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锋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查看: 600|回复: 0
收起左侧

如何看待江苏、安徽两省共同建设「南京都市圈」?

[复制链接]

1409

主题

1491

帖子

5885

积分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2-2-1 15: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键注册,加入手机圈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首先看一下南京的地理位置(图源网络,侵删)

如何看待江苏、安徽两省共同建设「南京都市圈」?-1.jpg

据说大部分人看了这个地图就知道怎么回事了╮(╯_╰)╭

如何看待江苏、安徽两省共同建设「南京都市圈」?-2.jpg
这个国内发展轴可以可以做个参考,南京城市圈的地理位置十分具有潜力

  • 向南接通州湾杭州湾“∑”型大湾区(长三角沪宁杭工业区),是我国除了粤港澳大湾区以外最为发达的地区,资金来源
  • 向北接胶济城市圈,吸收山东半岛原料产地
  • 向西接中原城市群,方便吸收大量劳动力
  • 向西南与武汉城市群通过长江相连
另外,因为地处平原,向这几个方向地形平坦,交通方便,联系紧密

如何看待江苏、安徽两省共同建设「南京都市圈」?-3.jpg

可以看到,南京位于杭州/通州湾(长三角)与华北平原沟通的咽喉要道。

历史上的南京作为首都往往短命,不无道理:
虽然南京城易守难攻,虎踞龙盘。但无论从哪个方向进军,都能轻而易举地到达南京~

  • 朱棣靖难之役从北向南
  • 洪秀全太平天国沿江而下
  • 日军侵华从上海逆流而上
  • ……
中间地形毫无阻拦,一马平川

如何看待江苏、安徽两省共同建设「南京都市圈」?-4.jpg

是真的连结南北,四通八达

在战争中,这是弱点,但在经济发展中,这是优势。
让南京成为连结华北平原/通州湾杭州湾/武汉城市圈相互分割的三个经济中心的重要节点
南京都市圈的历史渊源

早在战国,楚国便借长江天险建立石头城,经历三国和南北朝的发展,建康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城市之一。到南宋时被称为“国家之根本在东南,东南之根本在建康”、“非据建康无以镇东南”。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定都南京,足见南京的经济中心地位,这还是在北方政权一定程度的打压下,可见南京的发展优势。
明清闭关锁国,沿海地区得不到发展,南京坐拥长江/京杭大运河两大黄金水道,河网密布,交通发达。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南方经济政治中心。
清末民初随着门户开放,沿海地区逐渐得到发展,但南京的地位并未明显下降。这也是南京国民政府诞生的原因。
也就是说,南京自古以来都作为经济文化中心,影响力远超一般省会,影响遍及整个江淮中下游。
此次建设南京都市圈的意义

个人认为,此次建设南京都市圈是为了改变南京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此前南京在规划和建设中一直“向东看”,追赶苏州,紧连上海。

如何看待江苏、安徽两省共同建设「南京都市圈」?-5.jpg

偷的图,忽略那个红圈

可是,看一眼地图,就知道南京其实在长三角的位置十分尴尬。
因为它相比苏州杭州,距离区域经济龙头上海过于偏远。但经济实力强劲,在未来苏沪杭大湾区一直被视为规划的重要城市,然而位置的确过于靠内陆,如果加上南京,湾区就变成了河湾而不是海湾。所以,我认为此次安徽江苏合建南京都市圈,是为了解决南京的这个尴尬位置,给苏沪杭(杭州湾,通州湾)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铺路。也就是让南京从“向东看”转为“向西看”让南京承担皖南和附近的区域中心城市任务,成为大湾区的战略纵深,而不是和湾区内对外开放位置更好的苏州无锡通州等内斗消耗。
也就是说这是国家开始重点建设通州/杭州湾大湾区的先行棋,湾区以上海为地理和国际经济中心,杭州和苏州为重要节点城市,一个∑型大湾区呼之欲出,有上海-洋山港和宁波-舟山港两大国际港口,经济基础强大,路网密集(毕竟是出了名的江浙沪包邮区~)。发展潜力较粤港澳大湾区甚至更大。
那么,南京就这么被抛弃了吗?

还没更完就千赞了?谢谢点赞的朋友们~这次争取一口气更完!
显然,我在第一节讲了南京地理位置之优越,虎踞龙盘,当然不会被抛弃。但是需要注意,我所提到的优势,都是在国内的连结作用,也就是说,南京的区位,比起加入湾区做一个对外开放型城市,更适合做一个内陆的区域中心城市。这也是为什么近代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之后南京的经济地位逐步下滑,比起沿海城市,它除了吃厚的可怕的老本没有什么发展优势。
所以这次的都市圈建设,证明了把南京从“区域副中心城市”升级为“区域中心城市”,并不需要多努力,只是需要换个地区~事实上,南京也的确更适合把影响力主动向内陆扩散,把内陆劣势转化为优势。实现南京都市圈和上海核心圈的梦幻联动。
所以下一个议题,南京都市圈的前景怎么样?

我们看看都市圈的阵容: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八市,包含3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句容、丹阳、扬中、仪征、高邮、天长、明光、宁国、溧阳、广德、无为)和16个县,
总面积6.46万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常住人口3674.7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2730.7亿元。
这个圈子放在全国,可以说是很强大的存在,但是放在江浙沪,可是太不够看了。看看通州湾和杭州湾,上海苏州杭州宁波无锡南通,各个都是重量级选手,回头看看南京周围这七个小弟,发展空间都还很大。属于1+7的发展态势
南京都市圈的任务是成为苏沪杭大湾区的战略纵深,而大湾区内主要城市已经有着天然的分工定位。

  • 上海,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国际重要航空枢纽(类似纽约)
  •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类似波士顿)
  • 宁波-舟山,工业化港口运输(类似费城)出口为主
  • 苏州/无锡,工业生产基地
  • 南通,河运/海运中转站,长江航运起点
那么南京都市圈如何规避与湾区的产业冲突呢?答案是利用湾区经济活力,打造内外兼向型产业,成为南方政治中心南京都市圈的影响力将会向西辐射至整个安徽,苏北,淮河流域成为区域内的金融/贸易中心。成为以吸收湾区资本,中原劳动力,进口原材料,面向国内市场,将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的新智能制造工业体系。在湾区内人力成本提高后,第二产业顺长江沿线转移至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的环南京地区。于南京相比,传统制造业中心台州、温州等与湾区割裂感更强,而且成熟产业转型升级较慢。智能制造将成为环南京都市圈的产业特色,而南京成为区域内的第三产业中心。

如何看待江苏、安徽两省共同建设「南京都市圈」?-6.jpg

红色为湾区,绿色为南京都市圈,均属于广义长三角地区

徽京的名字叫了这么久,南京早就想把影响力向西发散了(往东发展就是找虐啊!!!)无奈省界线横在中间,又不能明抢。。。此次都市圈的建设,就帮助南京打破了省界的镣铐,有了更自由的发展空间。说句实话,我倾向于南京都市圈应该包含合肥,距离不到200公里的合肥作为副中心,能建立一套更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毕竟紧邻,合肥和南京都市圈的产业必定需要相互协调,虽然不在规划里,但我倾向于认为把合肥放在都市圈内考虑,安徽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积累也终于有机会借助南京的实业落地了。这次没有加入我想可能是碍于面子ㄟ( ▔, ▔ )ㄏ
这样的话,南京都市圈会拥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三所顶级985院校,外加8所211,共计15所双一流院校的丰富人才储备。未来,南京都市圈会形成一二三产业发展均衡的强大城市群,沿江经济带的第一个产业节点,与湾区形成优势互补,建立起面向国内外市场的智能制造业基地。
主要内容终于更完了~南京都市圈具体发展怎样,且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看了这么多,给点个赞呗~ OTZ
12月份,回头看了一眼这个回答,加点私货。
突然感觉曾经的长安和现在的南京历史莫名的相似。不禁感慨:
交通,是一个城市兴衰的最重要条件

曾经我们最依赖的是内河航运。
长安从西周的镐京到大唐,一直都是全国的中心大城市。可从隋炀帝京杭大运河打通之后,长安的地位便逐渐下滑,武周可以直接定都洛阳,唐灭以后,长安便再也没能成为大一统政权定都的选择。我们惊奇的发现:
修完京杭大运河,占据长安的割据政权也再也没有完成统一甚至占据上风。

如何看待江苏、安徽两省共同建设「南京都市圈」?-7.jpg
而在此之前,从周武王,秦始皇,汉高祖,西晋,北周,皆是以长安为中心。有邺城,洛阳的崛起,并不妨碍长安“超一线城市”的地位。
而大运河修通之后,洛阳逐渐取代长安成为经济中心(尽管长安依然是政治中心),河南中原腹地完全超越了关中,然后有了周世宗,有了北宋东京汴梁。
而后元自北统一,自然不会定都太靠南。于是修了惠通河(下图红色)。

如何看待江苏、安徽两省共同建设「南京都市圈」?-8.jpg
运河不再取道洛阳,于是洛阳作为超一线城市的历史宣告结束(在宋已被开封取代)。同时元朝海运开始发展,运河重要性开始下降,上海/天津开始发展。当然,这后来因闭关锁国政策而夭折。

如何看待江苏、安徽两省共同建设「南京都市圈」?-9.jpg
这时,南京/北京成为超一线城市,北京因为运河和政策原因自不必说。但南京的确从此时才真正崛起,在隋唐宋年间,扬州杭州经济更为发达。
闭关锁国后,交通条件并不再有明显的进步,城市功能没什么变化。直到被列强打开国门,海上贸易超越了水道运输的重要性,于是有了广州/上海/天津的崛起,南京的地位逐渐被沿海地区所超越。铁路取代运河,让郑州干掉了开封和洛阳,让石家庄几乎凭空出现。
和南京一样,西安从“全国中心”,到“地区中心”,向西看,把影响力向西延伸成为西北中心,是它现在发展选择的道路。南京,也是一样,现在需要把影响力向西延伸。
南京都市圈,也是打破省界,协同发展的又一尝试。拭目以待


-----------------------------
精选高品质二手iPhone,上爱锋贝A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锋贝 ( 粤ICP备16041312号-5 )

GMT+8, 2025-2-22 14: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Discuz Team.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