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主要从一下三个方面:一是事情做好优先级排列、二是掌握时间流向、三是明确目标,避免「瞎忙」。
事情做好优先级排列
为什么我们总在焦虑自己没时间?时间不等人,不饶人,不够用。
其实,很多人有时间焦虑症,主要原因在于太贪心,尤其是对于职场妈妈来说,总想着两者兼得,每天都在事业和家庭中纠结和矛盾,结果导致两边都半桶水,工作做不好,家里弄得一团糟,自己还要愧疚。
我们每天所拥有的时间就像一块尺寸相同的大披萨饼,你我皆相同。但每个人切披萨饼的方式不同,决定了不同的人生境遇。有的人切得整齐规整,就像你羡慕的那些「成功」人士,事业有成,家庭和睦;有些人切得乱七八糟,毫无美感,就好比那些不断焦虑时间的人,被时间牵着鼻子走。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对人生不同阶段目标的设定。
1、what:优先级是什么?
上天很公平,给予世上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是 24 小时。怎样分配和利用好这 24 小时,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功课,也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和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对于职场妈妈来说,这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我采访过很多事业上非常成功的女性,听过她们分享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经验,感叹其实真的很难做到两者兼顾,每个人一天只有 24 小时,所谓平衡只是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罢了,在每个阶段,把时间更多地分配到侧重的方面。
像台湾知名节目主持人、歌手、作家陶晶莹就曾经告诉我,她和老公两人都有以家庭为中心的共识。他们结婚后几乎不参加 Party,陶晶莹生完小孩后,时间分配全以孩子为重,下午 5 点后不接工作,晚餐几乎都和两个小孩一起吃。
她和先生不讲究传统意义上的男女分工,家里的事情谁有空谁就做。她尽量在工作时享受工作,回家后专心陪伴孩子。她不怕在工作上放慢脚步,因为很自信有些特质无人可以取代。她把家庭看作是她重要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人生的优先排序非常重要!这也是本节课程要分享给大家的第一个方法,就是确定你人生中的优先级的排序,分清楚自己在每个时间段不同的主要目标。
2、why:为什么人生要有优先级排列?
我们总说「天时地利人和」,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这会让人感觉宛如神助。但是这些美好的结果,不仅仅在于上天的安排,而在于你如何管理分配时间,在人生的不同的时间段里做了那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在第一节课里强调优先级排列的原因。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里,我都会先制定自己人生不同阶段的目标,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事情调整时间安排。
我在没有生孩子之前,工作就是我的全部,我是一个事业上努力进取、全力投入工作的这样一个人。但在生了孩子之后,我的人生观发生了颠覆,在人生大方向上的基本原则就是,把家庭放在第一位。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的条件是我们在职场的表现足够优秀,如果我们在工作上不够优秀,那说「不」就会使我们的职业发展受阻。
所以我们必须在职场上全情投入,创造价值,持续学习,并且学会分秒必争、高效运转,为「隐形银行账户」不断存款。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就有底气说「不」, 才能具备条件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如果我们从不对工作说「不」,那么将很难有一个好家庭,就是这么简单。
对于新生儿,我本人非常崇尚母乳喂养。所以在三个儿子出生后的前半年,我的目标就是好好地哺乳,这是我在这半年里面优先级别的大事。
而在孩子两三岁以前,我最大的目标是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孩子十岁以前,我的目标就是把亲子关系建立好,争取能建立能够影响孩子一辈子的窗口。
大的目标设定后,每天做事情的优先排序就清晰了。在儿子出生后,工作日里,我尽量争取不需要每天去办公室,一去就极高效运转,安排满满的日程,中午也基本在办公桌前边吃边工作,争取一天把人家两天的工作做完,增加白天陪伴儿子相处玩耍的时间,但儿子一睡以后,每天晚上 9 点至凌晨 1-2 点就是我的黄金工作时间,导致睡眠时间少之又少。
我把周末设定为陪伴孩子的时间,基本上不会去加班,也尽量不接主持活动。必须出差的话,我也会设定每次出差时长不能超过 10 天,一年最多出两次长差,其它时候,尽量安排两三天的短差。
每次短差的日程基本上就是尽量紧缩行程能安排多满就多满,一天做一至两个访问,中间的空档时间排满了会议和与朋友的会面,比如说有一次为了赶回家陪伴儿子,我当天在香港和北京之间往返,早上 5 点出发,到半夜 1 点回来,在北京参加了 4 个会议就直接回香港了。
对于我来说,出差的时间是我离开孩子的时间,我就最高效地去利用,从而留下更多时间陪伴孩子。老公笑说我快要磨练成铁人了,但所有事业型妈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工作上的安排也是这样。在确定大方向后,我会尽量提前一年的时间规划大体的工作安排以配合家庭的需求。比如说去年 9 月,大儿子从幼儿园升小一。
我觉得帮助他为这个过渡期做好准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所以,从年初开始,我就把我的工作提前做好了安排,特别是在 5、6、7 月的时候,我把自己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有一次去美国出差,十天采访了三座城市的 8 位顶尖人物,加班加点一天做两天的工作,把 8、9 月该播出的节目都采访、制作完成了。
这样,我就能在 8 月暑假好好陪伴儿子,在 9 月帮助大儿子做好上小学的各方面准备。而在怀上老三之后,我也是提前安排好工作,在孕期 4-6 个月挺着大肚子到处飞,基本上完成了周播节目加上储备多了 5 个月的采访,保证我在孕晚期和产假期间节目可以正常运转。
我们要弄清楚,在特定的人生阶段里,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再按照这个大原则去制定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这样,我们才能掌控好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3、how:怎么用优先级排列法?
对事情进行优先级排列,就像手握着时间指南,指导你对每天的时间做出安排。
作为三个孩子的妈妈,虽然繁忙的采访工作足以让我分身乏术,但我仍坚定地相信,父母对孩子成长的陪伴不可或缺,不仅是要高质量,而且还要高数量。因为孩子不是在你想要教导他们的时候去学习,而是在他们想去学习的时候就会去学习。
你不知道他们今天会对什么话题感兴趣,想聊什么,而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为他们释疑解惑,进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与孩子们的日常陪伴中,慢慢去引导影响他们,没有捷径可走。
腾讯主要创办人之一陈一丹认为,做父母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因为孩子出生前,你也从没做过父母,这个过程就是共同成长。他强调作为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影响就是,你是怎样一个人,孩子就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因此他觉得做好父母本身这个角色就是最大的一个教育,而在这个过程中,陪伴最重要,专心陪伴最重要。
他笑说自己有时也会受到批评,因为在相处的时候,他有时会看手机。那看手机的时候,他的太太和孩子就会提醒他,他也会道歉。
陈一丹希望孩子们能够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和能力的人。他认为很重要是要尊重孩子的节奏,而不是按父母的节奏去要求他们成长,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支持,然后「养成一种静待花开的耐性。」
陈一丹也提出保持好的亲子关系可以更好地传递父母的亲切和鼓励,也是解决亲子问题的一扇门,让父母可以更好地在处理冲突,特别是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及时修补亲子关系。父母做错事情也要道歉,也要坚持提升自我,这样孩子会看得到,也会同步学习。
从小给孩子打好底子,他们长大之后的人生路就可以走得更加顺畅。这是一项特别长线的投资,虽然短期内好像要花更多时间去做这件事,但从长远看来,却是更有效率的方法。当然,和大多数职场妈妈一样,我不想错过孩子的成长的同时,也不会舍弃我的事业。同时兼顾这两项工作是我的选择。
因此,当我成为一位职场妈妈之后,我在优先级排列法的运用上,我选择严格遵循「时间 1+1」的原则,即 1 个原则,1 个优先级模型。
① 1 个原则:一旦制定了优先级,便告诫自己坚决不能破例
我在哈佛大学商学院最尊敬的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是世界最著名的商业思想家之一。克里斯坦森教授一直把家庭放在人生的首位,确保每天把首要精力放在尝试帮助孩子们成为更好的人上面,然后「顺便」工作,这样排序是因为工作会慢慢填满所有留给它的时间。
为此,克里斯坦森教授定下了一个「100% 遵守诺言总比 99% 的时候遵守诺言」更容易的原则,因为他相信,一旦有一次破例,就很容易成为其它情况的借口,就会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他坚持每天在太阳下山前回家陪伴孩子,在周末不加班。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他在工作时必须非常认真刻苦,而且把时间投入在工作上非常重要的事情上,让思路更加清晰、工作效率更高,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不会怕因此被「炒鱿鱼」。
所以,一旦设定了你的优先级,就要坚定的执行。在以家庭孩子为主的时间段里,再忙的工作也需要及时按下暂停键,放下手机,把时间留给家人,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工作做不好,又被家人埋怨的尴尬境地。
而在以工作为主的时间段里,提前安排好家里的事情,就可以避免出现工作过程中被打扰的情况。
但作为职场妈妈,很难每天都能安排得这么完美,在有紧急情况出现、扰乱你工作节奏的时候,这又该怎么办呢?关于这个问题,我将在后面的课程里给到解决方案。
②1 个优先级模型:人生不同阶段的优先级排列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做时间的主人,最关键的是要懂得驾驭时间。
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人生分为五个阶段,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中老年期、老年期。在每个时期里,你都会有不同的人生目标,而这些目标的设定,就是你本阶段的优先级安排。
少年阶段:我们就是抱着对这个世界满满的好奇心去探索未知,在各种动手「玩」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个时候的试错成本非常低,从头再来的机会比比皆是。这个时候的人有时间有精力,摔得起跤,应不要惧怕困难和失败。这就仿佛是打预防针,在人生早期经历一些挫折对成长大有裨益,以后跌倒重新站起的能力也会更强。这个时候还要注意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世界观。
青年阶段:青年是个特别有意思,也是对一生的发展方向有重大影响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珍惜抓住一切可以帮助自己学习的机会,不只要进一步丰富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还要着重培养思维方式和各种能力,包括跨越学科的「软技能」(soft skills),比如说创造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和自我管理能力等。
随着知识迭代速度加快,许多产业和工作被颠覆,通用技能对于随时转换赛道变得非常重要。青年时期相对来说还比较自由,可能没有房贷、生儿育女和赡养老人的压力,负担比较轻,可以去开展各种尝试,工作上的,居住地点上的,各种兴趣爱好,交友等等。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要专注于找到自己想干什么,从兴趣演变成激情甚至把它发展成职业。
这是一段有无限可能的时间段,你可以给自己的人生种下许多种子,并呵护它长大。因此在青年阶段里,你的优先级排列一定要谨慎得当,切不可虚度光阴,浪费青春。人生的分水岭就往往从青年阶段开始分岔。
中年:我们最好可以确定人生发展的方向,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不断拓展人生境界,创造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个年纪开始上有老下有小,眼里不能只有工作,要把家庭放到重要的位置,为获取幸福生活种下种子。
在这里,我在讲义区给你留了一份人生不同阶段的优先级排列表,你可以下载下来,填上自己人生不同阶段目标的优先级排列。
我离中老年和老年的阶段还相差一大截,但希望到那时可以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与内心的平静,更多地思考自己可以为这个社会做什么和留下什么,尽己之力回馈社会,也希望通过多年的努力与付出后,可以收获幸福的家庭生活。
掌握时间流向
我们每天这么忙,到底在忙什么?
人生是一场长途跋涉,在现代人忙碌的、塞得满满的、没有什么空隙喘息的生活中,「忙」和「疲惫」这种感觉,在我做了妈妈以后体会得更加深刻。
几乎每次与朋友聚会都会聊到工作与家庭的平衡。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忙碌中渡过,这种紧张忙碌的状况会导致许多问题,有时甚至让我们忘了忙来为什么,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追求的是什么?这是许多现代人共同面临的挑战和无法回避的考题。
有一个人对我建构自己时间管理的理念很有帮助,他就是帕特·基辛格 (Pat Gelsinger)。他曾经是英特尔(Intel)第一任首席技术官,是全球最顶尖的软件公司之一、云计算市场的全球领头羊威睿(VMware)的掌门人。
我在近十年前读过他写的书《平衡的智慧》记得当时对我的触动很大,因为我们中国人一直以来传承的都是勤奋制胜的观念。认为啊,为了搞好学习和工作,必须投入一切时间与精力,我自己过去一直也是处于紧张忙碌的状态。
看了他的书我觉得很受启发,感慨一个已做到那么高职位的人,对于人生的优先排序有这么多的思考,能够把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平衡得那么好。很庆幸,两年前,我有机会采访了他。
帕特·基辛格是一家大公司的成功 CEO 和好爸爸、好丈夫、好儿子,他是如何同时兼顾好这几个社会角色,演绎得那么成功呢?帕特·基辛格告诉我,他也经历了一个过程,才逐渐驾轻就熟,同时扮演好这多重角色。
在职业生涯刚刚开始的时候,基辛格和所有心怀大志的年轻人一样拼命工作,他那时说觉得每周工作 80 个小时不在话下,更创下了几乎十年没有休假的超忙工作记录。在他 31 岁的时候,自己职业上的目标基本上都实现了,才开始对人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他坦承,是妻子给他敲响了警钟。一天,妻子告诉他,他可能不需要度假,但他的家人需要他度假。他需要把时间和精力投放到孩子们的生活当中。基辛格突然意识到,一个成功的人生不能只有工作,而荒废了其他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人生内涵。于是他决定重新权衡自己生命的优先级,尽全力去实现家庭生活,精神生活和职业生涯三者之间的平衡。
他笑说自己是个工作狂,时刻感受到使命的召唤。正因为他热爱他的工作,所以要他把工作放下、做到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对他来说就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但他真诚地去面对这些挑战,思考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思考如何弥补短期缺失以取得长期的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平衡,这样在事业上也才能一直进取,事业和家庭都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赛。
他承认挑战是客观存在的,这需要你思考清楚,在你离开这个世界时,希望人们对你这个人的生活和所做的事情给予什么样的评价,即所谓的「墓志铭」。
他把个人使命想清楚了,就引发了他进一步去思考究竟他这一生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