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一加 10 Pro 发布前曝光的邀请函参数表?
虽然说一加曝光了自己的旗舰参数,但是在我看来,我们不应该局限于此,一台手机表现如何并不能完全的通过参数来反映出来。手机测评以来我们就一直强调,手机参数更多是一种参考,任何的测评要基于参数,落于体验。http://pic3.zhimg.com/v2-a83b6f033831993f191e50bfa0d55e5f_r.jpg?source=1940ef5c
在我们的测评中,同样配置/参数的产品出现截然不同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常见的。比如现在有许多的产品都采用了IMX766,但是在具体的拍照效果上各家的差异都相当大,有的主打色彩准确,有的HDR风格浓厚,还有的色彩明亮鲜艳,这其实都是一个“IMX766”本身反应不出来的东西。
同样的手机处理器,在不同的手机上也会有不同的表现,A手机的机身小,但是性能释放非常激进,虽然在游戏的过程中非常流畅,但是手机的温度也高到了无法接受的水平。B手机虽然有着不错的散热和机身排布,但是由于定位和产品趋向的原因,他依然选择了一个相对保守的性能释放,在玩游戏时手机虽然不烫,但是手机本身由于锁帧体验并不好。C手机在合理的性能调度和散热结构下,在相对温和的温度下保证了游戏的流畅运行,这三种情况同时存在于去年的888机型上,可见单纯的处理器并不能决定手机是否能够畅玩游戏,而是多种要素共同决定的,而这些要素,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参数。
其实,手机测评存在的意义就是源自于这种参数和体验上的差异,产品的使用体验并不能通过参数反应出来,而是要到消费者手中才能体现,我们并不是说参数不重要,参数的意义其实更多是对于我们选购的一种参考,唯参数论其实是绝对不可取的,我们在写手机测评时其实也会注意,不要让测评脱离用户的使用场景,让测评本身成为一个“空中楼阁”。
一加的这次“自曝”,其实也是对行业宣传方向的一次影响,在过去的发布会,一台手机的参数如何都是发布会的重点,宣传自己有多大底,多快的快充。但是时代早已改变,目前手机上使用的一些技术已经走到瓶颈期,当所有手机厂商都拥有目前最先进的规格和参数时,需要比拼的其实就是厂商们对于自家产品的打磨和自主的创新能力了。这也是一加这次发布会的重点——“三分靠参数,七分靠打磨”。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也会在打造产品时选择这样的思路,毕竟硬件上能够比拼的差异化越来越少了。
目前来说,我们的旗舰产品在面对一些高负载游戏场景时,性能是不太够用的,一方面是这两年手机芯片的制程和架构进步缓慢,另一方面手机厂商们的性能调度策略也不太一样。今年全新的骁龙8手机会非常多,但是在具体的使用体验上,不同手机的差异也会因为散热和策略的不同有着较大的差异。在上一代一加9 Pro上,由于影像旗舰的产品策略,一加选择的是非常保守的性能释放,虽然得益于出色的散热手机并不发热,但是在玩一些高负载性能的游戏时其实是不太够的。这代的10 Pro有了更好的散热规格,有了更强GPU的骁龙8,还有了许多提升游戏体验的新技术,一加10 Pro能否在游戏中实现稳定的帧率,具体表现如何我们还是非常关注的。
而在快充上,一加10 Pro这次用上了新东西——80W的SuperVooc,这是一套介于125W和65W的方案了,在实现更高快充的同时保证了电池容量在5000mAh。当然,对于快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标多少瓦,而是多少分钟充满,以及在充电的过程中发热是否可控。这些地方应当是我们对于一加10 Pro快充关注的重点,我们猜测这套80W快充应该能支撑一加10 Pro在一个比较快的时间之内充满这块5000毫安的大电池,具体表现如何就要看实测了。
至于大家非常喜欢的哈苏影像系统,具体的影像系统依然保持了和上代类似的规格。同样的模组,一加是否能够带来更好的调教,能否和哈苏一起擦出新的火花,能否给我们的消费者带来更加优秀的体验,其实都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重点,在这个参数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一加是否能站在优秀参数的基础上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体验,我们到发布会上一起看看,一加能否让我们眼前一亮吧。
总的来说,一加10 Pro上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一加能否把这些硬件打磨好,带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就需要通过真机的表现来体现了。
----------------------------- 虽然说一加曝光了自己的旗舰参数,但是在我看来,我们不应该局限于此,一台手机表现如何并不能完全的通过参数来反映出来。手机测评以来我们就一直强调,手机参数更多是一种参考,任何的测评要基于参数,落于体验。
http://pica.zhimg.com/v2-a83b6f033831993f191e50bfa0d55e5f_r.jpg?source=1940ef5c
在我们的测评中,同样配置/参数的产品出现截然不同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常见的。比如现在有许多的产品都采用了IMX766,但是在具体的拍照效果上各家的差异都相当大,有的主打色彩准确,有的HDR风格浓厚,还有的色彩明亮鲜艳,这其实都是一个“IMX766”本身反应不出来的东西。
同样的手机处理器,在不同的手机上也会有不同的表现,A手机的机身小,但是性能释放非常激进,虽然在游戏的过程中非常流畅,但是手机的温度也高到了无法接受的水平。B手机虽然有着不错的散热和机身排布,但是由于定位和产品趋向的原因,他依然选择了一个相对保守的性能释放,在玩游戏时手机虽然不烫,但是手机本身由于锁帧体验并不好。C手机在合理的性能调度和散热结构下,在相对温和的温度下保证了游戏的流畅运行,这三种情况同时存在于去年的888机型上,可见单纯的处理器并不能决定手机是否能够畅玩游戏,而是多种要素共同决定的,而这些要素,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参数。
其实,手机测评存在的意义就是源自于这种参数和体验上的差异,产品的使用体验并不能通过参数反应出来,而是要到消费者手中才能体现,我们并不是说参数不重要,参数的意义其实更多是对于我们选购的一种参考,唯参数论其实是绝对不可取的,我们在写手机测评时其实也会注意,不要让测评脱离用户的使用场景,让测评本身成为一个“空中楼阁”。
一加的这次“自曝”,其实也是对行业宣传方向的一次影响,在过去的发布会,一台手机的参数如何都是发布会的重点,宣传自己有多大底,多快的快充。但是时代早已改变,目前手机上使用的一些技术已经走到瓶颈期,当所有手机厂商都拥有目前最先进的规格和参数时,需要比拼的其实就是厂商们对于自家产品的打磨和自主的创新能力了。这也是一加这次发布会的重点——“三分靠参数,七分靠打磨”。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也会在打造产品时选择这样的思路,毕竟硬件上能够比拼的差异化越来越少了。
目前来说,我们的旗舰产品在面对一些高负载游戏场景时,性能是不太够用的,一方面是这两年手机芯片的制程和架构进步缓慢,另一方面手机厂商们的性能调度策略也不太一样。今年全新的骁龙8手机会非常多,但是在具体的使用体验上,不同手机的差异也会因为散热和策略的不同有着较大的差异。在上一代一加9 Pro上,由于影像旗舰的产品策略,一加选择的是非常保守的性能释放,虽然得益于出色的散热手机并不发热,但是在玩一些高负载性能的游戏时其实是不太够的。这代的10 Pro有了更好的散热规格,有了更强GPU的骁龙8,还有了许多提升游戏体验的新技术,一加10 Pro能否在游戏中实现稳定的帧率,具体表现如何我们还是非常关注的。
而在快充上,一加10 Pro这次用上了新东西——80W的SuperVooc,这是一套介于125W和65W的方案了,在实现更高快充的同时保证了电池容量在5000mAh。当然,对于快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标多少瓦,而是多少分钟充满,以及在充电的过程中发热是否可控。这些地方应当是我们对于一加10 Pro快充关注的重点,我们猜测这套80W快充应该能支撑一加10 Pro在一个比较快的时间之内充满这块5000毫安的大电池,具体表现如何就要看实测了。
至于大家非常喜欢的哈苏影像系统,具体的影像系统依然保持了和上代类似的规格。同样的模组,一加是否能够带来更好的调教,能否和哈苏一起擦出新的火花,能否给我们的消费者带来更加优秀的体验,其实都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重点,在这个参数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一加是否能站在优秀参数的基础上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体验,我们到发布会上一起看看,一加能否让我们眼前一亮吧。
总的来说,一加10 Pro上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一加能否把这些硬件打磨好,带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就需要通过真机的表现来体现了。 这几年我们看手机发布会,只用等一个最后的真香报价,因为硬件参数、外观渲染图等大部分信息于发布之前就已经在网上被曝光得一干二净,哪怕保密性做得最好的iPhone也不例外。
所以在新机硬件参数曝光已经成为常态且毫无悬念的情况下,手机厂商不如干脆大大方方地公布新机的硬件配置,把发布会的时间更多地留给自己精心准备的差异化卖点讲述。因此我是比较赞同一加主动曝光一加10 Pro参数表这一举动的。
当然哪怕不曝光,一加手机的硬件参数也是最不用担心的,因为其定位高端旗舰,硬件参数向来是旗舰级水准。
从曝光的硬件参数来看,一加10 Pro的升级整体比较常规,但是各个方面几乎都达到了当前高端旗舰的水准。
http://pica.zhimg.com/v2-9f18eab8b37e20e3cebf96605d65e516_r.jpg?source=1940ef5c
参数感知比较明显的首先应该是有线充电80W超级闪充和5000mAh超大电池,充电和续航表现应该会更出色,不过电池容量比上一代增加500mAh,机身尺寸与一加9 Pro基本一致,甚至略薄一些,不出意外一加10 Pro的手感也会比上一代略好一些。
其次是处理器、屏幕以及相机的升级,处理器性能表现关键还是得看一加10 Pro的散热堆料,屏幕则在于一加对于智能动态刷新率屏幕的调校,相机的看点在于哈苏影像系统2.0的升级。
看到这里,其实一加10 Pro的硬件堆料几乎达到或接近顶级水准,比如上一代的1600万像素前置相机、65W有线快充、4500mAh电池等稍有遗憾或不足之处都在一加10 Pro上得以改进,但是我看下来内心的波澜却并不大。
因为我们已经被参数狂轰乱炸到麻木了。一则诸如此类配备顶级硬件的机型层出不穷,你方唱罢我登场,难以做出差异化;二则顶级硬件只是高端旗舰的基础,未必能带来对应的顶级体验,2021年安卓旗舰中硬件参数漂亮、实际体验翻车的机型比比皆是。
硬件参数终归是为实际用户体验服务的,多年的“参数为王”乱象该结束了。
一加10 Pro主动曝光参数表也表明一加可能并不希望消费者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参数上,而是放在发布会重点讲述的用户体验上,对于用户来说应该是“体验为王”而非“参数为王”,这也是我欣赏一加主动曝光新机参数配置的主要原因。
前几天小米发布了小米12系列,我们可以看到小米12的硬件堆料以及市场定价并没有以前那么激进,主打的宣传口号同样是“体验”。连曾经热衷于硬件堆料的小米都开始不那么积极,反而强调体验,可见从“参数”走向“体验”是大趋势。无论是厂商还是消费者都开始明白参数只是基础,体验才是王道。
说到体验,一加反而是手机品牌中的一个异类。与一些品牌重在硬件堆料和极致定价不同,一加手机从诞生之初就是强调体验的,张老板那句著名的“这手感,真TM爽”至今记忆犹新。
一加手机我前前后后也用过几台,有三方面的体验给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其一:有质感的外观设计和舒适的机身手感
外观方面,一加系列机型的造型其实一直紧跟市场主流,但是在配色、手感、工艺等方面的打磨使得一加手机的外观有一种国内品牌中不多见的高级质感。
比如机身配色,从一加1砂岩黑的粗犷内敛,到一加3冰川灰的极简金属质感,到一加5T 熔岩红的冷艳克制,再到一加7 Pro星雾蓝的深邃沉稳,一加8系列银翼的闷骚耀眼,一加9R青宇的小清新,总是能带来高级感满满的惊喜配色。
比如机身材质,大家都用玻璃材质,有些机型却做成杀马特,大家都用AG镀膜工艺,有些机型却做出塑料质感。
高级感的配色不仅仅是对颜色、材料和工艺的糅杂,更多的是审美、文化、价值观的体现,一加对其理解明显更到位。不仅仅是一个外观配色,从系统交互、壁纸到外观一加手机总是由内到外都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这是很多其他品牌机型所缺乏的,也是需要学习的。
手感方面就更不用说了,这是从一加手机第一代产品就不断强调的,历代一加手机的机身手感在同价位竞品中都是非常优秀的。
其二:清新简洁、流畅轻快的系统
自一加9系列开始,一加手机开始搭载OPPO的ColorOS系统。但其实这款系统并不是完全的拿来主义,依然将大量的氢OS元素融入其中,比如小清新的UI风格以及轻快流畅的触控体验在搭载ColorOS的一加机型上得到保留。
所以,现在的一加手机不仅具备曾经的清新简洁的UI设计、轻快的系统交互,还拥有更多丰富便捷的本地化功能。
其三, 对于顶级高刷屏的探索与引领
我用的首款一加手机便是一加7 Pro,这款手机在当年破天荒地带来了90Hz高刷新率+2K分辨率双曲面屏的组合,其发布直接带起了行业的高刷屏风潮。当初一加7 Pro宣传自己“开启流畅新纪元”,很多人认为吹牛逼,到今天看来确实是事实。手机行业高刷新率的普及可以说始于一加7 Pro。
到如今,高素质屏幕已经成为一加手机的一大标志性卖点,一加作为手机行业高刷新率屏幕的引领者,其在高刷新率屏幕的优化和打磨上无疑走得更远,在高刷新率游戏生态体验和影音生态体验也更完善,这逐渐成为一加手机的一大优势。
当然,除了屏幕、系统、外观、手感等体验,一加还开始在影像体验、快充体验等方面发力,有线80W超级闪充的充电速度应该又有新突破,一加与哈苏合作的第二代哈苏影像系统的升级同样值得期待。
希望一加10 Pro这次在用户体验上能做出新的表率,也期待越来越多的手机品牌能做出真正给消费者带来“出色体验而非仅仅参数漂亮”的产品。 1.
首先,我觉得这是件好事。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我始终觉得只有打破「硬件军备竞赛」的思维,智能手机才能在体验和交互上打造出更好的产品。一加在这件事上,用「在邀请函上附带参数表」的方式,为国产手机开了个好头。
这种感觉就像是:
如果一个人格外在意自己的穿搭,那么TA可能根本没有时间读书、没有时间自省、没有时间来修炼自己的内心,这样一来TA的上限就被锁死了。
我知道这个时候一定会有同学跳出来讲:天天讲产品体验,难道硬件参数一点都不重要吗?
先别急,且听我细细分析一波。
2.
我从08年左右开始接触智能手机,IOS和安卓的开山之作我都用过,这些年智能手机在硬件上的精进我全部都看在眼里。
比如屏幕:最早屏幕只有3.5英寸,后面慢慢进化到了4英寸、5英寸,而目前非折叠屏手机的尺寸极限就是7英寸;
再比如处理器,从最早的几十纳米制程,到现在最新的4nm制程,我相信单看制程的话,也快到天花板了;
再比如摄像头,从最早的小底单摄,现在已经到了超大底+多摄这个排面。就拿cmos尺寸来说,一英寸底之后还有什么进化的空间吗?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电池、屏幕分辨率等等等等,我犹记得8年前10年前的手机发布会上:
处理器从单核到双核再到4核8核;
摄像头从单摄到双摄再到三四五摄;
屏幕从3.5英寸到4、5、6英寸;
电池从2000+mah到3000+、4000+;
可以说在那个时代,即便在产品体验上没有足够的创新,因为在性能上有着超大的挤压空间,新品手机依然会持续为用户带来惊喜。
但现在,除非从学科上突破物理极限,否则硬件上的军备竞赛已经快走到尽头,每个厂商都很难在参数配置上给用户带来足够的惊喜,但这就像是一些在掰手腕的人,大家都在强撑着,因为似乎谁先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就好像是先败下阵来的一方一样。
而我觉得一加特别牛的一点是,在官方的发布会邀请函上直接附带了硬件参数,用最官方的方式通过自曝的形式,其实宣告的是:
硬件参数只能定义产品的一小部分,一加手机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体验的打磨上。
而深究这个宣言的底层逻辑,除了一加这个品牌一直很独到的「产品为先」的气质之外,还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我们现在的智能手机存在性能过剩的问题,绝大部分硬件性能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实际用处并不大;
第二,在各家旗舰手机的对比中,硬件参数严重趋同,因为大家都顶在了同一个天花板上,很难有硬件上大杀器的存在。
3.
接下来回到一加这个品牌上,来聊一下这波操作背后的意义。
就像是我上一节提到的,各家的旗舰机型从参数上看根本拉不开差距,而在硬件红利已经到达边界的情况下接着搞军备竞赛,不光让厂商们骑虎难下,还很容易造成产品由于盲目怼硬件而造成的畸态。
而在这个情况下,一加忽然在一加10Pro发布前站出来讲「从今天起,我不care硬件参数了,不和你们玩一个赛道了」,大家想想意味着什么?
这绝不意味着一加手机屈服于「硬件堆砌」这个竞赛,而意味着:
一加10Pro一定在产品体验层面有足够的信心,才会向外界发出这样一个信号。
也就是说,如果说硬件参数层面的天花板是10分,那么所有厂商的旗舰产品都会无限的逼近10分,而一加认为在产品打磨上有足够的创新,那么用户体验的天花板分数将远远超出10分。而硬件参数所代表的十分,只是一个起点而已。
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之前一直认为一加在对待「产品打磨」这件事上有执着,而我刚刚忽然意识到,一加不光是有执着,而且还很聪明。
几年前,一加7Pro发布的时候,虎哥将高刷带进了智能机的语境里,当时很多人认为这是手机配置军备的全新赛道(实际上也是),但我从中看到的却不是硬件赛道,而是交互体验。
也就是说,一加当时是在以硬件的外衣,实际上是在挖掘用户体验上的升级。
而挖掘并打造用户体验,正是写在一加这个品牌基因里的东西,也是一加的最长板。
而一个品牌怎么才能赢?
那就是把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做成最主流的那个赛道。
而这,正是我所讲的「一加在产品执着之外,同样重要的品牌智慧」。
但是,产品执着+品牌智慧还不够,因为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其实是timing。一加还需要一个时机。
这个时机就是「硬件军备的红利已经到达边界,而一加能借势让产品体验登堂入室」的时刻。
所以,虽然一加10Pro还没有发布,我也还没有机会上手,但我敢肯定这次一加肯定会在体验上做出绝对差异化。
比如说LTPO 2.0技术,会在屏幕、续航、游戏体验上带来哪些提升?
再比如说第二代哈苏影像系统,在影像上一加会带来哪些新体验?
而这些不能被写在纸面上的东西,才是这次一加10Pro的真正大杀器。 在一加发布会之前,一加10pro的参数被曝光了。
单看这一句,惯性思维会让人觉得,是不是工作人员的失误所致,还是友商故意为之?
结果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加自己泄露的。一加发布会的邀请函上,直接就附带了一加10Pro的参数表,从CPU到屏幕,从电池容量到手机内存,甚至系统版本,都标得清清楚楚。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看这些参数,真的可以脑补一加10pro是一部什么样的手机吗?
我觉得不一定。
毕竟一加从来也不是只看重参数的手机,它从一加1开始,显然更侧重的是使用体验,包括一加6首发的AG玻璃工艺,一加7 Pro引领的90Hz高刷屏时代,再到去年一加9与哈苏合作的全新影像系统都让人津津乐道。
一加9系列在影像方面口碑已经很不错,尤其是在色彩表现上。这次哈苏2.0更是让人期待。
所以,对于这次一加10pro事先泄露配置参数的行为,我倒觉得是一加在憋大招,既然能让人事先看到核心参数,那么发布会上所给出的,必然会比参数更加精彩。 一加这波操作6,自爆一加10pro核心参数,可以说是很敢了。
实际上,手机,尤其是旗舰机的参数,从来也不是什么需要到新机发布那天才会被公布的机密。尤其是CPU和系统这两项,基本上哪个品牌要发布新旗舰了,数码博主们瞅一眼时间,再瞄一眼CPU排行天梯图,顺便再总结一波该品牌平时一贯的规律,基本上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而对于一加10pro来说,在这次把参数爆给媒体之前,其实也有不少谍照和参数的讯息流出,包括CPU的型号和摄像模块的参数,对应着这次给媒体的邀请函上附着的参数表来看,基本一模一样。所以说,不管一加自己爆不爆,参数总不会是秘密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谍报跟“自爆”,从性质上来说是不一样的,之前也真的没有一款手机,尤其是旗舰手机,在发布会之前,直接自己把核心参数爆给媒体的。能这么做的,要么缺心眼,要么硬实力。
从一加一贯对旗舰机的打磨来看,这次对于一加10pro的实力,应该是相当自信的。毕竟之前的一加9,可以说是凭着哈苏影像系统直接碾压了同价位友商的;再往前数数,一加8全系被权威屏幕测试机构DisplayMate给予了双A+等级认证;一加7系列则开启了最高90Hz的刷新率打开了国产手机的高帧屏时代。所以,不管一加这个品牌本身多么低调,一加的旗舰机总是不会让人失望的。
一加一直以来的方向就是高端、精致,但是又相当真诚地注重每个细节。所以,对于一加10pro,我觉得更值得关注的不是参数,而是体验。毕竟同样的配置,堆料到极致,如果体验不佳的话,也并不能被视为一部好手机。而一加10pro既然敢在发布会之前爆参数,那么发布会上,必然是要重点去讲究体验的,所以体验上的爆点,可能才是一加埋的“大招”。 刘作虎不仅曝光了参数,前几天还曝光了外观设计。
雷军在小米12发布的时候就一直强调“从参数回归体验”,我在下面这篇文章中说,这是小米在“否定自我”,说明小米对自己以前走过的路是否正确产生了怀疑。
如何看待雷军发表新年贺词,「从高配到高端,从参数到体验,这是小米手机品牌坚定的转型」?然后刘老板说“三分靠参数,七分靠打磨”,看起来一加似乎也要走“体验”的路子。
我不知道为啥一进入2022年大家突然就要走“体验”的路子了,难道是看到华为的成功要学习华为的成功经验了吗?(狗头)
我们说硬件决定上限,指的是骁龙778你再怎么优化也不可能优化到骁龙888的性能。
我们还说硬件决定下限,指的是同样都是骁龙888,各家的表现却又不同。
参数是体验的基础,无论是小米12系列还是一加10系列,其硬件配置并不差,在这个基础上两家都在谈体验才有意义。
以一加10系列的硬件配置,一加下大功夫去打磨,一加海报说的这个“三分靠参数,七分靠打磨”,其实做手机就应该这么干。
但是仅这么干还不够,至少对于一款高端旗舰手机来说还不够。
一加是安卓手机厂商中少有的只做旗舰(或者说精品)手机的厂商,一加每年只发布了了几款机型,这代表着什么?
这代表一加对每一款产品的打磨是用时最久的,因为这么少的机型,每一款手机都很重要。
我记得去年双十一之前发布的一加9RT,也是采用了有火龙之称的骁龙888,但是,一加舍得在散热方面下功夫,一加9RT的游戏表现可以说是最好的骁龙888机型之一。
从去年开始,一加在影像系统开始加速投入,跟业界大牛哈苏进行合作,在拍照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今年一加哈苏影像系统也迭代到了第二代。
一加持续在影像系统上发力,也就是用技术来支撑手机价格,用技术来提高用户体验。
这次一加在手机发布会之前就直接大大方方的把配置参数告诉大家,我想,一加的目的只有一个:对今年的一加10系列非常有信心。
那么产品到底怎么样?等发布会看看吧。 这个事儿其实挺有意思的,手机品牌这几年很喜欢做的一个事儿是,用配置参数曝光来营销,一天一个参数,一个参数就是一个热门话题,一个参数就是一个营销素材,然后发布会上再来个参数汇总。
这个事儿从营销的角度来说,是很好的策略,一次性给出所有的参数,消费者是很难记住的,而把这种参数解读拉长到一个足够长的时间维度里,用新品吊住用户的好奇心,用一个个的内容解析,把参数印到消费者的脑海里,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能够获得的效果远比发布会上一次性的参数给出好很多。
但这事儿其实有一个隐忧,当消费者把目光都集中到参数上的时候,那么他脑海里最终形成的其实是对参数的印象,而不是对产品的印象,当竞品也给出同样的参数,甚至是更好的参数的时候,目光就很容易被吸引过去。
而为了保持自己的参数吸引力,那么你就必须在这个事儿上越来越激进,当你的价格Cover你的配置成本都有难度的时候,就得开始在显性参数以外去找补,当你的参数和实际体验背道而驰的时候,你不得不选参数而不是体验,而这种找补到一个临界点之后,参数的妥协在产品上的集中爆发,然后就是一个大雷。
而去年,大家其实就看到了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所以对于一加10Pro直接把参数给出来,不吊着,不预热,不吹逼的行为,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骁龙8、LPDDR5、UFS3.1、LTPO AMOLED屏幕、4800万像素超广角+5000万像素主摄+800万像素长焦,双OIS、5000mAh电池、80W超级闪充、50W无线闪充、立体声双扬声器、定制X轴线性马达,等等。
http://pic3.zhimg.com/v2-a83b6f033831993f191e50bfa0d55e5f_r.jpg?source=1940ef5c
你想知道的参数,都给你,都是行业顶级,一台顶级旗舰机的内核架构是完整的。
然后呢?
然后就是体验了,是细节与做工,是质感打磨,是细节优化。当厂商放弃显性参数的营销之后,那么他就必须把足够多的精力和心思放在隐性参数上,放在细节和质感打磨上,放在体验优化上。
这其实挺难的,这要比显性参数的营销难得多。
但再难,如今的一加,也必须去做。
一加今年最大的改变是回归OPPO,整体的组织架构全面回归,成为OPPO旗下的子品牌,而一加10Pro,是回归之后的第一台手机,这台手机的变化,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一加回归后的定位选择。
而一加回归的目的也很明确,集中力量,全面服务于欧加的高端化战略,这个高端化的核心,我觉得应该是产品高端化,使用体验高端化,最后形成品牌高端化。
我们一直在说参数是体验的基础,但不代表体验,更不是体验的全部,而在高端机市场在,这一点愈加明显。纵观全球手机市场,御三家的高端手机,并不是参数最亮眼的手机,比如苹果的充电速度依然很慢,华为的屏幕一直不是最出色的,等等。
那么,什么才是高端机?
我觉得高端机的核心应该是花大力气打磨产品后形成的优质体验,技术和产品结合形成的品牌形象,也就是说,高端机最核心的两件事儿,一个是技术,另一个是体验。
一加回归欧加目的是全力进攻高端市场,那么它的未来,一定是技术和体验先导的,配置当然需要很好,但光有这个远远不够。
那么,技术、体验和参数的区别在哪里?对于一加10Pro来说,它着重需要突破的又有哪些点呢?
一、花大力气提升日常稳定性
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儿,更大众的用户购买更贵的手机,想要的其实很简单,并不是相机数毛、快充数分钟、性能跑分或者原神比帧率,买的其实是舒心和放心。
而产品体验上想要让人放心,让人舒心,我觉得最关键的其实是,一定要弄清楚,消费者到底想要什么,什么才是产品的第一位?
现代产品思路的一个很核心的转变是从“厂商能做什么”转向“消费者需要什么”,以企业能力为中心转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以消费者为中心,是真正深入了解消费者,洞察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去打造真正适合消费的产品,让消费者买回去的产品,不需要关注参数,不需要关注配置,也不需要关注跑分,只需要关注日产使用,是不是舒服,可靠,稳定和安全。
舒服、可靠、稳定和安全,带来的是一年、两年甚至是三年以上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信任感,由此带来的口碑累积。
这个事儿很难,要比堆参数难得多,你无法预知问题会出在哪个环节,那么意味着你必须在每个环节都投入十足的精力,把工作做到120%,然后才有可能得到预想的结果。
以及,产品取舍的问题,比如性能释放和功耗控制的选择,极致的性能释放需求是小众的,更大众的用户需要的是长续航和出色的发热控制。这个时候,厂商就需要平衡好这个点,把发热控制和续航保障的优先级提高。
二、花大力气去打磨细节与质感
显性参数是很好营销的,因为好理解,好记住,好传播,容易形成信任感,但这种信任感只是舆论上的信任感,它是很肤浅的,不稳定的,真正的发自内心的信任感,来自于长期使用过程中,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品质。
而品质感,一个非常关键的影响要素就是细节的打磨和质感的打造。
手机的供应链已经非常完善,厂商拿到最好的硬件产品已经不是一件难事,有了这些最好的硬件,如何去打磨调试细节就是各家的软实力,这是一个复杂又庞大的系统工程。
手机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大众化电子产品,是绝大多数用户每天离不开的工具,长期在手上使用和把玩的工具。
对于这样的产品,任何品质上的瑕疵,最终都会在使用中不断暴露,最终会以一个完整的形态,展现在消费者面前。
而高端化的本质其实就是高预算用户对品质的追求,为品质和服务给出的溢价付费。
皇帝家没有金锄头,不同消费能力的用户群,想要的东西是不同的。
当然,这个品质感会体验在产品的方方面面,产品设计、材料选择、做工、细节处理、系统交互、美感、稳定性、可靠性,等等。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评价体系,最后又以最简单只直观的方式来评判。
想做好这道题很难,厂商需要付出的精力和成本,远不是堆配置所能够比拟的。
三、在关键领域实现技术和能力突破
高端化,我觉得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基础,另一个是拔高。
稳定性和品质感所营造出来的可靠性和信任感是基础、是根子,但如何把用户纳入到这个根子里,这个就是考验研发能力和技术实力的时候了。
欧加集团的高端化战略是很认真的,把一加收回,集中力量这是策略的一部分,更重要的部分则是基础研发的投入,陈明永在2019年底的时候表示,未来三年将会投入500亿研发,这个研发投入力度是很大的。
而这个投入想要做的,其实就是从最根本的问题上着手,去真正解决遇到的问题。
而这个,也会是一加未来的发展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对于一加10Pro,从已经曝光的信息来看,旗舰的基础框架起来了,在性能、屏幕、相机、快充等各方面都做得很不错。
硬件的基础有了,接下来的调教和优化,包括产品细节的打磨和质感的打造,这个该怎么做?
我觉得这是接下来一加10系列的关键看点。
一加依然提前公布了参数,那就是准备放弃过度重视参数营销的那一套,回归到产品体验上。
那这种回归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还是得产品说话。 我觉得蛮好的,目前一加10pro的关注度还蛮高的。其实前期泄密泄的都还挺多的,记的两三个月前10pro的照片就已经流出了,虽然摄像头部分和现在曝光的不太一样,但整体外观和现在曝出的真的是一模一样。
所以说与其藏着掖着不如大大方方的说出来得了,省得大家猜来猜去。而且这段时间新机集中发布,一家的发布会1月11号稍微有点晚,所以先把配置放出来,吊一下大家胃口。告诉广大消费者,不要急着买手机,一加马上就来。
从参数方面讲,10pro这一次基本上和之前预见的完全一致。SoC啥的就不说了,我最稀罕的就是一加的拍照。目前看来摄像头比9pro少了一个,200万像素黑白。虽然从4个摄像头变成了三个,不过少了一个战术镜头也蛮好。哈苏继续加持,希望这次能带来更好的出片效果。
不过就算参数官方泄露,个人还是很期待11号的发布会。毕竟纸面这些参数,今年的手机都是大差不差的。手机并不是光拼硬件,优化和打磨更重要。如果光靠堆料就可以做好手机,那估计大家手头的手机早就这一个成砖头了。很期待一加10pro这次到底能搞出什么新花样。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462175299723423744">去年9pro一发售就入了,看看这次10pro值不值得我更新。
一加干的这事儿,让我想起小时候听的一个故事。
有个老头儿,打拳特别厉害,四里八乡没人能打得过,于是就被乡亲们戏称为“拳王”。慢慢的名声传开,就有人不服气了,尤其是一些年轻好胜的小伙子们,总是想去挑衅一把。再加上有人信誓旦旦地说老头儿没啥新招式,就练的XX拳谱,没什么可怕的,所以小伙子们接二连三地上门,结果接二连三地败下阵来。最后有个小伙子根据老头儿的拳谱专门研究了一套对战的阵势,上门挑战,没过三招也被打败。小伙子就想不通了,问:为什么我研究了你的拳谱,还是打不过呢?老头儿想了想,告诉他:拳谱是死的,人是活的。
反正就差不多这么个意思吧,纸上能看到的东西确实是真实的,但是实际上怎么运用,还是有很多创意空间的,一加大概也就是这么个意思。
参数事先泄露其实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儿,其实手机差不多就那么回事,主流的处理器也就那么几个,就像基于高通骁龙8Gen 1打造这个信息,还用泄露吗?但凡是2022年准备发布的旗舰,除了苹果,有几个会不搭载高通骁龙8Gen 1的?还有屏幕,三星AMOLED是肯定的,毕竟三星的AMOLED屏幕目前还没什么对手,所以要打造一款旗舰手机,从处理器到屏幕,再加内存和电池容量,其实都不用去专门泄露,只要稍微关心一点相关信息的,扫一圈业内比较高端的那些硬件配置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所以,事先泄露(其实也不能叫泄露,这就是一加官方放出的消息)手机参数,对一加这款新旗舰来说并没有什么负面的影响吧,反而会让人更加期待看到真机,因为发布会总得有爆点啊。那既然连配置都被爆出来了,手机肯定还有别的爆点,而且会比“参数”更加有看头。或许是有别的玩法,或许是有更创新的设计,反正用一句霸道总裁的台词来说吧——你激起我的好奇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