重要的障碍:在所有学习时间较长、内容较多的在线课程中,用户的打开率、完课率始终是一个巨大的困扰,包括 Mooc 在内的很多优质在线课程的平均完课率都在 3% 以下徘徊。
在那个阶段,行业内有很多人,甚至包括很多知名专家、投资人的认知都是「在线课程的完成率不可能更高了」,因此,后来很多人都选择绕开这一问题来行动,不那么关注「完课率」。
但是,2015 年创业做三节课,我们的思考有些不太一样。我们在一开始没有关注「这件事有多难解决」,而是以「这件事的背后有多大价值,到底值不值得我们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为思考原点。
我们当时是这么思考的——
首先,三节课作为一家职业教育公司,我们希望在用户职业生涯的头 3~5 年持续陪伴和帮助他们,所以,从商业价值的角度,我们希望用户可以持续购买和学习我们的课程。
其次,用户对一个产品选择重复购买的最大驱动力,肯定来自他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价值认可。
再接下来,我们认为,一个学习类产品给予用户的最大价值,肯定是启发用户,让用户学会某些知识、掌握某些能力,或者拥有某些新的谈资,等等。逻辑上,只有用户真的得到并认可了这些价值,才会重复购买。
于是问题来了,如果用户连打开都不愿意,基本的学习都没有完成,他们如何得到这些价值,又如何重复购买呢?
我们认为,不关注「完课率」这个事情从价值上来说就不成立。
在三节课 CEO Luke 的力主下,我们从「价值」角度出发,有了另一种思考。我们觉得,行业内那么多产品和公司都没能解决好在线课程的「完课率」问题,这里面存在两种可能——
(1)这个事可能在当前的技术条件和环境下确实不符合逻辑,解决不了。
(2)如果这件事的背后蕴含着巨大的价值,且其他人都没能解决好,而我们能够找到某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好「完课率」的问题,也许我们在在线职业教育这个领域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机会。
于是,我们挽起袖子,沉下心来,倾整个团队之力不断研究和思考「为什么用户看不完在线课程」,然后一点点拎出了很多问题,比如缺少交互,缺少成就感,缺乏趣味,缺乏一个清晰的学习体验路径等,然后再逐一不断地进行各种尝试,予以解决。
而同一时期的很多其他公司,焦点则完全不在这里。
当然,这个问题解决起来也确实挺难的。
最终,我们花了前后两年多时间对这一问题死磕,也一点点让三节课在线课程的完课率从最早的 15% 提升到 30%,再到 40%、50%,最终,到 2018 年上半年结束时,三节课的在线课程完课率已经达到 60%。
当然,这些投入和付出也带来了可观的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到 2019 年,三节课连续完成了 3 轮融资,成为新职业教育赛道的领跑者。那几年内,除了三节课以外,也有一些其他公司同样把精力放在提升在线完课率和学习效果方面,它们也同样取得了远超其他公司的发展。
例 2——
2018 年前后,我跟微软小冰的首任产品经理赵帅有过一次交流,当时,微软小冰已成为全球「社交对话机器人」中的佼佼者。
截至 2019 年 10 月,微软小冰已覆盖全球 6.6 亿在线用户,应用范围涵盖社交对话机器人、智能语音助理、人工智能内容创作和生产平台等,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跨领域人工智能系统,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早期研发团队在「社交对话机器人」上打下的基础和积累。
赵帅给我讲了个故事——
早期,在行业里做聊天机器人的团队一点也不少,但大家做了一段时间后,都遇到一个问题:在跟人聊天时,由于机器人是按照程序和规则进行响应和反馈的,而人的情感和情绪则是千变万化的,机器人特别容易陷入「套路式聊天」,聊上几句就会陷入某个死循环中,对话就进行不下去了。
很多做聊天机器人的团队都卡在这里,一筹莫展。后来,大家面对这个问题尝试过种种方法,发现在执行层面有很多障碍难以解决,很多团队慢慢就放弃了继续做社交对话机器人。
但微软小冰的团队没有把思考的焦点放在「这件事有多难被解决」上,而是以「这件事的背后有多大价值,到底值不值得我们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为思考原点。
他们始终相信:如果让机器人拥有跟人长期进行互动、对话的能力,这背后蕴含着无比巨大的价值。微软小冰团队坚信这件事值得长期投入。
然后,他们不断地思考:机器人容易把「天」聊死,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卧薪尝胆,也是一种鸦片。
这句话尤其要对有上进心的年轻人说。
大部分年轻人最致命的问题是,并不清楚自己将来要干什么。也就是说,没有方向。
既不知道做什么有前途,又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
有上进心的年轻人,开始听信知乎上的大v,要做自我提升。
于是他们疯狂学习,什么都想学,各种培训,课程,书籍,都买过来,都认真学呀学。
之前知乎有人提问题,大概就是一个朋友沉迷于<逻辑思维>的各种课程中。
我当时借用团长中的台词,评价了一句:有时候卧薪尝胆,也是一种鸦片。
这种把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的做法,其实非常容易迷失自己。没有目的的学习,也是非常不可取的。
雷军说的一句话,我非常认同。那就是
不要做时间管理,而是做精力管理。
不是忙得跟狗一样就是好的,就是上进的。
每天故意忙成狗,你就没有时间沉淀和思考了。
实际是真忙,还是假忙,有没有实际收益和效率,自己也要清楚,不然就是自己骗自己了。
精力一定要用在刀刃上,比如在不停的探索和实践中,留一部分时间,思考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大概就是自己究竟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以及这个世界需要什么。 学霸猫最近出了个很长的、颠覆三观的差,刚刚回来,今天开始又认真写知乎了。
接触的人越多,看到的事越多,也越来越觉得这是个太混乱的时代,一切都在崩塌,一切都在重构。我们再也找不到25岁结婚生子,30岁事业有成,50岁退休的美好生活节奏。年龄和对应的生活秩序,正在无限混乱,工作、生活、情感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挑战。所以,无论今天的你是25岁还是30岁,请意识到,也许你对年龄和对应的人生阶段的所有认知,应该全部改写了:
1、重建现实观:重新开眼看世界,下最彻底的决心抛弃教科书、父母、长辈教你的一切道理,在最动荡的社会巨变期,它们全部都过时了。你必须抛弃对工作、生活、婚姻的所有美好幻想,靠自己的双眼重新理解当下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究竟在发生什么,真正面对现实,而不是网络世界上自媒体为你构建的所有想象。开眼看看世界,把关于完美生活的一切幻想都放下,彻底放下。
2、拿自己做实验:不断地拿自己的生活、工作、情感上的各种事情来做实验,找到自己的最佳节奏和最佳状态模式,再慢慢培养习惯。养成“实验”的心态和方法论,凡事不着急下结论,也不急着培养习惯。没有什么是一定“最好”的答案,没有人可以代替你去了解你自己的节奏,为你自己下判断。有的人适合做匠人,有的人适合做管理,有的人适合单打独斗,有些人就是要熬夜才能有生产力。你自己到底是谁,到底适合什么生活方式,没有人能告诉你,只有实验和自己的体验,不会骗你。
3、意识到这个世界上99%的人不是傻子就是骗子:媒体、信息、内容、知识全都是生意,背后都是不同的利益集团和个体在操纵,而我们不过是被一茬茬收割的韭菜而已。有很多人发表一些观点,虽然没有利益操纵,也不是存心想骗人,但确实自己的脑力和认知水平有限,也无法提供更接近本质和真相的思考。傻子和骗子多了,三人成虎,假的也能说成真的,黑的也能说成白的。警惕一切流行的、火热的概念和观点,他们99%的情况下是错的,不仅没有卵用,而且永远把你带到坑里,让你始终觉得自己不行,生活绝望,别人都生活的比你好。关掉大多数媒体和信息源,越popular,越要小心。
4、近乎残暴地训练你的判断力和筛选力:每个人都有一长串梦想清单,每个人都有一长串待办事项,你也要知道,每一个渴望,每个动心,都是一个坑,它们都将向黑洞一样消耗和占据你的注意力,让你的精力和决心都越来越分散。在这个照单全收,每个人都收集了一大片没看的文章的时代,每分每秒都训练自己Say No的判断力,大多数书不必看,大多数朋友圈不必刷。这个世界太喧闹,我们的注意力太容易被分散,生存于这个时代,判断力和筛选力是我们必须进行的残暴训练。
5、尽最大努力简化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今天25岁的人,还根本没有能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未来会去哪个行业,做什么事,呆在什么城市,遇见什么人。不,我们根本都不会知道。从另一个角度想,与其为此而惶惶不安,不如享受当下的种种不确定性,享受不可预知的惊喜和快乐。生活越简单,我们就越可能拥抱变化,适应变化。轻装简行,享受飞翔吧。
6、最后,锻炼永远都可以无条件的爱自己和蜜汁自信:肥一点,矮一点,丑一点,穷一点,傻逼一点,都不是事儿。心态要好。反正你有钱了,结婚了,成功了,还是会各种不开心的,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趁早学会没事儿偷着乐吧。人这辈子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也没有过了某个点就万事大吉的magic point。心态要好,大家都是来地球玩一个RPG,反正最后分值都会清零的。啊,诸法空相,诸行无常,还是开心点好。 极简一件什么事,能让职业自由、收入暴增的目标变得触手可及?
如果说25岁左右要掌握一件工作能力之外的事,那么没什么比这件事更能让人受益匪浅。是直接现金那种受益匪浅,不是鸡汤那种求个内心平和安宁、岁月静好。
我之前常常会困惑,就是为什么有人每个月能赚很多钱,有人知道很多路子,而我作为一个18线小县城里出来的咸鱼却只知道岗位上这一亩三分地,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的信息如此闭塞?
难道是因为我学历不算顶尖?脑子不算天才?运气不算好?学习不够多?
不是,自打我进入社会,在所有身边人里我是最努力的,成长最快的,但感觉距离我想要的目标并未前进多少。
折腾了几年,前年的某一天,我想通了。
从此就不焦虑了,日子过得好了,也不迷茫了。
问题出在目标上,
我的目标都是听说的。
听老师说好好稳定工作是成功,听大V说如何如何就有钱,听微课说有XX能力很重要能平步青云,听旁人说巴菲特首富如何如何,听某个前辈说XXX职业很光鲜………………
听了很多,其实都没见过,未来十几年能见到的概率也很低。
每天在见的,却了解的还不如听说的。
网络上有个老段子分享给你
你用小米手机,穿凡客T恤,泡贝塔咖啡听创业讲座,宅家看耶鲁公开课,知乎果壳关注无数,36氪每日必读,BAT大格局了如指掌,张小龙贪嗔痴如数家珍。肉夹馍只吃西少爷,约饭局去雕爷,喜欢罗永浩胜过乔布斯,逢人便谈互联网思维……如果上述条件都符合,那你应该还在每天挤地铁。
发的人太多,出处无法考证了。
这个段子被多次归入
有哪些逻辑错误但“事实的确如此”的例子?
有哪些充满负能量的真实事件?
以前当个段子看,以为是互联网底层民工的自嘲,现在知是写实。
作为互联网行业关注者,如果你知道并且追求过以上所有词汇,那你哪来的时间关注自己身边?
不关注身边资源,你自己的未来自己的事业,怎么能下得去手?是靠上市公司的最新消息,还是靠各位创始人和教授的演讲,或者说靠你那尘封的收藏夹?
前段时间阿里、京东裁员的事闹的沸沸扬扬,马云和刘强东的发言到处热榜,朋友圈里微信群里八卦吃瓜的文章纷纷转发,看起来都是“消息灵通”人士。
实则你问他,你所在的公司今年招聘预算大概多少?你所在的行业圈子里30岁以上的人比例多大?离职的和依旧在职的水平差距多大?找得到工作的和找不到工作的人脉沉淀差距多大?
刚才的“消息灵通”人士,立马变成“推理大师”。
而这些问题,恐怕等他被裁了,都搞不太清楚。
有一个母婴行业的姑娘跟我说她每天工作太辛苦,指标必须完成,完成了下个月又会加,其实算算,最后赚的天花板上限也就1万多,又讲了行业趋势很好、公司发展好,这个是趋势,那个是趋势。可平台再好,也看不到出路。
我问她:“你公司进货地在哪里?单个品牌经销资格多少钱?”她说“不知道。”
我回:“从产品物流单上可以找到发货地,从品牌官网可以找到厂商联系人,百度+某地XX产业带可以找到新闻报道发现产业聚集地。产业聚集地就是行业资源和机会的聚集地。”
我问:“除了门店,你知道还有什么方式能批量销售母婴产品?”她说:“有些人家去网上卖,淘宝啊、天猫啊、自媒体一类的,好像我们有经销授权才能卖。”我问:“具体知道怎么卖的吗?经销授权能管多严?”她说:“不知道。”
我回:“从批发市场可以拿到乱价的货,跟厂商可以谈网络经销权有的几万就能授权,产业带上更有的小厂免费供货给你让你去卖,网店靠运营数据和买付费流量,小自媒体靠输出内容从有流量的平台里分一点流量涨粉卖货,具体平台要找标杆商家分析,各自利益体系里都有它独特的规则。”
我问:“除了母婴产品经销以外,有没有见过行业里其他人独立赚钱,时间自己安排的?”她说:“这还真不知道。”
我回:“宝宝辅食营养规划服务收训练营费、抖音儿童玩具批发或者带货收佣金、育婴师等显得专业的证书中介一条龙服务收佣金,这几个是不是小成本起步都能做?你在店里是不是都能接触到专业知识和相关产品?
而且只要你去抖音或者百度搜索,都能找到相关商家,有了标杆商家再分析求证测试是不是就有了自己的路子?
还是你专业领域内的。
…………………………
很多人活着就是这样,跟着听说左右摇摆,反倒自己每天接触的事,甚少琢磨。别人的道理你是明辨是非了,但跟你过好自己的一生,有啥关系?纯粹听别人说,自己不好奇,不搜索,不请教,不开眼界,不去明道,常言道——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稳定员工:这个行业工资高,好好上班。
中层领导:我有同业圈子,交流经验和机会。
未来的自由人/老板:今天的同行,只要我换到上游或者下游去,都是合作伙伴或者客户。
跟我打过交道的一位老板,之前是保险理赔调研员,干了些年头,认识全国很多理赔调研员,互助行业起势的时候,你们还记得吧?水滴互助,支付宝的相互保服务这都是互助平台,他果断起了一家公司专门为互助平台做理赔调研,就这么一个细分市场,很快发展到六七个人,合作了40多家平台,旗下0成本持有遍布全国的理赔调研能力,赚钱多少就不用讲了,职业、财务自由。
他若只知道关注保险行业巨头的新闻,跟着喷喷某安某福的八卦,这辈子没机会了。
如果你想最终离开职场,而不是混到退休,
那么我给你的第一个建议,
是明确自己收什么钱,向谁收钱,在哪里怎么收。
就这么简单。
你想着我有很多钱我就自由了,可你怎么有很多钱?
去抢银行吗?还是靠那点微薄积蓄去理财或者炒股之类的?甚至说你打算加入一家公司,等上市后给你股票,然后卖出套现?
我还真这么想过。
对普通人来说,这概率还不如去买彩票。根据东方财富网的数据,截至2018年6月27日,中国总共有3645家上市公司。根据数据铺子的数据,截止2017年企业信息存量超过1亿家,其中包括在营业企业3000万家,个体商户4000万家,注销的企业3000万家。
要赚很多钱,怎么看都是那数千万在营的企业和个体户干的事更靠谱吧?
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本质都是出来卖,
打工是卖时间,低价是劳动力+时间,高价是技能+时间,追求职业生涯努力成为专家本质是要将技能卖出更高价格。
若我们能建立渠道卖出去产品、服务,
而不是靠招聘渠道卖时间,那么职业就能实现基本自由了,卖的好,财务也是自由的。
就这么点事,
你看问题的高度不同了,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你想自由想独立赚钱没用。
你知道你需要建立渠道卖出去东西,
你才有发力点,才知道该沉淀什么。
你的目标就是自己见过的,能发力的。
为什么我很多文章都强调把分析标杆商家作为核心技能去反复练,因为分析标杆商家你能确定未来,确定你这么做是经过验证可行的,只需要落实就好。
与此同时,你所在的公司如果经营状况良好,那么在别人眼里也是标杆商家,从公司内部你可以观察到非常多的细节。在涉及渠道和采购的岗位上,收钱跟客流经验都会沉淀。尤其中小公司,组织架构小,几乎相邻岗位几个人一聊天,整个业务流程就知晓了,这些都是独立思考的结果,你若仅仅是等着领导安排,那工作多少年,也是一问三不知。
马上自己去收钱,你没必要完全创新,去测试一个自己推理出来的东西,你的推理基于打工经验,多半漏洞百出。只要建立渠道,拿能卖的动的产品来卖就好,简单直接。
我们之前在追求技能上面花费的时间和投入,完全把它迁移过来,放在卖好一件东西上,其实是非常够用的。如果说你个人在职场上,两三年不断的上进能走到一个比较高的高度了,那么你在职业自由和财务自由上两三年的时间,你也完全可以足够走到一个高度上面去。
当然如果说你在职场上两三年你就没有往上走,就是一个很底层的这么一个不动脑子的员工,也不想自己动脑子,那你最好不要去追求职业自由,别去想着赚大钱,因为这个过程肯定是费钱的,你好好攒钱,好好生活,进个慢节奏行业,买点理财,等待退休,知天命就得了。前两年你干工作都没有精益求精,现在你要干一件比上班难得多的事,还不想自己动脑子,还要干的比上班好,不可能,除非你开始独立思考。
无论你在什么行业,
极简化:从现在开始,关注你所能接触到的每一笔钱是怎么收的。
深入分析,每一个小点都要搞明白。
琢磨自己怎么也能卖,也卖好,挑条件合适的去试。
沉淀一段时间,你身边就全部都是机会。
但凡能收钱的,那不都是路子吗?
从前之所以没路子,是因为没意识到普通人赚钱的唯一一条路就是卖好一个东西收钱,所以没去关注身边那些触手可及的收钱方式,一到思考的时候全是听说来的大模式、大架构、大格局、大道理,无处下手。
越早明白这点,越早执行布局,但凡资金能有几个月容错空间,你就不需要依赖打工生存。
收钱路子多了,
开始收钱了,
不浮躁了,踏实了,赚到了,
自己思考,认同自己,活出自我。
哪有闲心天天去扯淡去迷茫去徘徊,
你总有新鲜的机会去探索。
作者:龙猫
帮助打工人突破职场顶层天花板,不再依赖打工,走向独立生存、自由生活。
文章常年收藏次数超过99%的同级创作者;
赞/收藏达到1:2,60次回答13万+粉丝;
知乎「盐选会员」内容签约作者;
知乎「付费咨询」特训营带盐人。
如果你想获得更多关于独立生存,突破职场天花板,走向自由生活的极简方法,那么你应该来我的公众号「同往自由之路」获取系统思维。
我制作了「一份地图」免费领取,能让你从内心、思维、方法、解惑、陪伴式成长五个方面看清普通人走向自由生活的通路。同时整体提升你自身的商业水准,在先行者经验中避坑,深度突破僵化思维。
相关推荐:
1、25岁怎么实现事业有成?
同样 25 岁,为什么有的人事业小成、家庭幸福,有的人却还在一无所有的起点上?
2、拒绝副业,居然受益匪浅赚钱更快?
哪些副业真的可以赚钱? 谢邀,谁邀?慢下来。(11.12)
1.讲话速度慢下来。不要像一个机关枪一样不停的说,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讲话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明确的因果和重点依次降低的顺序。
多使用陈述语句。
2参与话题讨论程度慢下来。一群人闲聊的时候,不用总是立即接上一些立马想起来道听途说的新闻性内容,牵强附和聊天气氛,并时常把群体聊天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减少那些充斥着强烈散播性谈资。
3.养成自己思考事件来龙去脉,梳理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自己或者人性中的本性。并不要试图去指导别人。
------------------------------------------------------------------------------------------黄金分割线----------------------------------
(11.15)
增加一点东西。看到其他答主的答案,想起曾经无意识的跑步度过了人生一段低谷期的时光,只要一念之差,便万劫不复,至今感谢;想起在众多爱好里终于决定选取一个坚持数年后收获喜悦,共情的力量很温暖。
而答主又想到,所有年龄段都可以去做、都应该去做的事情,当然是重要的。但人生就像盖房子,25岁这个特殊节点上,增加的应该是具有基础性、支撑性的四梁八柱。先去梳理自己有哪些支撑,填补立足于社会必不可少的根基,或许在日后回望,更利于形成自己的人生路线。
一些来自微信公众号“槽边往事”11月5日文章《生日快乐,和菜头先生》的摘录:
过了四十岁之后,人生终于开始像一部真正的电影。什么是真正的电影?就是对于主人公而言,他的得到是真正的得到,他的失去是真的失去。十几二十多岁的时候,人生更像是电子游戏。无论你怎么荒唐胡闹,按下“重启”键一切就会复归正常,可以从头再来,因为并没有真的得到什么,也就不会真的失去什么,跌倒再多次也没有多大关系;三十多岁的时候,人生开始像舞台剧。当你演砸了的时候,不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这一晚所有人的努力就白费了。而且,这一晚过去了就永远过去了,它不会重来,更无法修补。但是,你依然可以争取第二晚演出成功,以及接下来的第三晚、第四晚......人们会忘记第一晚的意外,认为那是成就伟大的必要预演。人一生当中的各个年龄段的可弥补性是逐次降低的,对于社会环境的影响程度也是增大的。
至于一开始写下的那三点,在答主看来,少而优的talk习惯,养精神,从外作用内聚集力量,清静脑路。
如果还需要点什么,一颗柔软坚韧的心,或许能让你踉踉跄跄摸索这个社会的时候,多一些抵抗世界的力量。 临近30,目前还在努力朝着向往的生活努力中!
有一点“过来人”的经验与想法分享给大家:
25岁需要好好的思考两个问题,
1、未来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2、如何实现?
如果不甘平庸,那么请结合实际、并制定计划、朝着方向努力吧!
在这个过程中无疑会遇到各种“意外”,但是没关系,
只要记得初心不动摇,相信你可以很快实现甚至超越。
25岁还需要明白两个词,
1、学无止境!
2、投资理财。
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进步,才能有能力创造更好的生活,才能实现目标!
而学会投资则会让你事半功倍!
愿你有个不悔的25岁! 谢邀。
我刚满26岁。
好像是陈忠实先生讲的:父母尚在的时候,他们像两座大山,帮我们挡着死亡的阴影,我们不会主动去想,就不会害怕;父母过世后,山没了,人就得直面生死了,害怕极了,内心难安。
我父母尚在,身体健康,会长命百岁。可我奶奶、外公外婆,大约会在我25-30岁这个阶段要跟我告别。我没有准备好,而且是越来越害怕。从小跟爷爷最亲近,可他过世的早,那会儿没有这种担忧。最近几年,自己大了,父母老了,才能体会那种阴阳之隔的悲哀。我经常回家,朋友们总表扬我孝顺,顾家,这么尽力满足父母。其实不是家人需要我,常常是我需要他们。好朋友都成家的、立业的、沉迷滚滚红尘的,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慢慢一个人待着的时间特别多,孤独难免的。亲近的朋友本来就少,又慢热,总是会落单。就很喜欢周末回恩施,跟我奶奶玩儿。
我奶奶是越老越可爱,每次回家带她逛街,一起去吃派乐汉堡、去喝奶茶,带我奶奶去街上的发廊理发,她都欢喜,不拒绝,满足我,哄我开心。有时候突然一下发现奶奶又变老了,印象中她还是每年喂一头大年猪的妇女,一眨眼银发苍苍一段坡都爬的气喘吁吁了,有时候看着挺想哭的,苍老真的很可怜,一个再能干的人也被它折磨成步履蹒跚。特别喜欢跟我奶奶聊天,听她讲过去的事儿。每天吃完饭,就陪着她屋前院后的逛,听她讲这棵树是哪年栽的,那颗是某年从某处移过来的,善忘,重复着讲,可我爱听,是真爱听。
前段时间恩施大雪,家里停电了,我妈给我打电话,说奶奶快急疯了,正赶上美国大选,家里停电了,我奶奶让我上网看看“那个女的选上没”。她识字少,前些年电视剧都看不明白,我爷爷过世后才开始看海峡两岸、今日说法这类节目,特别沉迷,一套一套的讲,讲的乱七八糟的,可相当有趣。我特别沉迷这种家人的温暖,小时候家人关系里一团糟,只想着逃。可大了反而有机会感受这种家的感觉了,特别珍惜。所以我特别害怕要告别,理智当然知道人总有一死,奶奶今年都83岁了,身体越来越差,很受苍老的苦。
看《奇葩说》很受启发,尤其是事关生死。所以我一直在想,到底该怎么面对,想不明白,有时候想想挺害怕的,回家再也不能跟奶奶聊天了,再也不能陪她逛街了,想想都怕。
年龄大了,村里的百事渐多,经常我妈打电话告诉我xx又死了,都是小时候印象很深刻的人,我们这波小孩又调皮,偷过这家的苹果,祸害过那家的庄稼,他们看着我们长大的,可却好多年没见过面了,一个一个慢慢都没了。
我一直很遗憾自己没有跟爷爷的合影。
所以近些年,每次回家都会给我奶奶拍很多照片,保存在电脑里。也录一些日常的视频,准备着。如果真的没了,总是需要一些东西拿出来缅怀的,越多越好,不然会更难过。25-30岁这段路,我们太多人要面对一辈人的“告别”,所以这段路上,我们要尽早做准备,能尽孝的要趁早,哪怕直白点多给老人家点零花钱也好,不然待他日想起,后悔晚矣。
25岁做什么,可以在5年后获益匪浅,有很多。但没做,做错了,30岁开始补救都不晚。可有些事儿,没做,错过了,一辈子都后悔。
所以只一个建议:有祖父母辈尚在的,自己一定得要专门做点儿什么。真不知道做什么好的,从帮老人家剪脚趾甲做起吧,你会发现其实老人家早就没法弯腰剪指甲了。
(我拍的照片中,最喜欢的一张) 1、规划适当的「欲望」
适当的欲望会促进人类进步,性、游戏、娱乐如果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幸福感,比如工作累了一天,洗完热水澡躺在床上打一个小时的游戏,是很多人的幸福时刻;但过度放纵、欠下巨款,就足以毁掉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因此,合理对待自己的欲望,有规划的享受快感,才能掌控人生。
2、将自己视为「生死大敌」
很多人习惯跟其他人比较,把优秀的人当敌人,把比自己差劲的人当作自信的来源。但其实,我们的敌人永远只有自己,决定我们前进或后退的,永远只有是我们的大脑。
那个刚来公司不久就晋升经理的同事,你自叹一句是自己运气差,算了算了;那个拿着过得去的工资,终日无所事事的亲戚,你心想自己也学了几个技能,看了几本书,收入比他高一些,也没啥不满足的了。于是跟别人比着比着,就失去了敌人,开始原地踏步。
但很多时候,我们的人生赛道,并没有多少对手,只要奋力往前跑,就赢了过去在后置位的自己,其他人在哪里,奋力狂奔的你,根本无暇顾及。
3、学会「透视」人际关系
要看懂一个人,不是听他所说出来的话,那些只是他想给你听到的;你要看他所做的事,着急了他会有何反应,生气了又会多冲动,这些才是他隐藏起来的真实部分。一个经常在老板面前谄媚的人,也有可能在下班后大声呵斥餐厅服务员,媚上者必欺下。一个平常看起来猥琐小气,在你有困难的关键时刻,却总是跑出来帮你「兜底」的人,就像爱情公寓里的张伟,值得深交。以表面取人是最愚蠢的,看人,要往人皮底下看一层,这是成年人社交最核心的一课。
4、提前进入「养生模式」
人很坚强,也很脆弱;人类战胜了很多疾病,却也常被疾病打败;人身体的很多器官,一旦受到超过额度的损伤,就很难恢复。比如长时间的三餐不规律引发胃病,过度用眼导致近视,度数还会不断加深。但其实这些病痛,只要最初时我们愿意好好养护,很大概率是轮不到我们的。
不要觉得自己还年轻,就放纵自己,熬夜、抽烟、酗酒,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会产生很多快感,但在未来,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年轻不养生,老了以后就不是养生,而是养病了。
5、保持「正反馈」的习惯
我们养成习惯,习惯改变我们。犹犹豫豫的人通常失去更多机会,懒散怠惰的人做事没有过多准备,而积极努力的人,总是未雨绸缪,伺机而动。习惯会影响到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拥有正向的习惯很重要,从现在起,多养成一些可带来正反馈的习惯,如健身、阅读、善良等,让好习惯最优化地造就我们的未来。
最简单的好习惯养成,就是看到喜欢的回答,随手点一个赞,这既是对答主的肯定,也是明确决心去改变的开端,愿大家都有好的习惯,拥抱更好的未来。
6、不断审视「内心世界」
可以什么都听,但不要什么都信。人生从来没有百分百正确的答案,每个人最后上交的答卷都是不同的,过来人给的经验只能作为参考,复刻是没有意义的,如果答错了,还让我们有了逃避的理由:“都是xx建议我这么做的,不是我的问题。”但我们却忘了,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忽视自己内心的声音,擦去了内心渴望的世界,只知道跟着外界走了。
如果从一开始,我们就尊重自己的选择,我们很难有偷懒的理由,因为路是自己选的,再难也要把它走顺畅,人总是不喜欢被看低的。
7、坚持「跨维度」学习
除了专攻业内知识,也要不断跨维度地学习,时代变化很快,各行各业不同的技能总能变着法地相结合,坚持填充不同维度的知识,才不容易被时代的洪流淘汰。
这些年,我从一窍不通的大学生,到连续成功创业的社会人士,多亏我坚持不懈地跨维度学习,从写作技能,到办公软件的运用,再到设计软件的使用,我从没有因为是业务外领域,就拒绝学习。如果你也想多学点东西,拓宽自己的技能,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铁木君,回复技能,我与你分享我精心整理的10w+精选Excel、PPT、PS、摄影手绘等素材与教程,让你不断沉淀自己的能力与资源。
写给铁木君的读者8、「远离安逸」,「重启动力」
这个特殊的春节,很多人的假期延长了一倍,然而翻看朋友圈就能发现,无论多无聊,人们都不愿意学习或运动,更倾向于安逸,打麻将、聊天、在朋友圈玩几年前的点名游戏等。
而这个时候仍保持学习、运动的人,会在别人喊无聊时多掌握了一门技能,会在别人普遍吃胖了几斤的情况下,依旧身材完美。这些辛苦后所带来的美好,只有不愿意安逸的人才能获得。
9、培养「宏观式」思维
20岁的压力是个人理想,30岁的压力是家庭责任,25岁承上启下,改变思维就是踏出改变的第一步。我们要开始从关注自己,到关注他人,实现宏观的思维。
宏观的思维即培养自己的上帝视角,别人只能看到眼前的东西,而你能看到整个局势的发展。举个栗子:
要你记住下图所有的物品,是不是感觉很吃力。因为下面的东西又多又杂,单纯地去记住每个物品,会非常困难。
但如果拥有上帝视角般的宏观思维,则能够将杂乱的东西,归属在不同的类别中,使事物变得更有序,如下图,就更方便记忆。
等你在25岁培养了这种思维模式,到30岁时就会形成一种惯性,处理自己的工作、人际等方便,会更游刃有余。
10、保持「带刺」的温柔
很多人见到大米就想把手插进去,看见西瓜总习惯性拍一拍,发现痘痘就想挤,那很正常的,很多人面对过于善良的人,会看低他们,欺负老实人。但做一个带刺的好人,就能让人在接受你的好意时,也懂得尊重你,不会轻易侵犯你的权益。你可能见过捏软柿子的,但应该从来没见过捏菠萝的。
11、建立「自我反思墙」
经常自省,不断复盘。这一生我们会经历很多失败,当遇到失败,要对失败进行反思,才能不断靠近成功;而还有很多事,我们总是看不到结果,无法判断失败与否,这就需要不断地复盘,反思过去所做的每一件事,从中得出经验,做出相应的决策,才能持续不断地成长,做成更多事情。
12、装备「理财buff」
死守着一份工资过日子,一旦遇到意外就容易崩盘,而学会理财,则可以较大程度的规避这一风险。不是有了钱才开始理财,而是懂得理财,手头才越来越阔绰,我身边懂得理财的人,生活都越过越好,没有越来越穷的。如果你什么都不懂,可以从记账先开始。
13、正确分配「金钱」与「时间」
这世界上的东西,要么费钱,要么费时间,而免费的东西往往是最贵的。沉稳的气质、远见的思维,稳定的交际,是很难用金钱换来的,这些东西,更多需要的是时间的沉淀;名贵的跑车、赶时髦的潮牌,需要金钱的堆积。
很多时候,只要我们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比如学习时,掌握学习方法,工作时,提高业务技能,就可以用一定时间,赚取到相应的金钱。因此,高效利用时间,才是最省钱的方法。如果你希望更好掌握时间创造效率,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铁木君,回复时间,我把我当年花钱从大牛那获取的时间管理经验,以及我自己多年来实践得出的经验总结分享给你,助你更好掌控时间感,驶上人生快车道。
写给铁木君的读者14、用正确「价值观」引导「高价值情绪」
当一个人遭受到批评,第一反应是愤怒时,说明他不接受批评,也不懂得如何对待批评,因为最能伤害我们的,往往是我们也认为,却不想改变的事,这种愤怒毫无价值可言。
如果我们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由价值观引导出正确的情绪,就能让情绪价值达到更高点。比如遭受批评时,第一反应不再是愤怒,而是思考对方的话语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谦虚改正,如果不正确则用最高效的方法,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且不起冲突。而为了上述所说的做法,你所表现出来的谦卑或是执着,都是有极高价值的。
15、保持「善辨」的大脑
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像一片大海,有珍贵的海洋生物,也有数不尽的垃圾,网络世界就充斥着真真假假的信息,容易蒙蔽看客的双眼。缺少独立辩证能力的人,只懂得愤怒和感动,情绪都被简单地操控着,居心不良的人只躲在背后坐享渔翁之利;而懂得辨别信息,保持独立思考的人,不容易被牵着走,也能从中获得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16、时常治理内心的「海啸」
20岁时年轻气盛,我们会因为很多事情气急攻心,但25岁时,我们要懂得控制内心情绪的浪潮,缝大事沉住气,不被情绪所控制,先解决事情再发泄情绪,会让人感到安心,而越是保持冷静,越是能想出更多应对的方法,而且往往事情解决后,情绪已经不重要了。
17、放下「放不下」的执念
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让人抱有执念,爱不到的人、渐行渐远的朋友、熟练而没有进步的工作岗位,总会让我们舍不得放手。如果一直放不下这些执念,我们很难腾开手去拥抱其他东西,会让我们留在原地踏步却不自知。那些让自己难受,却得不到的东西,要鼓起勇气来将它们放下。
18、不该等的事情,不要滥用「耐心」
等喜欢的人来和自己告白,会错过爱情;等老板给自己加薪,可能永远也等不到加薪那天;等30岁到来再说,则会错失在30岁前本该拥有的一切。
耐心要用在已知、且正在执行的事情上。这个已知的前提,是不包括一定没结果的事情。而是已知对方也喜欢自己,你也正在努力追求,那要有耐心,多等等,爱情就会到来;已知老板器重你,你也在尝试争取机会,那要有耐心,多谈谈,加薪不是空谈;已知25岁时看到了这篇回答,能为30岁的到来未雨绸缪,那要有耐心,多学学,现在的一切不过是在增强兵力。
19、拥有「发光」的勇气
金子之所以在哪里都发光,是因为它本身就够引人注目。优点和成绩是要展示的,自以为谦逊地沉默,你将很难被人发现,因为人们都会默认为你没什么本事。而敢于展现自我,勇于适时发光的人,总有一天会吸引到很多追随他的人,让自己的光芒更亮。
20、「感恩」一切所遇所历
我们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教育之恩,感恩医生的救命之恩,也感谢朋友的关心、同事的理解、陌生人的热心。能怀有感恩之心的人,因为理解他人的付出,也总能让别人更愿意帮助自己,而受到帮助的人也愿意多去帮助别人,社会秩序就是在这种良性的环境下不断运转的。
比如今天你为好的回答点了一个赞表示感谢,答主因为收获了点赞,对读者抱有感恩之心,会更加用心地创作出好回答,回报给大家。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铁木君」,我会把多年积累都无条件与你分享,比如很多朋友都想知道铁木君是如何毕业两年,就从一个普通实习生,到两家文化传媒公司创始人的、期间都读过什么书、做过什么事情、有什么成长逆袭经验,这些我都会统统说出来;
除此之外,我还会在公众号「铁木君」里,分享我跟许多理财大牛学到的秘诀和高效有趣的英语学习法、无痛戒掉手机、养成自律的变好方法,还有一份编程+PS+PPT+Excel职场成长大礼包分享给你,让你更好提升自己。
另外,如果你想养成阅读习惯却不知道读什么好,也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铁木君」,我把这些年积累的3000本优质书籍和私人书单分享给你。为方便大家在第一时间内获取最想要的知识,我已在公众号里准备了近百篇优质文章,并做好了分类,再次希望你来我的公众号做客,我是号主铁木君,专注于大脑强化。
写给铁木君的读者你也可以继续阅读我的内容,下面是我在知乎写得最好的几篇回答,强烈推荐你看看:
1、有哪些越早知道越好的人生经验?
2、你最庆幸自己读过什么书?
3、有哪些20岁年轻人越早知道越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