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8-11 11: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户外活动少了,看电视、电脑多了,上网课成常态,随着电子产品和教学的深入绑定,老师在家里可以通过网络远程的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产品完成上课和作业。
虽然目前疫情逐渐好转,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变得越来越依赖电子产品,上网课、网络作业成常态。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无疑加重了对眼睛的损害。视力下降对于孩子未来影响很大,不仅影响学习效率,不能参加较为剧烈的运动比如足球、篮球等,也不能从事像手术医生、战斗机驾驶员、飞行员、航海、消防员等一些对眼睛高要求的行业。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12岁小学生毕业生近视的患病率已超过60%,16岁高中生接近80%,大学生更是高达90%。一线城市这个数据可能会更高,不止是中国,近视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东亚地区青少年近视已高达 80%~90%,预计至 2050 年全球近视发病率将接近人口半数。[1] 亚洲人种相较于其他人种,近视的发病呈现年龄小、进展速 度快的特点。且近视度数越高,出现眼底并发症,比如视网膜脱离、白内障、青光眼等致盲性疾病的风险就越高 。[2]
父母是保护孩子的第一道屏障,别让以后择业有遗憾。
点击进入蔡司近视预防,为孩子科学防控近视
很多家长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视力重要,孩子学习也重要,没有一个可以舍弃,所以,家长们只能在夹缝中想办法来保护视力。实际上,虽然近视不可逆,但还是可防可控的,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近视防控方法,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近视早发风险,减缓近视度数的加深。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做好近视进展管理。各位家长先别急,防控近视的第一步,就是要先了解,为什么会近视。
近视的成因,是由环境/行为/遗传三方面导致的,环境因素主要是与社会发展水平及教育制度有关。遗传因素是近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常可见家族聚集性,父母双方或一方近视,孩子发生近视的可能性会增大。其中比较明确的是,高度近视的发生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行为因素是不良用眼行为,比如持续阅读时间过长、缺乏户外活动、不良的坐姿、读写习惯等。三个因素相互促使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正常来说,我们可以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经过眼睛前部的角膜,拐一个弯,聚拢在一起,聚集在眼睛后部的视网膜上。这个过程叫做屈光。
近视,指的是我们眼睛调节放松的情况下,外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在视网膜前的状态,可能由角膜和晶状体的屈光力过大或者眼球前后径(眼轴)太长导致。有些小孩在学龄前,可能有一定程度的轻度远视,但这个一般来说属于正常(需在医师建议下决策)。
因为婴儿刚出生时,一般会有300度左右的远视,随着孩子生长发育,眼球也逐步发育,眼轴变长,逐步发展到正常视力。而这个过程中消耗掉的远视度数就是所谓的“远视储备值”。
而远视储备的参考值标准和年龄密切相关,也包含个体差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远视储备的消耗程度,来判断孩子的近视风险,及时干预,这样就能够有效延缓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数据来源:《幼儿园近视防控手册》,作者: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除了屈光度,眼轴长是也衡量孩子眼球发展的重要指标,可在医院测量得出。相对于屈光度数,客观的眼轴长(也就是眼球的前后径长)对于了解眼球发展状况更加准确。眼轴过长引起的近视较为多见,称为轴性近视。从小建立孩子的眼健康档案,对近视预防异常重要;最好定期带孩子进行全面的视光检查,记录度数和眼轴长度等情况,从3岁开始可以每半年做一次,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早干预。
了解近视的成因以后, 近视的防控方法也就呼之欲出了。
第一,就是改变不良的阅读和写作姿势, 避免长时间用眼。
比如孩子阅读、写字、操作电脑的时候,40分钟左右就应该休息,然后眺望远处10~15分钟。尽量控制每天累计看近时间,最好不要超过6小时。在学习中注意适当以听代读,以减轻眼睛看近负荷。
要注意改善需要较长时间看近的环境。学习的地方光线要好,最好把书桌应放在外面无遮挡物的窗前,台灯应放在左前方,光线要柔和,不直接照射眼睛。
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家长也要纠正不良姿势。要保持“一拳、一尺、一寸”,具体就是读书写字时,胸口距离桌子一拳;眼睛距离书本一尺(33cm);握笔手指距离笔尖一寸距离。其中最重要是一尺,就是33cm的阅读距离!
如果孩子持续学习时出现眼睛干涩、发红,有灼热感或异物感,眼皮沉重,看东西模糊,甚至出现眼球胀痛或头痛,说明已经出现视觉疲劳症状,要立即停止用眼,可以用湿热毛巾热敷双眼来缓解视觉疲劳。
第二、使用电子产品不可避免,但需要科学干预,控制孩子们在屏幕前度过的时间。首先,
为孩子调整电子设备的高度并确保他们在使用时体态正常。我们可以调整计算机屏幕的高矮,使孩子可以平视液晶屏幕,脚部也可放在有支撑作用的脚凳上。
美国验光协会(American Optometric Association)推荐20/20/20规则:每隔20分钟就把目光从屏幕上移开,盯着20英尺以外的物体至少20秒。此外,孩子应该每小时至少离开屏幕前至少10分钟。[3]我们或许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计时器来帮助您的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甚至也有软件程序可以定期关闭屏幕。
最后就是让孩子们不要将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设备带到床上使用,并尽量不要这个时间段在孩子身边玩手机,因为无论是刺耳的音乐还是屏幕的蓝光,都有可能对孩子的睡眠产生影响。
第三、增加室外活动,研究发现,与普通室内照明条件相比,室外高光照水平可减缓60%的实验性近视的发展。[4]此外,有研究人员提出假设:光刺激视网膜,使其中的多巴胺进行释放,而这种神经递质在发育的过程中会阻碍眼睛的拉长[5],这也许是原因之一。无论如何,光照是户外活动预防近视的重要因素,每天累积户外活动时长达两小时即可,比如让孩子课间尽量离开教室在走廊活动,上下学尽量步行,下课后在小区花园溜达一下之类的就可以达到。
第四,定期为儿童进行视力筛查,乃至更深入的视光检查。定期预约专业眼科机构进行视力、验光、眼轴长度、眼位等检查,追踪孩子的视力变化和发育情况,以便了解近视风险,对近视风险较高的孩子,尽早进行有针对性地干预,延缓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这里要特别提醒每位家长,每次检查之后,验光数据、眼轴长度千万别丢,为了更好地追踪孩子的近视发展,还是把数据记录下来吧,因为判断孩子近视发展进程,是需要从多方面的综合数据来衡量的。
比如很多家长在带孩子去验光的时候,发现孩子近视度数没涨,就误认为孩子的近视发展还很缓慢。其实孩子在还没有近视前的1~2年内,眼轴增长速度是最快的。而眼轴的增长,不做眼轴检查是不会被发现的。
建议大家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是因为屈光发育档案并不是普通的视力检查数据,而是包含身高、眼轴、角膜曲率、眼压、屈光状态等一系列的综合视光检查数据。
通过定期进行综合视光检查,连续记录各项重要参数,更新屈光发育档案。可以密切跟踪孩子的眼部发育变化情况,帮助家长和医生,尽早了解孩子的近视风险,发现孩子屈光异常( 如近视、高度远视、散光、弱视等),及时排查孩子是否患有眼疾(如斜视、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等)。一旦发现问题,就能及早进行有针对性地干预手段。
而且现在记录远没有以前那么麻烦,有次我带一个朋友去找眼科医生看病,她竟然两手空空就过来了,我好奇她怎么什么资料也没带,她打开手机给我看了一个叫“蔡司近视防控视务所”的微信小程序,可以直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还会根据孩子的检查数据,给到标准范围的对比,帮助我们更好开展近视进展管理。
我当时也跟着用了一下,这个其实由公众号和小程序两部分组成,是一个致力于中国3~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管理的平台,提供全面近视防控知识和专业解决方案,可以在公众号内找到全面的近视防控知识和案例分享;在小程序里使用各种近视进程管理工具,进行近视风险预测、追踪近视发展,十分的方便快捷。想要防控近视,家长们还是要从日常生活习惯入手,尽早开始为孩子进行近视进展管理,预防近视的过早发生。
https://xg.zhihu.com/plugin/de4db20a2ecd5425c5a6a368547e2b7a?BIZ=ECOMMERCE参考:
[1]徐双华. 关注眼睛健康 巧解眼镜考题[J]. 今日中学生, 2012, 000(011):18-21.
[2]沈子鉴, 叶卫兵. 全球范围青少年近视分布的区域特点[J]. 学理论, 2015(09):67-69.
[3] Reports O . Tired-eye supplement introduced at the American Optometric Association[J]. Advanstar Communications Inc, 2009.
[4]华文娟. 教室光环境改善对中小学生近视保护效应的干预研究[D]. 安徽医科大学, 2015.
[5]林玲, 郑志父, 童绎. 多巴胺与视网膜功能关系的研究现状[J].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00, 018(003):285-28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