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3-22 07: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就如同一百年前电视机出现后有人问:”电影是否会走向末路?“ 新媒体出现以后有人问:”“传统纸媒体是否会消失?”一个性质。
——————————————————————————————————————————
新事物出现后,同领域的旧事物面临的是转型而非消亡。
如同上两位答主说的其中一个方面,好的实体店依然没有下降的趋势。
只不过可被替代的实体店大量的被淘汰了,例如以前很火的外贸服饰点,动漫周边店等等。这类只有单一商品元素的店最容易被淘汰。然而很多带有“复合消费内容”的店反而越开越好。
这时候就需要细分一家实体店究竟能带来哪些“消费内容”了。
①商品
②服务——洗浴、spa、美容
③消费心理——奢侈品店、大型商场
④观赏,演艺——电影院、剧院
⑤聚会场所——酒吧、ktv、
⑥线上线下结合即o2o
——————————————————————————————————————————
刚刚已经说了,最容易被代替的就是只单一卖商品的店了。
那么,剩下5个元素,涵盖的越多越不容易被淘汰。
例子:仅供参考
一家服饰店如何添加店铺元素和消费内容。
①是线上线下结合,淘宝店里标注实体店,让本地客户能来试穿。
②提升服务,到店消费可享受美甲服务。
③量身定做
④店长的搭配推荐,穿衣指南
母婴店
①也是线上线下结合
②重点提升母婴知识普及每周开宝宝护理课
③将周边小区的孕妇及婴幼儿母亲聚集起来,形成小圈子,相互介绍经验等
总之,实体店要存活,或者往粉丝营销,圈子营销,O2O方向发展。或者把除商品外的一项服务做到无法替代。
——————————————————————————————————————————
下面两个留言问的挺好,刚好作为补充一齐放进来了。
回答:
也是再往群体和小众方向走。
大众的如读者,文摘,意林都在急走下坡路。但是小众的,比如针对初高中学生群体的:知音漫客,飒漫画,意林小橘子却风生水起。
知音漫客甚至成为全世界单月发放量最多的杂志(另有一个说法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排在少年jump后面)
还有就是针对医学界,科技界,时尚界的杂志,仍然比较稳定的在增长
回答:
原题也说了,服装一类受冲击最大。因其可替代性太强了。
之前有个60后问我,互联网究竟在哪些方面改变了人们生活,我跟他讲,衣食住行。
其中衣我举得就是淘宝,一件衣服,同样的品牌款式尺码,省去了商场的租赁费,销售的工资,折半卖给消费者,谁还回去花钱去实体店?
食,如今的外卖网站迅速崛起并成熟,吃饭也可以足不出户。
行,滴滴快滴连上12306,谁还愿意大排长队。
住,雷军正在鼓捣一个干掉房屋中介的新模式,可以拭目以待。
按照原题的推论,如果一家服装店没有足够大的品牌,没有社区元素,没有更高的服务体验,那的的确确是会被替代。
这是趋势。
一个大趋势下,若干小细流,有些必然下降,有些必然上扬。能把下降趋势的转型为上升趋势的即可存活,反之则会被淘汰。
———————————————————————————————————————————
总结一下,还给题主。
实体店这两年的确面临很大压力,受网络冲击是一个方面,但那只是次因。主因是整体经济环境,我们可以看到无论线上线下(有好多淘宝店主抱怨这两年开始亏钱),大部分的经济领域增长都在放缓。GDP增速逐年递减。下降1个百分点意味着某些领域的投资者就已经入不敷出了。
但做生意全靠自己选路,就跟投注一样。我见过经济再好,行业再龙头赔光的。也见过最夕阳产业,这两年迅速发家的。
年轻人想开网店我觉得也要慎重,现在淘宝,微店各种各样的形式繁杂,不要以为你投个1,2千试试水做做代理囤货赔不大,但其实有些人就是利用了这种心理,扩大基数,靠收加盟费进货费发家致富了。(说到这都明白是啥性质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