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键注册,加入手机圈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不针对小米公司的商业行为,只点评双折叠屏本身。
不过写完之后看了已经发出来的回答,已经有的63个回答居然没有一个提到双折叠屏的中框利用率和中框易用性问题,我觉得很奇怪,演示视屏里已经很清楚了,电源键被放在上中框,而且在我看来这是除了折叠屏本身的技术问题以外双折叠屏造成的最大的问题之一2333
双折叠屏这个东西,可以既吹一下,又黑一下。
吹的部分:
1,单折叠不对称的问题解决了。
这个不是针对单折叠屏,单折叠屏并不是做不到两边厚度一样,而是柔宇做不到两边厚度一样。当然,双折叠屏做到两边厚度一样更容易。
柔派的折叠屏,不对称,铰链的一半明显更厚,这样的持握感绝对比小米差很多,而且柔派的折叠屏铰链还是悬空的,容易损坏。有强迫症的人看起来也更舒服。
2,软件适配。
其实不知道该吹还是该黑,对比柔派的适配强得多,但是小米在UI上做了很久了,做得比柔派好理所当然。但是如果不与柔派对比的话,我觉得适配还是很粗糙,折叠的时候,打开地图的的情况下倒是过渡动画比较流畅,在某些应用场景中还是要黑屏一下来过渡。以后还是要加倍努力来适配。
本人对适配技术不了解,不知道适配是否要开发者配合。如果需要开发者配合的话,那就很麻烦了,估计要真的大规模应用起来使开发者配合才会有更高的可行性。
看到我的手机上有几个软件连全面屏都没有适配,我深深地觉得软件适配折叠屏真是任重道远。
3,边框真的窄。
不解释。不过我觉得这一点和是单折叠屏还是双折叠屏没有关系。
演示里的边框看起来确实非常窄,不过这只能说明边框可以做到这么窄,又没有兼顾实用性就不好说了,实际可出售的产品边框是不是会宽很多不好说。
4,作为平板,便携性提升巨大。
为便携性和使用性提供了一个“鱼与熊掌可兼得”的解决方案。
5,可以带来新的交互方式。
这个就太多了,举不完的。随便举几个:
双面显示,左右应用分屏,分屏情况下的应用联动(比如左边开图库,右边开社交软件,左边的图直接拖到右边分享,不用切应用,左边微信右边百度,微信里的文字直接拖到百度搜索……),背部触控(游戏操作,调出菜单,截图),背部导航(双击返回,滑动home,滑动悬停后台……),智能识别操作方式(左手,右手,双手,放在平台上……)……
6,铰链部分弯曲半径比柔派更小。
这显然是供应商技术问题,柔派单折叠屏的弯曲半径大而这个双折叠屏方案供应商弯曲半径更小,并不意味着单折叠屏做不到这么小的弯曲半径。
更小的弯曲半径不仅对尺寸控制有意义,还可以防止铰链悬空,增强实际耐用性
黑的部分:
1,作为手机是真的厚。
不解释,不过我觉得并非不能接受。
而且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厚一点的手机手感更好2333,毕竟我拿着计算器的时间比拿手机的时间更长(手动狗头)
2,可靠度下降。
假设经过单位时间,每个铰链出问题的概率是x,那么双折叠屏铰链出问题的概率是单折叠屏的2-x倍,鉴于x通常比2小的多,出问题的概率就是接近2倍。
究竟可靠度怎样要看铰链的设计。在我看来,这种机械设计可靠度问题都不是问题。飞机上机械控制装置可靠度问题就是个问题那是因为实在太复杂了,一个可以计算积分的机械,出问题的概率当然比可以计算积分的电路高。只是为了实现折叠,机械结构能有多复杂?
只要铰链的自然寿命超过其他重要元件比如oLED屏或者处理器的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就可以视为这个问题已经解决,我认为这不难实现。
3,机内空间紧张。
为了给折叠机构腾出位置,机内空间会被压缩,其他部件要作出牺牲,估计最大的缩水在于电池容量,续航可能翻车。
双折叠屏的机内空间压缩只会比单折叠屏更严重。
之前看了小米mix3和荣耀magic2的拆机视频,对小米简单粗暴的滑盖机械结构设计简直无话可说,具体可以看我之前的这个回答的滑盖结构分析部分:
折叠机构和滑动机构还有个巨大的区别,非嵌入式的单独的滑动结构与其他手机元件是可以冠状层次叠合的,而非嵌入式的单独的折叠结构是与非柔性元件(比如主板,电池之类)是不可能进行冠状层次叠合的,只能是矢状层次叠合。
相比嵌入式设计,层次叠合式设计会导致特定方向上的机内空间紧张,小米mix3的冠状层次叠合导致了厚度方向上的机内空间紧张,造成了电池容量小和没有足够的屏下空间放置屏下指纹模块的结果。如果折叠模块使用矢状层次叠合的话,那一定会造成宽度方向上机内空间紧张。再加上大部分开口接口和按键都只能设置在上下中框上(即宽度方向上),这个问题会更加严重,具体会在第七点说明。
要是这个东西再做出个独立折叠模块而不是嵌入式模块的话,那真是让我佛了……
4,折叠的情况下,双面显示易用性不好。
在折叠的情况下,与单折叠屏相比,双折叠屏的背部中间是有空白的,这点空白不意味着背面显示和背面触控就不能用了,显示一下时间,吃鸡点背面的操作还是可以的,但是,需要背面显示屏完整的操作就不大好做了。比如一个人给另一个人拍照,在单折叠屏的情况下,被拍的人可以通过背面显示看到拍照的效果,但是双折叠屏的背面显示不完整,总不能把一个人的脸分成两半吧?只好在其中的半个背面显示区域放个小图,效果就不如单折叠屏了。
5,折叠时屏幕的左右两侧容易磨损。
这个不解释。
不过我放手机有个专门的袋子,用了两年快要报废的手机上只有两条划痕的我并不在意。
当然,我知道不是大部分人都像我一样保护手机2333。
6,摄像头放哪?
边框窄的一匹就不说了,双折叠屏的摄像头位置本来就比单折叠屏难处理,因为双折叠屏在折叠的情况下背面的现实效果是不完整的,如果要全屏显示的话在折叠的情况下没法像单折叠屏那样把朝向一个方向的摄像头同时当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如果要用1/4背面显示的话会影响体验。如果想要在折叠情况下前摄和后摄都可以用,最好要有两组摄像头,折叠的时候一组当前摄一组当后摄,除非再搞个机械结构把摄像头搞成可以转向的。
还有,不论是单折叠屏还是双折叠屏,如果不在背面再加一组摄像头或者使用可使摄像头转向的机械结构,在展开的情况下都没有办法用后摄。
7,中框利用率和中框易用性问题。
这个在不可折叠的手机和平板上都不是问题,在单折叠屏上也不严重,但是在双折叠屏上就很可能是个严重的问题。
双折叠屏在折叠的时候,左右两条中框会靠在一起,这时候这两条中框就没有用了。这就意味着这两条中框上不能安排任何开口按键和接口,至少在折叠状态下可能用到的开口按键接口不能放在左右中框,基本上除了卡槽和扬声器以外所有的按键接口开口都不能放在左右中框(其实我觉得放扬声器也是相当勉强,只有卡槽能放在左右中框上)。那么大部分甚至所有的开口接口和按键必须安置在上下中框上。而这两个中框又有大量空间被铰链的围护结构占用,协调机内空间,安置开口接口和按键很可能是个巨大的挑战。
即使开口接口按键的安置完成了,按键的易用性也会打折扣。iPhone还是小尺寸手机的时代,把按键放在上下中框也基本不会影响易用性。但是现在的手机尺寸比以前大多了,把按键放置于左右中框上是操作最方便的。置于上下中框上的按键会影响按键的易用性。
8,信号问题。
折叠屏结构需要重新安排天线位置,不过天线技术上我不大了解,不知道单折叠屏和双折叠屏哪个信号问题更大。
9,屏幕比例问题。
好吧我承认原来吹的那一部分第四点写错了。把原来的第四点移到这里:
(4,易于控制屏幕比例。
单折叠屏折叠和展开,前者基本就是后者的一半少一点,我觉得与之相比,双折叠屏更易于控制屏幕比例。
比如折叠起来使16:9,展开是3:4,我认为双折叠屏比单折叠屏更容易做到,单折叠16:9展开后基本是8:9左右,不容易控制屏幕比例。这里不考虑柔派那种一边边框特宽的情况。)
单折叠屏和双折叠屏要实现适应现在手机和平板的屏幕比例不容易,可能双折叠屏更不容易。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新的标准,也就是专门的为折叠屏而生的屏幕比例来解决,但是这意味着软件适配的道路上又有了道大坎……
先写这么多,要是想到了再来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