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键注册,加入手机圈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俭 啬[世说新语卷下之下第二九]
和峤[1]性至俭,家有好李,王武子[2]求之,与不过数十。王武子因其上直,率将少年能食之者,持斧诣园,饱共噉毕,伐之,送一车枝与和公。问曰:“何如君李?”和既得,唯笑而已。
王戎[3]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
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契疏鞅掌[4],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筭计[5]。
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王戎女适裴頠[6],贷钱数万。女归,戎色不说,女遽还钱,乃释然。
卫江州在寻阳[7],有知旧人投之,都不料理,唯饷王不留行[8]一斤,此人得饷便命驾。李弘范[9]闻之,曰:“家舅刻薄,乃复驱使草木。”
王丞相[10]俭节,帐下甘果盈溢不散,涉春烂败。都督白之,公令舍去,曰:“慎不可令太郎[11]知!”
苏峻之乱[12],庾太尉[13]南奔见陶公[14],陶公雅相赏重。陶性俭吝。及食,噉薤[15],庾因留白[16]。陶问:“用此何为?”庾云:“故可种。”于是大叹庾非唯风流,兼有治实。
郗公[17]大聚敛,有钱数千万。嘉宾[18]意甚不同,常朝旦问讯。郗家法,子弟不坐,因倚语移时,遂及财货事。郗公曰:“汝正当欲得吾钱耳!”乃开库一日,令任意用。郗公始正谓损数百万许,嘉宾遂一日乞与亲友,周旋略尽。郗公闻之,惊怪不能已已。
-据《四部丛刊》本《世说新语》
【解题】
《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原名《世说》。先是,西汉刘向曾撰有《世说》,所以刘义庆承他的书名。唐时号为《世说新书》,以示与刘向旧本有区别。原本共八卷;梁刘孝标作注,分为十卷。北宋时晏殊加以删并,对注也略有剪裁,遂成今本,分为三卷,每卷又各分为上、下。不知何人又加“新语”二字,于是被称为《世说新语》。
今本《世说》,事起东汉,止于东晋。所记内容,主要是当时封建士大夫的轶事琐语,分门别类,辑録成三十六门,开了后代专事搜访旧闻近事而写述的笔记、野史的风气。南朝出现这类体裁的作品,有它的社会原因。鲁迅说:“汉末士林,已重品目,声名成毁,决于片言,魏晋以来,乃弥以标格语言相尚,惟吐属则流于玄虚,举止则故为疏放,与汉之惟俊伟坚卓为重者,甚不侔矣。盖其时释教广被,颇扬脱俗之风,而老庄之说亦大盛,其因佛而崇老为反动,而厌离于世间则一致,相拒而实相扇,终乃汗漫而为清谈。渡江以后,此风弥甚,有违言者,惟一二枭雄而已。”(《中小学说史略》第七篇《世说新语与其前后》)《世说》突出记载的,正是清谈家的言行。
清谈是魏晋文化史上的特殊现象。前期的清谈,属于汉魏之际到魏晋之际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曲折反映。东汉晚期不靠门第阀阅而靠治国用兵才能上升的“进取之士”,借谈玄而辩论政事,倡非礼而挫抑世族,为古代文化开了不同于两汉的风气,在书中表现得很集中。然而,后期的清谈,随着西晋王朝的建立,日益丧失原先那种实际生活内容。
两晋高门大族尚空谈而不干实事,务虚名而鄙薄法度,生活荒淫,精神空虚,行为古怪,思想颓废,在书中也有大量反映。陈寅恪以为刘义庆于无意中给中国中古思想史留下一部清谈的全集(见《金明馆丛稿初编》所録《书世说新语文学类钟会撰四本论始毕条后》诸文),是符合实际的。
《世说》各篇文字简炼,叙述生动,不仅是史学的有用数据,而且是我国优秀的文学作品。但作者被当时风气习俗所局限,对颓废和侈靡的形态多采取欣赏态度或纯客观的叙述,容易给读者不良影响。
刘孝目标注,广征博引,不仅对原书的错误多所纠正,而且所引诸书今多亡佚,因注文得以保存了许多汉、晋间有用的资料,和裴松之《三国志注》、郦道元《水经注》并称。
《俭啬》,选自《世说新语》卷下之下第二九。篇中九则小故事,对于晋朝六个大名士贪财而吝啬的面目,作了生动的描写。
刘义庆(403-444),宋武帝刘裕弟长沙景王道怜的次子。临川王道规无子,立义庆为嗣。永初元年(420),袭封临川王。爱好文艺,招聚文学之士很多,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都长于词章。义庆,《宋书》卷五十一、《南史》卷一三有传。
【注释】
[1] 和峤:字长舆,晋汝南西平(今河南平舆西北)人。出身大族。早年任颍川太守,有虚名。惠帝即位,拜太子太傅。峤家巨富,但性贪吝,杜预曾讥他有“钱癖”。
[2] 王武子:即王济。字武子,和峤的妻弟,晋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出身著名大族。尚武帝女常山公主。好《易》和《老》、《庄》,善清谈。历任中书郎、骁骑将军、侍中等职。性奢侈,本篇和下篇都曾说到他的豪侈情况。
[3] 王戎:西晋名士,字浚冲,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身著名世族。曹魏末,和阮籍、嵇康、刘伶、向秀、阮咸、山涛等七人提倡老、庄虚无之学,从事清谈,号称“竹林七贤”。晋武帝时,历任侍中、中书令、尚书左仆射领吏部等要职。曾参加平吴战役,封安丰县侯。惠帝时,拜司徒。性贪鄙吝啬,当时评为“膏肓之疾”。本篇有数条都生动地刻划出他贪财无耻的状貌。
[4] 契疏鞅掌:契疏即契据文券。鞅掌,繁杂貌。
[5] 散筹筭计:筹,筹码。筭即算字。
[6] 裴頠:西晋著名思想家。字逸民,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少有才名,人称为博学稽古。武、惠帝时,历任侍中、尚书等官。后被赵王司马伦所杀。頠主张儒学礼法,曾着《崇有论》,反对虚无放荡,大遭清谈家领袖王衍等攻击。
[7] 卫江州在寻阳:卫展,字道舒,晋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人。惠帝末,任鹰扬将军、江州刺史,所以称卫江州。寻阳,古县名,西晋时治所在今湖北广济东北、黄梅西南。
[8] 王不留行:药草名;能治金疮,除风疾,传说久服能轻身。这里是借药名表示自己不留客、促客行的意思。
[6] 李弘范:李轨的字。轨,晋江夏(今湖北安陆)人。曾任尚书郎。刘孝标《注》以为李轨的母舅姓刘,不是卫展,本文当系李弘度(充)之误。
[01] 王丞相:即王导(276-339),东晋政治家,字茂弘,琅邪临沂人。西晋亡,拥立琅邪王司马睿称帝(骨元帝),建立东晋王朝。任丞相,其从兄敦任大将军,掌握政治、军事大权,当时人说“王与马,共天下”。导历任元、明、成三朝执政,利用各大族互相牵制,维持偏安的局面。
[11] 太郎:指王导的长子王悦,年轻时有高名,甚受父宠。历官中书侍郎。早死。
[12] 苏峻之乱:晋成帝时,外戚庾亮当权,排斥王导,杀逐大臣。咸和二年(327),又召曾讨平王敦、拥精兵镇历阳(今安徽和县)的苏峻为大司农。苏峻疑惧,联合寿春(今安徽寿县)镇将祖约,以讨亮为名,起兵攻入建康。次年,被陶侃、温峤的援兵击破。峻、约败死,王导又执政,东晋朝危而复安。
[13] 庾太尉:即庾亮(289-340),字符规,颍川焉陵(今河南鄢陵)人。晋成帝母庾太后之兄。成帝初专擅朝政,激起苏峻、祖约等反叛。事平后求为外镇,和弟庾翼相继镇守武昌,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领江、荆、豫三州刺史,占据东晋王朝的一半重要领土。
[14] 陶公:即陶侃(259-334),字士行,江州浔阳(今江西九江)人。早孤贫,西晋时任主簿、县令等小官。东晋初,以镇压张昌、杜弢等流民起事,历任荆州刺史等要职,封柴桑侯。王敦谋反败死后,被任为都督荆、雍、益、梁诸州军事,镇江陵。后以讨平苏峻功,封长沙郡公。又讨平郭默叛乱,加都督荆、江等八州军事,移镇武昌,是东晋著名的将领。
[15] 薤(xiè):菜名。叶如韭而中空,球状鳞茎如小蒜,气味如葱。
[16] 白:指薤的鳞蓝部分。
[17] 郗公:即郗愔。愔字方回,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西)人。袭父爵为南昌公,历任临海太守、会稽内史、徐兖二州刺史等职,同王羲之、许等并称当时名士。愔貌似清高,性实贪吝,这段文字生动地加以描写。
[18] 嘉宾:即郗愔长子郗超。超字嘉宾,又字景兴,是桓温重要谋士,曾向桓温献策废司马奕(废帝)、立司马昱(简文帝)为帝。历官会稽太守、中书侍郎等,遭桓温的政敌谢安打击。先愔而死。
【仅供参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