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1-3 00: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不局限于苹果,它的本质是:
商业领域的高质高价货物,要不要靠价格战,急剧下降售价来垄断市场?
我说了,不局限苹果,所以下边仅仅用苹果举例做直观表达,无关乎手机品类,品牌党勿争。
对于苹果而言,这不是个能不能的问题,而是个有没有必要的问题。
如果一个商品公认的质量好,类似苹果手机,则他的定价是应当和其品质直接关联的。如果说他的胃口很大,希望吞并所有的手机用户,则低价倾销策略不应在当下进行,而是在第一个强劲竞争对手出现的时候就开始一轮低价战略的齐射。
苹果是智能手机成气候的第一个入局者,而后各个品牌的安卓机,win机层出不穷,如果当年的乔布斯打算把强力竞争对手,比如三星,直接扼杀在摇篮里的话,第一台和苹果售价相近的三星手机出现,苹果就得赔本赚吆喝,直接把iphone4压到千元级。
而这个时候的三星是不可能硬接苹果大招的,因为他前期的研发成本宣传成本,已经制造了巨额的营收洼地,他必须靠高价来回收成本,才能继续循环迭代。
这不就把三星搞死了么?
苹果是完全没必要这么做的,因为在战略层面,商业主体,尤其是民用市场的商业主体,更乐于制造出不同品牌不同价值观的商品,来人为的把用户制造出参差不齐的层次感。
这样对商业主体有好处。
试想,三星或者别的什么品牌手机一上市,苹果直接自降身价到千元级,会导致个什么后果?
一种可能性,竞争对手不服输,哪怕赔本也得把价钱降到同样的竞争力水平,这样的后果,就是同品类商品,也就是手机领域的所有品牌,都不再有高溢价可言,大家以后都是吃个成本价的辛苦饭,这就是有病。
对于苹果来说,砸价但没砸死竞争对手,后边就是旷日持久的胶着站,对谁都没好处。
而直接把竞争对手干掉,同样没好处。
原因有多种。
苹果干掉三星,干掉华为,干掉一切,全球手机用户都开始使用苹果的廉价高质量机器,意味着苹果从全世界70亿用户身上,赚取每人比如说100块钱。
这,和苹果只服务于比如说7亿用户,但赚取每人身上1000块钱,所得的利润完全一样。
但用户量增加了十倍,则麻烦增加十倍,这个就不细说了,太杂,稍懂C端用户分层的同志都明白。
商业领域,厂商服务的用户越少,客单价越高,用户模型越单一越简化,对于商家而言才越开心。
因此,把非核心用户留给竞争对手,大家都有口饭吃,才是上策。
再者,如果说苹果降到千元级,把竞争对手都饿躺下还会出现一个结果。就是:
苹果这辈子就这排面了,永远冲击不来高端市场。
当他发现竞对全躺平,自己已经实质达成垄断以后,按理说下一步就是操控价格开始盈利了对不对?
抱歉,他敢涨一美元,用户就敢叉腰站他家门口骂一年街。
因为大家觉得他就是一市场同行的泛用商品,根本不配涨价。
一个品牌一旦堕入低端地狱,再想冲级高端得背负无数骂名,而且还不一定能成功。
而此时,本来躺平的竞争对手就晃晃悠悠站起来了,给自己的品牌和系统包装成高大上的样子,开始占领品牌高地,就变得可行了。
因此,靠价格战赢得市场的结局,几乎等同于把高端市场拱手让人,甚至无关乎商品品质。
最简单的例子:
流水线箱包无论质量还是稳定性,都远远高于手工缝制的箱包,而流水线产品被打上廉价的标签后,手工制品反而成了香饽饽。
手工可以干翻机器,安卓就有可能干翻苹果,一个意思。
豪绅从自己的城堡里跑到难民营去占领穷人的窝棚,就注定自己的城堡会被穷人占领,这个道理商战中同样生效。
因此,强势品牌对弱势品牌的包容,事实上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行为。
因此我们看到一切稳定的大品牌们,无论阿迪和耐克,麦记和肯记,互相制衡的奢侈品们,还是CPU和显卡的多强林立……
他们之间的竞争都是宁愿出阴招,也绝不会无底线打价格战。
玩损的可以干翻一个竞争对手,而价格战则会摧毁整个行业,自己也没好日子过的。
因此从这个角度说,商业竞争中,大家最后争夺的旗帜,并非天下我有,而是在争夺金字塔尖上纯度最高,净值也最高的内少部分用户。
你在一苍蝇馆跑堂,一天伺候几百口子各色人等,赚五百块。
你给公司几位高管伺候一日三餐,也赚五百块。
你觉得选哪个?
你选哪个,会做生意的理性经济体也选哪个。
所以很多时候啊……当我看见哪个哪个企业开始打价格战了,我就知道这老板的商业思维还停留在作坊时代。
而另外一些时候,本来深谙此道,不太打价格战的商业机构有了搞价格的行为,则:
其目的必不在商业本身。
个中原委您琢磨琢磨就了然,俺不便多嘴了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