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4-21 09: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知乎有网友提问:为什么很多收入不高的人会省吃俭用买苹果手机?
为什么有些月收入不到五千的人,宁愿吃的不好,穿地摊货,也要换一台类似iPhone这样很贵的手机?而高收入群体却往往对新款手机并不感冒?
关于这个问题,我收藏过一些我喜欢的知乎网友回答:
----------------------------------------------------------------------
Alex waker
其实按照我之前的脾气,这个问题我估计也就一句“关你屁事”就了了。
但是我看到题主的问题描述,又忍不住想要多说两句。
2013年春节我作了大死,买了硬座回家过年,整个车厢里挤得都是题主所说的“低收入”人群,其中一个小伙子,因为没有座位,一路上都站在我旁边,我看不过,有时候会让他坐一会儿,聊起天来,他告诉我说他中专毕业18岁,直接跑到北京打工,一个月2500块,但是工厂包吃包住。
我开他玩笑,你用着苹果手机,怎么还来挤硬座?(这口气很像题主是吧)
小伙子说,买不到火车票,如果去做飞机,来回就要2000块,心疼钱。
我说,那你买一个5000多的手机就不心疼钱?
小伙子说,我身边的伙伴都用苹果,我看他们天天玩游戏刷视频,心里很痒痒,自己也想买一个,我一个月能存1000块,存了半年就马上去买了。
我说,那你看,一台小米手机2000块,也能玩游戏刷视频,不也挺好?
小伙子说,其实也是虚荣,看到身边的朋友都用苹果,我也想来一个,但是大哥你不知道,这手机拿在手里真是不一样,刚买那会儿,我睡觉都攥着,手感特别好,拍照也好,我们有时候周末去爬山,照风景照人都老带劲了。
我说,那你觉得买这手机值不?
小伙子说,特别值!!
好吧,我来总结一下,在北京,一个月收入2500块的年轻人,无论从什么标准来说,都算是低收入群体了。他们存钱半年,买一部心心念念的苹果手机,无时无刻不拿着它,玩游戏,看视频,又或者勾搭姑娘,甚至睡觉的时候都攥着不撒手。
我相信,这部手机对于他们的意义和价值,远远超出了那5000块钱。或许你会说,他们是因为虚荣心作祟,没错,那个小伙子并不否认这一点,他觉得身边的伙伴都有一个苹果,如果他只能在一边边啃红富士苹果边眼巴巴看他们玩,他会觉得很没面子,在他们那个阶层的社会群体,这几乎是他们获取群体认同感为数不多的途径了,所以你们又何必对他们的那一点点卑微的虚荣心如此刻薄呢。
5000块,他们能拿来作为什么,买房?买车?投资?理财?什么都做不了。相信我,在他们的那个年纪和眼界阅历里,他们只想活好当下,及时行乐。
他们的收入只有那么多,他们的快乐只有那么少,作为一个个不到20岁的小镇青年,来到北京拼生活,他们是这个都市里最边缘的一群人,是那种纪录片特别偏爱的灰色群体,他们以其卑微的存在感,只有凑在一起的时候,才有一个清晰的群体画像,你来说说,他们如何获取到尊严和认同。
他们的收入只有那么多,他们的快乐只有那么少,5000块买一个手机,意味着他们除去在工作外的,所有消遣和快乐。
当然,这说到底依然是一个“关你我屁事”的个人选择,在我身边有很多高收入的工程师朋友,他们就喜欢用一个华为或者小米的手机,他们会觉得性价比很重要,甚至还有不少年薪三四十万的朋友会用一个魅蓝或者红米,这些不过都是他们的个人选择,或许你也可以理解为,他们获得了足够多的社会认同,以至于不需要再拿一个手机来让自己感到更安全。
----------------------------------------------------------------------------------------------------------------
Kirio
一个反常识的原因:就是因为穷,才要买苹果手机。
在大城市拿着几千的工资,基本可以不用考虑车房,就省掉了一些大头支出,那些需要大数额金钱投入的投资都可以不用想了。
这样的话,钱就是现金。所以他们倾向于积极消费。
那些月薪两万的年轻人,可能对未来充满希望,觉得自己还可以在高房价的一二线城市置办一套自己的车房,所以他们的消费恰恰更倾向于用来理财、积蓄、投资,他们的消费观倾向于长期。
而那些月薪几千,缺乏技能,对未来没有明确规划的年轻人,他们的消费观偏向短期,更倾向于积极消费。
另外,可以表现经济实力,满足虚荣心。苹果手机这种电子产品中的奢侈品,非常主流,大家都心知肚明价格多少,可以很直白的表达自己的经济实力。换做其他奢侈品,攒钱买个名表名包然后戴着挤地铁,也不太合适吧,往往遇到不识货的,那还怎么愉快地满足虚荣心(装逼)?
再有,性价比高。我觉得买苹果手机对于他们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为什么?因为苹果手机很容易二手卖出去。
你们可能不知道,对于学生和低收入人群,买卖二手手机是很常见的事情。
一部质量不错的电脑可以用上三到五年,可再好用的手机几乎跑不掉一年一换的命运。
买一部苹果手机,用一年再卖出去,买入–卖出,实际支出约等于一个小米手机。
但是你买小米二手就很难卖出去。《裂变式消费》中提到一个观点:流动性好的是资产,变现困难的是负债。所以买了苹果手机算是资产,买了小米手机就只能是负债了。
同样的实际支出,可以用苹果,也可以用小米,选什么我不用说了吧。
所以你问我对低收入人群买苹果手机怎么看,我只能说很支持。
最后一点,跟风,越是学历低(我不是说低收入人群一定学历低,我只说可能正相关)的人,越倾向跟风媚俗。这点不再赘述。
------------------------------------------------------------------------------------------------------------
曾加
一部 iPhone 大约 5000~7000元,这是一个很微妙的价格。在这个价格之下,每个价格段,都充斥着生活中的常用物品:
0~10元:文具(笔,纸,橡皮,尺),一次性杯子,大部分食品……
10~50元:小部分食品,小件餐具,大部分书,简易洗漱用品……
50~100元:大件餐具,小部分书,部分廉价电子产品……
100~500元:大部分衣服,较简单的电子产品,廉价自行车,小部分电器……
500~1000元:普通电子产品,较好的衣服,好的自行车和廉价的电动车,小部分电器……
1000~5000元:大部分电器(冰箱,洗衣机,电脑,微波炉),电动车和摩托,较复杂的电子产品(平价电脑、手机等),大部分家具……
然而,在这个价格之上,又有哪些生活常用物品呢?
对于很多人来说,基本只有房和车了。
然而,房子基本是百万甚至千万量级的,差一点的也有好几十万;车子大多数是十万量级的,差一点基本也在5w+……
你发现没?对一般人而言,在 5k~5w 这个价格区间里,好像没什么生活必需品,除了iPhone和 较好的电脑——这是一个价格断档。
当然咯,这个价格区间的物品还是很多的:比如 单反,特别好的衣服,特别高端的电子产品和电器,高端的家具,一些乐器(如钢琴),大部分收藏品等等,然而这些东西,它们或者不是生活必需品,或者其昂贵主要体现在设计或稀有度上,在实用性上对同类型低端商品并没有优势,因此对大部分人来说并不是必需品。
对于不太富有的人来说,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买一个东西需要攒钱,攒钱时间有长有短,短则一两天,长则数十年。在攒钱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降低对价格低一级商品的使用水平。比如,我们会省下几顿饭的钱去买一本好书,省下几张电影票的钱去买一件自己中意的衣服,但我们通常不会跨多个价格级别地去省钱,比如,为了买电脑少吃一顿饭——因为这几乎是杯水车薪。
而 5000~7000 元,对大部分人来说,恰好是一个需要攒一下钱,但是攒钱周期又不是特别长的价格(对穷人来说也不会超过半年,远低于商品寿命)。在这个不算长的时间内,他们可以买到同类物品中最优秀(至少是之一)且实用性强的商品,大大改善生活质量,因此这对他们来说很有吸引力。
而在这个价格之上,由于实用品(房、车)价格的断档,我们深知这些钱很难被省出来,而是应该被赚出来。这就使得我们不会省下买一部手机的钱去买房和买车。与其节流,不如开源——工作努力一点,多挣点钱才是王道。
所以,我认为,虽然总有人说 iPhone 贵,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其在价格上的独特优势(当然于价格匹配的产品质量也是很重要的),才令较多本来可能不在这个消费水平的人对它趋之若鹜。iPhone 是如此,高端电脑也是如此。能用不太大的代价享用最好的商品,何乐而不为呢?
假如有一天,我们挖掘出一批价格在 1W~5W 的生活必需品,相信一部好的手机的吸引力也会逐步下降到好的餐具、好的衣服的水平上了—— 依然会有人买,但不再那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