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1-4 08: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1.
首先,我觉得这是件好事。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我始终觉得只有打破「硬件军备竞赛」的思维,智能手机才能在体验和交互上打造出更好的产品。一加在这件事上,用「在邀请函上附带参数表」的方式,为国产手机开了个好头。
这种感觉就像是:
如果一个人格外在意自己的穿搭,那么TA可能根本没有时间读书、没有时间自省、没有时间来修炼自己的内心,这样一来TA的上限就被锁死了。
我知道这个时候一定会有同学跳出来讲:天天讲产品体验,难道硬件参数一点都不重要吗?
先别急,且听我细细分析一波。
2.
我从08年左右开始接触智能手机,IOS和安卓的开山之作我都用过,这些年智能手机在硬件上的精进我全部都看在眼里。
比如屏幕:最早屏幕只有3.5英寸,后面慢慢进化到了4英寸、5英寸,而目前非折叠屏手机的尺寸极限就是7英寸;
再比如处理器,从最早的几十纳米制程,到现在最新的4nm制程,我相信单看制程的话,也快到天花板了;
再比如摄像头,从最早的小底单摄,现在已经到了超大底+多摄这个排面。就拿cmos尺寸来说,一英寸底之后还有什么进化的空间吗?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电池、屏幕分辨率等等等等,我犹记得8年前10年前的手机发布会上:
处理器从单核到双核再到4核8核;
摄像头从单摄到双摄再到三四五摄;
屏幕从3.5英寸到4、5、6英寸;
电池从2000+mah到3000+、4000+;
可以说在那个时代,即便在产品体验上没有足够的创新,因为在性能上有着超大的挤压空间,新品手机依然会持续为用户带来惊喜。
但现在,除非从学科上突破物理极限,否则硬件上的军备竞赛已经快走到尽头,每个厂商都很难在参数配置上给用户带来足够的惊喜,但这就像是一些在掰手腕的人,大家都在强撑着,因为似乎谁先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就好像是先败下阵来的一方一样。
而我觉得一加特别牛的一点是,在官方的发布会邀请函上直接附带了硬件参数,用最官方的方式通过自曝的形式,其实宣告的是:
硬件参数只能定义产品的一小部分,一加手机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体验的打磨上。
而深究这个宣言的底层逻辑,除了一加这个品牌一直很独到的「产品为先」的气质之外,还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我们现在的智能手机存在性能过剩的问题,绝大部分硬件性能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实际用处并不大;
第二,在各家旗舰手机的对比中,硬件参数严重趋同,因为大家都顶在了同一个天花板上,很难有硬件上大杀器的存在。
3.
接下来回到一加这个品牌上,来聊一下这波操作背后的意义。
就像是我上一节提到的,各家的旗舰机型从参数上看根本拉不开差距,而在硬件红利已经到达边界的情况下接着搞军备竞赛,不光让厂商们骑虎难下,还很容易造成产品由于盲目怼硬件而造成的畸态。
而在这个情况下,一加忽然在一加10Pro发布前站出来讲「从今天起,我不care硬件参数了,不和你们玩一个赛道了」,大家想想意味着什么?
这绝不意味着一加手机屈服于「硬件堆砌」这个竞赛,而意味着:
一加10Pro一定在产品体验层面有足够的信心,才会向外界发出这样一个信号。
也就是说,如果说硬件参数层面的天花板是10分,那么所有厂商的旗舰产品都会无限的逼近10分,而一加认为在产品打磨上有足够的创新,那么用户体验的天花板分数将远远超出10分。而硬件参数所代表的十分,只是一个起点而已。
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之前一直认为一加在对待「产品打磨」这件事上有执着,而我刚刚忽然意识到,一加不光是有执着,而且还很聪明。
几年前,一加7Pro发布的时候,虎哥将高刷带进了智能机的语境里,当时很多人认为这是手机配置军备的全新赛道(实际上也是),但我从中看到的却不是硬件赛道,而是交互体验。
也就是说,一加当时是在以硬件的外衣,实际上是在挖掘用户体验上的升级。
而挖掘并打造用户体验,正是写在一加这个品牌基因里的东西,也是一加的最长板。
而一个品牌怎么才能赢?
那就是把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做成最主流的那个赛道。
而这,正是我所讲的「一加在产品执着之外,同样重要的品牌智慧」。
但是,产品执着+品牌智慧还不够,因为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其实是timing。一加还需要一个时机。
这个时机就是「硬件军备的红利已经到达边界,而一加能借势让产品体验登堂入室」的时刻。
所以,虽然一加10Pro还没有发布,我也还没有机会上手,但我敢肯定这次一加肯定会在体验上做出绝对差异化。
比如说LTPO 2.0技术,会在屏幕、续航、游戏体验上带来哪些提升?
再比如说第二代哈苏影像系统,在影像上一加会带来哪些新体验?
而这些不能被写在纸面上的东西,才是这次一加10Pro的真正大杀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