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9-11 23: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来,互联网黑话出圈了。有话不能正常说,非要用一些看似高大上的词汇来表达意思,正是目前流行的网络黑话现象的真实写照。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经过风浪,分享3条关于互联网运营的大实话。
事实上,关于互联网黑话的热搜不止这一次,几年前陆续有传闻。黑话的背后是一种年轻人失落、自嘲、有点虚荣的心理,说一堆自以为高深却实际上让人耳目一新的名词并不深奥,并不代表认知比人家高多少。
相反,说人能听懂的话,做目标用户能理解的产品和功能,却显得更加高级。
先来看看3个关于互联网黑话的段子:
地铁场景对话:好惨,今天挤地铁找不到突破口。那么你的手应该高高啊,上面有闭环。
微商界对话:“我把你当朋友,你却把我当私域流量?”
呼兰吐槽金句:“给客人写稿不叫写,叫赋能,段子不好笑叫延迟满足,门卫老大爷秃头叫什么?叫做去中心化。”
看看段子笑过之后,咱们就来看看这3个互联网运营大实话。
1、一切无法被证实的行为就是自嗨。
首先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用户分层理论,二是社区运营三要素。
使用者结构的分层理论:28原理。优秀的社区用户组成如下:10%的意见领袖,20%的次活动用户,70%的普通用户。
有些人沉溺于表面方法论的帕累托效应,沉溺于网络黑话中的用户分层理论,但从来没有结合自己的业务现状,方法论就是这样,结合自身情况可以用起来的方法论来解决问题。每天都在夸耀互联网术语和理论行为,就是自嗨。
由于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具有普遍性,只有吃透自己的业务,结合自身优劣势融入方法论,并分阶段的高强度落地才能出结果。
社区运作三要素:价值塑造、门槛设置、交易用户。
模式验证是否正确?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来找出问题吗?您用什么方法塑造出什么价值?对目标用户有益的产品?符合目标用户的要求?门槛的设定依据是什么呢?
只在不停地深入发问,想清楚自己在方法论下的状况,并合理地融合再加上大力推进才是积聚的开始。
考虑一下适合自己10%的用户标准,有了标准可以验证属于你的127用户是什么,怎么调整;为团队建立可量化的执行路径,拥有持续不变形的执行路径,完成具体运营动作。
找出周期性数据的北极星指标,用北极星数据指引,就可以验证之前的动作是否跑偏,是否需要调整;了解关键目标,才能不被虚荣型的指标所欺骗。
老实说,“建立可量化的标准用数据验证才是王道,所有没有结合业务的空壳理论模型都是自吹自擂。”
2、有意识地练习帮助你打击表面的黑话。
我们来看看时间管理的模型,四象限法则。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深奥,是否因为思维模式和从未听说过的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的想法而令人费解?
这与互联网黑话有些相似,毕竟,未知的事物总有些神秘。
有些人说:“哇!同时也学会了高下四象限的法则,同时掌握了时间管理的小技巧。但事实并非如此。你们也许知道理论来源,也知道理论来源,但真正遇到事物时,还是习惯于处理,完全忘记了处理规则。
重大和紧急的事,救火优先;要紧的事不急,专注有计划投入;有急事要办,列出清单,按轻重缓急做;不要紧的事,尽量少做或不做,如追剧刷抖音、打游戏等。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想清楚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紧急重要事情,然后静下来分门别类,当事情真的发生时,我们可以用这一方法来解决问题,把紧急重要事情放在第一位。与艾森豪威尔原则相比,四象限法则这类表面功夫与互联网黑话相似。
只需结合自己去思考,下一次遇到多任务场景时,可以条件反射地将任务分类,什么是紧急重要事项?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
结合自身有意识地操练才是王道,沉溺于表面黑话只会让你显得更肤浅。
3、形式上的自我麻痹衰退。
遇到过这样的情景吗?
拿出一份做活动的全年运营日历,做可怕的计划内容时段细分,做用户的拿出一个分层的运营手册,不同的用户应对策略。
各式各样刺眼的Sop文件满天飞,规范流程,规范执行标准,确定时间等。
各种运营手段如雨后春笋,群互动,进群邀请、数据统计、多群分发等等。
看来社团活跃了,发言者、活跃用户、总用户等表面指标都很可观。
但作为社区和用户的您是否想过,这些数据对企业有巨大的价值吗?是否为虚荣性指标数据?是否所有的社区都需要活跃?得了吧,工具只是想弄清楚为什么使用工具的原始动机,然后才能走得更稳。
唯有深入思考这些,才能从自我麻痹的虚荣指标中剥离出来,寻找属于自己的北极星指标。
在战术上,雷军也谈到勤勉,掩饰不了战略懒惰是一种道理。对,就是旗子和方向,知道前进的方向。
那该怎么做呢?
以社区为例,不同社区对事情的正确定义有很大不同,并非所有社区都需要活跃。你的目标是什么?在完成指标的过程中,帮助你达到什么关键指标,分解成了什么路径?每一个动作的好坏评估标准是什么?
围绕这一标准,执行者被赋予的具体行动是什么?不停地拆开,直到使用者能够理解的最低颗粒度。
嘿,巧了,互联网黑话之之“颗粒度”竟出现。
为何做这件事?再深思熟虑一点,用大白话讲一遍,而不要像无知玄学那样的网络黑话,时刻纠正错误,并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说真话之三,“沉溺于形式主义和虚荣的指标,就会导致自我麻痹。”
以上,借着互联网黑话引发的批判和思考。
运营本是一个科学且牛逼的事情,但是没有能力和底层思维,滥用复制粘贴才最可怕。所以,去暖石系统学习一下吧,学习底层的互联网思维和科学的做事方法,再将文案、数据分析等基础技能牢固掌握,才是出圈之道。
诸位运营人,加油! |
|