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购一空可能是因为销售爆发,也可能就是单纯的供货不足;全面现货可能是需求没有跟上,也有可能是单纯的备货信息上来了,货给足了。
就我的理解来说,对于p60系列,其实能够现货要比抢购一空更有价值。
因为p系列的需求摆在那那, Mate50系列已经充分验证了华为在现阶段用骁龙和4G做旗舰机的可能性。
这个时候再去像Mate50那样严格控制初期的备货量,其实是得不偿失的。或者说也侧面反映华为的信心还没有建立起来。
过去几年里,华为遭遇了一个非常大的销量滑坡。但这个销量滑坡和当初的诺基亚是完全不同的。
诺基亚是,需求侧废掉了,整个品牌进入了一个迅速死亡死亡的过程。
而华为则是供给侧爆掉了,需求依然旺盛,大量的需求拥堵,今年荣耀 Magic 5发布的时候公布了一个数据,他们测算下来,华为的高端系列的潜在换机用户规模大概是6,000万。
另一个数据,华为目前的活跃手机用户量,也就是用户保有量在中国的占比差不多是1/4。
也就是说到现在在中国的手机用户里面,每4个人里面差不多有一个就在用华为。
华为的回归和恢复是必然的,但这个恢复的过程其实并不容易。
到现在为止我们去看华为,依然没有麒麟芯片,也没有5G。但毫无疑问,华为整个的产品节奏和技术节奏其实已经在回归了。
从去年的mate50开始,华为引领了昆仑玻璃,北斗卫星通讯等技术,包括 Mate 50 RS上的那个长焦微距。也迅速成为了行业潮流,各大厂商都在跟进。且到目前为止无处其右。
另一个有意思的点,华为在p60上并没有跟进一英寸,但凭借自己的技术底蕴,依然做到了顶级的影像体验。
一英寸本身的素质不用质疑,但是因为它过大的体积和模组厚度,导致手机的凸起非常严重,已经破坏了手机的基本产品形态。
手机的前提是它是一部手机,这个是不可能改变的。所有以突破手机基本前形态为前提的选择,我觉得最终都有可能被证伪。
对于手机来说更重要的其实是在保持其基本的产品形态和便携性的前提下,做技术突破。而这一块显然p60系列打了一个非常好的标杆和样本。
以及在产品设计上,智能手机发展到现在,其实整个的创新已经陷入停滞。设计上也是如此,我们去看现在的主流手机,绝大部分要么是学习华为的mate系列,做居中大圆环,要么是学华为的p系列,做边缘双环。
那么这一块未来的发展道路在哪里,华为同样在做出一个很有意思的探索。
产品节奏回归正轨,技术发展回归引领。这个其实才是华为回归的本质和核心。
只要华为牢牢把握住了这一点,那么接下来整个华为手机业务的发展基础,它其实是有保障的。
现在这个阶段对于华为来说更重要的其实不是市场规模突破,而是业务延续性保障。
华为的回归是必然的,迟早的,因为整个中国的产业崛起这个东西是必然的,但问题在于华为能不能等到中国产业崛起的那一天。
业务连续性的保障前提是现金流的保障。华为是一家重投研发投入的公司,它的研发投入在过去几年,不减反增。
这个是投资未来天赋值的。也就是在未来,一旦华为满血回归,他带给整个行业的压力将会比过去更大。
所以你得撑得住,然后才能谈未来,当下都没有了,哪来的未来。
所以某种意义上,Mate50可以说是华为阶段性证明其生存逻辑的核心节点。而p60应该是这一逻辑的进一步验证。
所以华为在p60系列上的备货上来,把货量搞上去,然后如果整个的市场反馈在迈特50上能够再上一步大台阶,那么基本上现阶段华为的终端业务就安全了。
我觉得这个要比华为的手机销量到底能排到前几?什么时候能回到世界舞台更重要。
而现阶段华为做到这个事情的核心底气其实是三个。
一个是经过这么大的打击,华为整个体系的完整性依然得到了保存。尤其是渠道体系和品牌露出,在消费者心中的存在感依然没有减弱。
二是整个华为的技术引领这一特质没有改变,华为依然是一个疯狂研发投入疯狂产出成果的厂商,而这个是华为保持领先的一个最核心的本质。
第三个则是华为庞大的潜在用户群,依然愿意选择和支持华为。使得华为整个的业务延续性不再是理论上的,而是实质上展现出来的。
而p60恰好是mate50这个节点之后的一个验证。
这个事情完成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对华为的回归就基本上只要等待了时间到了他就回来了。
这个时候再去争论一些其他的有的没了,其实没有太大意义,华为现阶段就是这样,我们还是要通过现象去看本质。
粉丝之间的撕逼其实是没有用的,你看国产四大之间撕了这么多年,结果华为一当机,所有的高端都归苹果了。
你喷苹果有用吗?你骂苹果有用吗?没有用的人家底气就在那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