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对于 iX 的外观设计可能还存在争议,那么 iX 的内饰设计则是一次在视觉、质感、品位、气质上的全方位提升。
不过接下来就要说一说 iX 上最大的短板,车机。 软件还是不要德味的好
iX 是宝马产品线里首款搭载 ID8 车机系统的车型,当时宝马还特意为此举办了全球线上发布会,其中的一个重点在于 ID8 采用全新的 UI 设计,在中控首页有更多的快捷卡片设计,系统内对于各种图案的渲染会和 iX 的整体设计风格相呼应,有不少细节处都用到了 iX 的广告主题色香槟金。
另一个重点则是全新的语音系统,这套语音系统有一个新的 ID 形象,像很多个不同大小的发光气泡,发布会上描绘的这套语音系统能力强大,有不少人工智能和个性化的设置内容在里面。
总之当时的发布会听得让人很是期待,然而事实证明,现阶段还是不要对德国车机抱有过高的期待。 屏幕不错,车机就一般了
iX 上的 ID8 比起此前在其他宝马车型上体验过的 ID7 感受确实进步了,但是这个主要源于全新的双联屏。这块双联屏分辨率和对比度堪比移动电子设备,在车机屏幕里属于拔尖水准,观感很棒,触控响应速度也非常快。
假如我希望更改车辆的动能回收设定,我需要先点击首页左侧的「菜单」,然后进入全屏的应用抽屉,找到对应的设置应用,然后再进去找到动能回收设置页,再进一两级设置才能实现。
层级过多的菜单导致了操作步骤过多,并且经常是全屏显示,看不到「来时的路」,在我的使用中很多设置过的路径再次要用时经常会记不起来,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进入了搜索模式,总要找一找才能知道你要的功能藏在哪。
然后再说第二个问题,那就是视觉展现的质感。
我前面才夸过 iX 双联屏的色域和分辨率,但动态显示的流畅性方面,iX 的感受就比较一般了,不论是首页的左右滑页还是菜单里上下滑页,都能感觉到比较明显的拖影,至于到底是渲染动画的帧率不够还是屏幕本身的刷新率不够就不得而知了。
除此之外,显示质感的不足还体现在整个 UI 的各种「风格不对齐」上,比如首页快捷卡片是一种风格,进入菜单以后图标的样式马上让人感觉好像互联网时代倒退了几年,进入到本土化应用腾讯小场景则又是另一种风格,各级菜单的显示除了一些颜色和细节上的呼应,缺失整体感。
以及 iX 整个车机所使用的字体设计,放在 2021 年来看确实有些单调和老气了。
第三个问题是语音系统。也许因为试驾车还不是最终的版本,软件上还有待优化,ID8 上全新的语音系统使用下来的感受相比 ID7 并没有换代级别的提升,开启尾门、切换驾驶模式均无法语音实现,开启主驾车窗系统需要二次提问「开启哪一侧」来确认,但在 iX 前排的化妆镜区域我又看到主副驾都有的分区收音麦克风。
语音助手实际的唤醒响应速度不错,但被唤醒以后要过几秒才有一声提示音,如果是被主驾唤醒,语音助手的动画会显示在 HUD 上而非中控上。所以在停车以后我刚开始尝试各种语音操作时,紧盯着中控的我一直没看到语音助手的动画,加上唤醒提示音也要延迟好几秒才出现,总以为唤醒又失败了。 是不足,但也是「比上不足」
关于 iX 车机的吐槽部分到此结束,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停留在 BBA 三家的对比中,宝马 iDrive 其实做得已经是比较不错的那个,在系统层级的逻辑和实体加触控的交互方式上都比另外两家要更进一步。
而我认为的 iX 的不足,对比的是当今最好用的新造车产品,它们确实把车机的交互、信息显示、语音控制做到了全世界顶尖的水平,相比之下 iX 这方面确实仍存在明显的差距。
吐槽完 iX 上最大的短板之后,接下来就该说说这台车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了。 宝马,还是得开起来
如果要选一个 iX 上我认为最出彩的环节,那毫无疑问就是驾驶。
在说 iX 的驾驶感受之前,我想再次强调一件事情:即便在电动车领域,油门的快速响应和线性也是相对于燃油车的,不同车型优秀的标定和低水平的标定之间相隔十万八千里,驾驶感受同理。
然后再说我对于 iX 驾驶感受的结论:一台明显超越 X5,多方面优秀到反常识的中大型 SUV。 神奇的视野
先回顾一下 iX 的三维尺寸:4,953 × 1,967 × 1,695 mm,一台车长接近 5 米的中大型 SUV,但当我坐进 iX 的前排,感受到的视野却相当开阔。
我放一张副驾位在视线齐平高度拍摄的图片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这是同一位置拍摄的广角图片。
宽广的视野源于这么几个因素,首先是 iX 整个前排仪表台高度很低,正常坐姿下仪表台高度低于我的胸口,所以目光往下的视角很好。
其次是 iX 前舱是一个俯冲的曲线,我向前的视线差不多与之相切,正前方视野没有被前舱机盖所遮挡,这种感受和特斯拉的 SUV 车型非常相似。更加神奇的是前舱的机盖从车内看过去是一个弧形,车辆左前右前两个角仿佛收回了车内一般,给人很好的开阔感。
iX 前挡风玻璃的面积很大,向车顶延伸的部分较长,看向前方时余光往上的部分几乎没有遮挡感,两侧 A 柱倾斜角够大,位置又恰到好处地绕开了大角度转向时侧方视野的盲区。
如此宽阔的视野再加上前排内饰的弧形包围设计巧妙的减少了 iX 车宽和车头的存在感,在视觉感官上很大程度的降低了 iX 作为一台大车带给人的体量感和紧张。一天的试驾下来不管是进出地下车库里的各种小路还是拥堵路况下的贴身变道和并行,这台初次上手的 iX 都让我觉得非常安心。
不过这也不完全是视野的功劳。 当顶级食材遇上金牌厨师
iX 的机械配置对得起旗舰之名,图中的几项配置我简单陈列一下:前双叉臂后五连杆、前后双腔电控空气悬架、可变转向比转向、前后高预载防倾杆、前后限滑电驱系统、17 寸刹车盘、22 寸低滚阻 + 静音棉轮胎等等。
底盘之后再是车身,iX 采用了当今流行的上钢下铝车身结构,下车身主要为铸铝件,A、B 柱的区域采用了超高强度热成型钢。宝马应用多年的碳纤维车身结构在 iX 上得到了更加夸张的应用:车顶、A、B 柱以及整个侧门框结构连接在一起的碳纤维结构——Carbon Cage,即「碳笼」。
「纸上谈兵」以后,实际驾驶中这台机械配置奇高的 iX 在宝马的调校下就像被施展了魔法一般,几乎颠覆了我对于大型豪华 SUV 驾驶感受的认知。
可以说如果不看数据,我并不会觉得 iX 是一台体重 2.5 吨的车。除此之外,iX 开起来也不像 SUV,更不像一台轴距 3 米的 SUV。它的转向在经济模式下的阻尼很小,操作起来非常轻松,得益于后桥转向系统的加持,它的转向半径也明显比它 3 米轴距应当体现出来的要小,加上转向圈数不多,低速行驶下直角转弯和地库转盘对它来说都不是什么挑战。
这个状态下 iX 的空气悬架也很柔和,在行驶中兢兢业业地吸收路面的各种起伏,与此同时比较难得的是 iX 的车身其实并没有多少因此而产生的上下或是前后的俯仰,高速过弯的侧倾完全不像舒适模式的样子,车辆的滚转幅度十分克制,这一点有别绝大多数的同级车型。
实际体验中,iX 的基础辅助驾驶体验一如既往的优秀,车道保持和自适应巡航哪怕相比新势力车型也是标杆一般的存在。打灯自动变道的响应和执行速度上 iX 和 X5 以及 iX3 相当,这个确实是原来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功能的开启速度在 iX 上从以往的 70 km/h 降低到了 30 km/h,可用场景提升了很多。
交互方面 iX 也沿用了宝马全新的辅助驾驶可视化 UI,对于道路环境感知的「人机对齐」有不错的效果,另外还可以把这一显示内容投影在 HUD 之中。
本来期待最高的视觉自动泊车功能试驾时似乎还不是完成态,地库里视觉泊车的表现不如人意,主要问题依然还是界面的交互上,车辆识别出的车位并没有直观的俯瞰图标记,不过实际泊入的动作中有 AR 投影的路径线,只是泊入过程出了几次小意外,总的来说还是让我觉得有些遗憾,期待后续 OTA 的升级以后会有改善。 iX 上的变与不变
回到开头说的能耗,iX 电池的总容量是 111.5 kWh,可用容量为 105.2 kWh,最大充电功率 195 kW,最大动能回收功率在时速为 200 km/h 时可达到 208 kW。
在电动车最看中的续航方面,iX 的成绩是 WLTP 630 km。作为对比,搭载 100 kWh 电池包的蔚来 ES8 WLTP 续航 500 km,其 NEDC 续航为 580 km。
四驱长续航版本的 Model Y WLTP 续航 507 km,NEDC 续航为 594 km。
也就是说,按照对比这两台车的 WLTP 到 NEDC 的倍率,双电机的 iX xDrive50 车型 NEDC 续航大概在 730 km 附近。
即便是在当天轻度激烈驾驶,两位乘客,空调 19℃,气温 10℃ 的条件下,18.5 kWh/100 km 的电耗也足以让 iX 行驶 568 km。
这样的续航能力,足以让 iX 正面对抗中大型纯电 SUV 里的最强王者——Model X。
但这样的真实续航能力在 iX3 上我们已经领会过了,极佳的机械素质,对于豪华的氛围营造在 iX 上让人感到欣喜,但要说意外吗,其实不至于。
因为这些和「车」相关的内容宝马一向拿手。相比之下,宝马 iX 在软件上的表现也没让人觉得有多意外,它确实进步了,但也确实还是宝马水平。
所以 iX 上真正让人觉得不太宝马的地方,可能还是这套全新且大胆的设计,在一台旗舰 SUV 上把艺术、浮夸、突破的思想表达得那么直接。
在我看来,汽车换代设计的成功与否不在于看到新车时的第一感觉是否好看,而是在新老产品放在一起的时候,你能不能感觉到旧车型已经老了。
这个答案大家看图以后心里应该已经有了。 写在最后
iX 是一款让人印象深刻的产品,在传统汽车品牌里,已经很久一段时间没有出现过这么一台从内到外让人耳目一新,同时又拥有着不俗产品力的车型了。
是的,iX 的车机依然是它的短板,但宝马至今仍有这么大的用户群,说明它的其余魅力还是足以让它的目标用户为之买单。
试驾结束去往机场之前,我打开 iX 的多媒体列表,把 4D 震动设置为最大,环绕效果设置为最强,放了一首后海大鲨鱼的《心要野》。
期间停车场一位 Model Y 车主走过来前后打量了 iX 几圈,然后站在主驾窗户外看着中控屏,我不知道他当时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但我只知道我当时的虚荣心已经混合着音乐带给我的愉悦流向了嘴角。这可能就是 iX 产品之外的竞争力吧。
对了,我刚在宝马英国官网配置了一台同配置的顶中顶 iX,价格是 117,045 英镑,折合人民币 100.7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