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毕业的在校应届生,找了几个觉得还行的工作,但在网上 ...
我第一家实习公司,一个月1500(税后只有1350),工资次月月底发,997,公司食堂贵的要死。校招进的某二线厂差评满天飞。结果进去以后,大小礼物不断,有水果,管饭,工资当月发,年终奖还多发了半个月的,对我来说简直是天堂好吧。
后来去了某一线厂,工资翻了一倍,就感觉上家公司一般甚至问题非常大。然后又干了半年,我才发现,原来我被上家pua了,原来公司管理这么混乱,怪不得整天让我干杂活,怪不得ppt都是我写,怪不得就只有应届生在拼命加班。
华为每年校招被喷成啥样了?你让一个大专校招去华为,你看他喷不喷?但是你让一个高学历的,人家肯定会喷的,因为人家选择多。小公司氛围再好,华为再差,你让我选,我也肯定是去华为。
校招24万知乎上有大批人去,但是去年字节开的劝退价也是24万,90%都把offer拒了,逼的字节加价捞人。这群人如果上知乎也会疯狂喷字节,因为他们手里有好几个35万+的offer,但是你让一个年薪10万的看到怎么想?
所以啊,关键在于,你自己所处的地位,以及你有没有的选。
好不好是相对得。
----------------------
11月18日更新
关于我实习工资,我特意去找了下,是1360不是1350,知乎搜了下应该是超过800部分20%的税,1360刚好对得上,可以退税但是我不会当时就没退。
----------------------------- 我第一家实习公司,一个月1500(税后只有1350),工资次月月底发,997,公司食堂贵的要死。
校招进的某二线厂差评满天飞。结果进去以后,大小礼物不断,有水果,管饭,工资当月发,年终奖还多发了半个月的,对我来说简直是天堂好吧。
后来去了某一线厂,工资翻了一倍,就感觉上家公司一般甚至问题非常大。然后又干了半年,我才发现,原来我被上家pua了,原来公司管理这么混乱,怪不得整天让我干杂活,怪不得ppt都是我写,怪不得就只有应届生在拼命加班。
华为每年校招被喷成啥样了?你让一个大专校招去华为,你看他喷不喷?但是你让一个高学历的,人家肯定会喷的,因为人家选择多。小公司氛围再好,华为再差,你让我选,我也肯定是去华为。
校招24万知乎上有大批人去,但是去年字节开的劝退价也是24万,90%都把offer拒了,逼的字节加价捞人。这群人如果上知乎也会疯狂喷字节,因为他们手里有好几个35万+的offer,但是你让一个年薪10万的看到怎么想?
所以啊,关键在于,你自己所处的地位,以及你有没有的选。
好不好是相对得。
----------------------
11月18日更新
关于我实习工资,我特意去找了下,是1360不是1350,知乎搜了下应该是超过800部分20%的税,1360刚好对得上,可以退税但是我不会当时就没退。
这类一定不能光听网上的。
最好是有选择的兼听,做不到,选择不听,也别选择偏听,偏听最害人。
人的底层逻辑有个共性,对于正面的有益的事物,通常采用重行动,轻表达甚至不表达。
反之对于负面的事物,尤其是靠自己无法逆转的事物,则重表达,轻行动。
网络是什么?
网络是个表达空间,而不是个行为空间,所以咱们经常看到的现象,也就是:
为什么网上越是负面的东西似乎传播力越大,道理就在这了。
不信你在任意一个平台打开任意一个高赞的文,你会发现,明明这个文有1w个人赞同,但内100个评论里头竟然有80个是持反对意见的人。
这说明什么?
说明赞许某个意见的群体,通常有个很轻微的动作表示赞许,或者直接就走了,因为他的意识里“作者说的跟我想的一样”,一样的东西不需要留下什么痕迹。
而反对者必须通过自己的表达方式来陈述不同观点,有些言语匮乏的,直接人身攻击也不在少数……
这就是你在网上看见的所有言论的一个比较一致的方向。
而在现实生活里,行为的重要性就体现了。
比方说你家楼下超市贴了告示,说明天来排队的,没人五斤柴鸡蛋。
你听不到大伙对这超市的赞美声,但你转天能看见,天蒙蒙亮乌央乌央的人群去排队领鸡蛋。
赞同的事,重行为。
反过来,超市食言了,说备货不足每人只能发一斤。
则你看到的是老百姓都叉腰站超市门口骂闲街,但没人会把超市房顶子掀了。
反对的事,重声量。
这逻辑能理顺了吧现在。
因此,你在网上看见一企业的评价走低,下边二百条回复都说没错,这公司奏是一垃圾!
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
这类负面舆论,本身就是有负面情绪的人和该企业做对抗的一个表现。
企业员工一万多,你不能光看这二百个骂街的,而是得连带着琢磨琢磨内9800人为啥还干的好好的不说话?
所以,就必须得看看这些负面言论,说的到底是什么。
一个总则就是:看面不看点。
比如大家说的都是这企业待遇比行业平均低30%,这个是面,可信。
或者说这个企业业绩连年下滑,资不抵债马上完蛋,这也是面,可查,也可信。
但如果大部分声音说的是个案,比如:
这企业加班严重。
就得掂量着信。
人总爱把不利于自己的一面表达出来,而有利的一面选择沉默。
说加班严重的,可能是家里确实需要人长时间守这的内一部分,但剩下员工不提这事,你仔细打听,兴许这企业确实加班,但加班费给的不寒碜。
或者是单一的个案负面,也不能信,比如:
这企业二十年前,某六十来岁的董事,潜规则了四十来岁一男中层,业内传为佳话,历经二十载余音绕梁!
这种也别信。
因为每一口锅里,都均匀分布着个别的臭鱼。
这不是普遍发生的,但却是一个长期且香艳的把柄,传播穿透力极强。
因此,在网上找一个企业亮点的过程,是个从屎里挑金子的过程。
尤其是内种满网都在骂,但企业业绩蒸蒸日上,人员也比较稳定的公司,他一定有诸般好处等待你挖掘。
自己得多走脑子去想。
反之,有些企业网上呼声一片大好,但你看见他的产品和业绩都是打滑梯,那就别怀疑,这一片大好全都是花了钱,找类似俺这样的酸臭文人给他精挑细选出来的。
最好的办法是:
你要提前琢磨好了,你去这家企业想得到的是什么。
然后你从网上风评里头看,大伙说的这些缺点,和你想要的优势,有没有严重对冲。
如果没有上述情况,去面个试聊聊看看,实地考察最不会骗人,每个公司都有自己不同的“场”,这股子气息从你迈进公司大门就能感受到。
自己的第六感,比网上评论可诚实多了。
包括面试的流程,他们给你开出来的价码等等,所有能落地的东西,都白纸黑字有法律效力,这个更可信。
我呢,接触过零星几位对现实世界认知偏差极高的同志,他们的生活习性里头,共有的一点就是:
网上说什么,他们信什么。
堪比互联网混沌能量的活体收集器。
所以他们总是不开心,总是戾气重,总是过的不怎么太好。
记着,每个人都有正负两种能量,而热衷于在网上发声的人里边,乐于歌颂生活美好阳光明媚的,略微少一点,而口吐空气炮针砭现实生活种种不公的,却稍显多。
相信你的眼镜,耳朵,以及感知力多一些,网友意见仅作参考,才能心若明镜台。 分享几个观点:
1、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八卦、吐槽是人类的天性。
2、名满天下者,必谤满天下,各类历史名人,各大企业都一样,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
3、网络数据有时候就是幸存者偏差,从认知角度上说:
(1)八卦一家企业是表述好的、优秀的信息更能吸引读者?!还是表述差的、奇葩的信息更能吸引读者?!
(2)觉得这家企业好的,未必会在网上说;觉得这家企业不好的,更喜欢在网上宣扬……
4、没有企业是十全十美的,总有各种各样的优势,也一定有各种各样值得吐槽的地方。就算它现在如日中天,领袖群伦,也终有一天曲终人散、偃旗息鼓。
5、你只要选择你觉得当下值得去、愿意去的企业就行了,慢慢的去适应企业,从中攫取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包括收入、技术、人脉、经验等等。
6、终有一天,你觉得公司已经不合适你了,完全可以潇洒的离开。
2021.11.19更新
忽然有点儿意外,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个回答有点儿火了!
我看后台都4w多的阅读量了!感谢各位老铁!
看了评论,也看到了不同的声音!
讲白了,觉得光讲大道理,没说干货呗!没问题,立刻安排!
“网上一搜 90% 以上都是对公司差评,我该怎么办?”
这次就先说说怎么办!
一、建立适合自己的评价体系
评论区我以《小马过河》的故事举例:每个人对同一件事情的评价是不同的,为什么不同?
就是基于自身来展开评价,但是个人有差异,每个个体在不同的阶段需求重点也有差异!
先排除各类信息的纷纷扰扰,建议先确定自己的诉求,建立适合自己的评价体系!
作为应届生,可供梳理的信息,从大到小的梳理模式是:
(一)宏观层面
[*]选择哪几个省份/城市工作
[*]选择哪几个行业工作
(二)微观层面
[*]可接受的薪资福利范围
[*]可接受的岗位范围
[*]可接受的通勤距离/时间
[*]可接受的工作强度
[*]可接受的公司类别、规模、业内排名、具体公司名称……
你先把上述问题捋清楚了,把框架构建完毕了,心里就有数了……下一步才是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
好,先写到这儿!如果有人点赞,评论,想看我再继续连载操作层面的分析!
最后说一下人设问题
我是一个人力岗位工作者;我既不是老板的“走狗”,也不是撺掇员工闹事的“搅屎棍子”。
我是一个工薪族,俗称打工的;是穷二代,是生活在底层的普通老百姓;
HR岗位分分钟是一个精神分裂的存在(好人、坏人傻傻分不清楚……)各位看我累累巴巴的写这么多,难道不考虑——点个赞?!收个藏?加个关注吗?
备注说明:
1、文章内容是基于笔者前期工作的所遇、所知、所想加工编写,不代表本人从业的真实经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整理编写的目的一方面是整理、沉淀思想,一方面以文会友,贻笑大方……
2、所引用的社会现象均从常规平台如:今日头条、百度等检索,如有不实请告知,我配合整改! 找第一份工作有这样的顾虑是正常的,应届生是一张白纸,可选择的面也相对比较广,而且第一份工作的选择真的很重要,当你有了工作经验后,选择面就窄很多了,要跳槽别人也是看你之前做了些什么,在怎样的行业和公司,所以第二份工作是跟第一份有关联的(跨界转行毕竟是少数也得付出很多额外的努力),同理,第二份会决定第三份,第三份决定第四份...总之,第一份工作就是奠定你职业生涯的基础,多考虑对比是明智的。
网上的评价可以做参考,但不一定全信,网友的评价都是带有个人立场的,而且不排除竞争对手公司坏话的可能(你没有多想哈)。树大招风,林子大了,什么niao都有,企业有一定知名度了,才会有各种评价过来呢,小平台连找都找不到什么评价,所以先恭喜你,起码这些让你纠结的公司都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公司/大平台。
举例说明,阿里巴巴应该算大厂里面被黑的最惨的了吧,口碑也最差,可还是有不少人前赴后继。他们知道这个企业的不好,但更看重这个企业的平台和优势,所以当优势大于了劣势,在个人职业生涯中,就是值得添加的一笔。华为也是,狼性文化,缺乏私人时间,这些都是不好,但是薪资待遇也是极高,而这个往往是很多人看重的点,那其他的不好,在加入前就做好了适应的准备。
建议把犹豫的各企业的优势劣势列出来对比,如果优势多过劣势,或者优势里自己最看重的那些点都有,那就加入吧。另外,作为应届生最好看重公司所在的行业(前景如何?)+公司在行业的地位(是否为头部玩家?)+岗位(是否自己兴趣及优势所在?)。
祝你找到满意的第一份工作~! 你这么想,为什么会有人没事跑网上来说自己公司的好话?平时工作都忙不过来,谁有这个闲工夫呢?除非是公司的公关部门因为某种需要才会刻意做这件事情。
而人就是习惯性地在网上各种抱怨,吐槽,因为网上这种 形式一定程度上给这种行为提供了沃土。工作不开心了,郁闷了,上网吐槽一番,这才符合大部分人的行为特点。
所以,建议对网上的各种评价持客观态度,每个人的出发点和立场不同。一个公司怎么样,你只有去体验才能有自己的看法。但遗憾的是,在没进公司之前,的确是没有好的方法去体验的。
你能做的就是,不要太关注其他人的负面信息,而是关注这个公司是否对你的职业发展是一个好的发展平台,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支持你的职业目标。至于部门同事如何,领导风格如何,这个完全是不可控因素,看运气了。
专注在自己能掌控的事情上,关注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即可。 额,我觉得题主首先要提升个人的判断能力哦~
也不妨听一下身边亲友的建议,或者咨询专业的职场就业咨询机构和人员解惑大意,更加靠谱一些。也可以到专业的就业平台,轻松找靠谱好工作!
https://tzkh5.1haozc.com/register实话实说,刚开始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遇到那种传销型企业,觉得90%以上的差评不去入职肯定是很正确的选择!
看了问题详情,怎么讲呢?只能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一份工作的好坏,每个人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这和你所处的工作岗位、直属领导、薪资等等方面都有关联性,网友不是你,无法代替你去评判工作的好坏,你要有个人的见解和想法。
事关以后的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为什么要依靠素未谋面的网友给的“意见”呢?
成年人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以及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一定规划能力。
判断一个公司是否靠谱的方法有很多种:
一、公司是否具备正规资质
如果只是承诺的和事实有出入,可以在发现不对的时候及时离开。
但是,千万不要再求职时被骗,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还没工作就收费的岗位别信哦!
如何判断公司是否正规呢?
首先,可以在网络上做一个信息的查询,了解一下基本情况。
一般的公司都会有官网,可以去里面了解一些基本信息。当然,里面可能多数都是美化过的信息,但是还是具备一定的可参考性的。
还可以通过过往求职者对这家公司的评价去判断,一条两条的负面信息不排除是有人故意抹黑,但是大量的不良评价,还是慎重考虑。
其次,可以查询企业的工商信息。
现在网络上有很多查询渠道,可以输入公司名称看一下是否有注册信息。如果查不到信息,就不要考虑了,可能存在非法运营的风险。即便可以查到注册信息,也要注意是否有劳动纠纷等情况,以免入职之后有风险。
http://pica.zhimg.com/v2-04c086ddcbb6d56e4c6ce0c16e123eb0_r.jpg?source=1940ef5c
二、公司的发展方向和规划
面试过程中,HR会了解你的职业规划。同样的,你也可以了解一下公司的发展方向和规划。一方面,可以确定公司发展与你个人发展是否匹配;另一方面,也可以判断出这家公司是否靠谱。
比如:那些上来就和你聊行业前景、政策扶持……这类比较虚无缥缈的内容的公司,你就要留意一下,是否是那种喜欢给员工“画饼”的公司。
如果你已经入职了,也可以观察一下公司的发展走向,是否在稳步发展。
除此之外,也要和HR了解清楚公司的福利制度、薪酬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不要被对方蒙混过去,也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询问,这些问题都是与你息息相关的。
否则入职之后再去体验感受,不仅浪费你的精力、影响心情,也可能错过其他好的工作机会。
三、公司的企业文化和氛围
很多公司都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尤其是有一定规模、正规的公司。如果面试的公司没有企业文化,也要观察一下整体的工作氛围是否适合你,这将决定你以后是否能够融入进去。
同时,也要看这家公司员工之间的互动情况。
一般面试之前可能会在休息区、会客区或者空着的工位上等待,这个时候就是观察的好时机。如果整体的团队配合默契、沟通融洽,每个人都各司其职的工作。这样的公司企业文化是非常好的,可以考虑选择。
好的工作可以助力你的职业发展,不好的工作不仅不会对你有所帮助,还有可能对你的职业生涯造成打击。所以,入职一定要谨慎,判断好公司是否靠谱。
总而言之,你要亲身去体验、去看、去观察。
无论是什么规模的企业,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完美,你要清楚自己工作是为了什么?评判好坏的标准是什么?现在的问题就好像你本来要买苹果却问一个喜欢吃梨子的人,苹果好不好吃,难以发现问题的根本。
建议题主接到offer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去体验一下实际情况,如果实在不适合自己选择离开也并不晚。 我的第一家公司是腾讯,时间线是2008年,彼时我刚刚硕士毕业。
去之前找在腾讯的师兄师姐们打听了一圈,负面评价还真不少,什么周末经常要加班、什么好久不涨薪快被倒挂了、什么福利各种打折扣。
差点就把我劝退了,因为笃定要混互联网行业,也没拿到更好的Offer,最后还是咬咬牙入职了。
入职之后就在腾讯内网看见一个盖了上千层的帖子,帖子的名字叫:老鹅薪资被倒挂了,公司何时解决!
在这个帖子下一群腾讯员工各种吐槽:工作2年没发期权、工作三年没涨工资、旅游居然要消年假还只报销1/3、公司给福利水果是烂的、公司加班餐为啥要8点半才能吃等等。
这个帖子在腾讯内网持续了半年之久,偶尔工作之余上去逛逛看的我心惊肉跳的,甚至想过立马跑路。
最后这个帖子把马化腾都炸出来了,痛批了HR团队没弄好公司薪资体系和福利建设,又过了半年腾讯老员工集体涨薪,我也跟着涨了1500。
后来在腾讯呆久了发现,腾讯还真是一家很不错的公司,再后来离职后加入其他公司,更感觉腾讯真特么好:收入高、福利好、领导nice。
更关键的是:从腾讯出来之后,腾讯的经历简直就是金字招牌,找工作势如破竹同时拿好几个Offer不在话下。没有腾讯的经历也不会有2010年入职360就给我1万股最终套现积累了第一桶金的幸运。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表达:
1.八卦、吐槽是人类的天性,如果拿网络上的喷子言论来衡量公司,那真的没一家好公司了。
2.名满天下者,必谤满天下,无论是名人还是名企都一样,这就是人怕出名猪怕壮。
3.企业的薪资福利都有局限性,关键是你自己是否满意。
4.企业的氛围都有好有坏,你要什么,这点要想清楚。 我是今年毕业,开始正式上班,成为一名优秀的打工人,先说一下我自己的经历吧!
我大学专业是建筑学[不了解的可以百度一下],上一年10月份开始找实习单位。
第一家单位是在一家设计院,没入职之前感觉公司相当正规,老板相当和气,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这公司就是一个刚成立的公司,是人都要,而且上下关系明确,领导怼人像发疯一样,每天上班都提心吊胆的……
第二家单位是一个大公司,是通过校招入职公司的,薪资不错,试用期两个月,但是公司在第二个月月底会说你考核不通过,然后辞退你,工资也不发……现在还在进行劳动仲裁。
现在这家公司是一家小公司,但是同事关系很和谐,老板也不错,除了工资少其他都很好……
工作不到一年,换了三家公司,这在我们同学里,绝无仅有,哈哈哈哈……
下面是我的建议:
1.大公司有专门的公关,所以好多事情对于我们刚踏入社会的小白来说很难打听到,好不好只有进坑了才知道。
2.网上的言论有真有假,并且公司很大,员工也很多,同时大家的顶头上司也不是一个人,这些因素都不固定,所以可参考性不强,我们能了解到的就只有一些制度化的东西。
3.能当面了解的一定要当面了解,不要感觉不好意思,现在多了解总比不小心入坑强!
4.要多和同专业学长学姐联系,他们会有很多好的建议,同时也有助于你以后多发现!
5.网上的消息不太可靠。最好能问问现在就在这个公司工作的人,但是这好像有难度!
6.我自己总结有面试必问的问题,需要的话可以发给你……
码字不容易啊,点个赞,加个关注再走呗! 如果你没有更好的选择,那么这就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那么工作就是对于职业美好想象的终点。没有任何一份工作是完美的: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
越来越多的人都说,体制内是宇宙的终点。但是深处宇宙终点的人还不是天天吐槽工资低、论资排辈消磨人?
互联网大厂薪资高,名校毕业生为了动辄年薪40万以上的offer削尖脑袋要进去。但进去了以后还不是吐槽996、职场PUA、年轻人的火葬场?
外企相比于本土私企管理更成熟、更加人性化。但还不是被吐槽外企已经错过了发展黄金期、内部向上发展通道窄、决策效率低、市场反应速度慢?
大公司制度更加完善、流程更加规范。但还不是被吐槽内部管理效率低下、流程复杂、部门壁垒太高?
小公司倒是流程简单、内部沟通效率高、响应速度快,但还不是被吐槽管理无序、职业化程度低?
很多新型行业代表着未来,职业前景更好。但还不是被吐槽缺乏战略定力、内部调整太频繁、大起大落?
制造业公司都是平稳,但还不是被吐槽内部发展太慢、收入没有竞争力?
难道你因噎废食、不就业了?
吐槽是最容易的事情,因为几乎没有成本。行动和行为才代表着最真实的趋利避害。所以,一个公司的好坏不要看吐槽的人有多少,而要看离职率有多高。
面对利益抉择,成年人的投票方式往往是用脚(做了什么),而不是用嘴(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