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15 21: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邹昌力 的回答:我发现目前的答案中有不少偏见,大家纷纷执着于辩论谁更好。我认为苹果的产品不能按照通常的方式比较,它有着自己的一套与众不同的思路。我想借这个题目谈一谈苹果公司的产品策略,从这个角度给出另一种答案。有关于苹果定价策略和苹果产品设计方面的问题都可以以此作为回答。
苹果公司很多所作所为似乎让人很难理解,但是仔细分析还是可以得出一些结论。Apple对于产品的执着,体现在乔布斯的那种全方位的控制的理念。它试图从软硬件的角度以追求极致为目标在努力,不会轻易妥协。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苹果的产品在一个限制的范围内不惜成本做复杂的设计,却很少将这个限制放开一点点而让其他设计简单很多(库克似乎比乔布斯放得开)。这种追求一个极致目标而努力的做法更像是在打造一件工艺品,而不是消费级电子产品。这也让苹果成为那些喜欢挑战极限的Geek们所喜爱的公司。正是这种为了一个对本质需求没太大影响的方面不惜投入大成本的执着,以及对整体美感的控制欲,让苹果的产品拥有了统一而超前的体验,同时也决定了它的缺陷——需求限制。
当竞争对手纷纷以需求分析优先而做着产品时,苹果更倾向于创造一种全新的体验。从以往苹果推出产品的历史来看,乔布斯总是想出一个理想型的体验,然后要求设计师和工程师将它实现。最后的结果,就是iPod、iPhone等革新性的产品出现。这些产品出现时,苹果已经对用户环境做好了周全的部署,你会发现iPod出现之后,旧的音乐形式是那么的陈旧,iPhone出现之后,从前的手机是那么的古董,苹果试图在每一次开辟新领域时创造一场使用体验的革命。这时候苹果会立刻占据这个新开辟领域的100%市场份额,因为此时没有同类产品可以与之抗衡。但是,如上一段所述,苹果对体验的控制欲望让乔布斯一直相信他在“创造需求”。“人们想要一个更薄更轻的智能手机,而不是那些花哨却无用的功能”,这种带着偏见的理解让苹果的产品虽然可以在诞生之初创造无比优秀的体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竞争对手更能把握用户的刚性需求,此时的苹果就渐渐显得像是花瓶机——设计精美,使用舒适,但是能做的事情总是有限。苹果的市场份额会在竞争对手纷纷觉醒之后受到一波严重的冲击,从100%逐渐下降,此时它会陆续推出一个品牌旗下的子品牌,iPod后续推出了Nano、Shuffle、Touch等多个子品牌,以适应不同的用户需求。我们现在也看到了iPad mini,今后很有可能也会有更多iPad的子品牌出现。借助子品牌的差异化迎合需求,Apple的产品份额又会得到一定的回升,但是人们总会有一些刚性需求它不能满足,从而会选择其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封闭用户体验带来的是使用感受的舒适,但是必须为此牺牲功能上的限制。
当竞争对手将这一代产品的需求挖掘干净的时候,后续的同类更新换代产品就会从大众话题转变成果粉圈子的小众玩物。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竞争对手互相的厮杀与新产品人海战术的轰炸,大众市场中已经几乎看不到苹果的影子,因为苹果不会去参与这种惨烈的竞争,而会将重点精力转移到下一个革新性体验的产品设计中。
回到这个问题本身。iOS现在已经不再是智能手机的唯一领航者,今后的智能手机市场,Android和WP等机型会在机海战术轰炸中成为主流。中国的iPhone和iPad正在重复着美国当年iPod的狂潮。苹果会逐渐的由大众时尚热潮逐渐变得粉丝化。三星、诺基亚、HTC等公司会生产很多低价实用的机型,用更容易的设计和更低的成本迎合智能手机用户的各种需求。iOS设备依然会用着很舒适,但是在性价比、实用性等综合考虑下不会成为大众用户的第一选择。只有和苹果公司的设计理念有着感性共通的粉丝们才会认为,苹果在一些非刚性需求方面花费成本设计是值得的,他们也会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就像歌迷去听歌星的演唱会,影迷为了获得明星签名不惜一切代价,或者漫宅看到京阿尼的作品一定会看,碰到喜欢角色的手办就会买一样。
总结一下,苹果公司和其他科技公司有着不一样的策略,它更愿意用全新用户体验的产品去开辟一块市场,吃掉早期高端用户的利润,发布一些后续子品牌延续一下市场份额,然后转去开辟下一块市场,不会参与到激烈的恶性竞争中。你可以说它的产品一开始是最优秀的,也可以说它注定不会永远成为主流,你可以欣赏它在无数的细节上做的精美设计,也可以说这些并不能满足你的需求。它就像亚历山大大帝一样,不断的去征服未知的新领域,掠夺一番之后就将这片领土剩下的财富扔给其他人去争抢,自己则只想到达更远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