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锋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查看: 475|回复: 0
收起左侧

媚虫与情爱

[复制链接]

1516

主题

1620

帖子

6391

积分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3-3-16 06: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键注册,加入手机圈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汉武帝元封五年,勒毕国用一尺见方的玉笼装了数百头细鸟来进贡。细鸟大如苍蝇,形如鹦鹉,鸣声与黄鹄相似,能声闻数里。勒毕国人常用此鸟来确认时辰,又称之为候日虫。
武帝将细鸟放养于宫内,不过十来天它们都飞走了,武帝很是惋惜,让人去找,却找不着了。
到了明年,细鸟又飞到宫里,或栖息在帷幕上,或钻入人的衣袖里,因此又被称为蝉鸟(一作巢衣鸟)。
宫内的妃嫔、婕妤们都很喜欢它们,因为被细鸟栖息在衣服上的人,马上就会蒙受皇帝爱幸。到了武帝末年,细鸟死掉了一些。
宫人更爱细鸟的毛皮,凡是佩服细鸟皮的女子,多会受到男人的喜爱。直到王莽时代,宫里还有一两只细鸟飞来飞去,王莽令人用网捕获了它们。

媚虫与情爱-1.jpg
这是《洞冥记》记载的一则婉致的小故事。情爱,大概是人类最无法掌控、又不可或缺的东西,于是人们不免乞求于方术,乞求于药物,乞求于草木、禽兽、虫豸,用来炮制媚药——媚药一词,约有三种意思:一是促使男女相爱之药,二是春药,三是迷药。这里说的是第一种意思。
那么,让拥有者能得到他人宠爱的细鸟之类,大概也可以赋予它们一个“媚虫”的称号吧。然而汉武帝幸有“鸟集于衣上”的嫔妤,恐怕不是细鸟本身有媚人的功效,倒更像是后来的晋武帝,坐着羊车,羊拉他到哪宫,他便宠幸哪个,图得是个新鲜。
倒是唐人房千里《投荒杂录》提到诺龙,确为媚虫的一种:
南海郡有一种蜂,生活在橄榄树上,虽然有四肢,但长得很像树叶,它抱着树枝时,看去和树叶一般无二。人们要捉它的,要先砍倒树,等树叶都凋落后再来捉。
又有一种水虫名叫诺龙,形状像蜥蜴,略有龙形。诺龙捕食时,就爬出水面伏在石头上,凡是水中动物游经它所伏的石头时,都会自动跳到它面前,任其食用。
人如抓到诺龙,一抓就是抓到一对,雄者一旦死了,雌者也会跟着死,反之亦然。民间传说,把雌雄诺龙放在竹筒里,中间隔着竹节,不一会儿,竹节就自行通开了。人们有出售晒干的土龙的,也有用开头说的那种蜂冒充的,俱都用于女子迷惑男子之术。
这里说的生活在橄榄树上的蜂,唐刘恂《岭表录异》称为庞蜂(一说庞降),其形如蝉,很难捉到,人们高价购买,用来制作媚药。此书记录了唐代岭南的风物,颇多奇异,也提到了几种可为媚药的异虫:
鹤子草,是一种蔓生植物,花呈嫩黄色的,花蒂浅紫色,叶子像柳叶而稍短。夏天开花,岭南人说这是一种媚草,采花晒干,用来代替面靥(面部妆饰)。鹤子草的花形如飞鹤,翅、尾、嘴、足都一一具足。
此草的蔓,到了春天会生出一种虫,都是成双成对的,它们只食鹤子草的叶子。当地妇女捉来放在妆奁里,像养蚕一样养它,摘鹤子草的叶子喂它。虫老了以后不再进食,蜕变成一种蝴蝶,颜色赤黄,称为媚蝶,妇女佩带它,便能得到男人的怜爱。
红飞鼠,多产自交趾及广州、管州、泷州一带。红飞鼠的腹部有深黑色的毛,非常细密,只有肉翅是浅黑色的,它们成双成对地隐伏在红蕉花里。捕捉它的人只要捉住一只,另一只就不会逃走。当在的妇人都“买而带之”,以为媚药。
红飞鼠就是红蝙蝠。由诺龙、媚蝶、红飞鼠的描述中,我们可知它们的共同点,即它们都是雌雄成对,生死不离。后来出现的媚虫大都如此。
如明谢肇淛《五杂俎》谓,“蛤蚧,偶虫也。雄曰蛤,雌曰蚧,自呼其名,相随不舍。遇其交合捕之,虽死,牢抱不开。人多采之以为媚药”;又清屈大均《广东新语》称,金花虫“喜藏朱槿花中,一一相交,取带令人相媚”,都有成双成对、相随不离的特性。
由此可知,此类虫子之所以有媚人的功效,即在于雌雄之间拥有深厚的情感,此外,又因此类媚虫常相交配或忘死交配,使它们具有能使男子英挺勃发的功效。
汉杨孚《岣嵝神书》说青蚨“生青海诸山,雌雄长处不相舍,青金色。人采得以法末之,用涂钱,以货易于人,昼用夜归”,到了唐代李珣《海药本草》便说其“秘精(即固精),缩小便”,《本草纲目》亦说“益阳道”。
而上面提到的蛤蚧也是春药中的一味药,明代洪基《摄生总要》中“兴战立阳丹”、“西施受宠丹”药方里都有蛤蚧入药,其中收录的“春方药物歌”还说“至大至坚须蛤蚧“。
媚虫的种种功效,说是从真实药性上得来,毋宁说是根据方术玄理得来——在玄学的作用下,这种虫类身上的至死不渝的情感及能力,人可以通过佩带、持有而获得此种能力。


自古迄今,对于媚虫,哪怕它功效仅可一试,人们还是孜孜以求。虽然,所有的媚虫的功效大概都如王嘉《拾遗记》所说的嗽金鸟所吐辟寒金的神异性一样,似有若无:
魏明帝于即位第二年,起造灵禽之园,将远方诸国所贡献的珍禽异兽,都放养在园内,其中有昆明国进贡的嗽金鸟。
该国的人说:产此鸟之地去燃州有九千里之遥,此鸟形状如雀,但颜色是黄的,羽毛非常柔软细密,常翱翔于海上。昆明国因听闻大魏朝的德化泽及荒远,故此梯山航海,来献给大魏。
明帝即得此鸟,把它养在灵禽之园里,给它喂食真珠,饮以龟脑之髓。此鸟经常吐出金屑,如粟米大小,可以用来铸造器皿——汉武帝时,有人进献神雀,也是这一类鸟。
嗽金鸟畏惧霜雪,明帝于是起了小屋安置它,名为辟寒台。门窗墙壁皆用水晶制作,这是为了使内外透光通彻。
宫人们争相用嗽金鸟所吐之金来装饰钗佩,称为辟寒金。他们互相嘲讽时会说:“不服辟寒金,哪得帝王心。”那些希望得到宠幸的宫人,都争夺辟寒金来制作佩饰,带在身上片刻不离,希望借此得到宠幸。后来魏朝灭亡,宫中的池苑楼台都化为了灰烬,嗽金鸟也就飞走了。
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似有若无,不可长久。

-----------------------------
精选高品质二手iPhone,上爱锋贝A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锋贝 ( 粤ICP备16041312号-5 )

GMT+8, 2025-2-21 19: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Discuz Team.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