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锋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开启左侧

如何看待复旦教授“手机越贵打车越贵”实验报告疑似翻车?这个报告是否不够严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13 17: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键注册,加入手机圈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近日,复旦大学孙金云教授研究团队打车800多次形成的“2020打车报告”指出,除北京外,扬招仍是各城市打车最快的首选,引发网友热议。报告认为,要想快上车,还得上街头去扬招。
-----------------------------
精选高品质二手iPhone,上爱锋贝APP
发表于 2021-3-15 01: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之前就有很多人向滴滴反映苹果手机用户打车费更贵,滴滴出行”官方微博发出该公司CTO张博在内网发布的公开信截图,配文称“‘大数据杀熟’?其实大家想多了啦。以前没有,以后也永远不会有。”
      信中称,“滴滴平台上不允许价格歧视,打车价格更不会因人、因设备、手机系统而异。创造用户价值是公司的价值观,也是我们做事的基本底线。滴滴从未有过任何‘大数据杀熟’的行为,以前没有,以后也永远不会有。‘预估价’和‘实付车费’是两个概念。‘预估价’是为用户提供行前车费参考,会实时波动。‘实付车费’是根据每个行程的真实状况标准计费得出支付价格。”


对于造成“预估价”波动的原因,张博给出三条解释:
第一,每个行程的预估价是根据乘客定位、实时路况、预估行驶里程、时长计算预估的。这些变量都会影响预估价。其中,路况是最复杂的变量,变化非常快。
第二,“滴滴显示的预估价金额=预估价-优惠券抵扣金额。有一些网上的案例对比忽略了优惠券抵扣金额,因此造成误解。
第三,乘客发单时所处的网络环境是复杂的,这都会影响用户的定位信息。即使同名的起点和终点,也会受GPS精确度影响,最终经纬度坐标产生细小误差,从而影响预估价的估算。
精选高品质二手iPhone,上爱锋贝APP
发表于 2021-3-14 22: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也回答过这个问题,本来就觉得这个结论很离谱,现在又看到这个问题,总算可以理解了。
那么问题来了,我学校到地铁站的两公里的距离,三轮车师傅收费比打车还贵,怎么解决
精选高品质二手iPhone,上爱锋贝APP
发表于 2021-3-14 22: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苹果在各个平台的会员费或者游戏币充值都要贵于安卓
本身苹果扣的技术服务费也高啊
打车的话我感觉价格还可以吧,和平台预估差距不大。5块钱左右的差距。
还是可以接受的。
我个人打车一般都是看预估费用,如果高的话就直接放弃啦。
不过说句实话,网上打车真的会比出租车便宜,这也是这些打车便宜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吧
精选高品质二手iPhone,上爱锋贝APP
发表于 2021-3-14 21: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别说其他地方,就南宁的打车情况,除非你是在汽车站或者高铁站比较偏离市区一点的地方,都已经很少可以看到出租车了。现在基本都是线上叫车,扬手叫车的情况真不多见。
精选高品质二手iPhone,上爱锋贝APP
发表于 2021-3-14 20: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时因为工作原因出去打车的次数也比较多,但我倒是没有觉得打车的价格变贵了。
后来还买了华为的手机(本来是苹果),打车价格好像也差不多(调查存疑)
ps:教授的业余时间还挺多的哈哈
精选高品质二手iPhone,上爱锋贝APP
发表于 2021-3-14 17: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严谨不严谨的问题,是我感觉这教授验证的几个问题根本就挺无聊......预估价格和预估时间不准这不是挺正常的么?反正就是大概给你个区间,也不会多到哪里去,如果真的相差太大到无法接受,那用户不早就炸了?我反正是觉得多等一会无所谓,比打出租车强多了。
精选高品质二手iPhone,上爱锋贝APP
发表于 2021-3-14 16: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离!谱!
样本的问题这个问题下已经有很多人说了,样本太小。
如果你在这个实验报告标题之前加上一系列定语,“XX省XX市XX区扬招比网约车更快”比如。
这个实验报告也许可信。
可。。。你做的是一个全国范围的大调查,未免过于草率。


再说我生活中的真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出租车90%即使车上载了人也不把“空车”的档拉下来,你在外面看着是亮着“空车”的灯,可招手就是不停。
如果说网约车公司能规定,已经被约了的网约车必须把“空车”的灯牌拉下去。
真的还会出现10辆车7辆车都不停的现象吗。


再说。很多出租车司机是会有轮班制度的。
记得上次大年初八的时候,我见完朋友回来就是招了一辆出租车,在出租车上坐在副驾驶的位置跟司机聊了两句。
很多司机都会在5:30到6:00这个时间段轮班的。
你从公司下班了出来,别人就不下班了吗?
虽然你可能会说服务业难道不就是在我们下班的时候服务的,但其实很多地区就是会有这种轮班制度。


还有。你觉得网约车快,可能仅仅是因为你觉得方便。
我这么说吧,我家小区比较偏,而且是新建的小区,旁边还没怎么开发起来,所以出租车很少。
所以我每次去比较远的地方基本都会在穿鞋的时候就预约一辆网约车,然后我出小区之后他正好也到了小区门口给我打电话。
我出小区,直接上车,也不用花额外的时间去抡车了。
不得不说,网约车重点在网不在车,和很多外卖软件一样,都会有一个距离测算和估算时间的功能。
这就很方面我们规划自己的时间。
如果用好了网约车,确实会觉得网约车很快。


最后。
我有过约网约车等二十分钟没车的情景,而且是四个平台,全是正常价约车,仍然无车。
放下手机,找一个路口,招手,车停,上车回家,也挺方便。


其实快与不快都看个人当前规划。
大数据,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不少便利,更方便规划时间,手机上点一点约一辆车,记住车牌号等车来直接上车。
但扬招的出租车,也有其方便之处。
前者更利于规划,后者更方便救急。
就像是电商和线下实体店的关系一样。
前者注重价格低廉和品类多样,后者更注重体验和快捷。
混合,给我们提供更多可能性,便利得很。
精选高品质二手iPhone,上爱锋贝APP
发表于 2021-3-14 14: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复旦教授的这个打车报告,应该按照知乎的老规矩,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我们看看教授报告的几个关键结论:
1、 平台故意调低“预估价”和“预估时间”,吸引用户打车,用户下单后再调高价格。
是不是呢?很显然:不是。
打车价格是怎么计算的呢,是像公交、地铁一样,起终点一样,就是固定价格吗?
当然不是,从出租车时代,打车就是按每公里计费,后来城市交通越来越堵,在早晚高峰的时刻,堵车的每分钟都是油费,导致司机师傅入不敷出,后来增加了等待时长,也就是按分钟收费的。
这套计价规则,也延续到了网约车时代,滴滴之类的打车软件,也基本都是按照(xx元/每公里+xx元/分钟=总费用)来计算费用。所以,打车价格,跟里程(路线选择)、时间(交通情况、红绿灯情况)紧密相关,是一个实时变化的动态价格。
预估价是什么,是用户发出叫车需求的那一瞬间,系统根据当前的道路情况,计算出来你的行车路线和可能需要的时间,再乘以单价,得出的费用。
那么问题来了,每次我们叫车的时候,交通情况是一样的吗?当然不一样,早晚高峰、堵不堵车、路上有没有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有没有遇上交通管制、甚至路上赶上2个红灯还是3个红灯,我们所花费的时间、走的路线可能都不一样,所以这也造成了价格是实时变化的。
当发单的瞬间,路程是一路通畅,但很可能车来到你家楼下的时候,你家小区门口就发生了交通事故,你和司机都在车上堵了半个小时,明明20分钟的路程,开了快一个小时,最后你付出的打车价格一定比预估价高,而且会高不少。这是平台调低预估价吸引你打车吗,这是程序员的技术水平还远没高到可以搞定中国特色的复杂交通路况啊!
预估价准不准的问题,个人认为,可能平日,交通路况较好的情况,预估价更容易接近真实价格,甚至交通情况好的时候,我有遇到过实际花费比预估价要低的情况,而且不止一次。但是早晚高峰这种交通拥堵、路况复杂的时候,实际的价格可能会比预估价高。
至于为什么很多人都会觉得预估价经常更低呢?一方面跟我们越来越堵的交通状况相关,堵车渐渐成为家常便饭,另一方面,属于人的感知错觉,我们对预估价准确的情况因为符合预期,所以会选择性忽略,而对预估价不准的情况,属于意外状况,因此大家会格外留心,记忆深刻。
2、 扬招比网约车更容易打到车
是不是呢?很显然:不是。(为了不招黑,补充一下,在我所在的城市,不是)
这一点被网友喷了太多了,不需要过多解释,大家可以试一下,看看扬招更快,还是网约车更快。此外,抛开速度问题,在打车确定性,以及等待时间的利用率上,都显然是网约车更好。毕竟,我可以根据出行计划,提前叫车,并在家收拾好了、等待车辆到达再下楼,这段等待时间,可以被我充分利用。
3、 手机越贵,打车越贵。
是不是呢?很显然:不是。
具体参见第一个结论下的分析,打车费用是按照里程费用+时间费用计算,不论是出租车还是网约车,都是明码标价的,不论是哪个机型,每公里价格、每分钟价格都是一致的。也请相信国内的监管情况,如果存在“同人不同价”的情况,市场监管局、工商局,以及xxxx等一系列监管部门,都会请企业经营者喝茶的。
用两部手机,分别查了下不同机型的预估价、计价规则,完全一致,给大家做个参考。
如何看待复旦教授“手机越贵打车越贵”实验报告疑似翻车?这个报告是否不够严谨?-1.jpg 朋友小米手机的预估价格
如何看待复旦教授“手机越贵打车越贵”实验报告疑似翻车?这个报告是否不够严谨?-2.jpg 苹果手机的预估价格(有优惠券,去掉优惠券的价格,两个手机价格一致)
如何看待复旦教授“手机越贵打车越贵”实验报告疑似翻车?这个报告是否不够严谨?-3.jpg 小米手机:点开预估价旁边的小感叹号,能看到预估价的计划规则
如何看待复旦教授“手机越贵打车越贵”实验报告疑似翻车?这个报告是否不够严谨?-4.jpg 苹果手机的预估价计算,与小米手机一致(点开计价规则,可以看到单价)
如何看待复旦教授“手机越贵打车越贵”实验报告疑似翻车?这个报告是否不够严谨?-5.jpg 如何看待复旦教授“手机越贵打车越贵”实验报告疑似翻车?这个报告是否不够严谨?-6.jpg 小米手机与苹果手机,里程费和时长费的计划规则一致
如果看到价格不一致,可以看下账单,是不是路线不同或者堵车情况导致的。(出租车时代,司机都会打印小票,备消费者查询价格;网约车时代,网约车公司也会在打车后提供账单,怀疑苹果和安卓打车价格不一致的,可以打车结束后看看账单,每笔钱都花在哪儿了,再看有没有问题)
以上3个该打车报告的结论,显然都不是正确的结论,那么这个报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是样本量的问题。
这名复旦教授,反复强调打车800多次,所有媒体在报道时都引用了这一点,导致我们认为报告有800多个样本,从统计学角度来讲,800多次虽然称不上严谨的数据,但是做忽悠人的报告也是勉强够的。
但是实际情况呢,如果大家仔细研读这份报告,会发现800多个样本需要综合研究5个城市、7个平台(包括扬招出租车),此外教授还调研了不同距离、不同时段,甚至还分了手机机型,那么样本还是800多个吗,当然不是,平均下来,每种情况撑死也就调研了3、4次(甚至更少)。
一份3-4个样本的报告,只因为套上“复旦大学”的名头,就变成了一份严谨的报告,这算是学术界的笑话吧。(我大三写论文的样本,都比这份报告严谨的多)
其次,是研究方法的问题。
我研究“苹果手机在哪个平台卖得更贵”,可以在淘宝、京东、拼多多分别搜索800多次,这种研究是没问题的,因为苹果手机是标品,价格是固定的,且不会变化。
但研究打车这种复杂的场景,显然不能简单的考虑“单一”情况,而是要充分计算各种“变量”,城市、场景、时间、路况、距离都要充分考虑在内。
比如,我在早高峰的时候,分别派两个人,一个使用平台A从北京的五环打车到二环,另一个使用平台B从二环打车到五环,同样的公里数,同样的时间,因此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平台A的价格比平台B更贵,预估价更不准确,如果我拿出这个数据出来,会被认为是“耍流氓”吧。
基于教授并没有公布他具体的样本情况以及研究方法,因此无法考证它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但是从它分析的几个维度来看,显然研究方法比较单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这位复旦教授日常出入,应该是自己开车或者专车接送吧,估计从出租车时代起,就没打过车,一个几乎没打过车的人,显然不清楚打车的具体情况。
最后,是“动机”的问题。
为什么堂堂复旦大学教授,会拿出一个如此儿戏的报告呢?是学术能力不行吗,我相信应该不是。
搜索了下这个教授的相关背景,经常出入各大企业授课等,如果需要“学术变现”,那么知名度就变得很重要,而选择一个在当下反垄断、反互联网的背景下,“大数据杀熟”这个人人恐慌、自带流量的问题,显然是一个出名的好机会。
这份报告,通篇看下来并非是一个由因导果的正向调研,而是立场先行、结论先行,再随便凑几个数据验证一下,毕竟只要戳中大众的痛点,就可以掀起舆论的狂欢,严谨重要吗?事实重要吗?毕竟大众需要的只是一场反强者的狂欢而已。
看报道,这位孙教授说几个打车平台都有接触过他,最近这几周,他更是成为各大媒体的座上宾,显然目的已经达到了吧,不知道是不是已经有企业抛出了“合作”的橄榄枝呢?


反对互联网企业滥用科技本没有错,但是我们需要更准确的、更有意义的行为;利用公众情绪,把网友当猴耍的报告,还是算了吧(如果不明真相的网友被恶意带了节奏,过度防卫,前几天货拉拉女孩子的悲剧难道带来的教训还不够吗?)
精选高品质二手iPhone,上爱锋贝APP
发表于 2021-3-14 13: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可以说是危言耸听的学术结论,我真的看腻了,真以为网友们没用过网约车吗?
就拿我自己举例子吧。我妈用的苹果,我爸用的是便宜了至少两千的OPPO,他俩平时出去和朋友吃个饭或者买菜太多了拿不动,基本都是手机叫车。如果真的像报告说的手机越贵、打车越贵,像他俩这种对花出去的每一块钱都非常“敏感”的中老年人,每次去的地方也都比较固定,能一年多了都没发现这么大的事儿?


如何看待复旦教授“手机越贵打车越贵”实验报告疑似翻车?这个报告是否不够严谨?-1.jpg

而且看到新闻那天晚上我还和同事试了一下。我是64G的iPhone8,他是256G的iPhone x,虽然都不是最新款,但至少她的手机是比我的贵很多的。结论是,他不用优惠券的话,我们俩同一时间、同样的地点,各类型打车的价格基本等于一模一样。甚至,他的手机更贵,反而快车更便宜。(可以看图对比)


如何看待复旦教授“手机越贵打车越贵”实验报告疑似翻车?这个报告是否不够严谨?-2.jpg

所以被这种手机贵打车就贵的结论吓到的朋友,自己试一下不就好了吗?
精选高品质二手iPhone,上爱锋贝A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