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了茶靡 发表于 2021-12-12 03:12:07

把小米的宣传图发给了在国内电池厂商的朋友看了一下,下面是他的看法



红圈指的是740Wh/L,绿圈指的是极片补锂技术

简单来说,小米发的这个极片补锂技术现在还处于实验阶段,目前不但没有能量产的,而且本身能有这样的试验品就很不容易,反正肯定是走在国内前列了。
同体积下容量提升10%,表面上好像不多,其实这是4100mah和4500mah的区别,在安卓旗舰普遍续航不太行的情况下,400mah的电量真的可以救命
不止有提升电池容量的好处,同体积容量增加,也意味着同容量体积减小,那就有空间塞更多的东西了。
比如说,想要实现更大的快充,就会占用更多的体积,那么用这个技术省出来的空间就可以放入更大的快充模组,以前只能30W 4500mah,现在就可以做到120W 4500mah,对充电速度提升巨大。
总之,现在影响手机使用体验最大的就是电池部分了,能在电池上有一点点进步都是极好的,还是非常看好小米的这个技术的,希望 能及早落地。

晴晴86 发表于 2021-12-12 03:59:00

同体积下电池容量提升10%,就等于4000毫安电池是4400毫安,4500毫安电池是4950毫安,5000毫安电池是5500毫安。
续航提升100分钟主要归功于两点,一是容量提升后实际可用的工作时长会比容量提升的百分比更高一些,另一个就是更好的电池管理芯片。
现在的手机电池实际上是两个部分,一个是封装好了的电芯,另一个是控制输出的PCBA。很多高端机型电池的PCBA,成本和电芯差不多了。
看看实际落地后的体验,缩小电池体积就等于有更多空间留给主板和摄像头模组,手机可以做的更加小巧轻薄,也可以在不改变尺寸的情况下提升整体的散热性能和续航。
这个技术肯定是值得期待的,当然彩蛋不止这些。

傲娇薇吖 发表于 2021-12-12 05:24:43

学生时代对M非常有好感,全家直到现在依旧用M的手机,家里一堆M的设备。现在嘛,综合来说,M在中低价位端做的还是挺不错的,年轻的时候没钱,确实值得考虑购买。年纪见长后,有实力考虑高端的设备需求的时候,M在高端总是“突破不足”,毕竟研发投入比华为苹果低一个数量级。
为了防止被极端米粉吐槽,我罗列下我买过的M的大件商品吧,极少数极端M粉吐槽前请思考下自己买米家的东西有没有我金额的十分之一:M10pro 12+256×2,M8 6+64×2,M5s 4+128×2,M4C×1,M11青春8+256×1,note8pro 8+128×2,note4X 4+64×2、3+16×2,note10pro 6+128×1,7×1,5A×1,note5×1,M电视4C 50寸×3,M笔记本12.5air×1,M6×1,Mnote3二手×4,M吹风机H900×1,4X×1,M电视3S×1,M路由器若干。
挺多次看到M这种“供应链合作”技术的宣传文案。
2014年不锈钢边框,富士康等代工厂的技术;2018年“双频GPS”,高通等芯片供应商的技术;2021年初“硅氧负极”,实际上只掺了1%的SiO,并且是ATL(前个版本CATL手打快了)的技术,M提出要求,供应链利用手头的研发积累给它提供产品;2021年底了,宣传“高硅和封装”。
手机电芯需求方与供应商的合作方式,目前大部分知名厂商会联合开发。HRMOV,根据不同机型的特点,对ATL,比亚迪等供应商提出各种各样的需求,并派驻人员,一起商讨,监督开发。供应商与进驻人员一起,按照各种各样的需求,开发各种各样的产品。
M这次宣传的两个点,高硅和封装,源于进驻人员和供应商项目组的合作。根源技术源于ATL龙头的开发积累。当然,M的进驻人员全程参与研发,只是参与的环节更多的在于方案设计,问题反馈,疑难解决,和厂务监督,供应商方面则是占据主要作用的电芯化学体系设计、工艺制程开发。这样的宣传说有问题吧,确实有种“全是M的功劳”的误导,说没问题吧,M自己确实也参与到项目中,并做出重要贡献。
这种宣传,有好处,对普通消费者普及锂电产业链内的技术知识。
那么这个三倍高硅是啥意思呢?就是2021年初M11上的那个“硅氧负极”其实是人造石墨加入了质量分数为1%的SiO,聊胜于无吧,对电芯整体的体积能量密度的提升不到百分之一。业内人的看法是,噱头大于实际。如今M这个项目,三倍,也就是质量分数3%。2018年大规模出货的,松下给特斯拉供应的21700圆柱电芯,负极是石墨+3-5wt%(wt=weight)SiO。圆柱对硅负极的膨胀的抑制作用还是相当不错的,不过,到了手机里的软包电芯,那就不好说了,得考虑预留膨胀空间,于是,第二个宣传点来了,得更改封装方式。
SiO的添加确实可以有效提高负极的克容量,减少负极的用量,进而提高能量密度。当量只有1%的时候没啥作用;当量达到3%的时候就有较为明显的体积能量密度提升效果了。
凡事均有代价。
SiO的膨胀,和与电解液反应,会造成电芯的体积变大,同时,削减循环寿命。
不过嘛,MOV的手机电芯需求上面,一般不怎么考虑“寿命”。寿命方面,这仨的要求一般是两年,大约750次100%DOD循环后剩余80%容量。说实话,高通这两年越发摆烂,两年后也确实该换手机了。如果碰到骁龙865这样的,两年左右剩余80%的放电容量(考虑到放电平台的降低,放电能量估计剩余75%不到),得换电池了。这不,我自己的M10pro就刚去M售后换了块电池,满血复活。
哪家考虑寿命呢?
H和R。这俩电芯设计的寿命是三年,差不多是1000-1200次100%DOD循环后剩余80%容量。现在R独立了,动辄67W、120W充电,个人怀疑荣耀的电芯设计寿命标准也降低了?快充跟寿命,一定程度上难以兼得,当然,不排除荣耀和ATL的合作项目足够牛逼,可以实现快充条件下的1000次以上的循环寿命。
这个代价,大部分人感知不强,毕竟是长达两年内逐渐衰下去的。
话说回来,我很怀疑,最终在M12上的电芯,大概率依旧是1%的SiO。封装方式对体积利用效率(体积能量密度)的影响比添加SiO强多了。石墨+3%SiO在超高压实的3C手机电芯内部,其膨胀会是量产电芯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也可以解决,但是成本挺高,M应该会放弃。(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工程师吐槽过M入驻供应商一直提的要求是低成本低成本,当时学生的我还不相信,感动人心的M怎么会不厚道的优先要求降低成本呢,现在了解了,电芯低成本是M的第一要求,得知这个现实信息的时刻,无言ing)
对于M系列的手机,考虑到M给供应商提的需求的特点,如果想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HOV同样可以参考,不是仅仅针对M)个人的建议如下:
1 充满100%后,长期插电使用会让正极LCO长期处于4.40+V vs. Li+/Li的高电压状态,同时石墨层间一大堆Li,电位很低,此时正极负极均容易与电解液发生反应,并且二者结构稳定性也较差,正负极材料损坏,循环寿命下降。
2 超高速快充,比如各大厂商宣传的55W,67W,120W,大量锂离子从正极层中被拔出来,涌向石墨负极。而石墨负极的锂嵌入动力学速度偏慢,容易“撑破”石墨晶格,造成循环寿命下降。当然,快充和循环在提高一些成本、和完善的充电制度监测管理条件下,是可以兼顾的。提高成本,完善充电制度监测管理,我对M不是很有信心。我自己的M10pro,快充了一两个月吧,放电续航能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如果有可能,可以用27W这种的,不是那么快的充电方式,可以大幅度提升电池的循环寿命,同时也兼顾充电速度。当然,越慢越好,5V1A可以实实在在的保循环。
3 每次充电到80%-90%之间就停。正极材料的电位不是特别高,负极石墨的锂嵌入量也不是特别大,电池的循环寿命可以得到长足的提升。
再啰嗦几句吧。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避免把自己的情绪代入到对品牌的拥护中,买了啥就用啥,没必要因为对方用的品牌跟自己的不同,并看到观点不同的说法,就开始互相扣“米猴”“海军”“果粉”帽子。很low,浪费生命和青春。

传晟原单名品 发表于 2021-12-12 05:54:47

粮厂是在布局?

澎湃C1→环形冷泵散热系统→动力电池高硅补锂技术;
看来明年是“真高端”元年,之前大家都是考虑受众需求,堆性能参数,品牌一推,主打跑分,跑参数;通过零件装配成就了“大厂“;不过这个阶段告一段落,性能跑尽,产品出了外观,大差不差,同质化严重,没有了特色。以往笑苹果”封闭“,别人的生态闭环筑起的高端壁垒,牢不可破。
本来以为华为制裁,市场份额能够多几倍羹,结果华为份额都被苹果吃回去。最后大家才明确,要做好旗舰,站稳高端,还得有自家的东西。
华为自研芯+鸿蒙OS,终将回归;
vivo 自研V1+Origin OS Ocean也迈出了自己的脚步
OPPO 自研NPU;
小米就澎湃C1到环形散热,新的电池技术;
最终大家都是有自家的利器,才能在这个战场厮杀;
不过都是大投入研发阶段,这个阶段是最痛苦的,前期买别人的容易,能出货就好;但是毕竟东西是别人的,自然各家的少了点自有的特色。现在想起来要做自家技术,也不晚,看谁能够持续投入,在未开花结果之前都坚持,在这些不起眼的岁月中“扎根”。
期待国产旗舰大成

矿机179 发表于 2021-12-12 08:23:01

雷总这波怕是有点避重就轻了,以近两年骁龙和 MIUI 的拉胯表现,真实情况可能是:
「电池容量提升 10% ,待机续航提升 100 分钟,屏幕使用时间提升只有 20 分钟。」



5000 毫安时的小米11U,一天四充问你怕不怕

而且焱龙 8 Gen 1 功耗对比上代炎龙 888 更上一层楼,小米这波“电池升级”可谓新时代的安迪比尔定律,或者说雷军安蒙定律,实际续航极有可能不增反减。

明年下半年才能实现量产的技术,搭载在什么机型未知,是不是独家技术未知,就提前大半年做了个 PPT 吹预期,可见小米 12 系列可能真没什么卖点了。
还记得 2020 年小米吹得天花乱坠的首发超低功耗 LPDDR 5 吗?结果小米 10U 的续航也没好到哪里去。





小米的 PPT ,看着逗个乐就好了。年初的隔空无线充电、四曲面瀑布屏还只是一个视频和一张图呢,2019 年的 MIX Alpha 还只是展示机呢。
谨记雷总 9 天前说过的话,不要被厂商的营销带节奏咯:
首发不是拿来主义,更不是博彩头的 PPT 技术。


初学者 发表于 2021-12-12 10:05:47

容量增加10%,只是这项技术最微不足道,但最深入人心的宣传。说实话,一看到电池技术新突破,我还以为自己穿越了。
早在今年三月底,小米就全球首发了硅氧负极超级快充电池。


新型电池会带来更小的体积和更高的充电效率。


而小米11 Ultra也确实不负众望,在顶着巨大摄像模组的机身里,以仅为8.38mm的厚度硬生生塞下了5000mAh且支持67W闪充的大电池!


要是用过金立M系列的朋友应该知道,几年前不到的5000mAh机型,即使在8.2mm的机身里,除了电池,也根本没多少空间放主板和更大尺寸的摄像头模组。(时代的眼泪)



曾经5000mAh需要付出的代价

今天的突破还是集中于高硅负极,和11U上的技术可以看作同一条路线上的不同节点。


高硅补锂以及首次应用于手机的极片补锂,都还是在强化电池的负极材料。
更高的硅比例可以带来更强的首效、更低的长期膨胀、更少的循环衰减。
落实到手机表现上,就是有更轻薄、容量更大、衰减更少的电池,也意味着更好的续航和性能支撑,是极大的利好。
容量增加10%,只是这项技术最微不足道,但最深入人心的宣传。
这里是赋离
数码动向、选购建议、智能家居拔草样样精通
欢迎大家关注我!

平凡的生活 发表于 2021-12-12 12:28:20

这技术牛笔!


啊,小米啊?



















等到花开半夏 发表于 2021-12-12 13:04:31

目前电池技术的突破方向,主要是固态电池、石墨烯电池和掺硅补锂电池三类,小米手机的电池技术走的是掺硅补锂的路线。
其优势在于总容量和能量密度高,衰减程度低;但是劣势在于硅负极膨胀率高、首充效率低、产量低、成本高等。


今年的小米11Pro和11Ultra用的就是硅氧负极电池,提高了电池容量以及能量密度。
明年通过继续加硅,从而获得更高的能量密度。
硅是电池的负极材料,其比容量越高,容量越高。
过去的电池负极用的都是石墨,石墨的理论比容量为372mAh/g,以后朝着硅发展,硅的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
所以只要加硅,就能够提高电池的容量。
但是硅加多了也不高,因为硅的负极膨胀率高。在首次充电的时候,在硅负极附近形成固态电解质界面时,需要消耗更多的锂离子。
而消耗了锂离子,就会影响到电池中的Li+数量,这也是其首充效率低的原因。
为了解决这问题,就需要想办法补充锂离子,这个就是【补锂】。


故【掺硅补锂】能够有效地提高电池能量密度,从而单位体积拥有更大的容量。
【掺硅补锂】技术在电动车行业已经被应用了,但是尚未用在手机上



这里的MCP封装是小米首创的手机电池封装技术,MCP封装是多芯片封装的简称,小米应该是在这合理封装了下面介绍的澎湃电池芯片,可用于电量检测和智能调控,从而提升电池寿命。



最终,同体积下电池容量提高了10%,重量或许也能降低了7-8%,或者厚度降低一丢丢。
至于这个续航提高100min,目前还存疑,这里得看是什么条件下的续航。
不过小米12系列暂时还用不上这项电池技术,量产要到明年下半年,明年年底的小米13或者小米mix5的话或许可行。

小米近年来在电池上还是比较下功夫的,自从米9后,对电池容量和手机续航方面一直都很重视,这也是个非常影响用户体验的点。
明年骁龙8gen1目前来看,高性能下的功耗还是有些难顶,所以更大电池容量和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对于提高手机续航,降低续航焦虑,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伴随着小米开始造车,以及加强领域合作,未来应该会更多地把电动车领域最新的电池技术更快地应用到手机。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452786873768361984">

胖胖2 发表于 2021-12-12 15:26:29

技术有专业人士解读。只是我没太看懂小米这番操作的意义何在?
假设特斯拉最近要发个新车,就叫model 4吧。然后马总发个推说明年的新车会搭载最新技术电池。。
至于资本市场,现在都对小米麻木了。无论是还算不错的业绩报告、新品新技术发布、回购等,股价都死气沉沉。
同样还是拿特斯拉来举例,人卖股,人马斯克要去当网红,股价都能涨。如果马斯克现在说有个电池新技术明年能上市,股价至少10个点起跳。
既然对股价提振也没啥用,说不定还会影响新机销量。这时候放这新闻出来有啥意义?
如果明年下半年能量产这项技术。假设明年9月会有新机上,那么在7-8月来预热这项技术,才能既不影响之前的销售,也能最大化起到营销作用。
就拿同是手机厂是苹果来说。在新品上市前1-2月左右,会不间断有新闻来上热搜预热,而在产品销售期,没有任何官方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新闻。理论上这才是最合理的营销,总不能自己打自己吧。
个人是觉得,最近两年小米内部管理可能有点老化了,很多行为感觉就是做给老板看的。而老板也在主动或者被动的造神。

virtual 发表于 2021-12-12 15:38:11

从智能手机出来的那天开始,手机最大的短板就是电池。
传统的功能手打的广告还是什么续航30天的待机70天这样的说法,然而智能手机直接打回到原始形态,一天一充,一天两充。
想把手机续航做特别长,其实也没啥技术含量,砍功能就行了,只能打个电话的手机,以现在的智能手机电池容量轻松驾驭。但这个不科学啊,现在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智能手机了,甚至配置低一点的用的不爽,但是智能手机的发展带来了啥呢?功耗越来越大,处理器这边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一个处理器跑满了10w是扛不住的,还有其他的周边功能,比如屏幕高亮度oled屏幕也是非常费电的,高刷新率,GPU平均负载提升30%+,还有5G著名耗电大户,开了之后续航直接砍1/3。
如果想把电池做大,就要考虑很多原因,成本其实是最无所谓那个,而是要想办法把重量减轻,把体积缩小,尤其是这个体积太难了,手机空间寸土寸金,省出10%的体积,用途太大了。
这里可以提出一个概念,能量密度,就是每单位体积到底能容纳多大的电池,我上一次见到这个数字的还是好几年前,当时的一线电池能量密度大约是600WH/L,小米11pro的硅氧负极电池,提升了10%(这个水平是目前同业一线),问题里这个新技术,又提升了10%,达到740WH/L(可能破纪录了)。
看起来提升并不快是吧?这是因为锂电池技术已经快触及到物理天花板了。
再往下阻碍高能量密度的有两个因素,一个就是安全,一个就是倍率。
安全性永远在其他的属性之前,因此提升倍率,容量都是在带着枷锁跳舞。
充/放电倍率这个事儿,我在之前的回答里提到过。智能手机的放电倍率其实并不高,但是对充电要求很高。
你可以照以前的印象想一下一个几千毫安时的电池,充电功率要多少?从QC2.0的18w充电问世之后,智能手机的充电速度开始暴增,直到目前小米 iqoo 努比亚都实现了120w的充电,前后只用了不到5年时间。按4000mah计算,120w充电都是双芯6C大倍率电池。
之前还有一些所谓的砖家说过快充会伤电池,比如E神,然而他并不知道航模电池这种东西,大倍率的电池早就有,只是和容量密度一直相冲突,而智能手机这些年所做的努力就是,想办法在保证倍率的情况下尽可能缩小体积,很明显很多国产厂家都做到了。小米对于电池和快充的研发是同步的,并将其当做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因此在这上投入特别多,取得成效也是很正常的。
这里面提一嘴,国内市场对于手机的宽容度是非常低的,这和中国人追求卓越的性格有关。国外的智能手机清一水的敷衍式散热以及慢充(索尼,LG,三星,早些年的泛泰,京瓷都这个调调),但是到了国内必须有快充和强化散热。
问题里提到的100分钟续航,说的比较笼统,应该是针对某一款手机在某一个指定场合的使用才行,按照小米的习惯,像这样的技术一定第1代会搭载到旗舰上,一方面是摊平成本,另一方面是验证可行性,其后一定会放在中端甚至低端的智能手机上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看待小米宣布手机电池技术新突破,「同体积下电池容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