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4-19 03: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在2005年左右,几乎相当于一个钱学森之问了:“为什么中国地大物博,却造不出来一台能和佳能索尼消费级DC相比的产品?更何况是单反”。当时我不负责这条线,工作原因我也被卷进去参与了讨论,期间还受邀参观过尼康和奥林巴斯在珠海的镜片工厂。我自己总结的原因如下:
第一部分:机身设计与光学性能,与日本差距巨大。以尼康为例吧,尼康在1917年创业,名字就叫日本光学工业株式会社。从那时候开始起,尼康就一直在研究光学方面的东西。整个二战期间,日军使用的所有光学器材,特别是海军使用的各种光学观测系统,都是尼康制造的。在把科研成果落实到低成本上的经验,日本要领先中国半个世纪都不止。有些东西我们不是弄不出来,而是不能工业化低成本生产,这是我们在光学能力上和日本差距最大的地方。至今日本几大公司也是全球顶尖的光学性能公司,而我们自己一家靠谱的光学厂都没有。
尼康在1920S就开始研发相机,并在那个年代注册了Nikkor镜头品牌,至今整整100年。这100年里,我们有过海鸥,有过凤凰,因为各种原因吧,里里外外都有,没有一家能保存到现在。
1959年,尼康第一台单反相机——Nikon F诞生。2020年,尼康最新的全画幅单反数码相机阵列,使用的还是1959年的F卡口。这已经过去了60年了。
没有自己的机身和光学系统,在相机行业就相当于一个孤儿。当年富士搞S2Pro DSLR,竟然用的是尼康的机身,为什么?就因为富士没有自己的单反机身和卡口标准,最后只能去买尼康的授权。
我们自己的单反厂商,只能靠兼容这些卡口才能生存,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没有自己的卡口国际标准,也不被别人承认。
第二部分:半导体技术,电子技术,马达技术长期落后于世界。可能现在华为搞了几块芯片之后大家都很沸腾,但是在相机领域,我们长期落后于世界主流水平。2005年,当时海鸥也很不服气,觉得尼康能做的他们也能做,结果完全搞不了。2003年,佳能就已经发布了第一代专用的DSP芯片Digic,用于EOS300D,目前发展了多少代我已经不记得了。而索尼更是在20年前就广泛布局了CCD和CMOS业务,当年敢于进军这个产业的还有富士的SuperCCD,只是最后被索尼干垮了。
再说个
这个行业,就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索尼用了几十年,才有了今天的感光元件成就(而且对中国相机厂商几乎从不出口)。
总结一下,我们为什么没有数码相机公司?
没有机身,没有光学系统积累,没有卡口标准,没有芯片技术,没有算法,没有马达技术,没有国际一流水准的镜头加工技术,没有低成本的镜片生产水平。
更没有尼康佳能索尼的技术输出和授权,我们想买人家都不卖给我们,人家可以全套授权给富士,就不可能授权给我们。
所以,没有..... 另外,反对那个高赞答案。数码相机在超高速增长的年代里,我们依然搞不出来,而国家确实是想搞出来的,把这个当战略项目,还是搞不出来。
相机不只是相机,这是一个大国在光学和影像技术上的战略能力,尼康不只是相机公司,还是全球领先的医学影像公司。这不是目前相机市场不大就能搪塞过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