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键注册,加入手机圈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SHEIN今年突然被市场关注到,是因为它动了上市的念头,所以在跟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这些国际大投行接触的过程中,有消息传到了市场上。很多人惊愕地发现,这家没听过的公司,竟然已经年收入200亿元,估值超过了150亿美元。
近日,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中国快时尚跨境电商品牌SHEIN正在重启赴美上市计划。消息人士说,SHEIN已聘请美国银行、高盛和摩根大通负责IPO工作。目前尚不清楚该公司打算在纽约上市后筹集多少资金。
但是SHEIN予以了否认。
这不是SHEIN第一次传出上市相关消息。2021年5月份SHEIN也被传出正在筹备上市。彼时对于市场上的传闻,SHEIN在一份声明中称,该公司短期内还没有进行IPO的计划,近期也没有进行过任何融资。一些媒体关于SHEIN估值和融资计划的报道“是不准确的”。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仍是发展和壮大品牌。
SHEIN被业内称为是“闷声发大财”的代表。真正引发国内广泛关注的是其APP下载量两次超过了国际电商大鳄亚马逊。一次是2021年5月,一次是2022年1月。
虽然我们之前没怎么听说过SHEIN,但完全不影响它在海外的知名度。SHEIN的App在海外的下载量,有1个亿。在法国、西班牙、英国、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AppStore上,SHEIN都是最受欢迎的购物类App;而在美国,它在购物类App榜上也是第二名,排在它前面的只有亚马逊。
它不是光享有知名度哦,在去年也就是2019年,它的收入就已经超过了200亿元人民币。靠什么呢?就靠给海外消费者卖很便宜的时尚服装。
多便宜呢?自媒体号《晚点》在Facebook上发现了一个美国大学生,她贴出了自己在SHEIN的一次购物单。16件商品108美元,最贵的一套衣服也才18美元,最便宜的小饰品不到2美元。这个大学生说自己在SHEIN买东西已经买上瘾了,因为上面的产品定价相对美国来说实在太便宜了,下单的时候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我看完这段描述,赶紧在AppStore搜了一下SHEIN,发现我们也能下载到面向香港市场的版本。下载完一打开,我马上就理解了那个美国大学生的心情:一件漂亮的露肩短袖T恤,港币39块钱;最贵最贵的一套亮闪闪的套装,看照片完全可以穿着去白宫参加晚宴的那种,也不过才429港元,也就是60美元左右。
我突然体验到一种久违了的感受,这种感受上一次出现,还是学生时代去逛北京的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老板,这件T恤多少钱?」「一件70,拿货10块。」
重温到这种感受之后,我放下手机,扯过我的iPad记下一个念头:SHEIN的成功故事,是一个中国服装品牌,借助互联网和中国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把商品以批发市场级别的价格,送到正在经历消费降级的西方中产面前的故事。
听上去很复杂对不对?其实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三个:
第一个,批发市场级别的产品定价。
第二个,中国强大供应链体系。
第三个,西方中产的消费降级。
SHEIN当然不是真的服装批发市场,这是个比方。因为它一年能上新15万款新品,价格又实在太便宜了。
它怎么能拿到这么低的定价,还能保证赚钱呢?这就得益于SHEIN背靠中国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了。
快时尚这种行业,最能决定成败的考核指标叫做库存周转能力,和供应链灵活程度。一条新裙子生产了1000件,你决定往上海发500件,往成都发500件,结果成都供不应求,上海整个夏天也只卖出50件,这是不是双重内伤。你能明年再卖吗?那这些裙子要占用你一年的仓库不说,明年很可能就不流行这样的款式了,毕竟这是快时尚行业啊,每年好看的小裙子实在太多了。
SHEIN的库存怎么做呢?他们首先要保证自己的设计能力跟市场对接得足够紧密,这样能尽量避免生产无效的产品。有三个例子:
第一,SHEIN不但有设计师团队,还专门设有买手团队,这些买手就驻扎在一些核心市场里,逛大牌发布会、看流行门店,把流行趋势和文化特色推给设计师团队做参考。
第二,SHEIN用互联网大数据也用得很好。它们会借助Google去发现不同国家的流行热词,来判断这个蕾丝在2018年夏天可能会在美国火起来,全棉材质可能今年会在印度开始流行,等等。
第三,SHEIN还有一个特别机智的策略,就是喜欢用美国来测试服装新款。为什么呢?这里面有个讲究,美国是全世界各个族裔聚集最多最杂的国家,等于是一个特别好的评测市场。上一款新衣服,印度裔喜欢?那就往印度发300件。中东人也喜欢?那就往沙特发100件。
设计感做得好,就能跨圈层吸引用户。所以《晚点》的采访发现说,只买得起ZARA的人爱买SHEIN,因为便宜;买得起GUCCI 和 Prada的人也爱买SHEIN,因为够时尚好搭配。
这是SHEIN在设计端干得很漂亮的事情。另外,在生产端,合作厂商跟SHEIN配合得非常好。
SHEIN虽然是南京起家的,但现在公司的枢纽搬到了广东。广东什么概念?中国服装生产第一大省。公司跟它那些密切合作的代工厂紧紧挨着,有什么新想法,骑个自行车就能去找对方聊。这个经验其实是跟ZARA学的。ZARA是上一代全球做得最好的快时尚服装品牌,总部在西班牙。ZARA有个坚持很特别,就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虽然在崛起,但ZARA从来没有把核心产能放到中国,也没有搬到过东南亚之类的其他低成本的地方,而是一直留在西班牙,这等于是牺牲了成本来抢回沟通速度。
SHEIN也学习了ZARA这个策略。SHEIN的厂商们从设计、打版、制造到生产,最快7天就能完成。而且几百件的这种小订单,一般生产商看都懒得看,但只要是SHEIN发来的,哪怕只有100件,厂商也愿意接单。这个速度,比ZARA最快的速度还少 7 天。
为什么厂商愿意这么配合SHEIN,去打造一个这么灵活的供应体系呢?一方面是看中SHEIN有持续设计爆款的能力。一款新品只要被市场验证卖得好,那后续的单子就来了。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SHEIN对厂商非常仗义。我们知道在供应链里有个词叫「账期」,就是我找你采购,过6个月甚至9个月才给你打货款。但SHEIN在账期这事上完全不含糊,它对那些有稳定交付能力的供应商,直接月结甚至每半个月结算一次。有时约定的付款时间是周末,那SHEIN干脆周五提前给人家把钱打过去。这就像你的公司本来每个月15号发工资,但每年11月都1号就把工资打给你,好让你去刷双十一买买买。你肯定觉得,这公司仗义,值得效力。
除了在设计端、生产端,SHEIN在营销端也有自己独特的思路。按照从SHEIN离职的人的说法,SHEIN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的ZARA,并且干掉ZARA。
营销上,SHEIN也做了很多算得上成功的动作,比如很早就圈定网红,让网红们给它带货,持续投放Facebook广告流,给自己的品牌赋予很有个性的人设,去经营自己的社交账号等等等等。
我想专门提一点,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品牌策略。这就是SHEIN拍摄的产品照片,是具有非常强烈的社交调性的,这跟ZARA照片传递出来的服装高冷风,起到了鲜明的对比。
ZARA的定位是在平价当中做出大牌感,所以一直以来的模特和图片风格都是暗示自己跟普罗大众是有距离的,恨不得说「生人勿近,面斥不雅」。但SHEIN不一样。
SHEIN是从Instgram、YouTube、Twitter起家的,依靠网络网红把自己推给大众,所以它的风格呈现和内容表达,都很社交向,模特和照片风格都更随和、热情甚至性感。比如要求模特背靠网红打卡点啦,手里拿着星巴克啦,动作很热情啦,总之都有一种强烈的暗示是:我想跟你做朋友,请来靠近我、请喜欢我。
这样的品牌调性,在社交成为大气候的互联网上,显然更受欢迎。
所以啊,这些年出海的中国快时尚品牌或者平台挺多的,除了SHEIN,比如ZAFUL、Club Factory、兰亭集势、JollyChic等等。但是SHEIN进入的国家和地区是最多的,有200多个。另外,拿Facebook来说,SHEIN在Facebook的粉丝超过1500万,也比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些跨境电商品牌要高。
这背后,我们前面说的,SHEIN在设计端、生产端和营销端的独到打法功不可没。
但是,如果我们再退后一步,来看中国快时尚品牌出海这个现象,SHEIN们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其实是抓住了商业历史演进当中的一个小裂缝。也就是前面我们提过的,西方中产阶级的消费降级趋势。它们最大的红利其实是这个。
我们聊SHEIN的时候讲到它很多鬼才策略,比方说拿多族裔的美国来当新品测试试验场,比方说用提前结账的方式笼络生产厂商,比方说用热烈多元的图片来形成自己跟ZARA的调性差异,等等等等。
这些能部分解释SHEIN的成功,解释它为什么不需要让身在国内的你我知道它,就能在全球市场上一年卖出200亿元的服装产品。
但请你注意,我说的是「部分解释」。因为在我看来,SHEIN和其它与它同期出海的快时尚品牌们,抓住了一个系统性的机会,这就是:海外中产阶级的消费降级。
怎么说呢?直接回答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回顾一下SHEIN的身世。SHEIN最早是2008 年 10 月成立的,这一年,世界还在发生一件大事: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你可能还记得当时的金融界有多恐怖:雷曼倒闭了、贝尔斯登被收购了,连高盛都得找巴菲特求救。当时的金融危机还不仅仅停留在金融领域,拿美国来说,美国2008年全年的失业人数达260万人,创下二战结束以来的最高。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西方的中产阶级消费能力一下子崩溃了。
我看到过一份美联储的资料说,从2008到2010这三年的金融危机高峰期间,最富十分之一的美国家庭财富平均积累还是增长的,不仅没跌,反而涨了2%;而同样时间内,中等收入家庭的财富中位数缩水了39.8%;然后,收入最低的三分之一的美国人,由于基本没有剩余财富,也就无所谓财富缩水或者增值。也就是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美国最富和最穷阶层没怎么受到冲击,反倒是位于中间中产阶层遭遇最惨。
欧洲也是这样。 欧洲债务危机之后导致楼市下跌,中产们一边面临失业一边还要还房贷,再也不敢把每年一两次的海外度假当作生活标配了。
欧盟统计局发现,2013年大约有4000万人遭遇“严重的物质匮乏”,同样,还有4000万欧洲人甚至不能保证每两天吃一顿饱饭。是要选一顿有肉有菜的晚餐还是去买急需的处方药;是缴纳房贷还是冬季取暖费,二者只能选其一。
中国呢?中国还好。当时中国政府推出了4万亿救市计划,我们扛住了危机。但那会儿中国的经济很大一块是依靠外贸,外部世界的经济不行了,自然也就不买我们的东西了。所以中国很多出口导向型的产业,一下子积攒了大量过剩的产能。一开始美国买不动了,在欧洲努力卖,结果到了2010年欧洲也开始了主权债务危机,欧洲也买不动我们的东西了。
那怎么办?以2008年为起点来看的话,两个解决方案,短期的叫做「拉动内需」,如果那会儿你对商业世界已经有印象,你可能听过「家电下乡」「下沉的中国」这种提法,那会儿的零售渠道明星是国美、苏宁、迪信通,它们拉着外国人买不动、城里人买不完的电视、冰箱和手机,到村镇去,开发那里的市场。农民只要愿意买,国家财政就给13%的价格补贴。所以那会儿我们很流行一本书叫《十亿消费者》,就是因为这样书名和书里的内容,给中国制造业的不少人提振了希望。
在中长期,一个更专业的解决方案也随后启动,这就是「供给侧改革」。中国这么多过剩的产能,需要去优化和调整。这更多是集中在上游产业,就是原材料、中间品的制造产业,比如钢铁、石油、炼化。这也好理解,下游不需要买这么多衣服和冰箱了,上游的纺织面料和钢板也就不用那么多了,保留效率更高、品质更好的就行,其他的淘汰。
供给侧改革是更深远的事,我们今天就不继续讲了,我们说回服装纺织行业。
总之啊,因为出口萎缩而产生库存危机的行业里,最典型的一个就是服装纺织行业。以前江湖上有一个形容,说是中国要出口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美国的波音飞机。我们先不管数字准不准确啊,这其实就是分别列举了中美两国在当年,各自规模最大的两大产业。
那会儿的服装产业的库存危机有多严重呢?当时有个夸张的说法,说的是「中国的服装库存可以卖三年」。周杰伦一年逛两次的海澜之家,在2011年的时候存货达到38.7亿元,超过整个公司资产总额的一半还多。在那几年,淑女屋、舒朗服饰等好多服装公司都希望能够借助IPO融资来续命,但都没能成功上市,当时看它们的财务报表,库存也都是超过资产的40-50%。
同样在服装行业里,有的人看到的是困境,另外一些人看到的就是机遇了。SHEIN当时的一个合伙人,叫李鹏,他后来回忆说,08 年金融危机让SHEIN团队意识到,西方中产阶级会崩溃,所以给他们提供便宜的衣服,是一个新的商业空间。
这事一旦点透,也非常好理解:原来,成熟市场的服装品牌来中国找代工厂商,采购一件衣服可能只需要10美元,回去加上品牌溢价,就能100美元卖给西方中产消费者们,现在中产们的财务状况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买100美元的衣服不积极了。但他们依旧是有穿衣需求的啊。那中国厂商把这件10美元的衣服,直接12美元卖给他们行不行?
想明白了这件事,SHEIN的商业模式就清晰了。甚至,它最开始做服装跨境贸易的时候,干脆零库存,它先跑到广州的服装批发市场去,把好看的衣服拍下来,挂到自己的电商平台上,有人下单,再去拿货。
这样一个大思路之下,不止SHEIN,好多快时尚品牌崛起了。比方说有一个叫执御的移动端购物平台,杭州的,主打中东市场,分了三个平台,服装、配饰、家居、母婴和护肤什么都卖,在海湾六国的注册用户已经有5000万了,海湾六国总人口也才6000万。
还有一个深圳的出海服装品牌叫ZAFUL,也是从2014年开始,主打在欧美市场卖泳装,现在是中国泳装出口品类的销量第一平台。
这些出海的玩家,本质上都是把原来的成熟市场的服装品牌,当作中间环节去掉,直接把中国的服装产能做自己的时尚低价品牌,直接卖给海外的个人消费者。他们抓住的这个趋势红利,叫西方中产的消费降级红利。
大趋势抓对了,像SHEIN那样在设计、生产和营销上的巧思,做起来才有意义。
在最初发现这一群玩家存在的时候,我的第一感受是,「有了中国这么厉害的供应链生态,我们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但真的去看到各个时机上的对接,又觉得,他们更多是赢在能够带着足够扎实的微观行业体感,去对宏观环境作出反应和预判,完成大逻辑和小能力的匹配。
好,你知道什么藏在后台默默厉害的中国出海公司么?请你给我讲讲。另外,关于西方消费降级我们还有延伸话题可以聊。
另外,我还想插播一个新感受。上一讲讲完SHEIN之后,我看到好多同学都在说,「多快好省」果然是消费者永恒的追求啊,SHEIN抓住了这个。
我不是很同意啊,多快好省这几个方向上确实能出很厉害的商业模式,但我不认为这是所有消费者永恒的追求。我举几个例子。
拿SHEIN来说,我们在讨论说,它吃的是西方消费降级的红利,降级怎么能是「好」呢?选择高端感而不是直接选择高端,就是选了好的反面。
再来,多。我理解你们说的是选项多。但消费者的选择成本也是成本啊,消费者真的需要很多选项吗?他们希望能有更多选择,只是因为现有的供给做不到准确。苹果做到了准确洞察,这一代的赢家就是而它不是诺基亚。你知道的白酒品牌不止10个,但年夜饭桌上你不会想摆10瓶品牌各异的酒,你会更想要10瓶茅台。
再来,快。我要所见即所得,我要立等可取。这确实是绝大多数消费场合里的一般需求,但它是全部吗?你给后天过生日的娃预订一个生日蛋糕,15分钟后美团就给你送过来了,你能开心吗?
再来,省。省是不能解释所有「仪式性」需求的。你赚了一笔计划外的奖金,想要买一双限量球鞋犒赏自己,或者安排一次正式的晚餐来感谢妻子或者妈妈,你为啥不点外卖呢?在消费场景里,开销高低是跟仪式感正相关的,你买的是我们以前说的情绪价值。
据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2021年,由于疫情使全球消费转移到网上,SHEIN实现了约1000亿元(157亿美元)的收入。
作为快时尚电商领域最大的独角兽,SHEIN已真正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兴趣。
一、用KOL“种草”吸引流量,广州约1/3的供应链供货
在instagram、Youtube、Facebook等平台上,欧美一些大小网红,经常在线展示SHEIN的泳装、裙装、小饰品、休闲装……展示过后她们能无偿获得这些商品。对海外女性消费者来说,除了时尚外,这些服饰最吸引人的还是价格,一件漂亮裙装的标价只有十几美元,往往只是ZARA等快时尚品牌同类商品的二分之一甚至更低。
一位接近SHEIN的人士张琳(化名)此前告诉贝壳财经记者,SHEIN崛起和发展的模式主要是KOL(关键意见领袖)+供应链。张琳表示,“SHEIN早期的时候就会找一些网红进行推广,当时网红价格比较便宜,就慢慢做了起来,后面公司盈利了,也一直在网红合作方面有一个比较大的预算。”
2016年,时任SHEIN移动总经理的裴暘曾在一场论坛上表示,SHEIN是跨境电商里面做网红做得非常早的,“2011年开始做网红,2011年的时候,SHEIN100%流量来自于网红。当时ROI做到1:3,是非常暴利的时代。”
SHEIN也在谷歌、Facebook等渠道投放了大量广告。“会比较重视依据大数据等系统,做精准投放”。张琳说。据悉,在美国,其Google搜索用户数量也达到全球快时尚巨头ZARA的三倍以上。
打开SHEIN的官网,人们可以在上面看到3美元的T恤,7美元的裤子,还有13美元的连衣裙和套装......大部分衣服在十几美元左右,“有时候清仓的时候,一二美元,甚至还有几美分的时候”,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SHEIN平台每天可以上新1000个左右的SKU。晚点LatePost此前报道称,SHEIN于2019年全年上新了15万余款产品,仅一到两个月就赶上了Zara全年的上新量。
张琳称,SHEIN的出货周期一般是5天左右。
业内有分析称,SHEIN从非常小(一般为100~200件)的订单开始,如果销售趋势好就立刻返单,如果销售不达预期则中止生产。同时,SHEIN利用自身在信息化、技术化的优势帮助制造工厂、供应商升级和改进,把小单快反模式实现了大规模自动化应用。
“广州的服装供应链基本上1/3都在给SHEIN供货”,张琳说。
网红带货+快时尚+低价,这让人想起了直播、抖音、拼多多。这三者也正是国内目前最大的网络流量组合。SHEIN开始被人称为电商界的TikTok(抖音)和国际版拼多多。
2020年SHEIN营收近100亿美元,连续8年超100%增长。SHEIN也从对女装的专注,扩展到男装、童装、美容、家居等。此外,外媒报道称,该公司2021年利用疫情期间全球消费转向网上的趋势,创造了约1000亿元人民币(157亿美元)营收。
独特的打法让SHEIN在海外市场长大迅速,从而获得了投资人的青睐。据公开材料显示,2013年12月1日,SHEIN获得A轮500万美元融资。2016年7月12日,SHEIN获得B轮3亿人民币融资。2018年7月3日,SHEIN获得C轮数亿美元融资。2019年12月1日,SHEIN获得D轮5亿美元融资。2020年8月4日,SHEIN又获得E轮数亿美元融资,此时这家公司估值超过150亿美元。
SHEIN背后的投资机构也很强大。数轮融资涉及到集富亚洲、IDG资本、景林投资、顺位资本、红杉资本、Tiger Global Managerment等机构。
创始人一直低调,通过算法优化做降维打击
SHEIN的创始人是一个极为低调的人。
据企查查资料,SHEIN背后的主体公司是南京领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许仰天。他出生于1984年,2007年从青岛科技大学毕业,次年便南下来到了南京,在一家外贸线上营销公司负责SEO(搜索引擎优化)方面的工作。
张琳告诉记者,许仰天就像一个平常大家见到的程序员一样,背着双肩包,穿着格子衫,非常普通,在人群中一点也不显眼,“即使这么成功,也从不会出去做一些演讲”。
在外界看来,创始人的风格也影响了SHEIN的发展路径。理工科思维及对流量的算法优化是其重要特征。
上海财经大学电商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表示,中国制造在服装领域有雄厚积累,而且近几年国内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基本上也为中国企业在海外能够做到快速反应提供了很好的土壤。“我感觉SHEIN的做法,无论是从传播、拉新还是从产品,对于国外的快时尚、电商都是一种降维打击了。”
在崔丽丽看来,SHEIN对于中国企业的启发是,如何用更“国际”的方式去吸引他们的关注,利用国内在电商运营方面的创新和极致打下海外市场。“目前在国内消费领域竞争惨烈的态势下,SHEIN通过走海外路线能够成功的关键是值得大家思考和借鉴的。”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跨境电商部主任、高级分析师张周平也表示,“SHEIN拥有的流量以及供应链的优势,可以通过开放资源,成为中国时尚行业跨境衔接的基础设施,为更多品牌提供出海支持,甚至品牌孵化。”
2021年起,SHEIN推出了多个孵化年轻设计师的项目,包括当年1月份推出的“SHEIN X Designers”设计师联名计划。据SHEIN透露,2021年已经有近1500名设计师和艺术家参与到SHEIN X项目。
电商专家、海豚社创始人李成东告诉贝壳财经记者,SHEIN的核心还是供应链优势比较大,供应链效率比较高,商品丰富度高。这使其用户的留存率和复购率比较高。“在同样用户成本的情况下,SHEI的用户价值大好几倍,因此它也能够承受更多的获客成本。”另外,从流量成本来讲,相对于对手来说,SHEIN发力比较早,早期总的获取用户的成本比较低。而当其有了口碑,品牌影响力逐渐大了之后,获客成本也会降低。
“SHEIN的物流服务体系应该也是最好的,包括配送、退货等各方面的体验上。”李成东说。
在崔丽丽看来,SHEIN的模式可以概括为“内容推荐+柔性供应链”,通过内容吸引潜在客群,然后通过高性价比产品和无忧退换以及激励互动的机制等这些极致体验吸引客户不断复购、推荐。
快时尚电商隐忧:侵权、质量与品牌破圈
SHEIN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不乏隐忧。
首先,大量收集市场上产品的流量元素,注入到自己的产品开发中,SHEIN是否会涉及侵权风险?
张琳表示,由于SHEIN的产品上新非常快,量级也很大,所以很难避免会涉及一些侵权问题,SHEIN有专门的法务团队,如果收到相关投诉,在核实情况之后,会给予原创者一定赔偿,或者出钱把对方的版权买下来,再或者就是告诉买手不要再用这个设计师的款。“其实这也是每个快时尚品牌都会遇到的问题。”
SHEIN已经尝试涉足高端领域。2020年6月,SHEIN首次推出高端系列——SHEIN Premium。2021年4月,SHEIN宣布把SHEIN Premium更名为MOTF,并推出独立网站,以进一步发力中高端市场。
不过,张周平分析称,SHEIN低价的品牌形象根植在消费者心中,虽然公司也在布局中高端市场,但拓展新的人群存在一定难度。
崔丽丽觉得,当其它品牌也利用极致的数字化能力去模仿和学习shein的模式,并从中高端市场向下渗透,那么可能会对SHEIN的份额产生挤压。
在李成东看来,SHEIN的模式本身没有太大问题。“主要的缺陷可能是在物流层面。因为它是从中国发货,可能因为疫情导致物流的履约成本比较高,影响整个公司的经营利润。”此外他觉得,SHEIN作为中国本土企业,风险可能主要是在政策方面。
崔丽丽说,SHEIN把数据驱动运营做到了极致,利用中国制造的优势,在数据赋能的前提下,实现对欧美快时尚市场的掌握。“不过SHEIN是否能可持续地保持对市场的掌控,以及是否需要在现有低线客群基础上进行破圈,这个可能是战略上需要考虑的。因为过去快时尚领域的头部企业变换更替也是常见现象。”
“对于SHEIN来说还是要维持品牌对于核心用户的吸引力。”崔丽丽强调称,特别是由于款型、覆盖地区、市场份额的增加而导致的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极速上升的情况,对于SHEIN是比较大的挑战。“需要先保证女装类目在主要目标市场的产品和口碑,然后才是品类的扩展和覆盖地区的扩张。这个可能是目前最为紧要面临的问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