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2-15 23: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连续被IT坑了一两个月,今天又被IT坑了,只能划水了。正好终端上的屏下指纹和人脸识别我都做到了可以量产的方案,可以瞎逼逼一番,仅代表个人见解,大佬们别拿板砖拍,疼,忍不住就用嫩豆腐吧。。。
首先来讲指纹识别,最初引入是2014年,距今已经6年,从产品设计角度看,这是一个创新,6年前手机上没有多摄像头,没有可以p掉200斤脂肪的美颜算法,大屏都是奢侈,OLED还是宝,更别提全面屏,120hz屏这种高级货了,现在看,那是个产品创新一篇荒芜的年代,突然出现的指纹的确引起了一部分用户的好奇+共鸣,再添加上apple pay等的绑定,可以说在当时那个年代已经是一个比较完美的闭环了,做产品和做算法设计一样,都是要先做一个比较有用的功能,然后再把外围做成闭环,apple其实在这个时候已经降指纹这个产品在产品级上做成熟了,而且主体结构已经完成,其他的都是小打小闹的应用,构不成大的想想空间。
大公司的发展和小公司的发展道路是完全两回事,格局也是不一样的,比如google,microsoft,IBM ,Nokia等,你很少感觉到他们在做什么,但是他们的服务却渗入生活各种环节。说人话就是,大公司的规划看重的是基础,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收益保障,维持一个庞大的经济体能够安稳度过周期,小公司的规划注重现金流,毕竟资金链出问题就死掉了,规划都是短期的,哪里有钱往哪里挤,而且体量小,转身容易。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就懂了,从产品级来看,指纹识别现在能带给apple的中长期收益基本为0,短期收益是其他设计带动的,而且指纹的应用场景极少,已经被开发完毕,所以这已经是一个不会赚钱的产品设计了,至于为了全面屏妥协做成侧边指纹,背面指纹和屏下指纹,这些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设计,这点收益对apple来说就是个屁。apple这种公司看的都是5-10年后的。
国内的手机当然可以继续搞屏下指纹,因为国内的手机厂都是依靠快速资金周转率的,靠现金流的,而且国内996普遍存在,遇到业务危机时抽身能力不是国外这帮大爷能比的。有新的技术趋势马上就能丢掉原来的出新产品。就我做屏下指纹的经验来说,硬件方案都基本是成熟的,不比电容指纹难,搭配的算法方案甚至比电容指纹的更加简单,更容易做。所以技术实现上根本不是一个问题。技术永远不会是阻碍一个公司产品发展的问题。
再说3D,apple推出前置人脸识别的原因,我猜是apple也没有想到3D有什么好的应用场景,所以才硬着头皮上人脸的,起码这是替代指纹的第一步不是。对3D来说,其实市场根本没有打开,未来是一个重要待开发的处女地,国内手机厂不碰这块是因为国内手机都对成本很敏感,至今没有哪家有apple这么多的品牌溢价。就目前来看安卓手机市场同质化很严重,国产手机基本全靠买媒体买广告,散播歪曲三观来博取眼球拉动销量了,个别的高价买不良媒体黑同行的都有。这样的手机市场其实已经达到了一个瓶颈,都是在细枝末节上磨洋工。
这个场景像不像2014年推出指纹前夕的手机市场,这时候就需要来一个让人感觉surprise,眼前一亮的设计。手机包括任何电子消费品都是为了方便人类生活,不是为了支持国产,也不是为了爱国,大家交了那么多税,全球已经没有任何人比你更爱国了,所以任何不拿点创新出来就瞎逼逼爱国的我都当他是给国家创新能力上抹黑的,都是垃圾。
apple这个时候推出3D其实就是像再引领一次潮流,抓住风口,布局下一个十年。其实我对apple能不能完整建立3D生态抱有怀疑态度,毕竟这个步子迈起来确实有点大,这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我觉得至少需要几个行业协作才行。看这两年apple在刘海上不痛不痒的骚操作,其实真正的目的本来就不在这里,至于未来3D生态是什么样子,我其实也在想。救我个人估计上来说。预计未来2-3年前置和后置的3D传感器将普及,会出现一些应用场景升级,和新的应用开发,比如人脸重建,表情识别,姿势识别等算法的升级,摄影,SLAM等新应用场景开发,慢慢发展都将会形成一个标准的模块,未来3-5年,可能当年炒作哑火的VR/AR会重新回来。引起3D的整体技术再升级。
从结构光-itof-dtof路线来说,apple积极布局这部分业务是符合他们身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