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锋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开启左侧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9 04: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键注册,加入手机圈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iPhone 13 发布,这次依然没有采用快充。但是一些国产旗舰,比如 iqoo 8 Pro、小米 mix4 等早就用上 120W 快充,
并且这些手机的无线充电实力同样不俗。你觉得 iPhone 13 和国产旗舰相比,它的充电实力是不是太拉胯了?苹果手机快充你认为有必要吗?

-----------------------------
精选高品质二手iPhone,上爱锋贝APP
发表于 2023-4-9 05: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卖得出去。
别分析了,没啥技术原因,就是因为卖得出去。
果粉会倾向于给苹果添加神秘学因素,强行给苹果加戏,其实就是单纯的不加强快充也卖得出去,我凭啥不多赚这个钱?
什么?多加快充伤电池?
那苹果给你上一个120W,你用五福一安不就得了,你干啥要用PD的充电头呢?
苹果实测充入功率高于20W的时候,我见你夸得嗷嗷的啊,没见到你批判啊?
自己阳痿,还非得说结婚不是为了性生活,自己清心寡欲不追求快感,属于是欲盖拟彰了嗷。
一句话:我苹果有A芯片+IOS,就是要割韭菜,你爱买不买吧。
事实是:我特么买爆!降价升配真香!
精选高品质二手iPhone,上爱锋贝APP
发表于 2023-4-9 07: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说吧,苹果现在是没有上快充,一堆人帮苹果说话,啥啥啥……
要是苹果上了快充,吹牛逼的还是这群人……
当年还是单摄像头的时候,华为最先用了堆摄像头的办法。
当时一堆人不屑,low,落后,也只有华为这种傻×企业才想得出堆摄像头这种落后方式了。
结果苹果也开始搞起了多摄像头了,一堆人吹苹果拍照牛逼的。
其他手机的摄像头尽量避免鬼影,结果苹果手机拍照鬼影重重,不也没事?
快充也是一样。
现在为了给苹果找借口,“慢生活”都吹出来了。
等到苹果上了快充了,还不是一堆人说牛逼的。
我感觉快充可能在下两代苹果中会出现,而且快充是个大杀器,会导致苹果手机进行一轮换机狂潮。可能会导致苹果又到达一个销量巅峰,把以前所有的苹果手机都淘汰掉。
毕竟现在很多用苹果的除了习惯,“慢生活”装逼也是其中一项
等到苹果也有“快生活”了,那些慢生活的就代表“落后”了。
总的来说,苹果在一些地方的确不当人。
说什么外国人都生活在家里,随时可以充电,不介意快充。
劳资也是天天呆在办公室,我情愿让一根充电线把我拴着?脑子瓦特了吧?
之所以吹慢生活,只是没得用而已。
要是苹果快充出来了,就没有吹慢生活的了,一堆“真香”出现了。
吹慢生活的那群kol也可以功成身退了,你们的任务完成了。
苹果有这个资格,他不上快充,依旧是最牛逼的手机。
苹果手机牛逼,但绝对不是他不上快充的理由。
苹果手机的快充,估计会导致一个换机狂潮
精选高品质二手iPhone,上爱锋贝APP
发表于 2023-4-9 08: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12月23日 更新

真没想到这个回答会有如此多的关注和讨论,之前写作后大致修改了一些错误和纰漏,不过一周后也就没在继续更新,期间我偶尔会看下评论区的讨论,选择部分回复,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或者评论比较集中,我就在这次更新中统一回答:
关于“史上最细 100w Type C 快充线” 这条,一些普遍的问题是:


  • 这根线看着这么细,能否支持 100w 快充?
  • 这线这么细,会不会发热严重?
  • 粗的线肯定是内阻小,发热低,安全
其实这样的测试我个人早就做过了,只是最初限于篇幅,我没有把测试细节写入回答,没有充分的实证我不会写入回答中,就像这篇文章中基本所有的照片都是我为了这篇文章专门单独拍摄的一样,这也是我个人对回答质量的坚持,也感谢好几位朋友给予的“专业认可”。现在既然我抛出了结论,就着谁提出谁举证的态度,我把完整的求证测试过程记录如下,这个测试早在9月就做好了: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1.jpg
我把家里两台 MacBook Pro 16 跑 cinbench R23 到电池用超过50%, 然后用 idmix 的100w 充电器分别连接两根线:
一根是之前提到的苹果iPad mini附送的100w 细线,一根是倍思的100w 线,选择倍思这根是因为其颜色同样是白色,对外辐射的热成像图相似方便测温仪感知,另外这根线的粗细也是几乎市面上100w线材的标准粗细,最后再加上两根线都是1米长度,也适合对照。用测试仪测试两根线都是 20V x 5A 带 e-mark 芯片认证, usb 2.0 专用充电线。我用了两个idmix @IDMIX品牌 的100w Gan快充,这两个快充体积小巧,发热均衡,接口合理,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品牌: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2.jpg
我还用了ecoflow@EcoFlow正浩 的River Pro 来供电: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3.jpg
两台MacBook Pro 16 均支持96w 输入, 而在电池未满,允许高负荷App时,电脑可以最大功率的接收输入,所以我跑着cinebench R23 多核测试,两个供电都处于满负荷工作: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4.jpg
从2点6分开始 测试进行了半小时,但是搜集的数据已经有足够,所以后面也没再进行更长的时间: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5.jpg
测试开始时室温28度,测试结束时30.8度: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6.jpg

白色充电器连接苹果线,红色连接对照线

最初的测试显示数据,两台MacBook 都能识别100w 输入电源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7.jpg
测试进行10分钟时,苹果线是30.8度,倍思线是31度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8.jpg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9.jpg

测试进行15分时,这时线头的温度分别是苹果 36.2 和倍思 39.8,倍思温度要高不少: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10.jpg

苹果线头温度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11.jpg

倍思线头温度


测试继续进行直到完成,后面的数据也放在上传图中供参考,但是线的温度并非一直上升,中途大约都是在31度左右: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12.jpg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13.jpg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14.jpg
所以满负荷测试了半个小时,基本可以下结论:
线无论粗细,实测温度差别都在1度以内,比室温也就高出1-2度,并没有苹果细线就比普通粗线热的说法。 接头出温度比室温高5-8度,不同线材设计有不同差别,相较来说苹果的温度比倍思的低。
如果只是 100w 充电不够看,我们来看看最新的 USB PD 3.1 协议下这根线的表现:通过嫁接最新的 Type C 转MagSafe 快充线,这根最细的 100w 成功支持起了 140w 快充,由于 PD 3.1 协议通过提升电压的方式来提升功率,所以线缆的粗细可以维持不变: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15.jpg
测试半小时后,温度和发热与100w时基本无异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16.jpg
线头温度在40度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17.jpg
线缆温度在 35度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18.jpg
这个测试告诉我们什么?
E-marker 认证的重要性,一根线材通过了 E-marker 100w 认证与否直接表明这根线材满足 100w 输电的标准规范,甚至支持未来140w 乃至 240w 快充协议。所以哪怕这根线很细,依然不妨碍其实现功能,这也是为何我在文中反复强调“规范”,“标准”的重要性,正是有了统一的规范,人们才能在规则内做到技术创新,否则厂商很大一部分精力会放在挑战最低成本上面。而正是有了统一的起跑线,在这之上的研发才是有效的提升,例如 GaN 技术,SiC 技术都是在充电器基于 USB PD 快充标准之上的创新,也推动了整个充电器业界的繁荣,而且正是由于对规范的遵守,充电设备制造厂商不仅有了底气把锅甩给设备,还能背靠规范和标准的长期有效性,大规模采购和制造降低成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环保,而不是每次升级充电协议便需要推出新的更粗的线缆搭配。
第二件事是想继续聊聊 29w 充电器

29w 快充的内部结构,很有意思的是就在我写了关于这个充电器的过往经历后,网络上便传开了早期这个充电器的工程版,而且还是透明外壳,方便工程师观察内部结构和测试: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19.jpg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见左边电路板的部分是一个整体从开口处插入并且翻转45度固定,再插入右半电路板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20.jpg
第三件事是我想再额外展开一下原文“苹果也有开放?” 章节中谈到的苹果对于 USB PD 标准的贡献。

刚好就在10月底苹果发布了最新的 Macbook Pro ,一个所有爆料都没细谈的是这款机器的16寸版本居然配带了业界首款支持 USB PD 3.1 扩展标准的 140w 快充,而且苹果在这款快充上第一次使用了 GaN 技术提升功率的同时,缩小了体积,而且再次向业界证明自己支持 USB PD 公用标准的决心,下图左边的 140 w 虽然更高,但是宽度却比96w更窄,与 67w看齐: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21.jpg
左边140w在功率提升46%的同时,体积只多了10%,GaN 技术功不可没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22.jpg
如果你是这篇回答的读者,相信原文已经让你对 USB PD 标准的重要性有了直观认识,而这次苹果的做法更是进一步向业界展示了 USB PD 向 240w 快充实现的路径,简单的说就是基础作业有了,剩下的就是第三方快充厂商去发挥自己的实力作出更便宜,功率更大的标准快充。而且就像目前已经在售的多款苹果快充一样,这种对通用标准的支持,其实是让用户未来很多年都无需扔掉旧的充电器,可以安心支持未来的大功率设备: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23.jpg

苹果全系 USB Type C 快充

另外更让人欣慰的是,在MagSafe 快充支持上,苹果同样选择了类似我文中提到的 Type-C 转 MagSafe 线,其意义在于无论你是哪种 USB PD 协议的快充,均可以启用 MagSafe 的优势,另外 MacBook 还有额外三个 Type C 接口依然兼容 USB PD 100w 协议,所以 MagSafe 只是一个优势,并没有说苹果放弃或者独推 MagSafe 替代 USB PD 充电,这其实与我原回答对于Type-C 转 Lightning 线的意义不谋而合——苹果在推进 USB PD 协议的广泛适配,但是Lightning 接口就如同 Macbook Pro 重新启用的 MagSafe 接口一样其实是增加的特性,而不是简单对整体生态的破坏。
第四件事是关于线材的耐用度

我在原文中说:
我个人强烈建议不要买破解的快充线,毕竟这一头连着好几千的设备,而一根线如果适当保存,用上 5-6 年不是问题。
于是就有评论质疑原装线能否用这么长时间,我仔细想了下这个问题其实挺因人而异,每人对线材的使用频率和使用环境、条件千差万别,也许我可以使用 5 年,但是评论中的人可能一年就脱皮也是非常正常,另外也因为我家里设备多,所以线材也多,如果我有10根线5年平均用下来每根线的使用时间比只有一根线用一年使用的时间损耗小的多。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我翻出以前的 USB-A 转 Lightning 线,从 iPhone 5 过来,算起来已经过了快 10 年没有一根坏过,状况最差的两根也就是发黄,另外照片中也能看出来,我其实剩了好些原装线连包装都没拆: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24.jpg
另外如果你的线材数量不多而且经常随身携带磨损严重,我个人推荐紫米的这种编织线: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25.jpg
在我换用 MagSafe 以前这是我用得最频繁的一根线,除了 Mfi 认证外,紫米也对线缆的接头处进行了加强,而价格比原装线还要便宜,如今也有了 Type-C 转 Lightning 版本。
10月18日 原回答

海外市场

好像很多答案都把苹果自然而然的放在中国市场,横向一比,一众旗舰 120w 之于 iPhone 20w,苹果输的一败涂地。
既然是回答问题,不妨提供另一个视角,跳出中国,让我们看看美国这个苹果的主场市占率是什么情况,随手搜了个图,大致就是这样: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26.jpg
数据统计到 2021Q1,苹果在美国市场占有率是55%,三星 27%,Lenovo/Moto 7%,LG 6%,然后就是其他 5%,而如果你再对比前面几个季度的数据会发现,这个比例几乎没有多大变化:苹果始终牢牢把握住 40-60% 的市场,三星在 20-30% ,其余公司就是拼抢剩下 10-20 % 左右的份额, 努力不成为 Others 。
这说明什么?与中国市场百花齐放不同,美国市场苹果几乎处于彻底的垄断地位,而且上面的市占率中,只有苹果是不做入门级别的手机,其余厂家都是高中低档都卖,即便如此苹果也能拿到半壁江山,这真的可怕。
重点来了,与这销量所对应的,上榜的不论是苹果还是第二的三星,乃至第三的 Moto 和 LG 其旗舰手机对快充支持都很保守:
三星旗舰的 Fold 3 和 Flip 3 仅支持 25w 和 15w,更有趣的是三星曾经在Note 10+ 上做过 45w 快充,但是其接班人 Note 20 Ultra 竟然缩回 25w 也许是三星发觉了什么不妥的地方…
Moto 那边的旗舰 Edge 只支持27w,LG V60 也只支持 25w 充电
所以一众手机看下来,美国市场上2021年所有在售旗舰手机充电居然都在 25w 左右,美国市场没有任何法律规定手机不能做100w快充,那事情怎么如此巧合?
巧合之下其实是必然:美国人要么不在乎快充,要么就是厂商知道这个卖点不够成痒点。或者这快充的背后可能有不为人知的缺陷… 苹果作为一个美国公司,也会有同样的思考和顾虑,哪怕是从商业角度考虑,第二名三星都没再拿快充当卖点,自己显然不急。至少在苹果高管的眼里,工程师递交的报告说明快充带来的负面作用可能高过其带来的卖点。毕竟苹果的机器每年销量以亿计,如果快充导致每年多烧10台手机,你猜苹果会上几次全球头条?
那为什么国内手机厂商巴不得你5分钟就能0-100%呢?其实答案也很直接:卷啊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27.jpg

2021上半年中国手机排行榜

所有国内上榜的公司都在堆快充,就像几年前堆摄像头,堆屏占比,现在堆高刷屏一样。你不做,你的市场很可能就被别人抢了去。回想一下多少曾经小而美的厂商就因为没有刻意跟上这种“潮流”而销售散崩的?
我手里三年前的小米8 告诉我那时候旗舰的标准也就18w而已,而对应的iPhone X 2017年就 18w了,你看到如今连国家都出来政策限制快充功率,说明这事可能一直怼下去会反噬,所以不得不出个政策限制快充军备竞赛。
所以说到底苹果为啥不上快充,答案可能就是这么简单:美国本土市场没必要。
那中国呢?就不怕中国地头蛇抢你地盘?苹果上有美国爸爸 301 调查,长臂管辖权护体,下有 A15 安卓三年都追不上的底气,换个视角看连 Apple Tv+ ,iCloud+,流媒体,News+,Fitness 等等一众每年烧苹果几百亿的服务都被挡在外面无法构成自己的护城河,你说区区一个有线快充会影响苹果手机在国内销量?
最后,前面这些还只是个人的推断,下面来点实质的技术干货,有耐心的同学可以看完再评价也不迟。苹果作为一个跟电池打了几十年交道的消费电子巨头,它能网罗的人才和研发的专利技术不是普通公司可以小觑的,我先举一个看似不相干的小例子:
14.5v 快充电压

很多人都对 iPhone USB PD 9v 快充标准耳熟能详了,但是其实iPhone 还支持一个奇葩的快充电压: 14.5v,就像很多人在 iPhone 手机合规认证中发现的一样,iPhone 的快充规范赫然出现了 14.5v 这个少见电压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28.jpg

而且更奇葩的是,苹果就造过一款支持 14.5v 的充电器,那就是 2015 年苹果第一款 Type C 接口电源, 仅有 29w 输出,搭配当时全新的 12寸 MacBook。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29.jpg
继续奇葩的是,由于这个电压档位过于反常规,第三年苹果就推出了30w Type C 电源搭配自己的iPad Pro 而且电压档位也扩展至:5v,9v,15v 和 20v 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熟悉这个电压分级的朋友一定知道目前几乎所有Type C快充都是这几个分级档位。现在我们再回去看这个奇葩的29w 电源,它竟然仅有 5v 和 14.5v 两个电压档位,协议也仅仅支持 Apple 2.4 和 USB PD。


现在你知道了,原来苹果一直在自己的 iPhone 乃至iPad, MacBook 家族上向后兼容14.5v 这个奇葩电压原来的为了向后兼容这个曾经的奇葩电源? 作为用户我想说的是,新产品支持老充电器,确实贯彻了苹果的“环保”理念。不过这个 29w 电源的“奇葩”程度还远不止这个电压档位,我们继续看图,看出来什么区别了吗?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31.jpg
如果看不出来,我们再对照下常见的 30w 充电头。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32.jpg
从下图里你可能看出来了,这个29w 电源跟其他苹果电源还有个不同是其封装采用了一体成型外壳,从1/4开口处嵌入整个内核,而其他苹果的快充皆为左右两个块合并的简易方式,所以让我们在脑子里模拟下,苹果是如何用1/4的开口组装成一个完整电源的…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33.jpg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34.jpg


这个电源的一体成型是在塑料模具上分成三份切割取出: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36.jpg
然后把内部分为大小两块电路板塞入: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37.jpg
为此苹果专门申请了一个专利来解释如何这个: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US9694526? 当年 Jony Ive 领导下的苹果极端追求这类“看似没用,徒增制造复杂”的细节,这种纯粹在另一个赛道上的错位竞争,可以说苹果是资源多到溢出。
100w 快充线提前布局

第二个小例子我们接着上面的 29w 充电器聊,既然我们知道苹果手机早早就支持 14.5v 电压,而 Type C 转 Lightning 起码支持 3A 的电流通过,那么单从入口供电估计,苹果也是为至少 45w 水平的快充做好了硬件准备。但是实际情况确更加超前:经常折腾快充的人估计知道双 Type C 快充线分带芯片和不带芯片两种,不带芯片的默认是 60w,支持 20V x 3A 的输入,而带芯片的,也即是通过集成 e-marker 芯片进行安规认证,而要这个认证需求就是支持 20V x 5A 100w 功率支持。而苹果的 Type C 转 Lightning MFi 认证需要你采购满足 USB-IF 标准的插头以及内置全功率的 e-marker 芯片,所以这样一来即便是你如今购买的通过 MFi 认证  Type C 转 Lightning 线缆依然可以超前支持到未来(可能的)100w 规格快充落地,这也解决了安卓和笔记本电脑快充领域18w, 60w,100w,私有 120w 线互不兼容的混乱局面,你如今能获得的 MFi 快充线未来依然可用而且不会影响功率。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38.jpg
所以 iPhone 从规格上说即便是使用 3A 的电流也能做到 45w 的快充,更别提经过 MFi 认证的 5A 电流可以直达75w,搭配合适的高C电池实现这个水平的快充都不需要多少硬件改动。
史上最细 100w Type C 快充线

第三个小例子更直接说明苹果的技术优势,就说最近刚刚发布的 iPad mini 里面送的这根 Type C 线: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39.jpg
别看这么细小,竟然带 e-marker 芯片支持 100w 的充电速度(20V x 5A)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40.jpg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41.jpg
同样是三星平板/手机附送的 Type C 线,粗细差不多却不带芯片,所以仅支持60w(20V x 3A)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42.jpg
下面这张图是我另购的紫米 100w 线,这种粗细可以在苹果以外几乎所有能找到 100w 线材中算是最细的: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43.jpg
最后再加上小米120w(20V x 6A)线一起进行比较,小米已经粗到影响缠绕了。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44.jpg
所以我想到两个问题:
1. 为什么只有苹果可以把 100w 线做到这么细
2. 为什么几乎同样粗细的三星仅能支持 60w 且没有 e-marker 芯片
老实说iPad mini 充电速度才区区 20w,如果是想省钱的话,大可学三星弄个 60w 线材凑数就足以,毕竟三星就可以毫无顾忌的说自己无论手机还是平板最高也就支持 45w 快充,配个最便宜的线无可厚非。
最后,这种线在最初第一代 Type C iPad Pro 2018上市时就配送了,我至今都没见过除了苹果外哪家跟进这么细的 100w 线。 从商人角度来说如果能保证规格的情况下越细通常意味着越低的成本,但是这必须是在使用同等技术的前提之下,所以要么苹果用了不一样的技术,否则很难解释为啥经常被人骂“保守”的苹果可以做出其他人做不出来的东西。而这也往往意味着额外的成本。其实说来说去,我能想到苹果这样做的理由无非是让自己的用户在不懂技术细节的前提下,无论抓起一根 iPad 充电线还是 MacBook 充电线 均能完全实现既定功率的快充,不会出现上面三星那种看似省钱,其实影响最终用户体验提升认知成本的偷工减料。
苹果也有开放?

第四个故事是关于开放,也许很多人一想起苹果就是“万恶不赦”的 Lightning 接口,我们不妨又顺着这个话题聊,当苹果在 2015 年寻求下一代快充解决方案的时候,它面临两个显然的选择:A:魔改 USB A口 继续做私有协议,就像过去的 Apple 2.4a 协议一样,参考如今的小米,华为,在魔改A口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B:改用 Type C,但是使用私有甚至魔改协议,就像Oppo,Vivo 一样,最终结果就是你我井水不犯河水,要想享受快充你就只能买我的特供充电器。但是苹果最终却选择了方案 C:充电器端使用通用的 Typc C 接口,手机端继续保留 Lightning ,充电协议确选择了开放的 USB PD 协议,第一眼看上去似乎是继续保护自己的 Lightning 知识产权,但是细想一下这样做的好处有四:

  • 最好的旧设备兼容性,是哪怕你是 8 年前的 iPhone 5,你依然可以使用新线缆
  • 解放了充电器制造厂商,只要你是满足标准化的 USB PD 快充协议,就能支持苹果全家设备 iPad,iPhone,MacBook 的快充
  • 支持未来的 Type C 接口大一统,自家的 Macbook 和 iPad 分布在 2016和2018 彻底实现了往 Type C 通用接口过渡。
  • 依然可以通过管控线缆的认证来确保安全达标(MFi 线缆认证)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45.jpg

数十年积攒下来的 Lightning 配件和外设并不少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苹果 iPhone 真的换了 Type C 接口,现实世界中不乏会有不懂的人拿着小米魔改 6A 线去充电然后发现竟然出奇的慢,或者有人随意拿了根耳机送的 Type C 线就去冲,结果由于质量太差,没法经受大电流冲击,轻则烧毁线材,重则伤及手机甚至人身安全。那么使用传统对 e-marker 芯片确保最基本的合规认证如何呢?苹果自己倒是准备好了,每一根卖出去的 Typc C 线均为 e-marker 认证的 100w,但是第三方参差不齐的 Type C 线怎么办?强行不允许没有芯片的线充电吗?普通用户没有专用设备又怎么能分得清哪些线合规哪些不合规呢?那要不在 Type C 上去搞 MFi 一样的硬件芯片植入式认证?但是这样下来,又会把通用的 Type C 线搞成私有魔改线。所以既然要保证安全,不如转而使用 Type C 转 Lighting 这样既解决了兼容性问题,也引入合规认证管理,同样使得大量 iPhone 手机和 Lightning 配件不至于成为电子垃圾,所以你还觉得 MFi 只是收智商税吗?
而时间线一旦拉长,你会越发感到这种方式对整个业界其实都是促进,因为未来 USB PD 快充是最主流的协议,任何一个支持 USB PD 标准的充电器基本都能对 iPhone 实现快充,请注意这跟过去靠破解 Apple 2.4a 协议具有本质上的不同,过去破解协议,表面上是厂商省钱,其实是规避了研发,选材质量等风险。而如今继续通过 MFi 认证,苹果至少可以在输入电流最后一道关卡上把好关,至于电源倒是可以随意选择。而且随着支持 Type C 转 Lightning 线缆逐渐便宜和每年的设备的迭代,用户家里找到一根快充线也完全不是难事。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46.jpg

支持 MFi 认证的每一条线缆都能在苹果官网查询到 UPC 编码

所以我个人强烈建议不要买破解的快充线,毕竟这一头连着好几千的设备,而一根线如果适当保存,用上 5-6 年不是问题。而且这问题我还可以延伸一下:真的是苹果无法做到 MFi 快充协议彻底加密吗?国内安卓厂商的私有快充协议直到现在都没有厂商能破解,苹果如果真的是想靠认证本身赚大钱,大可投入海量金钱搞出完全无法破解的加密充电芯片,问题是苹果其实并不想把这变成猫鼠游戏,它其实是把选择留给消费者:MFi 的线缆保证完全一致的充电规格和保护,如果你单纯的以为只是为了收门票钱,苹果何不自己再搞个快充协议,让蛋糕进一步分裂?所以当你现在回过头来看到每个安卓厂商都在搞自己私有快充协议,甚至魔改一套自己的硬件线缆和充电器,还觉得 Type C 未来光明吗?你三年前买的充电器,还能满血给另一台新手机快充吗?安卓在 Type C 接口大一统的表面之下,其实造就了更加割据分裂的事实。此外支持私有协议的大功率充电器和充电宝不仅会制造大量电子垃圾,携带和使用都局限在自己圈子内。另外支持开放的 USB PD 协议本身也确实给苹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就包括不能调用 PPS 很自由的调整输入电压和电流,直接上大电压快充(iPad 和 Macbook 因为更多的电池并联使得电压可以支持得更高,实现快充更加容易)。因为 USB PD 标准是10年前就制定好的,所以带着镣铐也要跳舞,这是选择这条路的代价。再回到我们一开头谈到的为何美国本土的厂商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慢冲”,其实这背后也是因为大家都是支持 USB PD 协议,即便是我手头3年前的三星 25w 充电头,也能完整支持 iPhone 的快充: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47.jpg
“20w“ 真的慢吗,还是我们被一叶障目?

这件事其实细想起来还真是个问题,首先苹果所谓的 20w 只是它在规格表上写的快充“最低”标准,事实上从 iPhone 11 开始,真实的最高功率一直都高过苹果标称,在最新的 iPhone 13 Pro Max 上达到了 28w,其完整充电时间是 86 分钟,但是电池前面 70% 充电速度很快,后面 30% 几乎花了同样时间: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48.jpg
作为对比,如果我们选择与 iPhone 13 Pro Max 定位相似的小米 11 Ultra,其完整充电时间是 34 分钟: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49.jpg
在 Anandtech 的电池使用测试中,iPhone 13 系列的实际使用时间非常惊艳,尽管电池容量相对安卓偏小,iPhone 13 Pro Max 尤其惊艳,获得了近 19 小时的使用时间,反观小米 11 Ultra,使用时间仅有 11 小时: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50.jpg
综合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有趣的事实:
iPhone 13 Pro Max 冲 30分钟电,有57%的电池,可以做到 10.69 小时的使用时间。
小米 11 Ultra 冲 30分钟电,有94%的电池,可以做到 10.11 小时的使用时间。
所以当我们把这三个因素同时加合起来:iPhone 电池容量相对小,充电向下虚标,整机节能极强,iPhone 在短时间充电后真实使用时间这个维度上并不逊色于看似差了几倍充电速度的安卓旗舰。很多人提到用了安卓快充,离不开那种出门前随手一冲就有半天时间的方便,如果放在 iPhone 13 上,20分钟的有线快充,iPhone 获得的使用时间不必50-60w 快充的安卓少。
这五个关于苹果充电和电池的小故事讲完,我希望你能有所启发,稍微让你从苹果的视角来看待充电这个问题。可能你只是看见 Lightning 接头就咬牙切齿,但如果你面对的是保有量数十亿的产品,成百上千的配件和长达10年的产品线,你愿意为了6年前一款并不起眼的充电器兼容而让所有新品向后支持吗?你愿意为了未来的高速快充,四年前就普及 100w 规格线缆和强制认证吗?你愿意为了用户方便在 iPad 和 MacBook 上随意切换充电线缆而不担心功率限制而提供支持 100w e-marker 的数据线吗?你愿意用开放标准的  USB PD 协议作为快充基石吗?
所以你现在还相信苹果是“没技术”做120w快充吗?
精选高品质二手iPhone,上爱锋贝APP
发表于 2023-4-9 09: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以为的苹果公司: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1.jpg
现实中的苹果公司:

国产手机已经用上了 120W 快充技术,为什么苹果还是坚持 ...-2.jpg
精选高品质二手iPhone,上爱锋贝APP
发表于 2023-4-9 11: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 “消费者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但那不是我的方式。
  • 我记得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我最初是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应该是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
  • 人们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
  • 正因如此,我从不依靠市场研究
                        ------------斯蒂夫.乔大林

因为苹果就是利维坦啊,乔大林对消费者“慈父般爱护”已经刻印在了果维坦的基因里,iOS封闭式的系统难道还不够体现果维坦的集权基因吗?
在果维坦下,消费者除了找理由说自己不需要还能怎么办,高呼需要,果维坦听不到的。
就算有一天高呼需要的人很多很多了,人们叫破了嗓子,老大哥也只注视着人们说“不,你不需要”
   或许将来的某天果维坦将人们的需要赐予给人们,但绝对不是因为人们高呼需要的声音足够大 ,而是果维坦觉得你需要,仅此而已
    而那时候,人们也会忘记过去的不满,心中只有感恩
精选高品质二手iPhone,上爱锋贝A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