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压根没人邀请)
俗话说,高铁一响,黄金万两。中国高铁经过10余年的发展,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塑越来越明显,也为理解未来城市竞争提供了新视角。因此,我从高铁交通的角度讲讲为啥会有这种说法吧。
安徽16个地级市,15个高铁直达南京
12月16日,江苏苏北地区又有两条新线正式开通运营:徐宿淮盐铁路、连淮铁路,这意味着苏北地区可以经由徐州,纳入长三角高铁网络、全国“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络。
徐宿淮盐铁路全长约313公里,联结苏北地区徐州、宿迁、淮安、盐城,是江苏高铁网络“三纵四横”中重要的一横,也被称为江苏高铁网中的“金腰带。”
徐宿淮盐、连淮铁路的开通可谓是忧喜有加。喜的是,江苏终于实现“市市通动车”,且苏北地区城市到区域中心城市上海、南京的交通时间缩短了;忧的是,宿迁、连云港等苏北城市与省会南京之间,依旧没有直通的高铁。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安徽省内的16个地级市中,除宣城外,15个地级市和南京实现高铁连通,被人称为“安徽的高铁省会”,但在全国GDP老二的江苏省内,却依旧有地级市与省会南京无法通高铁。这背后是自然、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全国地图上看,江苏省的地图像是一颗丝瓜躺在江南地带,意味着沿江、沿海通道才能拥有更多的经济腹地。但江苏省狭长的地理构造,处在西南端的省会南京想要辐射苏北城市,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苏南地区,多年来主动对接上海,发展外向型经济,早已成为上海的经济腹地,苏州的GDP近年来都超过南京,远不是南京能辐射的。
事实上,在 《江苏省主体功能规划(2011~2020)》中也能找到相同的答案。南京和苏锡常城市圈之间,被一片“经济洼地”隔开,而无锡向东延伸到苏州,大片“经济高地”区域早已和上海无缝连接在一起。
此外,在2018年11月披露的《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中,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湖州等“1+7”市的规划,让苏南地区成为上海圈的一部分已成不容撼动的事实。
这便是南京在省内发展的尴尬,既无力带着苏北城市发展,也无法辐射苏南区域,在都市圈发展时代,南京想要在都市圈发展的时代有自己的经济腹地,向西延伸,辐射安徽地级市或许有着更现实和长远的打算。
于是,南京都市圈的规划也就是顺势而为了。早在2005年,南京都市圈就已有规划,地跨苏皖两省,是中国唯一的跨省都市圈,历经14年,南京都市圈成员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8市,其中安徽有4城。
显然,都市圈融合发展,交通连接是第一步。于是,南京与安徽省地级市高铁之间的联系,不失为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也再次印证了“徽京”一说。
南京处在江苏省的西南端,安徽的芜湖、马鞍山等从西侧对南京形成包围,南京到部分地级市的距离比到苏北连云港等城市的直线距离要小。其中,马鞍山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距离较南京市区都要近,南京到合肥、芜湖、宣城的直线距离,也小于到南通、苏州的距离。
向西延伸连接安徽发展,从地理位置来说,更便利,如果从历史和文化认同来看,更像是高铁时代对古文明的一种回归。
历史上,安徽省与江苏省在历史上曾同属一个省份。明初把直属于京师(现南京)的地区,称作直隶,治理区域就包括现在的江苏省、安徽省、及上海市,后改为南直隶。到了清朝,考虑到疆域太大,不利于管理,将江南省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而南京和安徽地区,彼此文化认同感一直都存在,交流沟通成本更低。
事实上,在安徽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可开发地区分布,无论是马鞍山、芜湖、直到安庆一线,还是滁州、合肥、六安一线,连续的可开发地区都已经与南京连在了一起,也为都市圈内统一规划高铁网络和协调发展创造了更便利的条件。
不仅如此,2018年10月,中国铁路总公司与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南京市铁路枢纽总图规划(2016-2030)》,南京还将构建衔接北京、连云港(青岛)、南通、上海、杭州、黄山(福建)、安庆(南昌)、合肥(武汉)、郑州等8个方向,直连全国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络。
如今,南京的现有路网,已经堪称四通八达——沪宁城际、京沪高铁(沪宁段以及宁徐段)、宁杭城际、合宁客专以及宁安客专等诸多线路。
高铁里程,江苏约为安徽的一半
南京被称作“安徽高铁省会”的背后,是江苏高铁整体发展的逊色。虽然,随着徐宿淮盐铁路、连淮铁路的开通运营,江苏已经实现“市市通动车”,但在今年年初,经济远不如江苏的安徽,已经实现了“市市通高铁”。
据《财经》报道,截止2019年9月,江苏省已建成运营铁路3126公里,其中高速铁路846公里。而在邻省安徽,铁路总长是4445公里,其中高铁1510公里,几乎是江苏两倍。
为何有如此差异?高铁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苏南和苏北地区的经济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两个区域的高铁网络发展,而苏北区域占江苏大部分面积,其高铁网路的缺失无疑给江苏高铁里程拖了后腿。
是否设置高铁,人流、物流和经济发展需求是很重要的考量。从功能规划来看,江北地区的人口密度大多在0.1左右,但苏南地区的人口密度达到0.75到0.9之间。没有人流的支撑,高铁开通后,客流量堪忧。
此外,苏北地区的自然资源特质也限制了高铁的发展,从《江苏省主体功能规划(2011~2020)》年(下称《主体功能规划》),苏北地区大部分区域为农产品主产区,属“限制开发”区域,这也侧面印证了苏北地区多为滩涂湿地,建设高铁的成本比较大。
另一个尴尬的情况是,徐州作为苏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城市,直到2009年,才从济南铁路局划归到上海铁路局,苏北高铁网络建设才有了主导权。而直到2010年,随着沪宁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徐州才纳入长三角高铁网络,成为苏北城市前往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中转,但徐州与其他苏北城市的高铁网络直到2019年才连通。
苏北铁路的建设直到2016年才提速,错过了高铁发展第一波浪潮,至今仍在“补课”,如苏北地区直通南京的宁淮铁路,根据建设规划,苏北人民还需要再等上四年。
2016年,国务院通过“八纵八横”高铁网规划,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1-4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0.5-2小时交通圈。以“八纵”之一的沿海高铁通道为例,始于辽宁、河北,经山东、江苏、浙江,一直延伸到福建、广东、广西,而江苏段的高铁列车时速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大多数区间高铁的最高时速为350公里或者250公里,而连盐(连云港—盐城)铁路和通沪(南通—上海)铁路的设计速度是200公里/时。
不难看出,无论是省内高铁网络的连通还是融入全国“八纵八横”的情况,经济大省的江苏的潜力有待爆发。欣慰的是,江苏正在全力追赶,新华日报报道,目前奋战在江苏铁路建设一线的各路大军,包括施工、监理、设计和咨询等单位100余家,共计约10万人。
目前,沪通铁路一期(上海—南通)、连徐铁路(徐州—连云港)、盐通(盐城—南通)、南沿江城际铁路等一批铁路在建,这些铁路建成通车后,不仅将完善苏北地区的高铁网络,江苏省铁路集团副总经理良洪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至2020年,苏北地区路网总里程将达到近2000公里,全省占比由35%提升至45%,其中高速铁路达863公里,全省占比由6.5%提升至41.6%
值得一提的是,在明年,纵向的连淮扬镇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它将突破长江天堑,成为贯通苏南苏北的重要通道,并为京沪高铁第二通道提供空间。
此外,在明年即将通车的长三角7条高铁中,途经江苏的铁路就有4条,涉及到盐城、南通、淮安、扬州、镇江、徐州、连云港、苏州多地。到明年底,江苏全省铁路总里程将突破4000公里、高铁突破1800公里。
到时候,赶上安徽就应该不是难事了。
作者 | 何欣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 | 谭保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