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低级愉快可能正在拖垮我们?
我们知道减肥成功的满足感,知道读完一本好书之后的满足感。但是和读书、健身相比,我们可能最后还是会选择躺在床上刷短视频。低级的垃圾娱乐,是否占用了我们太多的心智带宽?
----------------------------- 求求放过年轻人吧
年轻人追求啥高级娱乐?
你以为我喜欢刷抖音?
你让我去卢浮宫参观和刷抖音选一个
你让我去北欧旅游和刷抖音选一个
你让我去海钓和刷抖音选一个
你让我打馆里羽毛球和刷抖音选一个
不说你免费,你要是能给我打一折,然后想办法给我搞出个假期,谁tm愿意刷抖音?
咋才叫高级娱乐?
高级娱乐项目有没有花费时间金钱都少的?
少拿什么空闲时间练练字跑跑步来刷流氓
这话说出来自己信吗?
这边嚷嚷着996,那边又说低级娱乐
你应该去重点高中问问那些天天学习的孩子
课余时间为什么不玩会手机啊?
手机在哪,课余时间在哪?
设想一下
你九点下班
回到了租的房子
然后马不停蹄的扫个车子
去大剧院看了场话剧
两天白干了
你心满意足的回家了
你感觉一切都升华了
这感觉真爽
半夜一点半到家了
睡前习惯性的掏出手机,想看抖音
紧接着你关上了
你拿出了一本追忆似水年华
细细品味着
看着看着睡着了
睡了三个小时你起床了
到了班上,大家都扯昨晚xxx直播又翻车了
xx战队3比0xx战队
你感觉找不到话题
老板来了,你和他闲谈娱乐
老板说他前些天买了游艇
过些天去玩玩
你夸赞着老板,并表示自己也有在读书
几年后,你天天刷抖音的同事陆续交了首付
你在售楼处把嘴皮子磨烂了,人家给你的折扣还没你一个月高级娱乐的花费多呢 不是低级快乐正在拖垮年轻人
是年轻人只能选择低级快乐
专家说吃方便面不健康,可是都只能吃方便面了,哪还有健康可言呢?
以前吧,总能听到身边一些女孩子择偶标准里,附带一条
“男生不能玩游戏”
现在好了,两个人一起玩,男的还能带她上分。
你们难道没发现,女玩家越来越多了吗??
因为资本割韭菜,它不管你性别的
你不想躺平,社会帮你躺平。
以前的女孩子,她逛街吧,你东西买的少,但是她好歹还是买的。
现在你看看,街上的姑娘,手里端一奶茶,没几个提购物袋了。
游戏,差不多是最廉价的娱乐方式了。
当然,如果是电子竞技的话,还得看你缘分了。
你要是碰到个非人队友,那着实花钱找气受。
那么,我再反问一下题主,什么叫高级娱乐?
你提到的健身,看书
Ok,我读书的时候就喜欢健身,我从181 170+
瘦到了181141
那时候,我疯狂的喜欢健身,疯狂的感受汗流浃背的感觉
还认识了一群同样喜欢健身的小伙伴。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能坚持到今天的,10不存1。
要么工作太忙,要么升职加薪,忙着应酬,要么做人妻子,生孩子,要么当爹忙着养家。
要么像我一样,创业过着日夜颠倒的生活,当然我也要应酬,该喝还得喝。
再回到看书
实际上,大多数社会上的年轻人,看起来拥有时间
实际上,很多都是碎片化时间
以题主说的短视频为例
我现在也在做,我发现抖音的底层逻辑里,有一条非常奇怪
“完播率”
完播率大于点赞评论
这是平台对于抢夺用户碎片化时间有意为之。
比如我的一个实验,一条文案+风景+时长15秒。
新号第一条播放量差不多有个7万,直接干到了大几百粉
有时候,不是年轻人想刷抖音,快手等等这些短视频
而是平台根据兴趣标签推送内容
简单点,抖音像个老鸨,观众像个嫖客
老鸨的作用,就是给观众找到他喜欢的咯咯哒,然后观众交出自己的碎片化时间。
每个人的抖音,都是不同的。
就前几天,以前健身的小伙伴找到我,他想要我帮他做一个健身ip,然后卖健身设备,蛋白粉这些东西。
我说他这个产品定价有点高啊。
他回了我一句
“有钱人,才有时间健身”
要是放几年前,有人跟我说这句话,我一定认为是屁话
但是现在自己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你非要我抽个时间出来健身,我真的没有。
因为我焦虑啊,我每到了夜晚,我就恐慌。
房,车,存款,时刻担心被时代淘汰
有时候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又胖皮肤又差
再想想几年前,还有人管我叫“小白脸”,我还气急败坏的掀衣服,证明我肌肉大。
我是狗子
希望你幸福 沉迷短视频、游戏,跟沉迷毒品差别并不大,更可怕的是这种沉迷还是合法的。 如果一个人长期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可能是新时代最酷最隐形的一种死法,让你快快乐乐、不知不觉地变成废人,慢慢地,没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一干枯燥的事就疲劳、暴躁。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如果让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看会儿严肃的书,就跟家里有鬼似的,不管他用什么姿势在看书,看着看着就躺沙发上玩手机去了。一个人在电影院待三个小时,会感觉过得非常快,但是如果让他坚持三个小时看《货币金融学》或《华为崛起》,估计绝大部分人跟我一样,很快就开始陷入自我怀疑,情不自禁拿起手机,刷刷微信朋友圈,看看微博,实在没事干就看看淘宝购物车里的东西降价了与否。
明知道什么对我们有利,什么对我们自己没用,但是依旧没法克制,总想去做那些欢乐却没用的事。玩起来一个顶俩,想做点什么有用的事,却难得很,而且容易陷入自我怀疑,总怀疑自己正在做的事没什么意义,但是刷抖音的时候完全没这个苦恼。
刚毕业的时候,我在航天院认识一个厉害的人,他本身在航天发动机领域就是专家,更关键的是他对经济、历史、金融等其他领域也理解得非常深刻。另外,他对炒股和炒黄金非常有研究,平时他会写股评。他基本是手不释卷。我们一起去海外出差的时候,我在飞机上追完了整个一季的《嗜血法医》;他看了一路书,还写了两篇文章。他一下飞机就投了稿,等到了酒店的时候,采用稿件的一方已经把钱打过来了。
我当时就问他,是不是看书和写作对于他来说像呼吸一样轻松。他说,比吃蟑螂都恶心,不过他爹从小就教育他要经常去做那些吃蟑螂的事,慢慢就习惯了,时间长了就可以获得一定的社会优势,这种优势又是逐步累加和扩大的。套路可以扩散,技能可以学习,唯独这种长时间大跨度的积累没法快速掌握。
我当时就问他,为什么我感觉自己比较忙,没时间呢?
他教了我一个办法,找张纸,不管干什么都写下来,记下起始时间,看看一天都忙了些什么。后来我按照他说的方法去做,做完之后我就再也没有脸面说自己忙了。大家有兴趣也可以试试,看看时间都去哪了。
我后来也看到一篇文章说,90% 说自己忙的人,都是装忙,剩下 10% 是瞎忙,真忙的没几个,你又不是企业家,你忙啥?
这事我想了很多年,以前我做事总感觉很痛苦,觉得自己没什么天分,放弃算了,很多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那件事之后我重新认识了「天赋」,开始认识到绝大部分事情并不需要天赋,投入时间多,就能做得好,做得越好,就越愿意投入更多时间。
我也不太认可「兴趣」这个说法,因为每个人的兴趣都差不多,吃喝玩乐呗。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这句话本身问题很大,如果大家跟我一样,感兴趣的事都是些低俗和无聊的事,除了低俗的和无聊的,都不太想干,那怎么办?什么都不干了?
我观察到厉害的人之所以厉害,基本都是主动在找虐,就跟每一个「社会人」一样,去做那些有用但是让人不太爽的事。如果把这个观念反过来,就是堕落之路,什么时候都随心所欲,去做那些内心深处喜欢的事,而这类事都没什么用,时间就这样溜走了,什么也没留下。
我倒也不敢说大家喜欢的事都没什么用,不过敢说绝大部分人喜欢的事,都不太有用。
一个人玩游戏的时候一整晚就那样很快就过去了,但是让他看本严肃的书,半个小时都坚持不了。说白了,我们的大脑有种堕落的天赋,大脑不喜欢信息,接受额外的信息让它非常疲劳。我们经常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似乎是人类独有的特点,其实是小部分人的特点,大部分人并不是这样。因为我们人类是长着一颗古人的脑袋在过现代生活。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上百万年缓慢的发展,现代文明满打满算才两百年,也就是我们的脑袋一直停留在古代,但是身体进入了现代。
现代有什么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人类那些基本需求在一个可靠的国家都能完全满足。
比如人类天生喜欢甜。不过跟大家想的不一样,整个人类古代一直非常缺乏甜味剂,在古代,无论东西方,糖都是贵族的玩意儿。后来西班牙人在美洲发现了甘蔗,然后赶着几百万黑奴去种甘蔗,欧洲才开始不缺糖,从那以后就疯狂吃甜食。大家可以去尝尝欧洲那些比较有特色的糖果,味道其实都差不多,都非常甜,因为以前贵族们互相攀比,谁家有钱谁家的糖果就更甜一些。
进入 21 世纪之后,这个问题在东西方都解决了,食糖价格一降再降,到现在已经基本上做到了无限制供应。
你喜欢糖是吧,那么你尽管吃好了,生产商把所有饮食里的糖含量都提到一个人类最喜欢的程度,占到食物质量的 10% 左右,可是这很容易让人吃出来一堆健康问题。如果你去过美国,第一印象基本上都是大街上一堆连路都不会走的胖人。美国很多车都有坡道,就是为了让巨胖的人坐着电动轮椅滑上去。
除了糖让人上瘾,还有游戏让人上瘾。游戏对社会整体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它和我们熟知的那些娱乐节目一样。每个游戏本身也是被精心设计过的,游戏的细节都是按照可以拨弄人的大脑里那个控制舒爽的区域设计的。基本都按照如下三个原则来设计游戏:快速、间歇、不断变换情感类型。
设计巧妙的游戏要做到每隔一两分钟来一波刺激,就跟吸毒似的,先打一针,爽过之后歇一会儿,然后再来一波。我的大学同学玩《孤岛危机》最长时间玩了两天两夜,他在某次玩游戏中低血糖晕过去了,现场围观的群众没人知道怎么抢救,差点闹出人命。
一般的娱乐节目,比如综艺、小品、相声什么的,都是按照这个逻辑设计的,跟游戏的设计原理类似。大家在那里看的时候感觉非常爽,其实背后也是导演、演员等把各种元素融合到节目里,最终的目的是让你爽,每隔几分钟爽一下,爽过之后还有期待。
人们常说,「抖音五分钟,人间两小时」。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有没有想过这么几个问题?
为什么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青少年近视国?
为什么好多中国学生一到大学就不再继续努力学习了?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沉迷低级快乐?情愿把一天的时间都用来刷抖音,打游戏,追剧,追番,聚会,吃饭,看x片。也不愿意去学点知识,学个有用的技能,看会儿书,花时间看一部好电影,写点东西,写个日记,出去运动一会,哪怕出去走一走也好啊。
为什么呢?我以前也一直问自己为什么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真的像家长,老师说的一样,自己没有点自制力,就知道一天天的玩手机。
更多的是,我们可以问一下自己,短视频好刷吗?游戏好玩吗?那当然好刷,好玩了。
为什么不去看书呢?因为念高中的时候就把书给看够了,而且看的多半都是一些教科书,辅导书。不会有那个学生闲着去看文学作品,学术研究,社会规律,哲学思考。除了教学大纲教的书是正经书,其他的书一律都是闲书。
多么可怕的一种思想啊,而年轻人就是在这种氛围中成长的。
看书,或者做点其他的什么,就比如说学个技能,这里不提其他的,就说看书。如果你是喜欢看书的话,我觉得你在念大学之前,肯定看过学校教的书以外的书,不然上了大学,你也不会养成一个看书的习惯的。
这很正常的,你自己想想,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专注力是在监督的情况下有用,而读书所需的专注力,是需要自我约束的。当不会再有外界的约束时,这样的自制力,很容易就会消失,因为这是外界强加于你的。
之后呢?沉迷这种低级快乐不是再正常不过得吗?他没有体会过高级快乐,或者说,不需要付出那么多,得到一种缓慢又持续的快乐。喜欢刺激性的快乐,即时快乐,很正常的,毕竟人的本性就是这样。
年轻人为什么会对这种东西如此上瘾?更多的是教育环境的不平衡。
再该玩的年纪不让玩,到真正该努力的时候,当然就玩不够了。因为以前有人管,没得玩,现在没人管,那就拼命玩。
现在社会上的高中主流教育,就是军事化管理,衡水,毛坦厂,这类学校成为其他学校模仿的对象。一种病态的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那不出问题才怪。
看看这些个高考工厂,每天的时间都给你安排的死死的,连上厕所几点去都给你安排好了,吃饭不能超过几分钟,这种时间也要剥夺,也是够讽刺的。你觉得对一个青少年而言,该不该花一些时间去玩,去了解这个世界,构建自己的三观。而我们给他们这个机会了吗?
没有,即使是在一个普通的高中,学习压力依旧很大,学校也是在不停的剥夺学生的时间,可能是为了自己学校的达线率吧,毕竟考上的人少了,生源就不够了,生源不够了,这学校的命脉就被掐死了。
回到家里,父母也不会太在意孩子该不该玩,总之用一种很粗浅的教育理念来教育,就知道玩手机,玩手机能考上大学吗?看这种书有什么用,学校教吗?考试考吗?看了能考上大学吗?
那再看看,这样的青少年,变成年轻人,你觉得他会不会沉迷低级快乐。不会吗?
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正常看待吧,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年轻人的问题。以后我要有小孩了,我想跟他做个朋友,不想把我的太多遗憾强加给他,因为他有自己的人生,他是自己人生的主宰,而不是我主宰他,更不是这些个学校,这些老师,或者这种氛围。 为何年轻人痴迷躺着刷抖音这种低级快乐呢?
因为得不到高级快乐呀。
为什么我很少看国内的电视剧呢?因为看完了总觉得世界上有两个中国,我活在其中一个,而电视剧讲的是另一个中国的故事。
比如《爱情公寓》。六个俊男美女,生活在繁华的大城市,他们剧中的定位并不是富二代,而只是平凡的上班族,却从不为生计奔波和发愁,一起居住在他们本应该租不起的干净整洁的大公寓里,彼此之间真挚的友谊和爱情,每天的生活内容就是聚餐,泡吧,耍宝,恋爱,出国旅行。
相信如果能活在这样一个中国的话,我是不会碰那些所谓低级快乐的。
如果工作不那么繁忙的话,如果我有很多休假的话,如果出国不需要签证的话,我会选择四处旅行,去攀登珠穆朗玛峰,去阿尔卑斯山滑雪,去挪威看极光,去游遍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绝对不会躺着刷抖音。
如果城市不塞车的话,如果周边的美丽景色没有被圈起来收费的话,我下班会开车去郊游,去踏青,去看海,去野餐,绝对不会躺着刷抖音。
如果我有很多真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同事,工作中我会和他们精诚合作,互相帮助,一起把工作做好。下班后我会和他们一起泡吧运动健身,一起畅谈人生理想,绝对不会躺着刷抖音。
如果我不用为房价和生计奔波的话,如果我买得起精装修的大公寓,我会在一天的忙碌之后,点着小夜灯,倒一杯加冰的威士忌,坐在落地窗前,听着舒缓的音乐,一边品味世界名著,一边欣赏着夜景和繁星,思考着人生的真谛,绝对不会躺着刷抖音。
但现实和电视剧还是有一点点差别。每天早起迎着早高峰上班,在单位勾心斗角,偶尔或经常性的加个班,赶上晚高峰要一两个小时才能到家,点份地沟油外卖或者煮碗没营养的泡面,边吃边看一眼自己刚到账的四位数工资和周边五位数的房价,饱腹后困意袭来,骂骂咧咧地给微信催促明天工作的老板回复一个“收到”,拖着疲惫不堪的四肢瘫倒在床,点开抖音短视频,享受低级廉价的快速娱乐,沉沉入睡。每天周而复始。
现在的年轻人,或者说现在的打工人,之所以没精打采无欲无求,根本原因就是这个社会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且看不到希望。
举个例子,打怪升级大家都玩过吧。距离下一级还差999点经验,只要工作量够了,经验达到999,就一定会升级。
如果这个社会回报和付出呈绝对关联,工作量够了升到10级,月薪5000;升到30级,封经理,月薪20000;升到99级,封CEO,年薪百万。每个人都会有目标有希望,每个人都会有努力的理由,没人会碰什么所谓的低级快乐,也没人会被拖垮。
而现实就是升级所需的经验值永远显示????。被老板画饼忽悠好好干前途无量的年轻人们发现再怎么努力,再怎么刷经验值,也升不了级。而别人不太努力,就可以直升30级,甚至有些人一生下来就是满级。
既然这样,即使这样,大多数人还是要被迫努力,因为背负着生活的巨大压力,也就是内卷。而这些人没精力没经济条件去接触高级快乐,生活中也只剩下这种廉价的低级快乐了。
所以年轻人并没有被低级快乐拖垮,真正占领他们心智和带宽的不是低级娱乐,而是内卷和生活的压力。而他们仅存的心智和碎片式带宽不足以支撑高级快乐,只能被动接受碎片式的低级快乐,仅此而已。 拖垮年轻人的是996,是毫无成长价值的长时间重复工作和机械操作,你以为是低级快乐?我来跟你们说一下低级快乐和无价值重复工作996的对比。
首先,这两个都是不产生经济价值的。目前社会上有很多工作的996,不给加班费,然后员工在加班时间只是为了加班而加班,是市场饱和了,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失败,没有一个老板会承认自己战略失败,他们认为业务规模扩大就像拿锄头挖地一样,只要挖的时间久,一定能挖出矿来,放弃使用其他勘测工具去调查这里到底有没有矿出现的可能。员工没有拿到加班费,加班后实际的市场规模没有扩大,蛋糕没有变多,是无效的,和你花时间打同一个单机游戏几次一样,剧情并没有变化,和在短视频平台看那些穿得很艳俗的网红模特街拍走秀一样,看了对自己没有什么改变,最多是腰酸一点。
第二,对自己技能是没有任何提高的。其实不只是加班内卷做的那些东西,平时上班有很多事情对自己的技能是没有任何正面意义的,工作上的困难纯粹是人为故意制造出来的,尤其是工厂那一块,流程特别多,繁琐,这些东西不是为了锻炼人,只是为了折磨人的,你做得好说明你很适应那些规则,就如同你过马路走人行横道走得很6,但这有意义吗?没意义。低级快乐不需要动什么脑子,就是沉浸而已,两者同样学不到什么东西,学到了,也对自己的人生没有帮助。
第三,长时间消耗影响健康。长时间工作会猝死,长时间沉浸在低级快乐会怎么样?也会胃病,会黑圆圈。这就是拖垮吧,但是从结果来看的话,长时间的无效工作和低级快乐,两者达到了相同的目的。
但有一点不一样。低级快乐并不违法,而老板的无效加班任务是确确实实在违法。你怎么会认为,一个不违法的行为,会比一个合法的行为对年轻人杀伤力更强呢?
提问是这个人提的
你们不要‘低级’娱乐了呀,来点高级的呀,生猴子!
我特么就是个爆笑。 水浒传哪来的?从各种杂剧、评书里整合出来的,正儿八经的是给不识字的“文盲云读者”看的超低级快乐。
三国和西游记同理。
所以麻烦题主介绍一本能吊锤这三本名著的“高级好书”,让大家长长见识。 其实和过去体力劳动者热爱重油重辣,大量的低劣的酒精和香烟的理由一样。
因为要麻痹自己的神经,才足以经受住每天过度的体力消耗,让自己得以继续再这样压力巨大的环境下生存。
每天996,甚至007的生活下,一线大城市通勤一两个小时那都是起码得,到家都十二点了,连个正常的早睡早起都很难做到。
每天几乎没有整块的休息时间,不是加班就是在加班的路上。
所以就给了利用碎片化时间给自己片刻的放松。
很多人说读书,我也提倡读书,否则我也不会经常在知乎想法里更新自己的阅读书籍。
但是在大部分在一二线高强度工作下的年轻人,确实很难挤出时间来读书。
电话以及各种即时通信工具实际上已经异化成为“催班凶铃”,领导催,老板催,甲方更催。
以前八九十年代,知识分子们为什么流行读书和升学历—从非全日制各类大专本科到考研考博。
因为闲工夫多呀!
每周双休、节假日那是必不可少的。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城市普遍紧凑,大部分单位的生活区和工作地点靠近。
国企厂区有班车,政府机关普遍有就近的宿舍或者分房福利房。
上班一天八小时,实际上资历深的往往还可以灵活下班办事。
没有手机,得到的信息媒介不是书本、报纸,就是广播电视电影,再就是一些口头消息。
年轻人比较大胆一点的,也无非是跳个交际舞,
在写情书比亲口表白更多的年代里,往往背后是过去生活节奏的缓慢带来人的情绪上的酝酿。而快节奏生活往往因为时间成本的考量,讲究速战速决,普遍撒网,重点培养,写情书反而容易造成过高的时间沉没成本。这是生活节奏改变了恋爱方式。
一方面是休息时间多,上下班休息时间、节假日多,工作压力不大,除了歌舞读书读报和电影电视外,娱乐方式确实太少。
另一方面,过去的知识分子在单位里想要晋升,考学往往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多读点书,考个学历,物质层面上加工资分房都是强相关。精神层面上再不济也能提升一下思维层次。
这样物质和精神双重正反馈的作用下,一个正常又有上进心人,一般都会选择读书升学历。
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的话,那就是60后70后知识分子们也就是目前这批批评年轻人声音最大的群体,
实则是既享受了时代红利,又喜欢站着说话不腰疼地指责年轻人。
他们一毕业就有体制内好单位,哪怕是改制后,社会上对于知识分子往往是倍加宽松和宠爱的。
胆子大且头脑清醒的一般下海,性格稳妥的一般就在文化教育传媒行业扎下根,现在怎么着也是个中高层,几套房子的主儿。
现在的大部分一二线奋斗的年轻人的工作压力和债务压力,真心比过去大多了。
能挤出一点碎片化时间来,把自己从结构性压力中摆脱出来,看点美食新闻短视频,真的不错了。
如果真要想解决问题,那么我们还是谈谈房债车贷医疗问题吧。
没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生活空间和时间,谈读书恐怕有点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