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1386
1450
5798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群聊记录。
雅利安人、印欧人和日耳曼人这三个词确实可以交替使用,他们都是走出非洲,通过红海和阿拉伯半岛,来到东欧中亚大草原的R系智人,只不过小胡子把日耳曼人和雅利安人这两个词搞臭了,为了避免他人说我们魔怔或者肥皂黄纳,我建议使用比较中性的颜那亚人或者印欧人。 因为印欧人这个词不中不西,可以有效对接东方夏羌民族和西欧日耳曼民族,使一些义和拳式的狂躁激情的东夷人或犹太人说我们是崇洋媚外的行走50w的说法,无处着手。
样本67属于mtDNA D4e5,这在今天的东亚很常见,在北亚和东南亚以及美洲印第安人中也发现。D4e5从未在阿什肯纳齐姆人中发现过。 样本166属于mtDNA C4,这是一个欧亚/远东母系线粒体,C4从未在阿什肯纳齐姆人中发现过。 样本531属于mtDNA X2e,这在现代土耳其和英国很常见。 样本619属于Y-DNAQ和mtDNA H1a3,这可能表明与西南亚有关。 样本656属于Y-DNA C3和mtDNA C4a1,后者是欧亚/远东母系线粒体。C3和C4a1从未在阿什肯纳齐姆人中发现过。 样本1251属于Y-DNAR1a和mtDNAH5b,目前在欧亚大陆西南部和高加索地区很常见。H5b从未在阿什肯纳齐姆人中发现过。 样本1564属于mtDNAH13c1,在现代欧洲人中发现。DNA研究的作者没有提到H13c1也在土耳其的亚美尼亚人中发现的事实,H13c1从未在阿什肯纳齐姆人中发现过。 样本1566属于mtDNA D4b1a1a,这在东北亚很常见,D4b1a1a从未在德系犹太人中发现过。 样本1986属于Y-DNA R1a和mtDNA C4a1c,后者是欧亚/远东母系线粒体。
世间事万物皆有度,近亲结婚会出现两个极端,一个大量白痴,一个是少量天才。我同学家就是这个情况,他哥哥时傻子,但他还在高一时就已经打听清楚了北京大学下火车后怎么走。 因为近亲结婚不好,所以有的人以为血缘越远越好,那是不可能的。 否则人类如果与黑猩猩没有生殖隔离的话,那还不直接去与黑猩猩混血了。 适当血缘远离不等于可以去跨代混血,所有动物都是这样,适当血缘远离,而不能跨代混杂。
刘阿姨:线性史观不是清教提出来的,它根本就是基督教的特点。基督教对历史有一个重大特点就是,它是有历史的,而且历史是不可逆的,因为基督为我们只死了一次,这是不可重复的概念,而希腊人和印度人都是循环史论。
青铜时代北欧的艺术品和同一时期的迈锡尼希腊具有惊人的相似性,此时北欧的文化特征也存在与同时代印度-伊朗语族人群的相似性。
在该研究中,付巧妹团队获取了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距今33,000至3400年前的25个早期人类样本的古基因组数据,其中男性样本16个,12个属于C单倍群,且均为C2北支。样本NE56距今约1.9万年,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C2古代样本。 考古表明新石器时代7000年至3000年前,古西伯利亚土著母系CD为主、F1b北为次。 弥生人78例样本,mtDNA检测出50%D4,而D4正是山东,河北,辽宁一带环渤海人的主流母系基因,河北45例样本检测出33.3%D4,青岛50例样本检测出52%D4。 关于仰韶文化姜寨一期、二期的古代mtDNA的分析显示中原地区仰韶母系人群中存在大量M系,高达85%。与青海喇家遗址的对比,说明M系是青海地区古人群的主体成分(86%),与仰韶人群中存在的大量M系存在显著的关联。 新石器时代庙底沟二期文化、陶寺文化人群人骨mtDNA分析显示M系单倍群占85%,二里头文化母系M占64.3%(与以前相比,N系稍有增加),可以说明古中原母系无疑是M系高频为特征。 考古发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古人母系都是d4,华夏族群的母系mt-DNA,最大支为D类型,这是从线粒体DNA单倍群测试出来的,D系占了华夏族群的最大支。 其中D系下属的D4比较耀眼,D4占华夏族群的13%,遥遥领先,而D5仅占5%。母系D类型(不含D5)的神奇之处,在于她分布在陕西、山西,同时她也是东亚最古老的母系基因。 从陶寺文化(尧都)里面,测试出的母系基因有D4、D5,还有M(含M10、M7)等。 汉族父系y染单倍群O2a(老O3)占65%为主体基因,南北汉族比例高度一致,两广汉族的02a也占60%左右,北方汉族O2a最高占69%。
使用道具 举报
0
46
1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锋贝 ( 粤ICP备16041312号-5 )
GMT+8, 2025-4-2 19: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Discuz Team.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